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吴琦]明清社会群体研究成热点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9-21 08:32
标题:
[吴琦]明清社会群体研究成热点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58期10版“历史学”文章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纵深发展,社会群体越来越为史学研究所重视,其研究日益呈现新意。学术视线转向传统史学鲜有关注的社会下层,使得长期以来史学发展的路径得到了修正和补足,一些长期无人问津的下层群体、弱势群体、边缘群体逐渐成为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史学研究领域得到拓展,史学研究变得更加丰满、生动,也更深入,许多社会深层问题得到讨论和揭示。
注重社会各阶层的研究
社会群体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与社会构成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明清时期,上层群体或精英群体包括皇帝、朝廷百官、地方官员、高层士人,等等,都根植于社会的土壤之中,围绕他们所形成的现象、事件、问题及其透露的各类信息,无不与社会紧密联系。明清两代,由于社会交往和交流的扩大与频繁,群体分化加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群体之间产生了更为广泛的互动关系。因此,明清时期任何一个群体都是我们考察社会变动与发展、社会内部的结构性变化的重要视点。
近年来的明清社会群体研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研究对象相对集中于社会精英群体,如士人、官僚群体等,对于这些群体的内部结构、群体认同、整体特征以及社会作用进行了较为广泛而系统的研究。第二,对于下层群体、边缘群体的研究逐渐重视,正在走进和成为主流学术关注的问题,如性别史中的女性、胥吏、流民、琴人群体研究等,都成为学人们揭示明清社会变迁、社会格局变动的视点。第三,区域社会群体研究成为常见的研究路径,人们注意了群体的区域性差异,并认识到群体在区域社会中的作用,把群体的研究与区域社会、地方社会结合在一起。第四,社会群体研究广泛地关注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中的社会群体,许多成果即便是对于个体的研究,也是通过个体观照群体。
现有研究的不足在于:忽视职业群体和新兴群体,对于下层群体、边缘群体以及其他特殊群体虽有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仍有许多没有被学人们关注和研究;对于前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学术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然而学人们较少以社会群体为切入点,通过探讨群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社会的变动,尤其缺乏对于明清社会群体近代性的分析;注重对单一群体的考察,疏于揭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及其意义;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引入不足。这些不足使得明清社会群体研究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
社会资源网络覆盖各种群体
在明清社会的剧烈变动中,社会群体从价值观念到行为方式、群体的分化与组合,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变迁。以下方面或可成为考察明清社会的重要视点与路径。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普遍重视社会资源的拥有,或者说,个体的发展或诸多人生目标的实现,不得不依赖广泛的社会资源。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尤甚。师生、同年、部属、亲缘、同乡、朋友等社会关系,皆可构成个人生存、发展以及达成种种目标的重要社会资源。人们在自觉不自觉、主动被动地不断编织这张社会资源网,每个人既是网络的编织者,又是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因而,一个人物关联着群体,一个事件牵连着众多的社会关系,一个社会问题连带着或衍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而社会的变动则会深刻地反映在每一个社会群体及其关联的个体之中。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围绕这一改革运动,形成了“党附”张居正的改革群体。在张居正登上内阁首辅的位置、酝酿改革方案以及推行改革的全部过程中,该群体人员不断变动,意味着张居正与群体成员的相互选择;这个群体对于张居正实施政治抱负、推行全面的改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充分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一个政治家如何建构社会关系与资源网络,并将社会关系与资源转化为政治资本,最终达成政治目的的事实及其意义。
明清社会群体活动的重要意义
不同的群体活动从不同的层面与领域作用于社会,并对社会的演进与变动产生程度不同的各种影响。明清时期,在诸如国家事务、社会事件、社会运动中,既可以发现群体活动的身影,也常见多个利益集团及群体之间的频繁角逐与互动。群体对于事件的介入程度及其对于社会活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
以明代言官群体为例,由于明初朱元璋精心的制度设计,这一群体成为明代社会重要的政治力量,在政治制衡、社会监督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明王朝诸多从中央到地方的事务中,经常可见该群体扮演着各种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相同的政治平台上,不同的时期及不同的政治格局下,言官群体的建言风气不一,所起的作用也迥然有别。尤其在晚明社会,言官无以自律,卷入党争,结党营私,滋生恶习,对于晚明政风影响恶劣。同时,极大地影响着其参与的自上而下的众多国家事务的正常运转。大到影响明代政治机能的运转乃至政治格局的演变,小到影响一项政策措施的制定、一则具体事务的落实、一个具体问题或事件的解决,明代言官群体的社会意义至大。沿此角度与思路,明代言官群体的社会活动及其社会意义可以成为许多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考察基点与路径。
社会群体的活跃程度与时局的变化及社会的变动程度紧密关联,因此,明末清初的社会群体最为活跃,社会意义表现得最为充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天翻地覆,国家内忧外患,人生变化无常。在社会的巨变中,社会群体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价值判断与利益关系,不断演绎着分化与重组。作为社会精英的士人群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越礼逾制对于等级秩序的颠覆,问题纷扰的现实局面,由明至清的鼎革易代,由宽松到严厉的社会控制,等等,士人群体面临着多重社会选择。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抉择中,群体不断进行着新的组合,群体与群体、群体与社会剧烈互动,社会的演变由此纷繁复杂,社会结构也由此发生深刻的变化。
明清社会群体的近代性
明清时期处于前近代的历史时期,社会群体从诸多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及近代性趋向,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先导。一方面,某些社会群体具有了某些近代因子,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具有近代特质的社会群体。就前者而言,诸如士人群体强烈的地方认同感与地方治理意识,商人群体较为成熟的行业意识及与传统有别的经营理念,官僚群体中对于工商业认识的转变,等等;就后者而言,诸如晚明涌现的启蒙思想家群体,明清时期出现的职业化群体、大商人群体等。明清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在前近代社会群体中集中体现。因此,明清社会群体的近代性是研究明清社会群体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更是深入研究明清社会历史必须重视的视点与路径。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吴琦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