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慈禧太后为什么给“月饼”改名“月华”?
[打印本页]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1-9-5 10:32
标题:
慈禧太后为什么给“月饼”改名“月华”?
慈禧太后为什么给“月饼”改名“月华”?
按照传统古历法解释:每逢到了民间农历八月居秋之中的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是在八月中间所以又叫中秋节。中秋之夜的月亮明白而且圆润。老百姓比较愿意把这个月圆看做是团圆的象征,因而民间百姓也称农历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不过传统文化的规则有时也与实际的日子并不同时般配。比如我们身体旁边过去的那一个农历月份牌上面明明确实表白:2010年的中秋不宜婚配。不但不宜,而且这个中秋还是一个适合分解的日子。如果用大白话讲就是:离可以。聚不可。如要不信?可以去查一查老黄历。听一听老祖宗怎么说的?
中华民间对于月亮的美丽身影和幻影崇拜有着种种神往。比如有名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民间百姓传说,远古时代十日并出,到处日光似火四海如沸山崩地裂,草木枯焦生民无处躲避。后羿凭着勇敢的精神和神妙的射技仰天控弦,一口气射落九个太阳仅留下一个。后羿替人民解除了灾难立下了盖世功德,深得万民爱戴并被拥立为王。可是后来自后羿做皇帝之后,却沉迷酒色随意杀人变成了暴君,人民无不恨之入骨。后羿预感到自己好景不长,便到昆仑山王母娘娘那里求取了不死药。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蟾蜍”变化来的?其实也就是“蛤蟆”来的?这样的“蛤蟆”心理操纵下的嫦娥心头害怕丈夫后羿长生不死?于是嫦娥就把后羿的灵药偷取过来自己私下吞服了。嫦娥服灵药后不觉脚下生风,身轻如云飘飘然腾云驾雾而起。当时天色已晚一轮明月当空清新可爱。由于嫦娥平时最爱月色,她想到自已何不暂往月宫小住呢?如此一想起来,她的耳边飒飒风紧,顷刻便来到了月宫。在月宫旁嫦娥见到了一位老叟名叫吴刚。吴刚因学仙有过,所以被罚在月宫中砍伐桂树。可是那一株桂树随砍随合。成为了永远砍不倒的树。
这里更有意思的问题是,人间对于自然界的多情看法,追究总还处于原始认识阶段。有一些天然现象至今无法得到合埋解释。比如月亮当中的阴影现象?于是人们就凭借善良之愿,便编造了一个又一个优美故事,前来寄托自己良心愿望。因为有了这关于月亮的动人传说,所以使得中秋之节显得迷人不已,富有人性和诗情画意。民间中秋节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团圆节。最为实际的生活情况是,民间百姓里一个平时住在娘家的女子,到了中秋这一天,她也会被约定着返回婆家与丈夫和家人团聚。不过从先我们的大众老百姓才不管这一天黄历上怎样说的呢。
世界是物质的。从食品角度看,中秋美食月饼的起源早在唐朝时候。比如民俗的书《燕京岁时记 月饼》里面这样记载: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后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苏东坡也在一首诗中也说过:“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诗人对于月饼的形状和成分作了概述。明代民间有互相馈赠月饼,以示祝贺团圆的习俗。清代月饼包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由此可见,当时民间的月饼与现代的月饼已经比较接近了。但是从民间心理角度看,中秋官方稷社的月坛建设于明代嘉靖年间的9年即公元1530年。现在看中华大历史,吃月饼的爱好恐怕只是民间的事情。
现在的月饼制作与风味因地而异,月饼品种花色各有千秋,不同选择月饼对象可以按自己的爱好选择食用。苏州的苏式月饼,特别是皮酥多层,有百果、豆沙、椒盐、鲜肉等品种;北京的京式月饼,特点是素油素馅;潮州的潮式月饼,特点是重油重糖;广东的广式月饼,特点是油润色鲜,皮薄馅多,形式美观,品种多样,比如椰蓉、莲蓉、五仁、蛋黄、烧鸡、火腿、桂花、枣泥等等。每逢遇到了中秋佳节,民间大众对于月饼的品质形式还是能够接受。中秋节日里面,老百姓除了祭月吃月饼外,各个地方还有一些不同地方风俗。有的地方喜欢中秋节赏桂花;有的地方在中秋之夜打秋千;有的地方吃团圆饭、饮甜酒、吃莲藕、品菱角。有的地方还有舞花灯唱山歌场面。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都有应节食品,比如元宵节的元宵。比如端午节的粽子。比如重阳节的蒸糕等等。到了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依旧月饼状为圆形,所以象征了团圆,表面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愿望,所以老百姓又把月饼又叫团圆饼。不过曾经的大清时代的慈禧太后古人认为,月饼的饼字,音通病与柄或者兵和冰。在汉语当中相当不吉利。所以慈禧在满人群间并不提倡享受月饼。甚至在故宫里面戒止中秋月饼。其实我们通过大历史能够知道,中秋月饼完全不是北方民间商品。关于当时北人无食月饼传统,只要稍微一读《红楼梦》以及《金瓶梅》等等明清历史文学作品就可以目光撩然。
后来大清故宫内部,有慈禧太后亲自御定:变革了所谓民间的“月饼”又名叫做“月华”。经叶赫那拉氏的这一改,世俗的大众“烙月饼”也好象显得比较雅致一些了?更加花样的是,如今的“烙月饼”还可以在电子网页上面一眨眼就派送到地球各面了。
[
本帖最后由 乌尔沁 于 2011-9-5 10:44 编辑
]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1-9-5 10:51
后来大清故宫内部,有慈禧太后亲自御定:变革了所谓民间的“月饼”又名叫做“月华”。经叶赫那拉氏的这一改,世俗的大众“烙月饼”也好象显得比较雅致一些了?更加花样的是,如今的“烙月饼”还可以在电子网页上面一眨眼就派送到地球各面了。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1-9-13 06:36
关于当时北人无食月饼传统,只要稍微一读《红楼梦》以及《金瓶梅》等等明清历史文学作品就可以目光撩然。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