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重阳节话“敬老” 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引关注 [打印本页]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10-5 23:10     标题: 重阳节话“敬老” 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引关注

重阳节话“敬老” 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引关注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09年10月26日07:35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中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记者陈朴)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44分报道,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在这个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的传统节日中,如何让我国1亿6千万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成为令人关注的话题。

  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又称为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今天称作“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学院民俗学教授肖放介绍说:“9月9日是重九,两个阳数两重,所以叫重阳,久久谐音是长久的久,久久就是使人生命长久,在重阳节祈求长寿的习俗在六朝就开始了,大家后来就把这个东西逐渐转化为敬老节,这是当代的一个转化。民俗里边,有重阳节办九老会,比如请九位老人一块儿来做一个宴会。”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亿六千万以上,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800多万,老年人口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在增加,如何应对老龄化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说,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三个五年规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个是很多地方建立了老龄津贴,对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开始有一些补贴了,另外个别地方开始实行养老护理津贴,第三个有一些地方开始做居家养老服务,比如重庆100个社区要做100个托老所,北京今年计划做1000个居家养老服务点,还有很多地区都制定了对民营养老机构的补贴办法。”

  王振耀同时指出,规范老龄津贴的发放,解决1800万80岁以上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及900多万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照料问题是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就想能不能立即在全国普及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的发放,实行按月发放,第二个措施我们要进行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数量的普查,然后把他们的照料问题放到我们的议事日程。现在这个养老床位是严重不足,养老护理员严重缺乏,全国养老床位只有256万张,缺口500多万张。所以我们希望动用民间的力量,来兴办养老机构,同时推动护理员队伍建设。”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10-5 23:11

记者连萧放的名字都没搞清楚。。。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10-5 23:11

陪“空巢老人”过中秋2011年09月10日 03:04
来源:新文化报 作者:田玲玲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本报继续征集志愿者

陪“空巢老人”过中秋

儿女不在身边,希望中秋有人陪伴的“空巢老人”也可以和我们联系,活动热线电话:0431-96618

A06版

儿女都在身边,得享天伦之乐,是很多老人最大的心愿。可是有些儿女,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回到父母的身边,陪他们过节。临近中秋,一些“空巢老人”越发孤单。本报与长春市文明办联合推出“迎重阳,话中秋,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让爱心志愿者们陪伴“空巢老人”度过这个中秋佳节。

中秋节当天,本报在绿园区青浦路社区给“空巢老人”和志愿者们准备了一场“中秋赏月会”。志愿者们可以陪“空巢老人”聊天、赏月,还可以给“空巢老人”表演节目。如果您住在附近,如果您也想成为一名志愿者,或者您有什么过中秋节的好点子,欢迎您参加。

“敬老好儿女”要陪老人过节

“一个人在家太没意思了,没事的时候我就去逛街。”赵女士说,儿子今年25岁,在威海当兵,基本上一年才能回来一趟。老伴也很忙,所以平时就她自己在家。

“退休后,在家实在没意思,我就又找了一份工作。”赵女士说,赚钱多少不重要,关键是打发时间。虽然儿子经常来电话,但是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格外想儿子。本打算中秋节当天自己逛街打发时间的,一看到本报发起陪“空巢老人”一起过中秋节的活动,就打来电话报名了。

“我觉得他们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所以想尽可能多帮助他们。”昨天,全国劳模、长春市人大代表、长春市“敬老好儿女”李志新也打来电话报名。李志新说,社会上“空巢老人”群体越来越大。如果这些老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她会义不容辞地帮助。

民俗专家现场讲中秋节的来历

在此次“中秋赏月会”上,本报邀请到我省著名民俗学专家曹保明老师,他将在现场给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这个活动太好了。”曹保明老师说,在中秋节这天,能够有这么多志愿者陪“空巢老人”一起过节,让这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不再寂寞,带给他们欢乐,真是太好了。

