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脱水贴】【网络直播】2011年年会 第一组直播报道(2011.10.30上午) [打印本页]

作者: 虾哥    时间: 2011-11-3 10:16     标题: 【脱水贴】【网络直播】2011年年会 第一组直播报道(2011.10.30上午)

上半场
08:30—10:10  主持人:施立学    评议人:陈岗龙


发言人:

敖 其
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阿布力米提·买买提
民间文学·环境意识与生态观念——以维吾尔民间文学作品为例
杨杰宏
旅游情境下民俗功能的变异以丽江东巴文化为例
高荷红
技术的力量:媒介对满族说部传承的影响
白晓霞
性别社会学视野中花儿会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思考
耿 羽
论神灵信仰的功利性和宗教性

下半场
10:2012:00   主持人:王学义   评议人:巴莫曲布嫫


发言人:

黄桂秋
广西百色右江区百兰乡壮族巫师群体调查
陈永香
彝族伙头制与宗教信仰
吴一文、蒙景村
仪式与表演中的叙事——苗族古歌的演唱与传承民俗
宣炳善
黔东南苗族鼓藏祭祖与先秦中原尸礼祭祖对比研究
叶建芳
布努瑶神秘的送棺材习俗解读
黄 雯
少数民族新节日的运作模式与当代意义——基于镇沅县苦聪人畲葩节的调查分析

1内蒙古师范大学 敖其老师的主题发言:《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老师给我们举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如聘请传承人做兼职教授、研究员。老师从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挖掘保护和研究对象(这一点上高校具有的优势,主要在于专业的方法去考察。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传承人,进而开展下一个方面的工作),将传承了请进校园传承文化遗产(可以结合各个学科的力量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保护,用活态的方式传承到校园中),通过对传承人和非遗项目的研究扩展研究领域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以项目形式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四个方面给我们仔细讲述了内师大对非遗保护做的工作
2、阿布力米提·买买提老师先说了民间文学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买买提老师给我们指出维吾尔民间文学与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比如,故事情节的描述过程中经常会提到环境问题(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国王的儿子如何保护环境的故事);民间叙事长诗中也有提到环境问题;民间谚语里面提到环境问题。老师说这是与新疆的地理环境有关的,干旱地区,沙漠多,绿洲少,因而人民一直都很注意环境问题,所以再他们的民间文学中就有这些方面的内容。
其他大型活动中也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内容,比如有提到植物名称的游戏,老师说了好几个维吾尔语的词,一个也没听懂
3、英古大哥给我们解释了丽江这个词在东巴文化中的意思,开展旅游活动之后,东巴文化就成为了丽江文化一个特色,丽江发展迅速,成为一个旅游城市。
英古大哥提到,旅游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转化剂,但是东巴文化也在旅游开发中受到了影响,发生了变化:
文化信仰(神圣化异化为世俗化),历史上东巴文化也发生过变化,但是对东巴文化冲击最强烈的还是这个时代,信仰程度淡化了,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异
文化宗旨(娱神转化为娱人),英古大哥说的娱人,这个人指的是游客,而不是之地方民众
仪式功能,失去了东巴文化的原汁原味,出现了穿着东巴服饰的女性跳与其衣着格格不入的舞蹈
文化机构(完整体系到文化碎片),从吃穿住行,旅游购物娱乐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英古大哥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我们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我选择,在现代化大潮下处理好自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之间的矛盾。
4、高荷红老师介绍书写时代到印刷术时代,再到电子时代的满族说部传承~

她借鉴了媒介环境学者的理论方法,而民间文学研究者很少去关注技术对我们的影响。老师先介绍媒介的几个分期和技术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接着把满足说部的传承对应几个分期做了分析,提出了观点。
最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的影响对文化的传承是好是坏?,大家来回答一下吧!
5、白晓霞老师
很多花儿的女性演唱者由于家庭等原因都被淹没了~
白老师说这篇文章侧重女性的主体性力量,如何让非遗回到自身,在口耳相传的语境中得到自然的生长与发展。接着,老师讲了女性在花儿会中受到的限制(有好多图片哦,很漂亮啊,就是坐太远了,看不清楚),结论:花儿会私人领域良好生态的营造(私人领域是女性的主要活动场所给女性提供更好的参加集会);花儿会女性话语科学体系的建立(通过科学引导建立知识化的体系,比如给予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花儿会文化空间,社会功能的发挥(花儿会是庙会的伴生物,会上女性活动比较多,可以借此给予一些引导,如政府引导,专家建议,通过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来以引导女性的生活)。
怎样引导农村女性,让她们得到一个健康的发展
6、耿羽《论神灵信仰的功利性和宗教性》
自我介绍还不忘介绍志愿者身份和为俺们论坛做广告

