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敬请关注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会议议程2011年10月22日-24日
[打印本页]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14 21:53
标题:
敬请关注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会议议程2011年10月22日-24日
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
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会议议程
一、2011年10月21日全天报到
报到地点:赣州市金泰大酒店
二、10月22日
8:30-9:00 开幕式
地点: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科技报告厅
主持:赣南师范学院副校长
1.赣南师范学院校长致欢迎词
2.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席王明珂教授致开幕词
9:00—9:20合影
地点:第一教学楼前
主题讲演
第一单元 9:20—11:20
地点: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科技报告厅
主持人:乔健教授
评议人:陈志明、翁乃群
讲演人:庄英章(台湾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
谢重光(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彭兆荣(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王 东(华东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
徐新建(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所)
11:20—12:00参观赣南师范学院客家文物博物馆
12:00赣南师范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午餐
第二单元 14:00—16:00
地点:金泰大酒店12楼会议室
主持人:张兆和教授
评议人:王明珂、彭兆荣
讲演人:范 可(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丁 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赵旭东(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
宋 平(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系)
关 凯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周建新(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
16:00—16:20 茶叙
16:20—18:00未来之星论坛
地点:金泰大酒店12楼会议室
主持人:孙九霞教授
评议人:李菲 周建新(赣州)
发言人:
杨丽娟(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萎缩与坚守:客家话传承的文化认同变迁
段 颖(中山大学)跨国网络、客家文化与粤东侨乡
温春香(赣南师范学院)祖先何在:人类学视野下的坟墓风水观之争
朱志燕(上海社会科学院)醒的“食莲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移民的认同研究
曹大明(三峡大学)西南少数民族水电移民文化保护与发展述论
18:00—19:30赣南师范学院欢迎晚宴(金泰大酒店2楼)
20:00—21:30观看采茶戏(赣南师范学院章贡校区音乐厅)
夜宿赣州
三、10月23日
8:30—9:30 人类学高级论坛成立十周年颁奖庆典
地点:金泰大酒店12楼会议室
主持人:徐杰舜教授
颁奖嘉宾:吕志辉董事长、赣南师范学院领导
9:50-11:30 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
地点:赣州市博物馆会议室
主持人:王明珂教授、彭兆荣教授
1. 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会今后五年的工作规划(彭兆荣报告)
2. 关于成立青年委员会,建立“未来之星”论坛的问题(徐新建报告)
3. 第11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新疆塔里木大学举行的主题及有关事项(徐杰舜、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安晓平报告)
其他代表参观赣州市博物馆
12:00 午饭
地点:董府餐厅(期间可参观古街区——灶儿巷)
13:30 前往龙南考察围屋,晚饭前到河源
夜宿河源
四、10月24日
8:00—12:00参观万绿湖(中国第二个千岛湖)
河源午餐
14:30—16:00海峡两岸圆桌论坛
地点:河源市委党校培训大厦一楼会议室
主持人:徐新建教授
引言人:莊英章、王明珂、范增平、张兆和、周大鸣、关凯、郭志超、罗勇、杨彦杰、邱荣举、潘朝阳
16:00—16:20 茶叙
16:20—18:00客家文化论坛
地点:河源市委党校培训大厦一楼会议室
主持人:罗勇教授、杨彦杰教授
主题:学科交叉与地域关怀
引言人:文智成、金大源、金惠贞、邱荣裕、杨宏海、潘守永、王东、林晓平、张卫东、吴福文、刘丽川、郭一丹、周云水、张佑周、黄志繁、周雪香、邹春生、钟俊昆、刘焕云(其余自由发言)
评议人:郭志超、邱荣举
18:00 河源欢迎晚宴
20:00—21:30观察员评议暨闭幕式
地点 :河源市委党校培训大厦一楼会议室
主持人:徐杰舜教授、周大鸣教授
观察员评议:谢重光、宋平 潘朝阳 李菲 马成俊 安晓平
闭幕式:
(1)新疆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安晓平教授宣布第11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将于2012年?月?日在塔里木大学召开;
(2)四川省社科院客家研究中心秘书长郭一丹研究员宣布第3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
夜宿河源
五、10月25日
早餐后离会
赣南师范学院
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处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16:47
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在我校隆重开幕
10月22日,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在我校隆重开幕。本次论坛以“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为主题,由我校客家研究院与文旅学院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以及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韩国大田大学等海内外50多所高校的100多名学者出席了开幕式。著名人类学家乔健,台湾“中研院”研究员王明珂,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杨宏海,校领导孙弘安、陈勃以及客家研究院院长罗勇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坐。开幕式由陈勃副院长主持。
