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2011暑假大调查 [打印本页]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16 21:51     标题: 2011暑假大调查

呵呵,放假这么久了,今天我们的暑假调查已经结束了,现在就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情况,和大家分享一下调查中的酸甜苦辣。。。。。。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16 22:30

先把策划书放上来
[attach]17907[/attach]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16 22:34     标题: 然后就是调查日志了、、、

2011年7月12日
第一天
          带着期待,带着紧张,还有一丝丝兴奋,我踏上了开往松滋刘家场的大巴,我告诉自己,我们的暑假大调查正是开始了。。。
        对于这次调查责任多于兴趣,五月份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这次调查,本着自愿的目的让大家自己报名参加本次家乡大调查。可是报名的人是0,这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的确我的领导能力不够,可是无一人报名参加,却是我没有想到的,怎么办呢???我和另一位负责人邹艳妮商量,无论如何这次松滋之行必须要进行下去,没有人想去,那么我们两个就去,打定主意,我们在放假就开始了这次松滋之行,邹艳妮是松滋人,我今天就是去刘家场与她会合,然后去卸甲坪。
        我们已做好吃苦的准备,无论再难再苦我们都要坚持住,因为我们不能失败。下午三点我们登上了去卸甲坪的车,颠簸的山路,美丽的风景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目的地,没有想象中的困难。下车第一站:卸甲坪土家族自治乡乡政府,我们需要从这里了解情况,然后展开调查。走进一间办公室,说明我们的身份,就听到一个带着眼镜的帅小伙儿说:“是文学院的吗?”他说他是长大文学院中文系06级的学生,我们很惊讶,在这里可以遇到一个师兄,太幸运了吧?在师兄的带领下,我们顺利的找到了文化站站长宁颜艳(我们叫她宁姐),顺便还替我们找到了住的地方(文化站办公室)。此外,宁颜艳是山歌大王宁远俊的女儿,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她去采访宁老师。何其幸运啊!!!!
        第一天当然是先了解一下这里的真实情况,是不是和我们在网上查的资料相符。宁姐是一个十分热心好客的人,对我们十分友善,给我们找了好多资料,让我们自己阅读。可是现实的情况和网上的资料相差很多,我们必须从头准备,看介绍,记录要点,准备问题……一切都要翻新重来。直到晚上十二点多,我们终于对山歌有了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两个人交流了一下各自的疑惑,以及明天的行程还有要采访的问题准备,就可以休息了!!!
        第一天,十分幸运,我们也很开心。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16 22:36

7月13日
调查第二天               对村民的随机采访
        鉴于宁老先生的身体有恙,加之宁姐也要开会,所以第二天的拜访之行没有实现,我们只有改变计划,去村子周围走走,随机采访一些村民打探一些消息。
        早晨,我们八点就出发了,山里的空气十分新鲜,下着蒙蒙细雨,整个村子就好像在云中一样,格外漂亮。山间的小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背着背篓,很有感觉。村里的人们都很友善,很淳朴。我们随机的询问,他们都十分热心的回答。Xin大妈,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上山的路上被我们遇到,一听我们是来采访调查的大学生,就现场给我们唱了一段山歌《唱支山歌给党听》,还告诉我们要去哪里才可以采访到会唱山歌的人,很是热心。
        走了真个村子,还过了一座友谊桥去对面湖南采访了一下,了解到山歌的现实情况不是很乐观,几乎是濒临失传的边缘,村子里很少有人会唱山歌了,现在走在路上根本听不到山歌,只有有活动的时候才会有,并且唱山歌的人都上了年纪。采访得知,在二三十年前,山歌可是随处听到,近年来,慢慢的都没有唱山歌的了。原因是,电视等网络的出现,人们的娱乐方式增加了,此外,年轻的人每年,觉得唱山歌会不好意思,还有近些年都外出打工,村子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
        这种状况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同时也十分心痛。回去后,和宁姐谈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文化的发展与保护不是我们哪个说了就算的,我们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一点小小的贡献,至于结果究竟如何,我们无能为力。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16 22:40

