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方棋:给力歌舞酉阳 [打印本页]

作者: 边缘人    时间: 2011-7-31 10:22     标题: 【转】方棋:给力歌舞酉阳

方棋:给力歌舞酉阳
发布:2011-07-30 来源:重庆《酉阳报》 编辑:yujiong 浏览:109次 【 】 操作
核心提示:
  特约记者 任明友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清代《溪洲竹枝词》描写了当时渝湘边区土家族人踏歌起舞的热闹场面,如今时过景迁,酉阳天天盛况依旧。

  酉阳,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有2200年建县史,为800年州府所在地,以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每逢节庆,到处是民族歌舞的海洋,拥有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重庆所有区县当中排位第二,在渝东南地区排位第一。今年6月4日,供职于广东省惠州日报社的冯丽钧前往酉阳访友,看到桃花源广场上万众起舞的宏大场景,对记者感叹:“没想到大山深处的小县城,生活这样热情浪漫!”这一切,倾注着两代酉阳人的辛勤汗水,也凝聚着一位名叫方棋的学者型作家的特殊劳动。

  时间,要追溯到10多年前。

  她给边地拍电视

  1999年,关注山区生活的方棋随重庆市作家协会组织的采风团到黔江,一位朋友告诉她:“南边的酉阳更偏僻,有很多古老的风俗。”

  那时重庆直辖刚两年,主城到渝东南没有铁路,也没有高速公路,只有319国道。319国道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在大山深处陡弯陡拐,路面狭窄,车辆只能缓缓爬行,到黔江都要八九个小时,酉阳就更不用说了。回到重庆,方棋积极查阅资料,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酉阳,还撰写长篇通讯《8小时重庆全纪录》,为改善大重庆交通状况鼓与呼。

  2003年,方棋偶然进入重庆电视台《记录重庆》栏目组做编导,为了让主城居民了解渝东南的土家人的生活习俗、民风民情,决心无论多么艰辛,都要奔赴酉阳做一期节目。她利用各种渠道与酉阳建立联系,多方收集素材和线索,终于,一名回乡探亲的退休工程师为乡亲们拍电视的故事给了她灵感。

  考虑山区生活不便,出发前方棋邀请爱人陪自己一起去,爱人不支持她跑那么远,她又邀请一位教民俗的女友,女友也觉得时间转不过。她两边劝说,结果两人都答应前往。主城距酉阳450多公里,当时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都正在修建。另外,酉阳县城到后溪镇的公路也正在建,轮流放行,走走停停,100多公里的一段县乡公路,就从早晨一直走到晚上。

  后溪镇坐落在山脚下,沅江的两条支流大干溪和酉水河在这里交汇,站在东南面的罗家坡上看,小镇含蓄地融合在梯田柔和流畅的线条里。

  在渝湘交界的武陵山深处,它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山间小镇之一,要想上一趟县城,总得坐上一整天的汽车。

  老祖宗选择这个地方,据说是为了躲避官府的追赶。

  旅游这个词,小镇里的人最近几年才知道。

  听说外地人到60公里外的龙潭镇旅游,吃住都不心疼花钱,他们十分羡慕。

  2005年4月16日,北京航空研究所工程师白天良,离开小镇40年之后第一次回家探亲,街坊邻居都来玩耍。白天良带回来的一件新鲜玩意,引起了邻居们的兴趣。

  镇中学退休校长彭开福:你这是照相机?

  白天良:是录像机。

  彭开福:能不能把我们后溪的风光拍成电视?

  ……

  这是方棋编导的节目《我给乡亲拍电视》开始的情景,这部15分钟的片子讲述在北京航空研究所工作了40余年的工程师白天良退休后回乡探亲,后溪人正在苦苦思索如何开发旅游,见他带着一部小DV,要求为风光如画的故乡和能歌善舞的乡亲拍一部宣传片,带回北京去宣传。

  尽管情节简单,然而拍摄的过程并不轻松。当时,《记录重庆》栏目组的摄像器材不允许为一个片子耗上十天半月,方棋只能托朋友帮忙雇请邻县一位开数码店的老板帮忙录制。老板技术内行,但没有接触过纪录片,不懂得运用长镜头,方棋教了很久,才能拍出相对理想的效果,15分钟的片子,素材带竟拍了7个多小时。她爱人陶醉在土家人的热情中,女友陶醉在土家人的民俗中,两人各得其乐。方棋却白天拍片,晚上写脚本,大家都休息了,她还在熬夜。后期制作更难为数码店的老板了,他整整用一个星期才剪辑完成。

