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两千万次庆典】全国高校民俗学专业“大擂台”

谨代表中央民族大学MARK

TOP

积极响应活动号召!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校之初,学校就致力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调查研究。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为本学科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的历史资料。在民族学、社会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学科的支撑下,积极探索了新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理论方法。1980年代,杨成志、马学良、陶立璠等专家直接参与了中国民俗学的学科重建。学校汇聚了大批熟悉民族历史文化、精通民族语言文字的民俗学研究专家,为本学科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在一带又一代学人的努力下,在“211工程”、“985工程”的支持下,本学科在方向凝练、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术实力进一步提升。2000年建立民俗学硕士点,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北京市重点学科。





目前,目前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学科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俗学教学为基础,整合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宗教学、艺术学等学科研究力量,组成了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布局完整的研究梯队,有10余个民族的教学研究人员,我校民俗学学科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项,有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两项被评为结项“优秀”,如林继富主持的“民间叙事传统故事传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中国节日志·雪顿节”(2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课题“清江流域土家族始祖信仰现代表述研究”(2010),那木吉拉的《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邢莉主持的“游牧文化的变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等,省部级项目有朱雄全主持的“全球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文化认知和模式抉择”(国家民委,2004)、“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转换与文化创意研究”(北京市重点项目,2007)等。邢莉教授“985”二期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的调查与研究”以及林继富、刑莉、朱雄全、苏日娜等教授主持的“985”三期建设项目等等。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是以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为重点研究对象,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优势学科。经过长期的学术积淀,凝练形成了三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一是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方向通过对各民族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变迁的研究,在构建一国多民族民俗学理论体系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着力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科学建议;二是少数民族口承文化研究,本方向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口承文学史、民族民间叙事研究方面独树一帜;三是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价值转换与文化创意研究,本方向重视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价值认知、价值转换模式、价值实现路径的研究,积极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多年来,本学科形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相统一的研究范式,致力于推进多元一体的中国民俗学学派的建设,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提供了智力支持。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依托学校具有雄厚实力的民族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成果,着力研究中国55个少数民族民俗,在借鉴已有国内外民俗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理论体系,开拓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志调查与写作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叙事及其传承人考察、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民族认同探讨独特的学术路径,为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为我国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服务。


TOP

更多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的故事,敬请移步民大版块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forumdisplay.php?fid=177

林继富老师民俗学博客,和林老师一起感动: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blog/?uid-334


2011级清一色十位女生,她们,又将书写怎样的美丽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一起加油!


感谢民俗学论坛为民俗人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TOP

大家可能都是开学很忙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