传统时代,家族观念主宰了中国人的意义世界,神灵信仰受制于此只能更多地进行功能性的输出,同时由于家族观念需要神灵信仰的辅助,神灵信仰的功利性受到了抑制和平衡,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宗教性。当前,家族观念不断式微,神灵信仰中的宗教性随之衰退,在失去了意义价值的牵制力后,神灵信仰的功利性大大凸现出来。
信神不信教
中国人热衷于此岸,注重处理现世生活
家庭即中国现实的宗教,基督教以其肉体复活的教义延长了肉体存在使之超越死亡,而中国则通过延续家庭超越了死亡。
中国人家庭的生活体系是超脱性和世俗性的综合~~此岸和彼岸~(羽哥是海德格尔粉丝?)
生子
娶妻
盖房
人生三大事
养儿防老这个功利性的目的实际上是服从于传宗接代这个非功利性的目的的
强调传宗接代观念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养儿防老,孩儿他爸的心声?
神灵信仰和家族观念,二者共同构成了传统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神灵信仰在子嗣延续方面起不到什么实际的效果,但其能给人以莫大的心理慰藉。
村民在家里供奉神灵时秉持多多益善的观念,多拜一个神也许就能为自己多添一份福祉
(虾哥插话:孩他爸,原谅women把你的发言整得支离破碎的,我们都是菜鸟
陈岗龙老师评议:
敖其:展示了内师大民俗学基地的做法,提到的人陈老师也知道,陈老师很赞赏民间艺人进校园的做法,研究者和传承者一起保护民间文学民间文化,平等的做法,互相之间会有激励。这是很早就开展的做法,在近几年被重新提起来,注意民间艺人的身份问题,进入课堂之后身份会发生变化,演唱和保存的东西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保护传承中学者要有主导性的作用,学者在民间文化保护中应该做的事情需要在以后慢慢摸索
阿布力米提买买提:我们研究的民间文学是民间的智慧民间的生存哲学,与民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今天最关心的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也是民俗学民间文学关注的问题,不是近几年才开始关注的问题。成吉思汗征服了半个世界,可他从来也没有征服过草原。举例说明了维吾尔族的生态观,很有意思,里面提到的一些内容价值很大,提问果园花园的地方,与阿拉伯故事也有联系(温柔观点, 与异域文化联系),要放在大范围内联系,从民间文学角度探讨人类社会一个重大问题,这是大有作为的,人类智慧一直在关注人与自然的问题。
杨杰宏:对年轻人的问题比较尖锐,文章谈论的问题比较多,在这个篇幅内谈不全,不用面面俱到,就把自己的问题谈清楚就行,一篇论文只能谈出一两个问题。从各个角度谈东巴文化面临的问题,讨论内部逻辑更加重要,珍惜资源,把论文分成几篇,把每一个问题都谈得很彻底。旅游了之后,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文化,民俗文化还是落实到政治和经济上去,可能有启发性的东西可能是到马克思,可以往前走得更远。
高荷红:媒介理论在民俗学领域讨论的不是很多,承认高老师的提法,民间文学研究者很少关注技术力量对文化的影响,科技的两种作用(开发,民间文学民俗的很多东西开发成新的产品;保存)学者要积极介入开发利用的过程。
白晓霞:很好的一篇论文,归纳成理性研究的视角,巴赫金的广场理论,一种研究中同时使用两种的理论,如何把两层皮融合成一层皮,如何把理论更好地与当地民俗融合在一起。花儿的思想体系,科学体系的提法不太合适,不一定要看成科学的,物理学意义的科学的观念来衡量我们的文化。
耿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家族体系和宗族体系土崩瓦解,两者分开,功能减弱了。今天中国人在寻找一种价值的东西,过去的体制被时代社会变迁改变之后,失去了很多功能。宗族家族体系与社会结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提供一个目连戏方面的研究。这样的题目对民俗学尤其是当代民俗学的研究很重要,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有潜力。老师表扬了俺家婶子和英古大哥的论文。

我先把评议的记录贴上来占楼,语句不通,一会修改!
(还是暮蝉整理的清楚些)
作者: 虾哥    时间: 2011-11-3 10:23     标题: 下半场

上半场
08:30—10:10  主持人:施立学    评议人:陈岗龙


发言人:

敖 其
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阿布力米提·买买提
民间文学·环境意识与生态观念——以维吾尔民间文学作品为例
杨杰宏
旅游情境下民俗功能的变异以丽江东巴文化为例
高荷红
技术的力量:媒介对满族说部传承的影响
白晓霞
性别社会学视野中花儿会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思考
耿 羽
论神灵信仰的功利性和宗教性