7月14日
调查第三天    采访“山歌大王”宁远俊老人
        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的去采访宁远俊老人啦!!!我们早晨六点多就起来准备,看看问题是否准备全面,是否得体?
        本打算走着去的,碰巧遇见公安局的局长要出门办事,就毫不客气的上了公安局局长的车子。在车上和局长聊天,感到十分荣幸,也是一个十分随和的人。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次调查顺利的原因吧,大家都很友善,很淳朴。
        下了车,又走了一点山路,我们就来到了宁远俊老人的家了。老人以这里的待客之道,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沏了一杯茶,然后就开始了今天的访谈。
        山歌是什么?有哪些种类?宁老师从什么时候开始搜集山歌等等,我们都做了详细的调查。在此就不一一描述。下面介绍一下宁远俊老人
        宁远俊,男,1937年出生,松滋卸甲坪土家族黄林桥村人。土家族,中共党员。卸甲坪民族乡首任文化站站长(现已退休)。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荆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松滋市作家协会会员。
        曾四十年如一日,一把二胡一支笔,徒步湘鄂边四个县市八个乡镇,辗转行程2.5万公里,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1.2万余件,整理逾百万字。多次获省、地、县市的表彰,并获得省“民间文学屈原杯”一等奖,省老年大学学员诗词赛一等奖,中国乡土文学奖,国家艺术科学重点项目——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先进工作者及湖北省优秀文化站长称号。其山歌多次上省、地及中央“两台”。2004年创作的一组五句山歌《婚育新风进土家》获得国家第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铜奖”、
        其业绩已被编入《世界名人录》(新世纪卷),和《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录》,《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及《中国人才辞典》等经典大著。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16 22:49

7月15日
调查第四天   采访山歌大王之女  文化站站长宁颜艳
第四天的采访就是聊天,和宁姐聊了很多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山歌的现状等,情况都十分不乐观、、、、、我们也很揪心,也是无能为力,只能提供一些有可行性的建议方案。宁姐在谈话中重点提到的就是人际交往和钱,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很艰难,领导们看起来都很和善,可是办事和说话不一致,都是只说不做的主儿。。。。。。至于钱,是比较重要,但也没有宁姐说的那么重要,作为一个文化站的站长,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别的乡政府人员都有钱拿,可是文化部门这个清水衙门,却是两袖清风。办个大型活动,没有什么钱,不过宁姐只看到花钱才可办的活动,没有想那些不怎么花钱的活动,我们说也没有用,只希望他们的生态小镇可以尽早建立起来,这样文化就可以发展起来了。
作者: 闫丽    时间: 2011-7-18 17:21

哇~~~~~好精彩    深切感受在身边的非遗        下次我们一定要参加
作者: 王一然    时间: 2011-7-18 19:23

好!
注意总结调查经验。
调查报告也要写好,图片文字整理好!
作者: 王一然    时间: 2011-7-19 13:17

俩女生独闯江湖,这是一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卸甲坪的民歌传播需要你们,脚踏实地,敢于把责任放在第一位,什么兼职,什么家教团,这些个小钱哪里比得上祖国的文化建设,那里比得上祖国的文化传承。
    好孩子,你们辛苦了。

作者: 王一然    时间: 2011-7-19 13:19

今年的年度特别贡献奖应该颁给两位女生:李雪南、邹艳妮
作者: 暮蝉    时间: 2011-7-19 20:05

有准备有计划的田野,好羡慕撒~
期待15日之后的调查日志以及后期整理出来的调查成果呢!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19 23:56

我们的调查就持续了这几天,那里的条件有些艰难,并且我们准备不是很充分,把想到的采访结束就回来了,后期会把图片传上来,以及我们的总结什么的!!希望楼上的多多指导啊!!!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19 23:57

这几天因为网络的问题,上传不了图片,稍后会速传上来!!!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01:10

图图来啦!!
与“山歌大王”的交流
[attach]17908[/attach]
[attach]17909[/attach]
[attach]17910[/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7-20 02:07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02:08     标题: 现场学艺

[localimg=400,300]1[/localimg]二胡独奏
[attach]17911[/attach]
现场演唱
[attach]17912[/attach]
亲自指导
[attach]17913[/attach]
合影留念
[attach]17914[/attach][attach]17915[/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7-20 02:12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02:14

走在路上
[attach]17916[/attach]
[attach]17917[/attach]
[attach]17918[/attach]
[attach]17919[/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7-20 02:18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02:22

继续图图、、、
采访回来的娃儿,累的不行,却还要看书充电、、、
[attach]17920[/attach]
老人的手写稿
[attach]17921[/attach]
与宁姐的交谈
[attach]17922[/attach]
合影
[attach]17923[/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7-20 02:28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02:30

不行了,太困了,明天继续,希望大家给予指导和建议,我们将不胜感激!!!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7-20 08:32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1-7-20 08:57

辛苦了!期待更多的信息!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09:59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感谢老师的关注,我们的调查十分不成熟不完善,还希望老师们多多指导!!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10:01     标题: 回复 20# 的帖子

谢谢老师的光临和关注,我们一定会努力的,希望不会让您失望,还希望老师给我们们提提建议,毕竟我们还是没有什么经验,做不好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10:01     标题: 继续图图

[attach]17924[/attach]
老人搜集整理的书在一位留美博士扬声的资助下印刷出版
[attach]17925[/attach]
因为印刷书只有很少几套,我们必须加班加点抄写下来(开始是不知道有复印店,后来知道了有舍不得,因为印一张需要一元人民币、、太贵了)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7-20 10:05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10:06     标题: 补充图片

[attach]17926[/attach]
走在采访村民的路上,下着小雨,有点雨中漫步的感觉
[attach]17927[/attach]
在路上随机采访村民,这是那个给我们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大妈
[attach]17928[/attach]
[attach]17929[/attach]
在路上自娱自乐的我们,这一刻完全忘记了疲劳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7-20 10:10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10:12     标题: 还有哦!

