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搞笑的土家民俗之一“打花猫儿”(整舅母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北漂的土家阿哥    时间: 2011-10-27 23:31     标题: 搞笑的土家民俗之一“打花猫儿”(整舅母子)

(本帖于 2011-10-24 11:26 首次发表在《红土文艺》“民风民俗”板块)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以东的土家山寨,拥有堪称世界最风趣搞笑的土家族民俗,虽经历“文革”、“破四旧”等特殊时期的影响,这些民俗都得以保留和延续,唯独经历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后,由于很多土家族后裔选择了定居城镇,融入了新的现代城市化生活,反而导致了一些传统的民俗逐步,甚至彻底被遗弃了。
      现如今,这幽默搞笑的民俗,也到了濒临消失的边缘,本阿哥今天特整理此系列民俗为文字,希望能引起关心和研究土家民俗的机构及人士注意,更希望我们所有土家后裔们自发抢救这些民俗不在我们这个时代消失和灭绝!
      我首先整理的这个被恩施当地土家族戏称为“打花猫儿”(整舅母子)的民俗,以前是在已婚土家族阿哥“喜得贵子”或“喜获千金”后,选择黄道吉日整“竹米酒”也就是俗称“做嘎嘎”(为婴儿摆满月酒)的时候才会有的。
      按照土家人的习俗,“竹米酒”也就是俗称“做嘎嘎”的喜庆日子,是在为新生婴儿举行“贺鞭子”(汉语也叫:洗三召儿)习俗当日,由婴儿的“嘎嘎”(就是汉语的:姥姥或者外婆)和新生婴儿的爷爷、奶奶们共同选定的日子。选定这个日子后,初为人父的阿哥就会遵循婴儿的“嘎嘎”,也就是他的老丈母娘的指示与安排,带上鞭炮,去挨家挨户给各长辈家逐户“报喜”(告知亲人们,他已经当爸爸了,并选定了黄道吉日,有请各位亲友按时跟随“嘎嘎”赴宴)
      在土家人的风俗中,以“嘎嘎”为核心的亲友团参加整“竹米酒”,也就是俗称的“做嘎嘎”,是由清一色的女性组成的队伍,亲友团团长就是“嘎嘎”。其她参与的女性们也都谦虚地称自己在这天是给婴儿的“嘎嘎“打伴儿”(作伴儿)的。所以说,在这天,她们都是紧密团结在以“嘎嘎”为核心的亲团周围的人。
      在“打伴儿”的队伍中,很多人都是产妇的嫂嫂、堂嫂、或者弟媳,堂弟媳以及表嫂,表弟媳。依据土家人的习俗,这些人,被统称婴儿的“舅母”,也被众阿哥俗称为“舅母子”。这众多“舅母子”,就是在本次整“竹米酒”,也就是俗称“做嘎嘎”喜庆活动中会被“打花猫儿”(整舅母子)对象!
