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文化厚重与敬惜字纸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1-8-29 21:53     标题: 文化厚重与敬惜字纸

中新网 2011年08月29日 14:4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那日,我到二月河先生宅院,顺便送几份邮件,有份是赠阅的外地企业杂志,我就说,没什么质量,扔垃圾篓吧。二月河摇手制止,“放下吧,敬惜字纸,要知开卷有益,每本书都可以告知你不知道的东西。”

  “敬惜字纸”?我心中一震,颇有感悟。

  幼时,家乡的河边崖岸上,有一片树叶葳蕤、枝杆虬曲的古老树林,掩映主宰一方的土地庙,是神圣的地方,断不可来此放牧或砍伐。在土地庙旁边,黄土上石块奠基,有用石板和砖共砌的宝塔状建筑,约有五六尺高,面朝供奉处开口,里面烧得黑乎乎一片。

  我问奶奶,那是做什么用的。奶奶悄声说,烧纸用的。不是那方烧纸吗?我指了指土地庙。那是烧黄纸的,这是烧白纸的,奶奶解释说。啥是黄纸白纸?我忙追问。小孩子废话,奶奶赶快拉了我走,别惊动招惹了文昌星,让你考不上学。吓得我再不敢询问。妈后来说,那儿是文昌星君的供地,文昌掌管智慧,人们就把带字的废纸,练习本、废书本都在此列,烧了供奉,以示敬惜字纸。

  古人对文字充满着敬畏之情。传说仓颉“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始作书契,以代结绳”。造字有多大意义?人类从此告别“结绳记事”年代。更有《淮南子》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谓惊骇莫名。后来,为了在天上有统一管理文事的神仙,又设置了文昌星君,来祈求智慧。

  能在节日为文昌星君供奉的地方,定然重视知识,敬重人才。所以,我们那里,方圆十里八乡,读书人是颇受推崇的。我小时候就常见,哪家有了红白大事,写联记账要请老师相助,当天晚上,主家要把学校的所有教师请到家中,佳肴美酒,招待一番,以示感谢,并有以后多培养教育子孙的恳请。

  那次回乡,就想去文昌星君供奉处烧几张字纸,抒抒心愿。可到了一看,很是失望。大树早已腐朽倒下,只有几丛根生的枝叶茂盛,支撑着门面。枝间到处是鸟巢,土地庙倾圮在地,上落一层鸟粪,地面上鼠洞獾穴遍处。而那文昌星君的宝塔,早已破败得不见踪迹。面对此景,我空余惆怅。

  好在家乡人看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尚留。至今我手头还有一本头尾皆无、破旧如絮的古本,对供奉文昌、敬惜字纸的传统做着注脚。这是一本民国壬申年(1932年)河南省内乡县赤眉镇姓孙的善人石印书:《文昌帝君惜字功罪律》,其序云:“夫子书者,古圣人心思所寄也,敬之即以敬圣人,慢之即以慢圣人。”内文有《文昌帝君惜字宝训》、《敬字五箴》、《惜字说》、《文昌帝君惜字十八戒》、《惜字功罪律》等,中多有语“以字纸为重,或埋之于土,或焚之于火”,“见字纸遗坠,必掇拾烧之”等,并举了诸多惜字得报,福寿无穷;不敬而损,殃及后人的故事,虽有唯心迷信之意,但“转劝人人皆知敬惜”,其重字之情,敬文之意,充盈字里行间。

  看看,为一个敬惜字书,就深刻做文,刊印了厚厚的书本来熏陶、教化、警醒人,可谓重视之至。

  有如此敬惜字纸,尊重知识的氛围,故卧龙躬耕地有冯友兰、姚雪垠、李季、张一弓、乔典运、田中禾、宗璞、二月河、周同宾、周大新、柳建伟、马新朝、梁鸿、李天岑、行者、廖华歌等文人层出不穷,形成全国独有的“南阳作家群”。

  南阳文化何以源远流长,厚重广博,可能与久远的可贵的氛围有关。对字纸的珍敬,甚至对一片废纸的爱惜,充分反映了中原乡民对文化的爱敬。

  倒不必再去建文昌塔焚纸,那与环保理念不符,废纸可以回收,再生纸照样使用,但我们要把这种敬惜字纸、尊重文化的传统继承下去,弘扬开来,根植心中,让浓郁的文化氛围保持下去,如此,我们的文化才能依然灿烂厚重。鲁 钊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