去走访几户住在山上的村民
[attach]17930[/attach]
[attach]17931[/attach]
崎岖的山路,这是去一位老大妈家的门前,我们差点摔跤的地方
[attach]17933[/attach]
走访回来的孩子,已经累到这个地步了
[attach]17932[/attach]
文化站的办公大楼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7-20 10:16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10:16

走在去宁远俊老人家的路上
[attach]17934[/attach]
补充两张采访宁远俊老人的图图(老人对我们十分热情呐)
[attach]17935[/attach]
[attach]17936[/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7-20 10:19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10:19     标题: 返程的路上

走在回来的山路上
[attach]17938[/attach]
[attach]17940[/attach]
看着背影,充满了孤独和疲惫(由于客车下午一点才有,我们又不想多麻烦人家,所以十一点就开始步行往回走了)
看到路边的漂亮叶子,忘记了疲倦,在不亦乐乎的采摘
[attach]17939[/attach]
[attach]17941[/attach]
下午两点,走了将近三个小时的路程,终于登上了回来的大巴,看着累的
(补充一句:我们不知道究竟走了多远的山路,但是只有一块钱的路程,我们那叫一个欲哭无泪啊!总共十块钱,我们两个多小时才走了十分之一,唉!!!!)

[ 本帖最后由 李雪南 于 2011-7-20 10:26 编辑 ]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10:27

引用:
原帖由 闫丽 于 2011-7-18 17:21 发表
哇~~~~~好精彩    深切感受在身边的非遗        下次我们一定要参加
下次大家把时间都空出来,带你们去调查,在家里多多关注一下民俗哦,这样对你们以后调查有帮助滴
作者: 南の蓝    时间: 2011-7-20 11:26

安静了半个月之久的长大板块终于又热闹起来啦~~~
作者: 刘慧    时间: 2011-7-20 11:42     标题: 回复 16# 的帖子

姐姐妹妹闯大山哦~~~
山里的那些背影啊~~~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18:30

引用:
原帖由 南の蓝 于 2011-7-20 11:26 发表
安静了半个月之久的长大板块终于又热闹起来啦~~~
呵呵,会一直热闹下去的,因为忙前几天忽略了。。。。希望大家多多指导哦!!我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0 18:35

看着传上去的图片,好像没有我们的合影,给大家说明一下:本次调查只有两人前往,只好一个人充当摄影师,一个人采访,合影的机会太少啦!!!
希望以后的采访多去几个人,这样会更完美。。。。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1-7-20 23:28

首先致敬!然后感谢!致敬不辞辛苦,乐此不疲!感谢及时发帖,乐享大家!继续期待!
作者: 听闻睹观    时间: 2011-7-20 23:39

引用:
原帖由 李雪南 于 2011-7-20 10:01 发表
17924
老人搜集整理的书在一位留美博士扬声的资助下印刷出版
17925
因为印刷书只有很少几套,我们必须加班加点抄写下来(开始是不知道有复印店,后来知道了有舍不得,因为印一张需要一元人民币、、太贵了)
我们短学期的时候也出现过这个问题。不过我们选择的是用相机把所有内容拍下来,只在笔记本上记录图书的有关信息,然后回去慢慢整理。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1 09:17     标题: 回复 34# 的帖子

恩,开始我们也打算拍下来的,可是拍过后发现效果不是很好,看不太清楚字迹,所以就又开始手抄的,估计是我们的相机像素不是很高。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1-7-21 09:44     标题: 回复 35# 的帖子