“鼎丰真”给“空巢老人”准备月饼

“我们想给来现场参加活动的‘空巢老人’提供月饼。”昨日,长春市鼎丰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解宝田说,“鼎丰真”一直关注社会公益事业,这次也想尽一点心意。“希望老人们能够一边吃着香甜的月饼,一边欣赏中秋的圆月。”解宝田总经理说,希望老人们能够过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继续征集

1.空巢老人:如果你的儿女不在身边,而你又愿意让志愿者到你的家里与你过一个特殊的中秋节,就联系我们吧。如果你所在社区有很多“空巢老人”,也可以以社区的名义集体报名。

2.中外爱心志愿者:不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友人,只要你关注“空巢老人”,想让他们在这个中秋节不孤单,愿意陪他们聊天、赏月、吃月饼,就赶快加入这个活动吧。

3.如果你身在外地,不能在中秋回长春看望父母、亲人,也可以联系我们,给他们捎去你的祝福。

活动热线:0431-96618。

本报记者 田玲玲

迎重阳 话中秋 关爱空巢老人

主办单位:长春市文明办

新文化报社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10-5 23:13

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茱萸成为主题


http://www.ahradio.com.cn 2011-09-30 09:43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九九艳阳天”,云淡风轻,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金桂飘香。古人在重阳节喜欢结伴郊游、赏菊品糕、遍插茱萸、赋诗饮酒。现代社会,人们赋予重阳节新的内涵,那就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两千多年来,重阳节早已不是简单的自然时令,它更多讲述的是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

  1   “九九”寓意深刻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古人为何选择这一天作为节日?又为什么称为“重阳”?从现存的文献看,《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与月皆逢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指出,“九”在古数中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同时,九又与“久”同音,寓意健康长久。而且秋季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九九重阳,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中就已经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但专家认为,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由于年代久远,重阳节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对其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先秦之前的丰收祭天。如《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另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火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如今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依稀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2   登高、赏菊、插茱萸成为主题
  乌丙安教授认为,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

  西汉《西京杂记》中贾佩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相传自此时起,重阳节有了求寿之俗。到三国,魏文帝曹丕给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过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颇为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曰:“九月九日……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四民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晋代诗人谢灵运为了重阳节登高,制作了一种“谢公履”,前后有活动屐齿,上下山时可分别取去前后齿,使登高更为方便。而赏菊、饮酒的习俗,也因为当时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更为后世所熟知。

  重阳节到了唐代才被定为正式节日,成为法定的“三令节”之一,朝廷还加以赏赐,成为名副其实的带薪“官休”之日,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至此,在节俗的发展过程中,重阳节融合了多种神秘观念及民俗因素,逐渐确定了其主题,那就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3   被赋予敬老新内涵
  虽然重阳节在古代便有祈寿的主题,但是与老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乌丙安教授说,因为民俗观念中,“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后世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节日内涵。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中国人敬老有着悠久的传统,这是中国农业社会所决定的。早期社会普遍认为老人是财富,因为农业社会需要他们的指导,老人一向受到尊重。这样的敬老传统应该弘扬。重阳节应该强调这一点。”民俗学家萧放表示。

  敬老爱老的新主题无疑增加了重阳节的节日寓意,影响深远。直至今天,在壮族,人们将农历九月初九称为“祝寿节”,壮族老人在满60岁生日那天,子孙都来庆贺,并为老人添置一个寿粮缸,此后,每到这一天,晚辈都要给寿缸添粮,直到添满为止。这缸粮米,称为“寿米”,平时不能食用,只有老人生病时才煮给老人吃,说此米能帮助恢复健康,延年益寿。

  今天许多人把重阳节称为中国的“老人节”,各地都会在这一天组织老人登山秋游,强身健体。不过,民俗专家也表示,不要觉得重阳节只是老人的节日。“尤其是现代都市年轻人,缺乏与自然的亲近,更应该趁重阳节天高气爽,出去走走,开阔心胸。”复旦大学中文系民俗学教授郑土有说。在重阳节这一天,民俗专家建议人们应该回归历史上丰富的节日形态,挖掘更丰富的节日形态,尤其是其中高雅的文化传统与内涵。本报记者郑 娜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