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叛逆 武陵旧事之12
[打印本页]
作者:
马佾
时间:
2011-8-4 11:07
标题:
叛逆 武陵旧事之12
叛逆 武陵旧事之12
西门街之北,北门街之南,城隍庙之东,这一片街道铺面,清末民初皆属一个何氏家族的产业。也是这一家走出一群叛逆,他们因着富裕的家庭而读书,走出武陵这一片小小的天地,目光注视的却是天下贫苦百姓困厄交加的生活,最终背叛了自己出生的阶层。
这样一群叛逆者,是他们优裕的家庭供养着才能够接触广泛而丰富的生活,反思自己阅读的书籍与社会,最终走上了背叛之路。
这家名叫“益泰恒”的杂货铺,走出了何恐、何馥荪与何立人,后人称之为“何氏三英”。何恐是第一批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团员,也是武汉市青年团的创始人、湖北青年团早期领导人之一。1922年冬,由陈潭秋介绍,何恐加入中国GCD。1930年9月7日,何恐同志杀害于武汉和记蛋厂,牺牲时年仅30岁。何馥荪受二哥何恐的革命影响,经常阅读进步书籍,受到了基本的革命知识教育,是中共党组织在竹溪发展的首批GCD员之一。1929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黎明,被竹溪反动当局押出西城门,在北城墙下(今中药材公司办公楼处)将其杀害,时年仅26岁。何立人,1925年就读于董必武革命活动重点之一的武汉中学,后考入武昌中山大学。受其兄何恐的教育和影响,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由董必武介绍加入中国GCD。1942年5月,日军向太岳地区“扫荡”时,何立人抱病转移,在转移途中与日寇遭遇,于山西泌源县壮烈牺牲。
何家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家族?
据说,“何氏三英”的父亲何常甫之父为何鸿志,乃清同治年间(1865年左右)县衙内掌管田赋钱粮的吏员,是—个颇有社会声望的人士。何鸿志病逝后,何常甫继任接替父职,家道尚算宽裕。但随着何常甫子女的日益增多,仅靠县衙吏员之微薄俸禄,已不足以维持一大家人口宽裕生活之需。于是,便辞去公职,他生财有道,杂货铺经营着各种兽皮、棉线、细料碗杯等金广杂货。利用老家在汉口(何家原籍汉口,移民竹溪)和汉水、堵河的舟辑之便,水运货物,往来于汉口和竹溪之间,大生其利。由于经营得法,何家的商贸利润象滚雪球一样成倍增长。民国六年“益泰恒”商号第一次盘点时,据粗略计算,仅库存一项价值就已接近30万两白银。其它船运途中之货,因未到帐,无法计算其价值。当时的“益泰恒”铺面大、生意广,是民国初期至中期竹溪县最大的一家杂货铺,称何家为当时竹溪之首富,一点也不为过。何家请用管家员工最多时达20多人,何家全盛时,何常甫拥有六男三女,聘用管家员工总人口达28位之多。到了1927年时,何家仅在城关小十字街就有房屋26间,收租20多担。
从一个交往的朋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命运与前途吧?
何恐和施洋有着密切的来往,两人不仅有“两竹”同乡的关系,更主要的是远大的革命理想、事业把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1923年2月,何恐作为武汉青年团的代表,和施洋一起到郑州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并在“二七”大罢工开始后,带领武汉学生联合会高举“支援京汉铁路工人兄弟”的大旗和施洋并肩战斗。后来,何恐又随施洋返回武汉,带领武汉学联声援罢工斗争。
1925年底,何恐受党的指示,东渡日本,与夏衍一起组建中国GCD在日本东京的旅日支部,何恐任GCD旅日支部书记。夏衍就是在这个时期,跟何恐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革命家理论家杨献珍的入党谈话人就是何恐,两人同是郧阳老乡,远大的革命理想、共同的抱负又把两名热血青年紧紧联系在一起。1929年春,何恐积极筹划汉阳工人暴动时,因叛徒出卖再次被捕,杨献珍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探望何恐。接到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要他把看守所当作新的战场,继续组织狱内斗争。1954年在给何恐烈士之子何国瑛的信中,有这样的内容:“你父亲(何恐)是在1930年牺牲的,你五叔(何立人)是1942年在山西泌源县牺牲的,他牺牲时我们不在一块儿,后来听说‘他有病,在一个地方休养,日寇‘扫荡’时,他在转移途中遭遇敌人,是这样牺牲的。”
家庭与朋友,是一个人前进的双翅,“何氏三英”叛逆自己的出身阶层,就是在这种支撑下顽强而坚韧的前行着。
何常甫虽有家财万贯,但心胸开朗豁达,并不吝啬。革命所需经费成千上万的支出,也是在所不惜。大革命失败后,为营救两个儿子及其他革命党人,更是花费巨资,以致“益泰恒”濒临倒闭,也无怨无悔。《武汉青运史资料.回忆何恐烈士专辑》一书中称其为“一位开明的地方绅士”,认为何恐兄弟数人献身革命是与“家父的严教”分不开的。
何常甫于1929年正月安祥去世。
长子何楚奇(1892-1953年)名绍周,字剑凌。早年在汉口统一街设货站帮父亲打理商业,后受二弟何恐影响,一度参加了外围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逃离武汉,后辗转四川万县、福建和广州等地从事革命工作。解放后在《湖北日报》社工作。1953年病故。
次子何楚珍(1900—1930)字毅生,号孔,后改孔为恐。
三子何楚锐(1902-1932年)字涤尘。其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但中文功底扎实,喜文。与四弟何馥荪情谊最为深厚,馥荪牺牲后,深受刺激,不久即精神失常,于1932年病故。
四子何楚钥(1903—1929),字馥荪,又名宗周。
五子何楚钊(1909—1942年)又名功珍(轸),号立人。
六子何楚铭(1913-1932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因大哥绍周、五哥立人均逃亡在外,二哥何恐、四哥馥荪先后牺牲,三哥楚精神失常,父母亦在1929年初相继去世,故为何家当时唯—持家之男丁。家庭惨遭变故和生活重担之压力,全落在他一人身上。1932年刚20多岁时,即须发皆白、骨瘦如柴,因积劳成疾当年便病逝。
何常甫的三个女儿资料不详。
武陵旧事之一 龙王
庙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
潭
武陵旧事之三 货场
武陵旧事之四 交易所
武陵旧事之五 筒子面
武陵旧事之六 城隍庙
武陵旧事之七 小人书
武陵旧事之八 幼儿园
武陵旧事之九 丹凤眼
武陵旧事之10 油炸桧
武陵旧事之11 王长店
武陵旧事之12 叛逆
何恐.jpg
何恐生平.jpg
竹溪实验中学何恐像.jpg
附件:
何恐
[时间:2011-8-4 11:07]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