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塞出生于1959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戴维斯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校做博士后研究,之后进入哈佛大学任教,1998年获终身教职。事发时,还兼任认知进化实验室主任等职务。豪塞二十余年的研究工作,集中在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立足于灵长类动物的心智探索。他的论著数量多、质量高,且本人经常发表学术讲演,出席各种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成为众人瞩目的“学术明星”。近年来,他从事关于人类道德观念起源的研究,出版了专著,备受各界关注。在2007年,有学生和研究助理举报,他在学术研究中有不端行为。经过长时间的取证核实,豪塞与另外两位作者于2002年发表在《认知》(Recognition)上的关于棉冠狨猴学习行为的一篇论文因数据造假而被撤回。另外两篇在2007年分别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志·生物学专辑》(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和《科学》(Science)上的论文也遭到质疑。对发表在《皇家学会会志》上的论文,他于2010年在同一刊物上作了一些更正。这几篇论文的问题,都在于实验数据实际上并不支持其结论,2002年《认知》上那篇尤为严重。
豪塞教授之所以被称为“学术明星”,在于其研究的影响力并不限于心理学和生物学,而且涉及认知科学的广泛领域。以下仅以语言科学为例,2002年,豪塞作为第一作者,和大名鼎鼎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者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 )以及另一位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学者费奇(W. Tecumseh Fitch, 1963- ,当时在哈佛任教,后去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现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认知生物学系教授)联名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语言机能——它是什么,谁拥有它,它如何进化》(The faculty of language: What is it, who has it, and how does it evolve? Science 298: 169-179)。这篇文章影响极大,引用率极高,堪称近年来语言科学及相关学科为数不多的经典论文。豪塞不是语言学家,但他的工作对语言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也发表过许多与此直接相关的论文。
演化语言学(evolutionary linguistics)主要研究人类语言如何产生、发展和消亡,近十余年有很大进展。“人的语言知识是如何习得的”,这就是所谓“柏拉图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进行探究。豪塞和乔姆斯基等从所谓“生物语言学(biolinguistics)”的角度进行考察,涉及理论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动物交际、婴幼儿的语言知觉、失语症、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在他们看来,外界刺激和经验积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但比起数百万年以至更长时期的进化和神经组织原则,毕竟只是第二位的。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简称FL)由遗传决定,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中生长和发育成熟。“语言机制之于语言环境,就如植物之于土壤、空气和水分一样,没有适宜的环境,植物固然不能存活,但决定植物本质属性的却是植物由遗传所决定的那部分生物特性,而不是土壤、空气和水分。”(引自司富珍著《语言论题——乔姆斯基生物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和语言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4-5页)
人的语言机能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交际机制的根本特点又是什么?豪塞和乔姆斯基等认为在于人的语言具有递归性(recursion)。“递归”在语言研究中早就引起注意,但直到最近几年才成为生物语言学的核心问题。按递归论的观点,人类语言机能可以分为广义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broad,简称FLB)和狭义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narrow,简称FLN)。人与其他动物可以分享广义的语言机能,而狭义语言机能则为人类所独有,其核心就是“递归”。递归论将狭义的语言机能理解为一个抽象的语言运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