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推出汉语能力测试 将分六个等级 [打印本页]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1-7-30 19:12     标题: 中国推出汉语能力测试 将分六个等级

中国权威机构26日宣布推出“汉语能力测试”,旨在遏止国人提笔忘字、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的现象,复兴传承数千年的母语文化。

  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说,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对此,200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受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历时3年完成“汉语能力测试”的研制,希望能够“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

  据介绍,测试除作文外,基本全部在计算机上以音视频的情景方式呈现。测试将成绩从低到高设为六个等级,分别为入门级、基础级、普及级、通用级、提高级、专业级。除成绩报告单外,参试者还将获得综合评价报告,从而了解自己的汉语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以及如何提高汉语应用能力。

  戴家干指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一个人的素养最直观的表现,它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测试不仅可以反映个人汉语应用能力,也可为各类机构的人员录用、培训、晋升以及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参考,有助于提升全民对汉语学习的重视。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指出,“汉语能力测试”是第一个全面考查听、说、读、写能力的汉语母语语言评价系统。此前中国汉语水平测试主要有三项,前两项是针对母语为汉语人群的普通话等级测试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第三项是针对母语为非汉语人群的汉语口语测试。

  有专家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推出“汉语能力测试”不啻为中国人复兴母语文化的新尝试。

  戴家干强调,世界各国的研究都表明,母语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美发达国家都对母语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设置相应考试。中国自上世纪初以来就有母语教育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本世纪初又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教育目标应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据悉,“汉语能力测试”计划于今年10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等地率先试点。此前已在北京、湖南等地开展多次试测。(记者吴晶万一)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7-26/3211186.shtml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7-30 20:10

别又成了某些特定人群圈钱的工具。
在中国,什么可能都可以有。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1-7-31 07:53

事情是好事情,应该肯定。但是只要测试收费,就会真的“成了某些特定人群圈钱的工具。”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1-7-31 15:29     标题: “汉语四六级”考试,有点跑偏了

一项针对国人的汉语水平考试,将在上海、内蒙古、云南、江苏等地试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说,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对此,200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受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历时3年完成“汉语能力测试”的研制,希望能够“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7月27日《新京报》)

  不知道是我们的模仿力太强还是创造力太差,英语四六级考试让我们的母语感到了冷落,应对的办法居然是“山寨”一个汉语四六级考试与之抗衡。凡事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有关部门如此强大的想象力,真的让人无语。

  国人之所以全民学英语,并不是英语多么招人喜欢,而是英语考试和利益息息相关,不拿到相应的证书,就拿不到毕业证、评不了职称。要是能够取消这些不合理的规定,估计学外语的温度一下子就会降下来。

  据说在大学校园,学生们要把30%—40%的学习时间用于英语学习,但“学成”之后,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不需要看英文文献。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早就应该取消,而不是再增加一门汉语的四六级考试去抢学生的时间。如果说英语的四六级考试是套在大学生头上的一道枷锁,我们的解决办法应该是拿下这道枷锁,而不是自己也做一副加上去。

  之所以“外语热,母语冷”,不客气地说,那是我们的文化教育崇洋媚外的结果,属于社会价值取向的问题,而不是缺少汉语考试机制。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好像并没有四六级考试,形形色色的英语考试,只不过是评价非英语为母语国家学生英语程度的测试。换言之,如果我们的汉语真的有四六级考试,也是应该针对想来中国的外国人,而不是针对我们自己。

  据说,六个等级的汉语水平测试,每一级考试都会针对相应人群设计,换句话说,将来很可能每一个职业都有一个对应的汉语等级要求。也许,我们的职业生涯在外语、计算机考试之后,很可能又会多一门汉语水平的考试。实行了多年的外语、计算机“以考促学”告诉我们,最大的受益者只是那些考试和培训机构,据说利益蛋糕大得已经难以想象。有关部门非得推出一个汉语水平测试,恐怕真实的目的也是想分一杯羹。(刘昌海)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7/28/c_121734317.htm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1-7-31 15:30

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必要看看的。我们究竟该怎么弘扬我们自己的文化,难道就是靠一个考试,而且是跟外语考试相抗衡的考试?而这两个考试都是由一个部门制定的,这不是很搞笑吗?而且这样一来,真可谓是更多的“新东方”要出来了!真是悲哀的很!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1-8-2 14:45     标题: 汉语"四六级"考试引争议 专家称不宜采用标准答案

