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网络直播】中国民俗学会2011年年会 第一会议小组直播报道(2011.10.30下午)
[打印本页]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3:49
标题:
【网络直播】中国民俗学会2011年年会 第一会议小组直播报道(2011.10.30下午)
中国民俗学会2011年年会 第一会议小组直播报道(2011.10.30下午)
[
本帖最后由 耿羽 于 2011-10-30 16:11 编辑
]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3:49
放几张图~~
评议人 李传军老师
[attach]19572[/attach]
主持人 王焰安老师
[attach]19574[/attach]
第一位发言老师 吕书宝老师
[attach]19573[/attach]
[
本帖最后由 耿羽 于 2011-10-30 15:04 编辑
]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3:52
第一组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一号会议室(一楼)
上半场
14:00-15:40 主持人:王焰安 评议人:李传军
发言人:
吕书宝
《易经》文化的现代认同──论传统风习对文化认同的干预作用
施立学
东北大御路及御路文化
朱振华
齐鲁文化视域下的山东皮影戏
王晓涛
浅议民俗学语境下的“官俗”、“官礼”之争
15:40-15:50 中场休息
下半场
15:50-17:30 主持人:王焰安 评议人:敖其
发言人:
林继富
生活秩序与叙事逻辑
张志春
称谓·原型·意义世界——饺子文化论
李传军
中国古代风土观述论
孙丽霞
当前民俗博物馆的问题与对策
张皋鹏
羌族妇女传统服饰地域性差异研究
任志强
民俗文化视野中的狐形象解读
王 娜
浅析威海锡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3:54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的 吕书宝老师开讲:
《易经》文化的现代认同──论传统风习对文化认同的干预作用
作者:
朱小宝
时间:
2011-10-30 13:57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尽管没有设计课件,但是吕老师的讲解非常质朴有力,灰常好~~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3:57
依赖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即《易经》文化的修复能力,通过侵夺式观念认同,形成了大一统观念中蕴涵多元网络化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文化体系;通过风习式理念认同,逐步完成了外法制内人治的特色政治格局。正是在这种传统风习文化的嬗变过程框范下,才使得华夏文明在多次改朝换代中得以延续扩衍绳绳不绝,以至于直至今天,仍然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流布于社会习俗的各个角落,形成无数个奇特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文化再认同”典型案例。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11
终于又能连上了~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12
吉林省民俗学会的 施立学老师开讲:
东北大御路及御路文化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15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下台湾,国内统治趋于巩固以后,清政府便把注意力转向东北。在这前—年,康熙曾巡游盛京(今沈阳)、吉林—带,泛游忪花江,“细访其土地形胜,道路远近及人物性情,以故酌定天时地利,运转进兵机宜”,开设了—条负有军事、政治等重要使命的京师大道,即东北大御路。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20
山东省民俗学会秘书处的 朱振华同学开讲:
齐鲁文化视域下的山东皮影戏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20
朱小宝来喽~!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21
昨天刚看了泰山皮影~好有意思呀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23
中国的民间戏剧内容丰富种类繁芜,一般多为真人表演的各种民间小戏(如采茶戏、秧歌戏、花灯剧、花鼓戏等),也包括由傩仪、傩舞演化而来的地戏、社戏、傩戏和傀儡戏、影戏。植根于齐鲁文化土壤的山东皮影戏在近年的非遗保护热潮中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以泰山皮影戏为代表的山东皮影其历史和现状的文化属性,保护和发展的文化脉络,传承和创新的价值定位却仍旧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探讨。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26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的 王晓涛同学开讲:
浅议民俗学语境下的“官俗”、“官礼”之争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27
若只如初见 登场了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28
咱们 志愿者轮番亮相!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28
古往今来,“三礼”便已深入人心,“官礼”一词也早已深深印刻在国民的脑海里,并得到了人民大众的认可。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官场生活也日益丰富,官场的一些习俗也开始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并且也逐渐形成了一套非同于民间的独特礼仪。于是,相对于“民俗”一词而衍生出的“官俗”这一新兴词汇便应运而生,二者之间也曾有过争论,虽鲜有著文立说者,但凡立论者,都有自己的一套阐释,他们较为推崇此种称谓,大有用“官俗”取代“官礼”之嫌。然而即便如此,此种称谓的出现也仅仅是舞动了“揭竿而起”之旗,而并非形成了“一呼百应”之势。
作者:
朱小宝
时间:
2011-10-30 14:35
标题:
回复 16# 的帖子
发言完毕,感觉有点乱哈~~~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44
大家对晓涛的东东展开了热烈讨论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45
正在对驿路文化进行讨论。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55
阿布力米提.买买提 老师 对于地名翻译问题 开展了反思~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56
翻译要保护地名原来的意思~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4:57
沿着江的城市——沿着江——吉祥如林
吉林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4:57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李传军老师 开始点评!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00
晓涛师兄,评议老师说“引用典籍不够专业”!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5:00
你们不给力,如何突破一千帖啊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02
标题:
回复 26# 的帖子
呀,我们说夸下海口要一千帖了?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05
评议老师说,施立学老师的文章主要是历史地理的考证方法,他说的满语和地名的一些关系这种很有趣的方面没有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09
