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著名。。。的“论文”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1-7-19 15:26     标题: 著名。。。的“论文”故事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7月18日 19:41 来源:学习时报 

  著名科学家们的“论文”故事

  作者:任国征     

    论文成为一把“双刃剑”,既能对未知拓荒犁庑,也能诱人追逐名利。去年下半年,肖传国因为方舟子揭批其论文不实而“未能入选院士”,实施报复以致触犯法律;今年2月,因论文材料存在严重抄袭和效益数据造假,李连生等的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被撤销;今年3月6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公布调查结果:上学年英国80多所大学发生超过1.7万起剽窃、抄袭等欺骗事件,论文买卖交易额超过2亿英镑。

  但我们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待“论文”的很多故事来反观现实,不禁汗颜惭愧,也很受教育和启迪。现将数十种科学家传记中有关“论文”的看法作分类整理,以供参考评鉴。


  论文的署名美德

  论文的署名事关研究者的学术利益、分工和名誉问题。我国国防水声事业的创始人、中科院声学所所长汪德昭曾兼任声学所“浅海声场”课题组组长,该课题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申报奖励时他坚决不署名,原因是“有几场海上实验工作因为自己年事已高没有参加”。

  除了对成果不署名,他对于报告也拒绝署名,而实事求是地坚持“谁做事谁署名”的国际学术准则。他是该所202任务负责人,当他发现海上实验报告把他的名字排在第一位时,马上给北海工作站发了一份电报:“请将报告封面重新打印,务必取消我的名字再发来。汪”。

  这种“不署名”在国际上也有一些佳话。德国化学家维勒为自己实验室里的大学生编写了《分析化学实验教程》,并说“新版并未署上鄙人姓名,盖此类小册子人人皆能写得出也。”法国化学家德维尔用此书中的方法发现了铝,可见这本书的价值。德维尔制作的第一批铝制纪念章,毅然标注上了“维勒”名字,并在巴黎博览会展出。

  论文的提携之情

  论文可以发现“千里马”,论文可以提携后学,论文彰显学术情操。

  论文可以发现“千里马”。1956年,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在北京召开全国性的第一次数学讨论会上,华罗庚说,他收到了来自厦门大学图书馆数学爱好者陈景润寄来的论文,认为弥补了自己论文中“他利”问题的不足。他建议这位青年参加这次会议,会后执意推荐他进数学所在自己身边工作。

  论文可以提携后学。一个偶然的机会,钱学森指导并改定了山西的张沁文的《农业系统工程》讲稿,钱学森坚持“以姓氏笔画为序”,自己署名在后。并补充三点原因:“发明创造权主要在你”、“对我国现在流行于科学技术界的‘老头子制’表示反感”、“以你我年龄论,你应居第一线”。

  论文彰显学术情操。达尔文收到华莱士的求教论文时,发现与自己的 1842年草稿“显著的巧合”。他给赖尔忧伤但很坚定地写信说:“我宁愿把我的全书付之一炬”,“而不愿华莱士或任何人认为我达尔文待人接物有市侩气。”后来在赖尔耐心劝导下,他勉强答应与华莱士同时参加林奈学会。

  论文的价值重现

  论文的价值和学术的成果如何评价,本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也不是一人一事所能定论。其实,真正的科学家都会非常淡泊名利、乐观通达。他们认为,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永远被埋没。历史上就曾有过著名的盖棺以后才论定的三个科学事件,学术价值得以重现。

  “巴黎论文”事件。1826年,挪威数学家阿贝尔(1802—1829)撰写了关于高等函数的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后不了了之。12年后,由于德国数学家雅可比的坚持,“巴黎论文”重见天日,成为 19世纪最出色的论文之一。

  “科学遗嘱”事件。法国数学家伽罗华(1811—1832)把代数求解五次方程的论文多次寄往法国科学院而被忽略。他在死于决斗的前夜说“解开这个谜对雅可比和高斯是有好处的。”38年后,论文被公认为“群论”的奠基之作。

  “植物杂交”事件。1865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的论文《植物杂交试验》在奥地利自然科学学会年刊发表。但直到1900年(去世16年后)才被发现重视,开辟了遗传学的研究。1910年,才在布隆树立了他的石像。

  论文的学术反思

  从个人看,汪德昭院士一生发表论文不多,提倡“标新立异、一丝不苟、奋力拼搏、自己动手”,他的科学实验和学术论文都追求创新。并严肃批评了所里有人一个小问题可以改头换面发表3篇以上的片面追求数量的风气。他说,写学术论文应当强调创造性和社会责任,而不能玩文字游戏。

  从团队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究团队在探索阶段发表论文也不多,这与带头人王选院士的坚持有很大关系。他曾质疑学术评价体系说:“当时北大流行的潮流是写论文,这种风气在那些年刮得非常盛,所以当时聂荣臻元帅在给国务院干部局写的一封信中讲,假如提职称都要看论文的话,医生怎么看病?国防工作谁来干?”

  从国外看,数学家怀尔斯(Wiles)28岁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31岁任客座教授。却宣布从此不发表一篇论文,历经8年,在1994年终于证明了费马定理。王选对此感叹说:“一个教授八年不写一篇文章而没有受到任何考核的干扰,这是杰出人才最需要的宽松环境。杰出人才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进度比任何人都关心,都着急,所以领导大可不必操心。”

  这些“论文”的故事真实而感人、凝重而厚实,个个充满了世间的真情和人性的光辉。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1-7-19 15:26

标题党一回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1-7-22 09:19

这种事。。。。唉。。。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