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武陵旧事之41 交通局
[打印本页]
作者:
马佾
时间:
2011-10-4 12:24
标题:
武陵旧事之41 交通局
南衙 武陵旧事之63 文庙改建为学校后,大门开在王瞎子道,正门依然在东门街的。八零年代初,这正门废除,是不是已经标志着县一中必然会迁址?与文庙一样的武衙门早已废除,只有公安局大门照旧,正对着县城之南的。紧邻公安局的中医院二门诊部,大门不变,可是谁个知道,它在几十年前乃至几百年前,一直是武陵县衙门的大门呢? 1949年5月初3,武陵镇解放,县民主ZF驻地选址于国民党县堂部旧址,国民党县党部则始自于1927年国共合作时期,何立人出任执行委员,当时成立的中国国民党党选择了旧县衙,它始终于公安局比邻而居。县衙建设于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当时选择尹店社旧址,筑土为城,兴建县署,为一县之行政机关。是时设知县1人,为一县之行政长官,典史1人,执掌刑法典狱,与解放初期局面一至,县衙与公安相邻。其实当时法院也居住于县署院内,几年后才搬家于大巷子道与王瞎子道相交处,邻近北门城墙的那一段。法院东侧为小巷子延伸到北城墙一段小街,那才是当时的后街,只是如今一点痕迹也没有了。法院与武警中队相邻,一刑押囚犯,一判决罪恶。七零年代初期,我在东方红小学读书时,这儿还是武警中队的驻地。而法院大门早早的改到北城墙方位了。 法院迁址,公安县署如旧。1979年,北大街之北坡,新建人民ZF砖混结构综合大楼建筑物呈“工”字形。这是县署内最后一家机关搬家的。于是此地仅仅留存公安局及中医院二门诊部啦。这是自1949年第一任县长杨昭轩始,设立机构民教科司法科财粮科文教科公安局,从旧政权接收的税务邮政等,均在此办公。其后增设监察室,撤销司法科,增设财经委粮食局合作科人事科统计科民卫科工商科建设科,组建税务局邮政局至1957年,此处有1室1委8局12科。但相关机构分立时,相继搬迁出此地,直至1979年县ZF离开这儿。 县ZF搬家于北大街,格局依旧,大门朝南,而县委居于ZF大楼之后,大门如旧朝南,政协与县委大楼比邻而居,大门也是朝南的。这里面有什么微妙之处呢? 俗话说“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没礼莫进来”。中国位于地球北半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一年四季,阳光都从南面射入,房屋朝南自然有利于采光,是为了得到最多的太阳光,这是其一。习俗相沿,于是就特别重视南向的,把南视为至尊,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中国古代地理学将大地分为九州,早期地图的绘制一般遵循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方位,与今日地图坐标方位恰如相反。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历代帝王的统治权术,被称为“南面之术”, 所以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及州府官员等升堂听政都是坐北向南,中国历代的都城、皇宫殿堂和州县官府衙署均是南向的。 于是武陵建县之初,明成化十二年时,草建县署,即选址于县城正中心位置,西平行有武衙门,其东平行有文庙,是时人们称呼为“文衙门”的。现在的人武部算是武衙门,位于北大街南头,算是与ZF大楼平行,那是早早就迁址于此的,大门自然朝南而开。而位于县署东侧的文庙儒学,在2008年迁址以后,选址于县城之东,朝向为北。在此之前的八零年代末期,把正门封闭改建楼房成为住宅区,朝北的王瞎子道处大门成为正门了。那时候的县一中,不仅仅是改门一事,还把紧邻东侧的大巷子收编一边楼房,现在成为半片小巷子了。其实早在建国初期,大巷子东头文公祠中间清真寺南头丰登寺或迁址或停建,八零年代末东门街县一中正门东侧的钟鼓楼亦未能如规划设计改建的。