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将于10月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和内蒙古试点实施。国家语言委员会主任王登峰透露,汉语能力测试考查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类似于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分为六级,对不同要求的人群采取不同等级的考试。将来,一些职业可能采取该考试结果作为职业标准。(7月27日《京华时报》)

  人民网北京8月2日电(记者 朱瑶)近日,教育部将针对国人推行汉语能力考试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表示,推行此项测试,是因为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以及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母语能力的培养能够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

  对于教育部的说法,大众褒贬不一。反对者称:“每个人从上学开始一直到大学都在学习语文,听说交流的能力,只要不是弱智恐怕都没多大问题,而语言本身也是用来交流的,满足于此即可。为何非得弄个汉语考试?”

  有人提出,英语四六级实施多年,培养出许多“哑巴英语”患者,谁又能保证,“汉语四六级”不会也流水线般制造出一大批能在这项考试中顺利拿六级、汉语听说读写却依然不顺溜的“奇才”?

  更有网友犀利指出,一些部门热衷于推动考试考级,却也不完全是应试教育的事。它的背后,是惊人的考试经济。

  与此同时,赞同者的声音也很充分:“喊了多年的恢复汉语,想了多年的以汉语反击英语潮,终于可以得以落实。将其看作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教育的希望,将其看作国力提升的表现,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让全国、全世界都掀起一股“汉语风”,这展现了一个国家的世界影响力,当然首先要影响自己,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有网友在微博上表示,中国汉语一定要考,现在很多小朋友已经不会写字,而且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干扰相当严重,虽说有些词很好,然而大多网络词语已经十分庸俗且低俗,老是写错别字。比如“同学”写成“童鞋”,“懂了吗”写成“肿了吗”,这是对中国文字的“强暴”。强烈建议进行汉语考试,为了下一代,也为了中国文字。

  如何以理智的心态看待“汉语能力测试”,记者就此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副院长王明辉,他表示,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对英语过分青睐的现象,对整个中国文化以及汉语言的运用形成一定冲击,保护和传承汉语、不断提高国人的汉语运用能力是从国家层面必须做的,考试未必是最完美的办法,但就目前来说,考试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推动方式,所以对此项测试的推行总体上是支持的。

  “在我身边,学习汉语多年却不能在高层次准确应用的人群总体感觉在增长,大多数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基本是靠中考、高考在推动和支撑。到了大学以后,主动学习的人很少,即使是中文专业的学生,文章中也常常出现写错别字、病句一堆、逻辑不通的状况。即便这样,也很少有人认为自己的汉语水平不够。” 王明辉说。

  王明辉表示,要推广中国文化,首先自身要学好用好中国话。国人推出汉语能力测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效果如何还要根据实践来检验。他建议,这项考试不能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汉语“知识点”的考核,而要多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再者就是评分标准也要具有开放性,不宜采用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

  对于用考试谋取经济利益的情况,他认为这是难以避免的,关键在于这项考试能否真正起到作用。这项能力测试需要在有限范围充分试验和检测后再推广,要注意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才可能最终得到公众的认可。

  据统计,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特别是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将汉语列为第二或第三外语。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责任编辑:林露)
http://edu.people.com.cn/GB/15309129.html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1-8-2 14:46

过去总说一考定终生,但现在却是一证定终身。真不知前两年的“证书哥”究竟有么本事?而为什么避免不了经济利益,学生到学校学习,为什么学不到东西,这是谁的错,难道都是学生自己吗?老师们呀,请不要总把责任推给学生!谢谢!
作者: 柳倩月    时间: 2011-8-7 19:56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不是为了考试,一旦以考试的形式加以规定,语言的活力就遭遇损害。

这种考试,就是圈钱。
作者: yumeng58    时间: 2011-8-7 23:57

这一定会兴旺一个产业的!
作者: 同类声响    时间: 2011-8-8 09:36

不用标准答案,便成了徇私枉法的由头,设立标准答案便制约了考生自有发挥!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8-11 13:16     标题: 多国母语语言能力测试调查:巴西重视纯洁规范

新浪  2011年08月10日04:3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日前,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宣布,将从今年10月开始推行“汉语能力测试”。该测试旨在遏止国人提笔忘字、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等现象,评估国人的汉语应用能力,复兴母语文化。据报道,该测试从低到高设为6个等级,将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等地试点。