开幕式上,孙弘安院长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师资力量、办学特色,表示学校将以客家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为己任,坚持保护、传承、弘扬客家文化,凝练办学特色,不断推进客家文化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王明珂致开幕词。他说:“今年是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十年诞辰,此次论坛在赣南师院召开是中国人类学发展道路上非常值得书写的一件事。人类学高级论坛这个中国人类学者们的学术园地,在海峡两岸三地学者们的共同浇灌下,发展成为中国人类学的学术品牌,今后人类学高级论坛在继承民间性、开放性和边缘性的同时,将加强服务性和学术性以及青年学者的培养,为人类学高级论坛的永续发展打下新的基础。”
据了解,本次论坛正值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十年诞辰,论坛将在这次盛会期间举行颁奖典礼,为荣获“人类学高级论坛新世纪终身成就奖”、“人类学高级论坛新世纪杰出成就奖”、“ 人类学高级论坛新世纪杰出成果奖”和“人类学高级论坛新世纪杰出组织奖”的学者和单位颁奖。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1:42
第十届全国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正在河源市委党校举行。
论坛主题是: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另外的海峡两岸圆桌论坛主题为客家人的迁徙与文化离散。可以预计,这次会议将使移民与文化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拓展。
14:30—16:00海峡两岸圆桌论坛
主题:客家迁徙与文化离散
地点:河源市委党校培训大厦一楼会议室
主持人:徐新建教授
领导致辞:吴善平(河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引言人:王明珂、 范增平、刘凤绵、邱荣举、潘朝阳、张兆和、叶舒宪、范可,刘夏蓓,郭志超、罗勇
[
本帖最后由 三晋英才 于 2011-10-25 21:43 编辑
]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1:44
首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于2010年11月27日,由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和南昌大学赣学研究院共同主办在赣南师范学院开幕。赣州市政协副主席潘其乐,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长徐杰舜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赣南师范学院副院长陈勃主持。来自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郑州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名学者应邀与会。
赣南师范学院院长 田延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该校开展客家研究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深入阐述了倡议设立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的意义。其希望客家文化论坛能够建立起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成为一个既富有学术品位又充满现实关怀的学术盛会。
客家研究中心主任罗勇教授在会上宣读了《设立“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的倡议书》,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响应。
与会学者就“客家研究的学术立场与现实关怀”的主题展开了研讨,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大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东教授、福建闽台缘博物馆馆长杨彦杰研究员、四川社科院陈世松研究员、南昌大学黄志繁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河合洋尚博士先后作主题发言。
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由赣南师范学院倡议成立,秘书处设在客家研究中心。论坛以促进客家学术研究为根本宗旨,以时代性、世界性、科学性和持续性为基本要求,采取“定期举行、轮流主办”的机制,通过设立“主题演讲”、“两岸论坛”、“圆桌论坛”、“青年沙龙”和“网上论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
第十届全国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拟定于10月21日至24日,在赣州赣南师范学院以及广东省河源市举行,论坛主题是: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另外的海峡两岸圆桌论坛主题为客家人的迁徙与文化离散。可以预计,这次会议将使移民与文化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拓展。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1:45
人类学高级论坛十年回顾
2002年5月13日至15日,“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广西南宁广西民族学院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
论坛顾问费孝通先生在给大会发来贺信中,语重心长地说:“在21世纪,随着文化交往的复杂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差异的双重发展,研究文化的人类学学科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众目睽睽的情景下,人类学者能为人类、为世界做点什么?”“这也许就是新世纪对我们和我们学科的新挑战。”
出席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的海峡两岸三地的近70位专家学者,除了乔健、郝时远等教授就大会主题“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做主题发言外,与会的学者们还就人类学与中国都市社会、人类学与中国乡村社会、人类学与中国少数民族社会、人类学与中国族群文化、人类学与科技文化和人类学与商业社会等专题展开学术探讨。
从此,人类学高级论坛成为中国人类学的—个学术平台,迅速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同,从2003年到2010年,先后由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和凯里学院分别举办了第2届到第9届论坛。
第2届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的人类学高级论坛,在以“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为主题进行学术讨论的同时,还举行了几乎襄括大陆所有人类学民族学学术机构的领导“高峰论坛”,就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地位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第3届在宁夏大学举行的人类学高级论坛,会后《文汇报》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论坛顾问李亦园先生《生态环境、文化理念与人类永续发展》讲演的主要内容。论坛起草并通过的《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即《银川宣言》),提出了在族群互补的基础上重建维护生态和谐的文化理念。