比如说,清真寺与文公祠同时破土兴建于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民国五年由社头柳得彦、杜占魁、闻建顺、柳吉门四人重修,并新建礼拜大殿一座,建筑格局精巧、殿宇雕饰古朴,周围环境清幽,门窗多系木雕剔透花卉,殿中书有“真主”、“穆圣”经文,上有横匾,两旁有木雕对联,都是远涉西安大寺请著名阿訇用阿文写后镌刻的,书法笔走龙蛇,苍劲有力,是内地回民文化艺术珍品,现保存陈列于清真寺中。解放后,由于清真寺毗连一中校址,为发展教育事业,适应形势需要,校、寺双方协商调换,1952年三度召开回民大会协议,并经竹溪县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公决,将没收座落小巷子甘姓、吴姓地基和房屋与清真寺调换,并补清真寺校田15.8亩,签定合同,重新修饰。从此清真寺于1952年10月17日迁入新址。钟鼓楼耸立于东门街正中。未至钟鼓楼时,北向两叉,临近东门外为小巷子,临近钟鼓楼的为大巷子。而钟鼓楼,却是另一个故事。谯楼:在东门外,旧有楼,不知创自何代。旧志载,前明弘治间,邑令伍公夔,铸铁钟,楼圮,而钟亦移之文昌阁。嘉庆八年,邑令徐公如浩,就旧址筑台建楼,塑魁星像,并拨入铺房三间,以为香火之资。士民额其楼曰:“徐公楼”。据规划局设计师王国祥先生言,八零年规划,钟鼓楼依其设计为楼周围二十米空地,三孔平排门洞,成县城内一景的。只是如今,嘿嘻嗬。 大巷子与钟鼓楼相交处有一寺,丰登寺。丰登寺:邑令曾熙建。那也是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的事,竹溪县第一任知县咧。见《重修丰登寺记》:丰登寺之本末,前无所登载,兴废之故,不得而详。……即寺废址为县,徙寺县东四十步,以莲花寺僧性忍主之。……僧会缺员,举续福领教事,建寺之役,悉畀付之。……先作佛殿,……殿后为法堂,……继为伽兰殿,……祖师殿,天王殿,山门,……积累八年,乃克底于成,不亦难哉!它建成于1484年了。 从曾熙的《重修丰登寺记》中得知,寺西四十米即为县署。它基本上就是如今公安局及中医院二门诊部的位置了。现在有多少人知道这些事咧? 武陵旧事之一 龙王庙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潭 武陵旧事之三 货场 武陵旧事之四 交易所 武陵旧事之五 筒子面 武陵旧事之六 城隍庙 武陵旧事之七 小人书 武陵旧事之八 幼儿园 武陵旧事之九 丹凤眼 武陵旧事之10 油炸桧 武陵旧事之11 王长店 武陵旧事之12 叛逆 武陵旧事之13 邵子南 武陵旧事之14 缝纫机 武陵旧事之15 画册子 武陵旧事之16 特价书 武陵旧事之17 武衙门 武陵旧事之18 土车站 武陵旧事之19 读书室 武陵旧事之20 菜店 武陵旧事之21 广播站 武陵旧事之22 户房 武陵旧事之23 药王庙 武陵旧事之24 罪恶值 武陵旧事之25 护城堤 武陵旧事之26 邓家巷子 武陵旧事之27 自来水 武陵旧事之28 医校 武陵旧事之29 卫生局 武陵旧事之30 第二楼 武陵旧事之31 豆腐社 武陵旧事之32 三岔口 武陵旧事之33 南较场 武陵旧事之34 苹果园 武陵旧事之35 灯光球场 武陵旧事之36 竹林边 武陵旧事之37 汽车队 武陵旧事之38 文化馆 武陵旧事之39 戏台 武陵旧事之40 薪传 武陵旧事之41 交通局 武陵旧事之42 汽车站 武陵旧事之43 丁字街 武陵旧事之44 南门外 武陵旧事之45 大礼堂 武陵旧事之46 山二黄 武陵旧事之47 建筑队 武陵旧事之48 孙世武 武陵旧事之49 三元寺 武陵旧事之50 县医院 武陵旧事之51 观音阁 武陵旧事之52 电教队 武陵旧事之53 人民银行 武陵旧事之54 百货商店 武陵旧事之55 人委会 武陵旧事之56 电烤馍 武陵旧事之57 瓜子 武陵旧事之58 乡风 武陵旧事之59 北门北 武陵旧事之60 路灯下 武陵旧事之61 书院 武陵旧事之62 黉学 武陵旧事之63 南衙 十字街处看东门街左侧为中医院二门诊.jpg 一中正门对面.jpg 钟鼓楼.jpg 1.jpg 2.jpg [
本帖最后由 马佾 于 2011-10-4 12:26 编辑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