  虽然方棋认为在拍摄和剪辑中存在遗憾,但是,作为在重庆电视台播出的第一部反映酉阳山区生活的“长片”,《我给乡亲拍电视》在公共频道和都市频道滚动播出后,效果非常好,收视率很高。聪明的后溪人高兴地向方棋要到了拍摄脚本,依样画葫芦写了一个更长的台本,带上白天良工程师的DV资料,请数码店的老板拍摄7个多小时的素材里精选了部分画面,剪辑成一段30分钟的影像,取名《后溪的香格里拉》,在县乡宣传,并拿着方棋的《我给乡亲拍电视》参加全县的经济工作会议,请求投入资金开发旅游,果然引起了县政府的关注,硬把一个边区小镇弄得风生水起。

  拍片期间,方棋在小镇上交了许多朋友,他们有的后来还到她在主城区的家里做客,直到现在,逢年过节都会给她发短信问候。

  寻找南方原始文化

  酉阳春秋时为巴国南境,土家族和巴人的关系,以及巴人和三峡的关系,专家学者已有定论。千百年来,土家先民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再到土王崇拜的历史过程,在极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对此,兼任重庆远古巫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方棋很感兴趣。

  2003年她第一次来到后溪镇,当晚和镇上的干部坐在文化站里聊天,一位名叫彭承善的年近八旬的老人拄着拐杖走来向领导控诉后人不孝顺。镇上的干部一边劝解,一边向方棋介绍:别看老人不受儿子儿媳待见,他却是有名的乡村歌手,在2002年县里的民歌大赛上获得过第二名,获得第一名的是两个老太太。方棋和彭承善攀谈起来,被干部一起邀至饭桌边。彭承善曾学过梯玛,又学过道士,能言善辩。两杯酒下肚,唱个不停。镇上的干部见他兴致勃发,故意问他:“您老人家去年怎么输给了两名妇女?”

  原来前一年县里组织民歌大赛,彭承善一路领先,战胜了众多对手,谁知到了最后关头,组织者安排了两个五六十岁的妇女。提起他和两名妇女的歌,一桌人笑得人仰马翻。老人唱:“高坡起屋对高坡,平地起屋对倒坨,年轻自有年轻的配,我们人老就配老家伙。”对手并不是省油的灯,嘲弄地相劝:“老人家呀老人家,老人只爱酒和茶;人老只爱茶和酒,探花要让后生家。”彭承善不知厉害,荤素都来,想把对手吓跑:“天上老鹰打嫩鸡,八十老人想嫩妻,风流事情人人爱,叫花子想坐海参席。”对方一点不慌,后发制人挖苦他:“你这棵隔壁的老干菜,还想到我碗里拌油盐……”后两句更加刮毒刻薄,可惜镇上的干部想不起来了,只说老人明白来者不善,当场转身,落荒而逃。

  方棋问彭承善:“后两句是啥?”

  老人羞愧不语,片刻道:“一对一才公平,一对二,肯定唱不赢。”

  就是这位其貌不扬的老人,不仅在《我给乡亲拍电视》里以百灵鸟一样清亮感人的歌喉征服了主城的电视观众,还给方棋讲述了一些土家人祭祀的情况,这正是方棋重视并希望掌握的。

  2005年3月,方棋听有名的“仪式专家”段明和祭祀文化学者胡天成老师介绍,酉阳小岗村有一个阳戏班子很有特点,她又叫上自己的爱人,邀了一个摄像的壮小伙来到酉阳。我县的乡级公路那时还未修通,摄像小伙进村后,第一句话就是:“方老师尽选这样的地方,腰子都颠痛了!”

  她给自己在小岗村摄制的节目取名为《走下祭坛的傩艺传人》,这部15分钟的片子以热心肠的酉阳作曲家唐腾华带领编导寻访山沟民间艺人为线索,反映充满神秘色彩的掌坛师及其坛班面临的传承危机。一切还算顺利,只是受了些山村之夜的惊吓。因为土家风俗不让寄住的夫妻同居一屋,晚上刮风,窗外树枝晃动,老鼠在暗处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方棋想起白天听到的大量鬼怪传说,通宵不敢合眼。

  酉阳是渝东南面积最大,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山区大县,部分偏远的村落还保留着充满巴渝特色的文化遗存。有些村民一年四季都不涮牙,生活用具黑黢黢的,毛巾破了两个洞还在用,被子、床单一年难得拆洗一次,甚至还有虱子……其间隐藏着少数掌坛师,他们谦卑谨慎,穷困潦倒,少言寡语,内心世界很难走进。方棋前后在酉阳十余个乡镇调查,积累了特殊的沟通本事,对方跟她好像无话不谈。每次进村,她都穿得十分朴素,当地人不解地问:“方老师,你为什么不像城里那些人一样穿得神气?”她只是呵呵地笑。有些聚居点乘坐摩托可以到达,有些聚居点只能徒步前往,她都进去过。就这样以自己的真诚、平等和善意同村民交流沟通,获得了山里土家人的信任和尊敬。