第4届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的人类学高级论坛,创新地发表了《乡土中国与人类学研究》绿皮书,对这次论坛的主题“乡土中国与人类学”作了文献述评。更重要的是这次人类学高级论坛还吸引了不少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三农专家们出席,从而在圆桌论坛的讨论中出现了跨学科的碰撞和交锋,使论坛的影响开始走出了人类学的圈子。
第5届在吉首大学举行的人类学高级论坛,围绕公共卫生、旅游和时尚等人类社会的当代生活展开了学术讨论,其亮点是人类学高级论坛与国际人类学界开始对接,美国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柏桦教授在观察家评论中说,这次论坛所涉及的问题已经是现代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些问题,涉及到了人类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全世界都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人类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人类学要反复强调、不断强调的一个问题。”
第6届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的人类学高级论坛,不仅发表了《乡村人类学研究回顾》绿皮书,对中国近百年乡村人类学的文献作了系统的回顾,在收到的50余篇论文中不仅对乡村人类学作了广泛的讨论,而且还从对中国人类学发展趋势和走向的洞察和把握中,就“人类学的中国话语”作了有学术价值的讨论,从而创造了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又—个亮点。
第7届在贵州民族学院举行的人类学高级论坛,大会就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族群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不仅发表了《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绿皮书,还以全球化的视野热烈讨论了“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问题,从而走到了中华民族研究的前沿。
第8届在内蒙古大学举行的人类学高级论坛,以“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为主题,既对草原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理论研究与历史观照有充分的讨论,又有对当前草原文化面临的生存危机的现实关怀。
第9届在凯里学院举行的人类学高级论坛,与会学者以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原生态文化的理论梳理、个案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原生态文化开发和保护等方面切入,对“人类学与原生态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使得原生态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011年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拟定于10月21日至24日,在江西赣州赣南师范学院及广东省河源市举行,论坛主题是: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可以预计,这次会议将使移民与文化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1:47
论坛现场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1:50
与会学者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1:52
乔健教授
乔健(1936~),山西介休人。著名人类学家,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创系系主任,台湾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现任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人类学高级论坛顾问。
乔先生为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学士(1958),考古人类学研究所硕士(1961)及美国康乃尔大学人类学系哲学博士(1969)。
乔先生曾长期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1966~1976)及香港中文大学(1976~1995)讲授人类学及相关课程,为后者创建人类学生活费并担任其首位系主任过11年之久(1980~1991),又获授任为香港地区首位人类学讲座教授。1995年退休后,乔先生应邀赴台湾为东华大学创建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1995~2000),后又在校内成立“民族学院筹备处”并担任主任(1997~2000),继而积极推动原住民民族学院之筹设,并担任筹备主任。学院于2001年秋成立后,其担任院务顾问至今。
乔健教授曾在国内外做过长期的田野工作。主要包括考察内地西南的瑶族及山西省的“乐户”、台湾原住民中的卑南族及美国印第安人中的拿瓦侯族。其学术论著丰硕。撰写及编辑有专书二十余种,包括《拿瓦侯传统的延续》、《飘泊中的永恒: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台湾巨流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山西乐户研究》(与刘贯文、李天生合著)、《中国的族群关系与族群》)(与Nicholas Tapp合编)、《东亚社会研究》(与中根千枝合编)、《印第安人的诵歌:中国人类学家对拿瓦侯、祖尼、玛雅等北美原住民族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化族群与社会的反思》(乔健、李沛良、李友梅、马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乔健教授积极支持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建立,并鼎力参加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学术活动,特别是对海峡两岸人类学的学术交流不遗余力,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乔健教授终身从事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中国现代人类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为中国人类学培养了大批人才,是具有国际声誉的中国人类学家。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1:53
邱荣举 邱荣举 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所长、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客家风云杂志社长。2010年1月29日至30日,率台湾大学“客家学与两岸发展研究团”顾问:邱太三(前“陆委会”副主委、前高雄市副市长,现任亚洲大学助理教授)、何来美(《联合报》资深撰述委员、联合大学老师)、彭基原(《新新闻》主编);副团长:刘碧蓉(“国父纪念馆”助理研究员、辅仁大学老师)、薛云峰(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教师、台湾大学法学博士);秘书长:许竹英(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编审、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中心专案秘书长);副秘书长:张萩琴(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教学助理)、陈康宏(台大国发所教学助理、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中心副执行长);团员包括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生申雨慧、黄玫瑄、邱启瑗、连振佑、陈良潮、叶紘麟、郑志强、季茱莉(法国籍)、侯杜比(德国籍)等一行18人在福建省永定县考察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