你调在微摄上,效果就会好的。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7-21 12:26

好热闹啊!在家偷了几天懒,来迟了,不好意思啦。
    说实话去之前我们是满腔的热情,根本就没考虑到什么安全问题,也没特别在意我们两是女生。直到去了那,可爱的师兄和好心的宁姐把我俩安排好了后说我们太唐突了,两个女生在外太不安全之类的,我们才意识到这样的确太唐突了。我强烈建议以后要调查的童鞋们,去调查之前一定要先跟地方取得联系,最好是让老师联系,要不然人家还真不买账的,可不是每次都像我们这么幸运的。说远了,回到这次调查上来。我们下午到的那,说明来意后,文化站站长宁颜艳(宁姐)给了我们大量的关于卸甲坪山歌的资料,我们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熟悉了解这些东西,做到心中有数,并在这个过程中拟好我们想问的问题,好在调查中不那么被动。
    第二天原本是准备去山歌传承人宁远俊老师家的,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种种原因没去成,临时改成采访当地村民,山路不好走,还下着小雨,特别是问起山歌时我们听到的都是“不了解”、“现在没人唱了”、“不会唱”之类的回答,我们那个心寒呐。不过转念一想,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卸甲坪山歌的现状,虽然残酷可这就是民俗的现状,要是保护传承的很好,也犯不着我们来“抢救”了。这一天就在伤心与纠结中度过了,期待着明天跟“山歌大王”宁远俊老师的见面。
    第三天在宁姐的带领我们见到了宁老师,由于山歌传承人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一个重点,所以跟宁老聊了很多:和山歌的渊源,搜集山歌的初衷和搜集过程的艰辛,家人朋友的帮助,成功后的喜悦以及对目前山歌现状的看法等等。老人很淡然,由于经历得太多,很多在我们看来很气愤的事,老人都轻描淡写的带过了。多年来一个人搜集整理山歌,老人已在孤独中形成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气度。
    第四天在资料搜集的差比多以后,我们和宁姐认真的交谈了一次,整个谈话的气氛比较沉重。聊到父亲宁远俊老师,宁姐除了敬佩外更多的是替父亲不值;聊到自己更多的事无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作为文化站站长很多事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卸甲坪山歌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过残酷的现实压不垮坚定的信念,宁姐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纸上谈兵,真正的保护措施和经费会落实到最基层的文化站的。
    和宁姐聊完后我们的调查也就结束了,合影留恋后由于不忍继续打扰宁姐和师兄我两背着行李就回了。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7-21 12:39

每次调查都是兴高采烈的去,然后心情沉重的回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远非我们想的那么乐观。住在省城或者市级城市的传承人或许得到的关注更多一些,但在一些偏远的地方,那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几乎没有得到什么保护,当地的村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本就没有意识,更别说参与到其中去了,更甚者当地乡政府也没有什么保护的意识,照这样保护下去,当参与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丢失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作者: @邹艳妮    时间: 2011-7-21 14:55

引用:
原帖由 张润平 于 2011-7-21 09:44 发表
你调在微摄上,效果就会好的。
又学到东西了,我还不知道,下次试试看!!谢谢喽!!!
作者: 唐小样    时间: 2011-7-21 17:43


作者: 听闻睹观    时间: 2011-7-21 22:09

引用:
原帖由 张润平 于 2011-7-21 09:44 发表
你调在微摄上,效果就会好的。
是的,就是这样。然后回去放大。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1-7-21 22:31     标题: 回复 41# 的帖子

十分感谢两位的帮助,谢谢,下次一定这样弄
作者: 刘颖    时间: 2011-8-22 15:53

这次调查看着挺精彩的哦!辛苦你们二位喽,,,,,
作者: 刘颖    时间: 2011-8-22 15:57

看着图片,好心疼,,,,,
作者: 黄梅    时间: 2011-8-23 17:40     标题: 女儿担起一片天

哎,非遗社本来男丁就稀少,这关键时候还是女生顶了一片天啊,辛苦辛苦,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也许在非遗给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我知道,重要的是怎么样来生活。~~~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8-24 09:09

致敬!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8-24 09:10

我知道,重要的是怎么样来生活!
诚哉斯言!
作者: 马向阳    时间: 2011-9-19 10:21

看到这么多辛苦得来的成果,就是不一样。看来看来田野调查就是辛苦。
作者: 三晋英才    时间: 2011-9-29 23:02     标题: 回复 23# 的帖子

乡镇村的悲剧,物价的无情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传承及传播。向你们学习。
作者: 李雪南    时间: 2015-11-4 17:41

再次翻开这个帖子,感慨颇多,调查是辛苦的,但是有感觉我们的调查是无用的,开始有计划的去,结果是空手而归的样子,没有形成报告,也没有对他们的传承有所改变,仅仅是在他们的传承过程中做了一点记录,等他人搜集资料或者了解这个事情的时候可以借以查阅,这可能是我们唯一一点欣慰的地方了,现在读了民俗学的研究生,才知晓做田野应该怎样开展?准备些什么东西。。。。希望非遗社的童鞋们,可以做得越来越好!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11-4 21:21     标题: 回复 50# 的帖子

欢迎回来。。。多多分享。。。
作者: 虾哥    时间: 2015-11-5 10:24

去哪里读研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