  重新梳理田歌土舞

  2005年3月,我国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方棋受朋友的邀请,为重庆市九龙坡区制作《走马民间故事》项目的申报片,时间长达30分钟。紧张工作的同时,她也惦记着酉阳的情况,得知酉阳正在进行《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的申报,才放下牵挂的心。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马民间故事》榜上有名,而《酉阳民歌》、《土家摆手舞》名落孙山,她为此感到很遗憾。

  2007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申报,方棋立即联系酉阳自治县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清海刚从吉林挂职回来,看见黔江和秀山分别有《南溪号子》、《秀山花灯》入选,把酉阳甩在了后面,决心迎头赶上,委托方棋为《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两个项目重新发掘和申报。

  接受邀请后,方棋在县文化馆干部的陪同下,走访了很多乡镇和村落,与乡村歌手交流。并邀请重庆市音协副主席钟光全老师当顾问,为《酉阳民歌》重新进行价值定位,确定了以号子为主要代表,以山歌为重要门类的申报内容。在研究民间音乐的钟光全老师的指点下,她另起炉灶撰写了申报书: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襟楚带黔,扼湘渝要冲,是民族文化的交汇地,渝东南民歌的源头。酉阳民歌是武陵山区特有的地理环境与苗、汉、土家文化融合衍变的产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号子,比如薅秧、薅草号子。其特点是:一、既有巴歌的特点,又隐含苗家飞歌的元素;二、以丰富优美的旋律来提高干劲,调节情绪,不同于其它地区是以鼓振节指挥动作,激发热情;三、各乡大山阻隔,同源传承,封闭发展,一方一调,号子音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以号子为代表的酉阳土家音乐可填补中国民族音乐大系中的空白。我国藏族音乐、蒙古族音乐、维吾尔族音乐、回族音乐、苗族音乐风格一目了然,以薅秧、薅草号子为代表的酉阳民歌完全可以作为土家族代表音乐,进入中国民族音乐的殿堂。目前,酉阳除上世纪80年代整理收集了一本《酉阳民间歌谣集成》,未有其他专业队伍对其音乐清理发掘,如深入挖掘、打造推广,酉阳民歌必将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申报片拍摄时,围观群众很多。她挑选了黑水、楠木、井岗(现属龙潭镇)等地的薅秧、薅草号子作为视频展示,在场的人都为从未受过训练的山村歌手表现出来的音乐才华陶醉。

  为了找出酉阳土家摆手舞的价值,她专程到湖南、湖北考察,分析、对比,提炼出酉阳土家摆手舞的渊源和特点:“酉水是古代联系渝、鄂、湘的重要通道。清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地舆志·山川》载:“三峿山,在州东一百六十里后溪河上(即酉水河),三峰并峙,苍翠逼人,为大江里彭、白、田三姓祖山。土人言三姓之祖始入川时,各踞峰下以居……”。土家族强宗大姓彭、白、田三姓之祖在洞庭湖地区多次经历战争,被迫逆流而上到达酉水河中游,在酉阳的后溪、大溪、可大等乡镇繁衍生息,传播了这一祭祀土王和先祖的文化形式。因生活环境的相对安定,表现日常生产、生活场面的舞蹈内容较为丰富。”

  她费尽心血撰写了专业申报书、制作申报专题片,简洁而又详实地展示两个项目独有的文化特色,打动了严厉的评审成员。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都在其中。2009年10月18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舞蹈世界》栏目播出酉阳的原生态歌舞,83岁的彭承善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唱到了北京,唱到了央视的大舞台上去。

  2010年3月27日,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等国家部委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类)调演活动”,《酉阳民歌》的代表音乐《薅草锣鼓》作为重庆市惟一的参演作品,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和天桥剧场登台演出,征服了许多音乐爱好者。

  抢救保护酉阳古歌

  2009年6月,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五次全委会议,提出到2012年“初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到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的文化中心”,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同时开展唱红打黑活动。酉阳人民在新任县委书记陈勇的领导下,也积极创建平安酉阳、法治酉阳,把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建设成更加理想的家园。

  酉阳早在西汉时就已建县,属武陵郡。宋时置酉阳州,清乾隆元年统辖秀山、黔江、彭水3个县,直到新中国成立,是土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酉阳人民在封闭的自然环境下繁衍生息,延续着渊源久远的民俗民风。一个古文化积淀深厚的山区大县,经济发展的任务越重,文化保护的任务也越重。县委、县政府认为,在唱红打黑的基础上,酉阳还应该考虑惜古,把经济发展和本土历史结合起来。