邱荣举教授:
我所了解的客家运动,早期就有,台湾是80年代兴起。但不止是文化与社会运动,还有其它为辅。
世客会已经推动好几十年了,大陆也有十几年了。两岸要推动和平发展,客家文化是很有帮助的。但很明显这边是自上而下。这边也有社会、经济、文化运动的性质。
推动客家运动需要客家之友来帮忙,如许嘉璐教授就是客家之友。
血缘论与文化认同论兼而有之。台湾四五百万客家人,而用基本法来说则有六百万。
[
本帖最后由 三晋英才 于 2011-10-25 22:25 编辑
]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1:54
谢重光,1947年生,福建武平人。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导。出身于世代书香家庭,曾祖父是前清秀才,祖父和外祖父俱是前清贡生,父亲谢成珂是漳州农校退休教师。
谢重光教授于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获硕士研究生,1987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现任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教授、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及宗教研究所教授,并担任国际客家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会员、省历史学会理事等社会学术职务。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重大贡献的专家称号和津贴。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史、佛教社会史、东南区域民族与族群历史文化、闽台宗教与民俗文化等。已出版《客家源流新探》、《客家文化与妇女生活》、《畲族与客家福佬关系史略》、《汉唐佛教社会史论》、《中国僧官制度史》(合著)、《陈元光与漳州早期开发史研究》、等专著18部,发表学术论文约200余篇,参编书籍多种。
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导师,开创“汉魏之际封建说”及寺院经济研究和兵制史研究的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教授(1911年— ),为其近作《客家文化与妇女生活》一书撰序评价:“他治学勤谨,善于思考,所做博士论文,在寺院经济和教团组织的社会、文化活动方面,常能发人所未发,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得到学术界的好评。学成回到福建,按照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做学问要“预流”的思想,结合福建历史文化,投身到客家文化的研究中,因为学养有素,又好学深思,勇于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著作:
《海峡两岸的客家人》,台湾幼狮文化出版社,2000年
《客家形成发展史纲》,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乡土中国——闽西客家》,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畲族与客家福佬关系史略》,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福建客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客家文化与妇女生活——12-20世纪客家妇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客家文化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福建师范大学谢重光教授:
在台湾确实是客家运动。有很明确的目标和纲领,也有很大的收效,有客家课、客家电视台、客家话报站。学者们认得很清楚:这是个文化运动、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
大陆有没客家运动?大家的客家活动的主要推手是政府,对于客家文化倒底有哪些诉求?中央是为了统战,地方政府是为了经济。除了客家民俗风情的表演和展示,到底有没有挖掘好和保护好?对两岸客家有问题比较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很多人说客家文化是移民文化。我认为不是,移民文化有特殊的内涵和外延。现在在赣闽粤交界地固然有中原移民,早就在这落地生根。怎么会是移民文化呢?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三晋英才 于 2011-10-25 22:08 编辑
]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1:57
郭志超教授用他诗人般的情谊描述了一首首动人心魄的朦胧诗篇。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1:59
潘朝阳教授简介:1951年生于台湾苗栗,台湾师范大学第地理研究所博士、东亚学系、地理系教授,国际与侨教学院院长。曾任《思与言》编委、《鹅湖月刊》主编,现任《海峡评论》编委、《华人与华侨》总编、《鹅湖月刊》社社长。学术专长涉及中国儒学与台湾儒学、地理与环境思想、文化地理、宗教地理、空间思想、客家学等领域。主要著作有《儒家的环境空间思想与实践》、《明清台湾儒学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处理与返归:净土空间论》、《台湾汉人通俗重教的空间与环境诠释》等,并在各种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
潘朝阳教授认为,客家的迁徙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开枝散叶式的,提醒人们不要误认为客家的迁徙就是一蹴而就的、、、、
厦门大学宋平教授:客家人在两岸都有一个客家建构。但台湾是自下而上,获得认可的斗争。回到大陆,政府是客家文化构建运动的主推手。地方政府基本走的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子。
客家人的整体利益在哪里?我们政府做这么多自上而下的客家文化构建,谁得利?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
第二讲离散,这个概念来自犹太人,有悲情和回归的意思。而客家人只是说在路上与犹太人有点相似,但基本算是个定居的群体,有在地化的一方面。从时间维度上一、二代有离散心里,而大陆客家是用不了这个概念的。
放在文化中国范围内,以费孝通先生的多元一体来讲,客家人的文化主体是很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三晋英才 于 2011-10-25 22:18 编辑
]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2:04
中国人民大学赵旭东教授:
客家是不是从中原来的,还是优等还是劣等,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是那样讲的。
关键不是我是什么,而是我叫什么,这样一个普通常识值得思考。
我们是不是多民族的国家?我认为不是的,只是一民族,我们不断建构一个民族,那就是中华民族。
民族把人分类的办法受到困境和打击。分类不是没有后果,就如穿衣大中小号,当然也有捣乱者分L|XL|XXL等。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2:12
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
我不喜欢用离散这个概念,为何要用让客家穿上犹太人的外衣呢?