  此消息一度引起诸多质疑:汉语,有没有必要采用考级的方式?全民考级,会不会损害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词汇的入侵已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那么,国外是如何处理外来语言与本国语言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的语言能力测试,在国外有没有先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在英国、日本和巴西等国进行了采访。

  ——编者

  英国

  有考试但没有考级

  注重学习英语文学

  本报驻英国记者 李文云 环球时报特约撰稿人 曹劼

  “英国人也要考英语的。”英国教育部的发言人杰尔斯·曼森在接受采访时说:“不过,这个考核在年轻人上大学前就结束了”。曼森说的“英国人的英语考试”,其实指的是英国人在15岁到18岁就读中学期间需要参加的两次人生重要考试。而在这段时间里,英国人所接受的教育完全是由国家财力负担的。

  据英国专长学校联合会华人项目官员李洁华女士介绍,没有听说过英国有针对公众的全国性英语能力考试,不过16岁以下的学生都要参加全国统一的GCSE英语测试(普通中等教育证书)。

  GCSE大致相当于中国初中毕业证书,课程时间为两年,必修科目包括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学。学生年龄为15周岁及以上,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参加这项考试。这是英国中等义务教育的强制性课程。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后,即可选择离开学校寻求就业或进一步升学。

  一个初中生能把英语学成多好?这个可以拿中国人熟悉的雅思英语考试来做个比较。按照英国教育部门的规定,每一门的课程评分可以从A到G由高到低划分为不同得分水平。不少跟随父母移民到英国的华人子女表示,他们在GCSE阶段的英语考试一般只能拿到B,但这已经相当于在雅思英语考试中得了8分,可获得报考牛津剑桥等英国一流名校的资格。但对于多数英国当地的孩子来说,在初中毕业时,他们的英语成绩就能得到A。

  此后三年,英国人需要准备“高级水平”测试,这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只有拿到优异的成绩,才能被英国知名大学接受,继续三到四年的大学教育。在备考“高级水平”考试的三年里,英国人可以从大约15门课程中挑选自己喜欢或是擅长的科目来学习,并把它们作为三年后考试的科目。这其中有数学,物理,化学,商务,会计,法律,也有英语。不过这个阶段的英语不再是识文断字,而是上升到“英语文学”的层次,为那些未来计划致力于文学艺术研究的人提前打基础。

  在英国高中,对于英语文学的学习是分成两个阶段完成的。第一个阶段需要按照秋冬春夏的时节划分,把课程分成三个单元,以阅读为主。而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交作业。在三个授课单元里,学生被要求交出更多的读后感,评论文章作为今后报考大学时供校方参考的重要指标。

  “一个英国人上没上过学,一张嘴就知道了”,曼森说,英国对国人的英语考核虽然在英国的“高考”前就止步了,但在孩童时代对于英语水平的高标准考核和要求,已经足够满足一个英国人日常的听说读写。事实上,英国能上大学的人不到七成,但在车上或在街头,经常能看到英国人在阅读小说或传记,这些书籍对于一个即便是拿到雅思高分的中国硕士级别的留学生来说,读起来都不容易。

  在英国,好学校附近的房价贵得惊人,这是不争的事实。英国家长都想方设法搬到好的学区,因为他们看重好学校对于英语经典文学的传授,希望让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孩子能在小小年纪就说得一口好听的英语,写得一手漂亮的英语文章。

  此外,曼森还介绍说, 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比如大学讲师,电台的主持人,或是健康部门的员工,英国对这些行业的工作申请者还有更高的英语语言能力要求。想要找到工作,英国人还需要到当地的“技能发展局”报名参加特殊的英语培训课程才行。不过对于多数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之前所学的英语已经让他们有了足够的自信。

  巴西

  重视母语纯洁规范

  并无专门考级制度

  本报驻巴西记者 吴志华

  葡萄牙语是世界第五大语种。欧洲的葡萄牙、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几内亚比绍和亚洲的东帝汶等7个国家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讲葡萄牙语的人口超过了2亿,其中巴西人占到了80%。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外来用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巴西人的日常生活中,深刻地影响着巴西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