下半场
10:2012:00   主持人:王学义   评议人:巴莫曲布嫫


发言人:

黄桂秋
广西百色右江区百兰乡壮族巫师群体调查
陈永香
彝族伙头制与宗教信仰
吴一文、蒙景村
仪式与表演中的叙事——苗族古歌的演唱与传承民俗
宣炳善
黔东南苗族鼓藏祭祖与先秦中原尸礼祭祖对比研究
叶建芳
布努瑶神秘的送棺材习俗解读
黄 雯
少数民族新节日的运作模式与当代意义——基于镇沅县苦聪人畲葩节的调查分析

1内蒙古师范大学 敖其老师的主题发言:《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老师给我们举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如聘请传承人做兼职教授、研究员。老师从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挖掘保护和研究对象(这一点上高校具有的优势,主要在于专业的方法去考察。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传承人,进而开展下一个方面的工作),将传承了请进校园传承文化遗产(可以结合各个学科的力量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保护,用活态的方式传承到校园中),通过对传承人和非遗项目的研究扩展研究领域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以项目形式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四个方面给我们仔细讲述了内师大对非遗保护做的工作
2、阿布力米提·买买提老师先说了民间文学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买买提老师给我们指出维吾尔民间文学与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比如,故事情节的描述过程中经常会提到环境问题(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国王的儿子如何保护环境的故事);民间叙事长诗中也有提到环境问题;民间谚语里面提到环境问题。老师说这是与新疆的地理环境有关的,干旱地区,沙漠多,绿洲少,因而人民一直都很注意环境问题,所以再他们的民间文学中就有这些方面的内容。
其他大型活动中也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内容,比如有提到植物名称的游戏,老师说了好几个维吾尔语的词,一个也没听懂
3、英古大哥给我们解释了丽江这个词在东巴文化中的意思,开展旅游活动之后,东巴文化就成为了丽江文化一个特色,丽江发展迅速,成为一个旅游城市。
英古大哥提到,旅游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转化剂,但是东巴文化也在旅游开发中受到了影响,发生了变化:
文化信仰(神圣化异化为世俗化),历史上东巴文化也发生过变化,但是对东巴文化冲击最强烈的还是这个时代,信仰程度淡化了,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异
文化宗旨(娱神转化为娱人),英古大哥说的娱人,这个人指的是游客,而不是之地方民众
仪式功能,失去了东巴文化的原汁原味,出现了穿着东巴服饰的女性跳与其衣着格格不入的舞蹈
文化机构(完整体系到文化碎片),从吃穿住行,旅游购物娱乐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英古大哥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我们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我选择,在现代化大潮下处理好自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之间的矛盾。
4、高荷红老师介绍书写时代到印刷术时代,再到电子时代的满族说部传承~

她借鉴了媒介环境学者的理论方法,而民间文学研究者很少去关注技术对我们的影响。老师先介绍媒介的几个分期和技术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接着把满足说部的传承对应几个分期做了分析,提出了观点。
最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的影响对文化的传承是好是坏?,大家来回答一下吧!
5、白晓霞老师
很多花儿的女性演唱者由于家庭等原因都被淹没了~
白老师说这篇文章侧重女性的主体性力量,如何让非遗回到自身,在口耳相传的语境中得到自然的生长与发展。接着,老师讲了女性在花儿会中受到的限制(有好多图片哦,很漂亮啊,就是坐太远了,看不清楚),结论:花儿会私人领域良好生态的营造(私人领域是女性的主要活动场所给女性提供更好的参加集会);花儿会女性话语科学体系的建立(通过科学引导建立知识化的体系,比如给予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花儿会文化空间,社会功能的发挥(花儿会是庙会的伴生物,会上女性活动比较多,可以借此给予一些引导,如政府引导,专家建议,通过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来以引导女性的生活)。
怎样引导农村女性,让她们得到一个健康的发展
6、耿羽《论神灵信仰的功利性和宗教性》
自我介绍还不忘介绍志愿者身份和为俺们论坛做广告