我还是喜欢用迁移。三种不同的迁移方式会带来几种不同的结果,我强调客家文化要尽最大努力把迁移的问题区分清楚。客家人在赣闽粤在海外有很多的迁移,会强调一个主题,客家人和学者好好思考的。
一方面强调中原文化说,又在强调在祖地文化,哪有那么多的祖地?希望有一个更有依据的历史逻辑。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2:13
中央民族大学关凯教授:
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理论认为历史和祖先是不能变的。但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则认为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群体建构。
需要一个群体的视野和全球的视野。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2:14
赣南师范学院罗勇教授:
客家研究台湾学者与大陆学者的理解有所不一样。
台湾的是客家运动,但大陆从来没叫过客家运动。台湾叫运动主要是客家在台湾是个弱势群体,而大陆,特别是赣闽粤不是或不明显。大陆客家地区希望自己能讲普通话,而台湾则有结束语运动。
八十年代海外客家人寻根问祖,我们为了海外资金,必须联络感情,于是调查海外人的祖籍地。最先是地方文化部门,然后是地方政府到中央都重视,因为这关系到地方招商引资,关系到统战。因而大陆客家研究是比较功利的。我们把客家文化当作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客家文化产业做得比较成功的的是四川洛带。
客家文化我们怎么样建构。如河源提出“客家古邑”,并找学者来研究证明。河源这样做对河源发展是很有好处的。我认为大陆学者既要有学术追求,同时也要有地域关怀。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2:16
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周建新教授:
我是周建新,也不是周建新。
同理客家有可能是客家,也有可能不是客家。
在多大程度上客家是客家?在什么力量在建构客家?
宋平提出的几个层面中央与地方及民间我觉得非常好。
第一,引力不单纯来源于政府,而还有客家人本身的文化特点和海外客家人的推动,还有学术界的建构也非常[重要的。
有学者认为客家是一种权力背景下建构起来。我觉得我们要反思这个观点,不可否认客家是客家人为了自身发展而建构的。作为客家学者我们得考虑我们为什么而研究。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2:19
广西民族大学、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长徐杰舜教授:
大家前面讨论的是不一样的背景谈客家,所以没能很好对话。
客族群是建构的,客与非客没有什么了不起。
我们祖先几千年来对祖先文化的建构。
河源提出赵佗是客家的祖先,我认为没有问题,因为可以建构。
[
本帖最后由 三晋英才 于 2011-10-25 22:20 编辑
]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2:20
河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客家研究与人类社会发展是要同步的。我们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背景研究客家。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2:21
深圳大学刘丽川教授:
非要我说真有一点。关于徐教授谈到的把赵佗成为天下客家第一人。必须要有历史依据,认为百姓要可以这么讲、政府也可以。而学人不能这么讲,这是我们学人的良心所在。
现在客家人的出现我们得有依据,客家话出现得成熟。一千年都没有。唐代以来进入赣闽粤进行长期融合,才形成客家人。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2:23
台湾师范大学邱荣裕:
如果我们不用历史文献资料来证明客家历史,那客家就有得讨论了。
我们现在得找出客家什么时候开始。如果没有这个依据,我们也可称为客家,因为现实中我们是存在的。
河源成为客家古邑我认为是没有问题。河源是一个客家,把以前的古邑联在一起,我开始也很惊讶,到后来也能接受。从历史文献上来讲是不妥的,但我认为建构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10-25 22:23
韩国大田大学文智成教授:
我做客家十几年了。我认为文化是可以学习的,今天学习了很多,感谢。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