  适逢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县委、县政府委托方棋再给酉阳承担一次发掘和申报重任。

  方棋长期在大三峡地区考察,知晓三峡是长江文明的摇篮,“洪荒天穹,文明发祥,智慧初蕴,几千年后卷入工业化浪潮,仍回响着原始蛮荒深邃的回声。”她形容,这种“回声”是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化石”,对研究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价值重大。处于支流纵深区域的酉阳大山,千峰万壑间隐匿着一些若断若续的巫俗歌谣,它们是原始宗教诗歌的遗存,非常珍贵,但学术界既缺资料又缺研究,如果不立即收集整理,恐怕就会彻底消失。

  与此同时,方棋又有些犹豫。一方面,凝聚了她几年心血的长篇巨著《最后的巫歌》正处在写作的攻坚阶段,如果接下申报任务,势必要延缓《最后的巫歌》完稿出版时间;另一方面,她已接到通知参加高级政工师的政治过关考试,需要扎扎实实地复习,如果考不及格,那会影响以后的职称晋升。

  她最终还是放下个人事务,走进了酉阳的大山深处。因为一种留存文化的使命感在催促她,酉阳自治县委、县政府重视古文化保护的决心也感动了她。“没有博大精深,何来影响辐射?没有源远流长,何来奔腾入海?”说到这里,方棋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重庆有高明的民歌专家、民舞专家、民间戏剧专家,就是没有巫歌专家,方棋找不到任何现成的分析和梳理作参考。但是,埋头撰写《最后的巫歌》数年,她对这个领域不乏思考。第一个问题就是项目简介,她斟酌再三取名《酉阳巫傩诗文》,根据自己的甄别和研究,提笔定义并阐述:

  “酉阳巫傩诗文承载远古神话,是南方古文化在武陵山区延续和衍变的产物,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巫歌,大约经历了如下历史阶段:上古时代的原始兴盛期,州县时代的整合发展期,改革开放后的保护传承期。酉阳巫傩诗文多为三、四、五、七字句,长短穿插,两句一节或四句一节,句尾押韵,讲究格律,分吟诵和和吟唱两种表现方式,同民歌民谣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内容分为神灵类和生活类,以民俗活动为载体,融合诗、歌、舞、乐,用吟诵和吟唱两种方式,传播宇宙知识系统和群体生存技能,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汇,文辞固定,较少即兴创作,保存了大量的原始信息和艺术因子,以原始质朴的自然观和道德观,对后人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对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播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为研究社会人类学、文化学、音乐学、民族学、方言学以及文学艺术发展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历史渊源一栏,她继续阐述:

  2007年,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大溪镇境内酉水河岸的深土中,考古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萌芽阶段的文化遗迹,证明距今约五六千年酉阳已有农耕活动。巫歌内容表明,漫天洪水后幸存兄妹滚磨成婚,繁衍人类,带领子孙农耕生息,被后辈作为主神祭祀,祈求佑护,形成巫傩文化,并成为南方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史称“北儒南巫”。《晋书·李特传》称巴郡南郡蛮地“以鬼道教百姓,賨人敬信巫觋,多往奉之”。朱熹《楚辞集注》(卷二)称:“昔楚南鄙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沿袭巫歌的结构和叙事,创作出《离骚》,《招魂》、《九歌》等在文学史上具有标本意义的作品,对中华民族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方棋发扬拼搏精神,紧张地忙碌了3个月,在分布区域、历史渊源、基本内容、传承谱系、主要特征以及重要价值等方面,进行准确可靠的梳理,并制订出具体有效的保护计划。她以酉阳人熟悉的“五干”作风(晚上当作白天干、雨天当作晴天干、假日当作平日干、两人事情一人干、两天事情一天干)工作,在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大力配合下,向上送了具有说服力的申报材料和申报片,受到文化部评委组的高度重视,最后被民俗学家刘锡诚老师更名为《酉阳古歌》,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酉阳文化积淀深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孕育了赵世炎、刘仁、赵君陶、赵世兰、王剑虹等一大批仁人志士,赵世炎被评为新中国百名英雄模范人物,刘仁故居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如今,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酉阳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挖掘特色文化,发展社会经济,唱红、打黑、惜古,红色酉阳、平安酉阳、歌舞酉阳、生态酉阳……若干关键词体现了酉阳这颗渝东南明珠的崭新面貌。2010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在酉阳调研,对酉阳的发展作出了“有变化、有思路、有效果、有气势,很满意、很高兴、很欣慰、很振奋”的高度评价,认可了在保护中发展的“酉阳模式”。

  作为酉阳人民的朋友,方棋感到特别欣慰。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