传统时代,家族观念主宰了中国人的意义世界,神灵信仰受制于此只能更多地进行功能性的输出,同时由于家族观念需要神灵信仰的辅助,神灵信仰的功利性受到了抑制和平衡,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宗教性。当前,家族观念不断式微,神灵信仰中的宗教性随之衰退,在失去了意义价值的牵制力后,神灵信仰的功利性大大凸现出来。
信神不信教
中国人热衷于此岸,注重处理现世生活
家庭即中国现实的宗教,基督教以其肉体复活的教义延长了肉体存在使之超越死亡,而中国则通过延续家庭超越了死亡。
中国人家庭的生活体系是超脱性和世俗性的综合~~此岸和彼岸~(羽哥是海德格尔粉丝?)
生子
娶妻
盖房
人生三大事
养儿防老这个功利性的目的实际上是服从于传宗接代这个非功利性的目的的
强调传宗接代观念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养儿防老,孩儿他爸的心声?
神灵信仰和家族观念,二者共同构成了传统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神灵信仰在子嗣延续方面起不到什么实际的效果,但其能给人以莫大的心理慰藉。
村民在家里供奉神灵时秉持多多益善的观念,多拜一个神也许就能为自己多添一份福祉
(虾哥插话:孩他爸,原谅women把你的发言整得支离破碎的,我们都是菜鸟
陈岗龙老师评议:
敖其:展示了内师大民俗学基地的做法,提到的人陈老师也知道,陈老师很赞赏民间艺人进校园的做法,研究者和传承者一起保护民间文学民间文化,平等的做法,互相之间会有激励。这是很早就开展的做法,在近几年被重新提起来,注意民间艺人的身份问题,进入课堂之后身份会发生变化,演唱和保存的东西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保护传承中学者要有主导性的作用,学者在民间文化保护中应该做的事情需要在以后慢慢摸索
阿布力米提买买提:我们研究的民间文学是民间的智慧民间的生存哲学,与民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今天最关心的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也是民俗学民间文学关注的问题,不是近几年才开始关注的问题。成吉思汗征服了半个世界,可他从来也没有征服过草原。举例说明了维吾尔族的生态观,很有意思,里面提到的一些内容价值很大,提问果园花园的地方,与阿拉伯故事也有联系(温柔观点, 与异域文化联系),要放在大范围内联系,从民间文学角度探讨人类社会一个重大问题,这是大有作为的,人类智慧一直在关注人与自然的问题。
杨杰宏:对年轻人的问题比较尖锐,文章谈论的问题比较多,在这个篇幅内谈不全,不用面面俱到,就把自己的问题谈清楚就行,一篇论文只能谈出一两个问题。从各个角度谈东巴文化面临的问题,讨论内部逻辑更加重要,珍惜资源,把论文分成几篇,把每一个问题都谈得很彻底。旅游了之后,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文化,民俗文化还是落实到政治和经济上去,可能有启发性的东西可能是到马克思,可以往前走得更远。
高荷红:媒介理论在民俗学领域讨论的不是很多,承认高老师的提法,民间文学研究者很少关注技术力量对文化的影响,科技的两种作用(开发,民间文学民俗的很多东西开发成新的产品;保存)学者要积极介入开发利用的过程。
白晓霞:很好的一篇论文,归纳成理性研究的视角,巴赫金的广场理论,一种研究中同时使用两种的理论,如何把两层皮融合成一层皮,如何把理论更好地与当地民俗融合在一起。花儿的思想体系,科学体系的提法不太合适,不一定要看成科学的,物理学意义的科学的观念来衡量我们的文化。
耿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家族体系和宗族体系土崩瓦解,两者分开,功能减弱了。今天中国人在寻找一种价值的东西,过去的体制被时代社会变迁改变之后,失去了很多功能。宗族家族体系与社会结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提供一个目连戏方面的研究。这样的题目对民俗学尤其是当代民俗学的研究很重要,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有潜力。老师表扬了俺家婶子和英古大哥的论文。