长鸿来推介我们的网站和论坛,邀请老师注册会员了!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16
我错过了小朱哥的发言,我忏悔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16
不好意思,忏悔者是瑶族小妹。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18
下半场 主持人:穆昭阳 评议人:敖其
发言人:
林继富 生活秩序与叙事逻辑
张志春 称谓•原型•意义世界——饺子文化论
李传军 中国古代风土观述论
孙丽霞 当前民俗博物馆的问题与对策
张皋鹏 羌族妇女传统服饰地域性差异研究
任志强 民俗文化视野中的狐形象解读
王 娜 浅析威海锡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
本帖最后由 暮蝉 于 2011-10-30 15:21 编辑
]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19
林老师准备发言中!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20
发现童鞋们都去围观品三大侠了~俺们会场人好少啊~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20
习习婶子,快回来~我一人撑不下来!!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23
开始啦开始啦~林老师上台发言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26
林老师表示自己的论文是“通过一个村落的研究,讨论关于民众的生活和特殊的文学种类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通过文本的研究很难解决。”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26
这是林老师从1997年开始跟踪的一个村落,算算到今年已经14年啦!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27
“从一个人到一个传统的发现,然后结构传统,接着进行传统的关联性的讨论。”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29
每一个村落每一个村民, 对于自己讲述的故事都有他们自己的分类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30
林老师特别强调,在分类的时候要尊重老百姓自己的分类逻辑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33
林老师通过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了六个故事案例,代表了六种民众的叙事世界,也代表了他们的叙事方法。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36
每一个故事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故事,但是故事与故事之间不是完全隔离的,故事构成了故事群,故事群之间存在了一定的联系(最后一句受影响没听清楚,自己杜撰了,希望是林老师表达的意思)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38
地方化的体系是地方认同的表现,认同构成了这个地域民众有这种共同情感的联结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38
李传军老师开始发言了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39
老师说他文章最重要的写作意图,就是解释“风土”。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1-10-30 15:39
其实,按照民间的传统定义,“狐仙”应该是“胡仙”。
另外,有一本博士论文也是关于民间狐仙的研究,康笑菲:《边缘的权力:晚期中华帝国的胡仙敬拜》。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44
老师从各种古代文献出发,追溯了“风”的历史~说明风与时间岁时有关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46
标题:
回复 47# 的帖子
不知道任志强老师的文章会怎样解读这个形象,拭目以待喽!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5:47
暮蝉我对不起你,我是瑶族小妹,我马上让位。。。。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48
孙丽霞老师发言,她针对自己的题目进行了一下陈述,民俗博物馆方面的研究在这次的参会论文中是唯一一篇。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5:49
回归了~~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50
标题:
回复 52# 的帖子
撒花撒花~~~~侄女儿顶得还行吧,虽然及不上第三组,但比第二组还是多了几楼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5:51
小妹不用道歉啦,你有要紧的事情么,弄好了就好啦!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5:52
不错不错 通过了组织的考验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00
张皋鹏老师开始发言
首先说明题目的提出背景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01
服饰文化研究,想到沈从文先生的服饰研究了,借来看过,但是没有看完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02
对于老师说的羌缅语系,小妹私下提出了她的看法哦~表示好像木有听说过这个称呼,倒是有一个“藏缅语系”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05
汶川~O(∩_∩)O哈哈~,宣老师几年前在课上说“这个字念min(三声)……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去看我的文章balabala(忘了文章名和期刊名了,只好balabala一下了
),发表在balabala上面”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05
长袍~和旗装是很像呢!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07
羌族的头饰~
这些服饰真考究~小妹也穿着她们的盛装呢,是不是因为头饰太重了呀,木有一起穿上?!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09
标题:
回复 62# 的帖子
where are you?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09
标题:
回复 64# 的帖子
姐姐,这是我们场的照片么?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11
好可爱的鞋子呀~好漂亮撒~
纯手工,比乌镇外面卖得漂亮多多了
作者:
佘康乐
时间:
2011-10-30 16:12
标题:
回复 66# 的帖子
完了,我给搞晕了,发错地方了~~赶紧换~~
作者:
佘康乐
时间:
2011-10-30 16:12
千万给我保密,这回丢人丢大了………………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13
号外号外~
习习的“ctrl+C”的“文艺青年”式动作,谁看过谁看过,有兴趣的干净来第一会场围观~赶巧哦!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14
标题:
回复 65# 的帖子
OK,姐姐给我们把楼盖高了,保证把“错误”埋葬在高楼里!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16
老师贴出来的服饰照片吸引了很多相机的“目光”哦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6:18
康乐干了啥挫事?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6:19
引用:
原帖由
耿羽
于 2011-10-30 16:18 发表
康乐干了啥挫事?