  巴西的商业广告、产品包装、餐馆菜单以及报刊电视上混杂着大量的英语词汇。巴西人在网上聊天和通信,更是“语言斑斓”,各种外来用语杂陈。在国内国际的研讨会上,英语、法语、德语被演讲者随心所欲地使用……这些现象引起了巴西社会的思考。

  巴西学者罗德里戈曾经撰文指出,外语词汇的入侵不是巴西独特的现象,是当今世界的现实。国会议员阿尔托·里贝洛说:“我们的语言已经因为过分的外来语加入而扭曲,不仅在书写方式上,而且在传统口头表达上,都受到外来语言的扭曲。”他在国会疾呼:“我们要开展一场保护母语的运动。”

  记者就此采访了巴西教育部。有关官员表示,巴西政府对加强葡萄牙语的应用、维护葡萄牙语的纯洁和规范非常重视。虽然没有类似英语考级那样的语言应用能力考试制度,但是巴西采取了其它一些措施来加强国民语言素质和能力。

  据了解,巴西在加强国民语言素质能力、评估国民语言应用能力上有两个重要的评估测试制度。第一个是2007年巴西制定的“基础教育发展指数”,其中一项就是语言的应用能力,测评对象是全国所有城市公立学校四年级到八年级的学生。第二个是“全国中学生统一考试制度”,创建于1998年,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普考,其目标是评估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教学质量。学生可以自愿参加,成绩作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参考。

  两项制度,不仅促进国民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规范,且对评估学校教学质量和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近些年,巴西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开辟了诸如“运用葡萄牙语”的节目和专栏。《巴西利亚邮报》的“葡萄牙语指南”栏目,每周两次,针对当前社会流行的不规范用语进行点评,提醒国民用语的规范和准确。越来越多的巴西企业也在鼓励职工学习葡萄牙语课程,提高职工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巴西日报》“生活语言”专栏记者塞尔济奥每个月都收到数百封读者来信,并且在专栏内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语言问题。他深有体会地说:“巴西人喜欢葡萄牙语的程度超乎我的想象。”

  对国民应用母语能力的关注,不光是在劳动市场或在研究机构,巴西国会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阿尔托·里贝洛议员提出一项法案,要求保护葡萄牙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反对滥用外国语词。这个法案得到巴西文学院的支持。全球7个葡萄牙语国家也联合起来,共同修改、简化和统一葡萄牙语的语法,以加强各国国民的语言应用能力。

  日本

  日语测试分为七级

  考级非官方不营利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问:“为什么要搞日语测试?”

  答:“简而言之,是为了治乱。”

  问:“乱到什么程度?”

  答:“乱到不知所云。”

  问:“请举个例子。”

  答:“例如YABAYI这个词,青年人常用,但上年纪的人听不懂。还有人不懂敬语却信口开河。”

  这是记者日前与日本“日语测试委员会”事务局局长萩原民也的一段对话。

  据介绍,“日语测试委员会”已成立5年,测试每年两次,春秋两季在全国范围进行,如去年第二次测试在109个城市设立了考场,至今已有36万人参加测试。测试等级分为7级,从7级至1级难度逐步增加,参加测试人员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级别。测试内容包括字、词、句、文章、语法和敬语等。“日语测试委员会”出版7级至1级的教科书和试题集,有意参加测试者可以作为参考书。

  萩原民也介绍,参加测试需要交费:测试7级交费1400日元、4级2000日元、3级3500日元、2级5000日元、1级6000日元。测试1级至4级考试时间50分钟,测试3级至1级考试时间60分钟。测试成绩以正确率70%为合格。

  日语测试成绩3级以上者,在大学考试录取时可以作为加分或参考。例如某大学对日语测试3级加25分,2级加35分,1级加50分。但多数大学只作为能力判断参考。

  在日本,日语测试成绩,在求职面试中也是重要参考。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2010年相关调查显示,81.6%的企业录用时最重视“交流能力”,并连续7年成为企业面试时最重视的项目。在“交流能力”中,能否正确并熟练使用敬语成为重要指标之一。

  据了解,“日语测试委员会”并没有官方背景,是不追求营利的NPO法人。日语测试是文部科学省援助的事业,赞助单位还包括媒体、出版社和经济团体。该委员会的职员不超过10人,每次测试都是与专业考试企业合作实施,专业考试企业负责考场设置、监考人员选拔、测试人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等,保证日语测试事业公开公正、省工效宏和持续发展。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