我先把评议的记录贴上来占楼,语句不通,一会修改!
(还是暮蝉整理的清楚些)
下半场  主持人:王学义 评议人:巴莫曲布嫫   

发言人:
黄桂秋  广西百色右江区百兰乡壮族巫师群体调查
吴一文、蒙景村  仪式与表演中的叙事——苗族古歌的演唱与传承民俗
宣炳善  黔东南苗族鼓藏祭祖与先秦中原尸礼祭祖对比研究
叶建芳  布努瑶神秘的送棺材习俗解读
黄  雯  少数民族新节日的运作模式与当代意义
——基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苦聪人畲葩节的调查分析
1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黄桂秋老师的主题发言:广西百色右江区百兰乡壮族巫师群体调查
一、信仰生态背景
二、巫师群体。巫师群体中觉得多数是女性,只有一个是男性。
三、群体巫事与衍生巫事
2吴一文老师:《仪式与表演中的叙事——苗族古歌的演唱与传承民俗》以苗语开场向大家问好,紧接植入学校广告
报告内容为:苗族古歌的演唱和传承民俗
(插曲:有参会者对学生主持会议表示有些不妥)
3、浙江师范大学 宣炳善老师进行演讲:《黔东南州苗族鼓藏祭祖与先秦中原尸礼祭祖对比研究》
黔东南州苗族的祭祖仪式主要以传统的杀牛祭祖的鼓藏节节日形式得以体现,其节日仪式与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尸礼祭祖十分相似。本文以2000年榕江县计划乡加去寨鼓藏节田野调查的部分内容为个案,与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尸礼祭祖作文化形态上的对比,探讨苗族与上古华夏族在祖先崇拜方面的相似性,并进一步分析宗族形态的民族差异。
4、广西民族博物馆事业发展研究 叶建芳老师进行演讲:《布努瑶神秘的送棺材习俗解读》
(很不巧,断网了,直播中断)
5、黄雯的演讲~少数民族新节日的运作模式与当代意义~~
巴莫老师点评:
宣老师的考证值得我们年轻学子学习
杨老师的问题意识来自田野 层层论证
黄雯的选题很有意义,新节日如何定义?
叶建芳老师作为女性,调查送棺材以及葬礼,除了需要很大的勇气,还需面对调查时所受的偏见等等,实在是令我们很佩服~~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1-3 17:50     标题: 补充一下巴莫老师的评议~

我来补充一下巴莫老师的点评:
这一场的论文,除了研究的民俗文化具有多样性,还有研究主体的多样性(来自不同民族的老师们:壮族、苗族、瑶族、汉族、哈尼族)。各位老师在发表的时候把主要的观点做了提炼,也回避了一些论文中的问题。但是,巴莫老师首先看的还是老师们提交的论文,所以评议在某些地方会从论文这个方面来。
黄桂秋:黄老师是资深壮族学者,他的论文主要关于壮族巫信仰研究系列中的一部分,虽然不能看到全体,但从个案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群体”,这是对巫文化的传承群体的研究。个案来自两个村屯,我们看到了非常典型的案例,大部分的巫都是女性的,但是在照片照片中有一个男巫,他需要男扮女装,希望这一点上能有更加详细的解释。黄老师论文中的信息线索非常密集,从做民俗学的角度提建议,基于传承群体的调查,希望黄老师能把家族传承史做得更细,追踪下去;对两个屯的巫的统计表的统计数字,可以给一个进一步的线索;集中笔墨做“哭娅王”的案例,比较好;文献和前人调查的线索与自己调查的线索交叉走,把原来的田野当做学术史梳理,现在的田野当做报告;推荐一本书,“民俗学研究书系”《宇宙观与生活世界》
吴一文、蒙景村:文章力图重新梳理自己的传统,有一个对文类的界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术语做表达。论文做了一定的辨析,最后做的定义值得商榷。苗族古歌的传承有两个地方性的术语系统,追溯这两个术语可以找到一些传承的规律。因为是阶段性报告,概念解释的不多,其他参会学者对此并不清楚。论文对苗族古歌以前的研究丢失的部分做了分析和列举,里面的关键词传达了民间的知识体系,要还原到民族母语的语义体系中去。古歌和史诗的演唱是需要分语境的,要文本上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检讨原来脱离语境的研究。研究中应该注意书写传统对口传的作用,和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案例的累积上还要做一些挖掘再下结论。阶段性报告缺乏结论,提交的论文还是需要结论的。
宣炳善:与前一位老师之间可以在概念上有一个对话,从概念上立新能有一个新的角度。宣老师的追溯中提到了从牛的图腾想念转到了祖先崇拜,有待商榷。我们可以如此考虑“图腾这个概念是否还要继续用下去”。发言的顺序比论文的顺序更好,更容易理解,且研究方法和内在理论,古理新证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但是在取证的方面不够,只取了第一天的内容来做论证,忽视了仪式的整体性。历时性分析和共时性研究的关键取舍上,怎样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结论在论文中没有集中起来讲,文献考证的功夫值得学习。
叶建芳: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个案,问题意识来自田野,报告回答田野中产生的问题。用问题意识来带动田野求证,最后回答自己遇到的问题。送灵归祖的传统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同样的文化传统中,这一现象可以做一个参照性的阅读,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深化自己的研究。
黄雯:论文有意义,做的是“新节日”,黄雯谈到的节日代表了中国“新兴节日”的走向,立足点好,有自己的传统根基,在当下是一种新的现象,但是从仪式发展成节日这个普遍走向上,是节日产生的一种过程。新节日的产生有它合理的根据,法定化过程没有,地方立法使之成为节日的过程很重要,报告中比较弱,需要关注到。
作者: 虾哥    时间: 2011-11-3 17:57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楼上功德无量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