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美论坛”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打印本页]

作者: clamstock    时间: 2011-7-26 23:32     标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美论坛”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美论坛”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11年7月23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民俗学会主办,参与机构包括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博物馆等,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秘书长叶涛,美国民俗学会会长库尔特•杜赫斯特、执行理事长迪姆•罗伊德,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永林等13位专家共同参与了此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美论坛”是由美国民俗学会发起,中国民俗学会等五方共同参与的中美非物质文化合作项目,项目资金主要由美国民俗学会从美国鲁斯基金会申请的资金构成,中山大学、华中师大、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机构也将配套一定资金。该项目执行时间初步拟定为两年,内容包含专业发展、公共政策、博物馆和公共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在7月23日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之前,来自美国民俗学会的库尔特•杜赫斯特、玛莎•麦道尔、迪姆•罗伊德、比尔•艾伟、张举文,已经分别与云南民族博物馆、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举行了筹备会议,并就博物馆展示、民俗学课程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等具体工作层面达成了共识。所以,在23日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美论坛”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中,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迪姆•罗伊德首先对筹备会议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和通报,进而对专业发展、公共政策、博物馆和公共教育四个主要工作方向设定了将来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表。作为四个方向中最先启动的专业发展,会议决定将在2011年9月底初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尽快促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才赴美考察、进修,为专业发展的下一步发展树立可自借鉴的工作模型。
作者: clamstock    时间: 2011-7-26 23:44

会议现场

[ 本帖最后由 clamstock 于 2011-7-26 23:47 编辑 ]
作者: clamstock    时间: 2011-7-26 23:53

中美民俗学会四巨头
左起分别为: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叶涛、会长朝戈金、美国民俗学会会长库尔特•杜赫斯特、执行理事长迪姆•罗伊德
作者: 李晓婧    时间: 2011-7-27 00:10

好消息啊!
在校学生可以去美国参加交流培训吗?
期待答复!!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7-27 01:04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启动这个项目有一定的必要,而且就目前中国的非遗人才培养来看,很多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专业的非遗研究到保护管理这样应用型的人才很少,学会和美国的合作可以很好的引领中国非遗人才的培养机制,希望这样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深入,富有成效!
作者: 绒布的精灵    时间: 2011-7-27 17:28

刚看到,应该在我们报上体现一下,不介意吧,我已经转给编辑了
作者: 朝戈金    时间: 2011-7-28 10:37

好哇,转发在报纸上很好。
作者: clamstock    时间: 2011-7-28 15:34

引用:
原帖由 绒布的精灵 于 2011-7-27 17:28 发表
刚看到,应该在我们报上体现一下,不介意吧,我已经转给编辑了
不介意,还要多谢你帮忙推广呢!
作者: clamstock    时间: 2011-7-28 15:43

引用:
原帖由 李晓婧 于 2011-7-27 00:10 发表
好消息啊!
在校学生可以去美国参加交流培训吗?
期待答复!!
应该说,人才培养计划目标比较明确,主要指向未来能在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能起到领军作用的青年人才,用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Tim的话说,培养人才的目的是“buiding up the leadership in the field of China-US ICH research”。所以,将来在赴美交流人才的遴选上,该项目也将倾向于年轻教师及科研人员。但是,优秀的在校学生也不是说没有机会,关键在于你能否用自己的实力打动委员会的各位老师。
作者: 绒布的精灵    时间: 2011-7-28 18:03

第九届民间青年文化论坛的会议报道已经在26号2版资讯刊发啦。
作者: 车前子    时间: 2011-7-28 22:37

美国博物馆业很发达,年青一代应好好去交流学习。
不管非遗保护还是民俗研究,利用博物馆进行实物收藏和展示,这是个依托,非常重要。
别看现在地方政府成天价把“非遗保护”叫得震天响,都拿它打各种主意,但很少愿意投资相关专题博物馆建设,利用这种方式做点保护传承的实事。

作者: clamstock    时间: 2011-7-30 14:43

引用:
原帖由 绒布的精灵 于 2011-7-28 18:03 发表
第九届民间青年文化论坛的会议报道已经在26号2版资讯刊发啦。
thanks very much!
作者: createhn    时间: 2011-8-1 13:07

我对目前专业的非遗研究到保护管理这样应用型的对接存在问题这一看法深有同感。很多地方设立非遗中心,在里面从事的工作人员首先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实习的地方,办公室5个人,只有一个是专业出生,其他是随到随用型;据说当地还要成立另外一个非遗中心,人员指标10个,负责人是从美术馆调来,其他的主要人员呢,主要是把一个部室撤掉,里面的人员就全钻进非遗部室,这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非遗中心是直接起着保护管理的作用的部门,如果里面的人员是这样的话,那么即便我们非遗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可是等到实施的这一步也是困难重重的。
作者: 绒布的精灵    时间: 2011-8-3 11:57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中美民俗学会共促专业发展”8-2资讯见报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