      大致过程是,在“竹米酒” 也就是“做嘎嘎”活动的第二天早上,是婴儿的父亲抱着婴儿认“嘎嘎”亲的活动,也会在此时给每位亲友赐穿“嘎嘎服”。这阶段的各位“舅母”们必须高度警惕,因为婴儿的叔叔,表叔们可能会借此机会混在人群中,假装凑过去帮“舅母”整理新衣,嘴里还说:哎呀!这回小家伙儿出生,各位这么大老远的赶来,让“舅母”们“出汗、出血哒”(费钱又费财了)!越是凑得近乎,就越有可能在趁其不备之时,把那黑黑的煤炭汁,或是锅灰,墨水等用手指头轻轻点在“舅母”们的脸上或额头上,然后再迅速溜走。其他众亲友发现后,都不会告知被打了黑记号的人,只会偷偷的发笑或是起哄。
      但要是这抹黑的人不及时溜走,被“舅母“们发现后,众“舅母”们立刻群起而攻之,也将该首先抹黑之人脸上涂抹很多的黑渍,直到把他涂抹的像个非洲黑人一样,咧嘴一笑,只能看到红嘴白牙。
      此时的整个活动就进入了最高潮,最热闹,最欢乐的时候!众亲友和客人中,除“嘎嘎”以外,几乎所有能参与的,都会参与进去,互相摸黑打记号,大家嬉笑打闹,有的人笑得直不起腰,甚至笑得流眼泪!直到一方彻底求饶,对方才会结束这个“打花猫儿”(整舅母子)活动,再由亲友们打来热水,清洗各自子脸上的黑渍,这就是土家人戏称的“打花猫儿”(整舅母子)。
      听老人们简单的讲过这个民俗的由来,说远古的土家人最早是母系社会,女权至上,由女性统治男性,那时是土家女性主动娶丈夫回家完婚,婚后生的婴儿随母姓氏。后来皇帝统治土家族后,解放了男性,改革由男性娶女性回家完婚,婚后生的婴儿随父姓氏。
      一开始时,土家族女性们从内心不愿意接受这种改革,就从各种形式上反抗这些改革,包含这个“打花猫儿”习俗,就是其中表现之一。说当时的“嘎嘎”在参加女婿家的整“竹米酒”,也就是俗称“做嘎嘎”的当晚,就和各主要亲友团成员“舅母”们密谋,想在第二天回家时,让“舅母”们化装成普通客人,把婴儿偷偷带回自己的部族养大,以此促进自己部族人丁更加兴旺壮大(这或许也是恩施土家族地区至今天还流传着“夯嘎嘎养外孙儿,夯鸡母抱鸭娃儿”的谚语的缘故)。土家族“嘎嘎”们自古都视“外孙”为心肝儿。
      由于婴儿的母亲阿妹知道后,舍不得自己的心头肉被母亲们悄悄带走,就在第一时间知悉这个“秘密阴谋”后,向自己的丈夫阿哥告了密。
      阿哥赶紧召集自家部族亲友大会,紧急商议此事,经过大家讨论,经弟弟,表兄弟姊妹们提议,在保证不伤害两部族间亲情与和平友谊的前提下,乘那些“舅母”们晚上熟睡或是不注意时,把他们脸上留个黑颜色的记号!这样,第二天就很容易在混杂的客人中一眼就认出谁是“舅母”们了。大家再采用人盯人的方式,密切关注“舅母”她们的行踪,以防婴儿被他们“偷”走!
      依照此方法行事后,第二天,“舅母”果然出手了,但是很快就被阿哥家族这边的亲友发现,一开始“舅母”们还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想狡辩,但发现对方的亲友们说已经提知道了她们的“秘密计划”了,并在她的脸上涂了黑色记号。“舅母”们一是心虚,很不好意思,辩解说她们只是想把孩子抱出来玩儿而已,顺手还抓把黑泥给发现她们的人脸上抹去,发现者也不道破她们的用心,干脆再还手将因为被发现“秘密”后羞红脸的“舅母”脸上抹上更多的黑泥,以遮挡她的尴尬与羞愧。就这样,双方的脸上都沾满了黑渍……
      通过这样互抹黑泥,这样也可以显示,双方亲友都是有记号的人了,也就无所谓谁是“阴谋”者了,嬉闹中,大家把孩子就送回到了阿哥怀抱里。各位“舅母”看“阴谋计划”未能得手,只能就此罢休,在阿哥家亲友们打来热水后,洗掉自己脸上的黑渍,酒足饭饱后,老老实实的跟随“嘎嘎”打道回府。
      但自此以后,无论谁家再有婴儿出生后整“竹米酒”,也就是“做嘎嘎”时,大家都会宁可信其有。并依样画胡的紧盯那些参加“竹米酒”,也就是“做嘎嘎”活动中的“舅母”们。久而久之,就成了大家的一个共同习俗,只要有“竹米酒”也就是俗称“做嘎嘎”,就会有这幽默搞笑的土家民俗“打花猫儿”(整舅母子)的活动动场面!
      真心希望土家后裔们能用诸如抹蛋糕等之类的新手法,把这个“打花猫儿”(整舅母子)土家族民俗进行到底!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