你说涅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6:19
羽哥,你要给力啊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20
结论:羌族服饰由于历史上政治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头饰,绣花针法等方面。从文化角度可以发现羌族服饰的根据河流来分布,羌族介于藏族汉族两个大族的中间地带,他就是这些文化的过渡地带,从服饰上也可以看到周围地区周边民族的影响。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6:20
太阳弟弟抓住一切机会点评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21
标题:
回复 71# 的帖子
来晚了,没看到哈,你给我拍一下那个经典的动作,我就告诉你!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6:21
狐狸精 故事 呵呵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22
任志强老师开始讲狐仙崇拜了,呼叫并热烈欢迎南池子围观发表意见建议!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23
老师主要讲述狐狸被视为图腾、祥瑞、德兽、狐妖、狐仙等几类的情况。
涂山氏与狐狸有关?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24
白狐是祥瑞的象征!
(*^__^*) 嘻嘻……妲己是九尾的啥颜色的狐呀?(纯属玩笑,非学术意见)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26
不忘本的仁德,死后头向着家的方向(真是个顾家的好海纸啊!
)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10-30 16:28
娜姐 来了 童鞋们围观吧
作者:
若只如初见
时间:
2011-10-30 16:32
手机来顶贴啊,坐在二楼楼梯口的人,伤不起啊
作者:
若只如初见
时间:
2011-10-30 16:34
听说无线网不行了,还得靠手机,是吧?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34
刚才网络有断了一下,郁闷了
作者:
若只如初见
时间:
2011-10-30 16:34
今儿破百毋庸置疑了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35
娜姐在讲述锡镶技艺的历史
作者:
若只如初见
时间:
2011-10-30 16:35
看来俺又赶不上速度了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36
锡镶技术好讲究啊,上面一个龙头就有那么多的讲究
作者:
若只如初见
时间:
2011-10-30 16:36
娜姐可是最后一位啊,娜姐啊,长鸿都睡着了啊
作者:
六神合体
时间:
2011-10-30 16:38
还差170贴到达一千帖,加油啊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38
权利的界定,面对的消费群体,以及传承人(不收徒弟怎么传承下去呢?)这三方面,锡镶技术的发展遇到了很多困境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39
娜姐在呼吁老师提出对锡镶“非遗保护”的意见呢!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41
敖其老师开始点评喽
这一组的内容不是太集中啊~有民间叙事,信仰习俗,博物馆学的问题,传统工艺四个类型的论文呢。老师开始分篇点评啦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48
林老师的论文:对一个村庄的叙事故事进行理论上的升华,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必须滴~)。不反对引证国外学者的理论体系,我们往往用别人的理论来套我们的田野调查,林老师这种研究做法(把案例作为理论升华的文章)值得所有人学习,
疑问:提升为一种理论的时候,要考虑到这对其他地方的相同研究的指导意义。可以在第一层上有一个更高的概括,这样可以给别人有一个更好的指导。这是建立我国特定理论体系的一种尝试,应该得到一种推广,但是这个研究框在了某个地区,其他地方借鉴起来比较困难。 “真实幻想——既然是幻想,不应该是真实的”,幻想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用一组词来确认的时候很难让人理解。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49
林老师说明了为什么是“真实幻想”而不是“真实与幻想”
是括号里面多一个字就见不着括号了,所以林老师把中间的字删了(“有意识删了,考验点评”)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10-30 16:52
林老师说,我考验你的点评,哈哈。全场爆笑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6:56
李传军老师的论文:
从风和土这两个字来解释古代风土观,印证大量典籍,应用现代科技来解释,研究方法(选择的题目不大,做出来的文章很细),但是从题目本身来讲,与内容相差有点大了。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7:01
孙丽霞老师的论文:
敖其老师就孙老师之前说的“我是不是发错了地方”予以解答,这是孙老师根据自己的工作来进行的研究,非物质文化研究也是民俗研究的一部分。敖其老师说,孙老师的建议很好,她收集的资料可以成就好几个博士生了。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10-30 17:01
敖其老师相当详细!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10-30 17:02
在博物馆建设方面,敖其老师和孙老师有共鸣,所以敖其老师给孙老师打气来着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