标题:
中国传统节庆要“洋气”还是要“土气”?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11-3 18:22
标题:
中国传统节庆要“洋气”还是要“土气”?
2011年11月02日 2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济南11月2日电 (记者 邢利宇)中国传统节庆怎么过?“土气”点,味道十足?“洋气”点,全民狂欢? “第二届春节文化论坛”正在此间举行,各领域专家学者、相关部门政府官员围绕“年节”“华山论剑”。
此次论坛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
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与会者普遍认为,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在海外日益受到重视。有外报甚至称,全球1/3都庆祝春节。春节正成为一个跨过节、跨民族的节日。在中国,春节则“年味儿”日淡,影响力有待提高。
“中国传统节日面临‘洋节’和‘现代人造节庆’的冲击和包围,存在文化内涵淡化、吸引力下降、年轻人热情减弱等情况。过节方式也存在简单、单调化甚至扭曲化的现象。” 《光明日报》社文艺部主任彭程认为。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舒乙则觉得,年节的群众活动“三缺乏”问题突出:群众文化舞台缺乏高水平演出,常被低俗表演充斥;节日市场缺乏春节特点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年货;春节游乐缺乏有特色、有趣味的活动,而一些真正具有民族特色和韵味的传统春节文化活动风雨飘摇、自生自灭。
他认为,春节除了“家庭团聚”、“送旧迎新”的主题,还要突出“全民狂欢”。这不妨广泛吸收国外广场艺术、文艺节、戏剧节、花车游街等好经验,发挥各地文艺专业团体主团队作用,把拿手的绝活、最受欢迎的演员、最高品味的节目亮出来,掀起狂欢的高潮,把春节办成艺术节、戏剧节、电影节、动漫节、狂欢节,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而正是某些方面“越来越洋”,造成节日味道的淡化。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认为,伴随电子技术和商品经济发展,电子印刷的春联、卡通化的生肖图像、电脑刻印的窗花、“福”字等,不同程度地消解了这些传统节日符号原有的底蕴和意味。
中国传统年节,到底要更“洋”点还是再“土”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者岳永逸认为,如果能将传统的形式融进与个体生活密切相关的时代内容,新旧显然会双赢。比如,剪纸技艺除传统的喜鹊闹梅,也可以剪剪现在孩子们喜爱的芭比娃娃,变形金刚。
“真正强大的共同体也是更加开放透明度的,”岳永逸提出“大春节”文化体系,认为应该把圣诞节纳入“大春节”文化体系中,甚至将圣诞节作为春节文化活动组织安排的序幕,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丰富我们一直在发展的春节文化本身。”(完)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