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代表名单 |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论文题目 | 职称 | 单位 |
1 | 乌丙安 | 男 | 我国高等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 教授 | 辽宁大学 |
2 | 郝苏民 | 男 | 民俗庆典仪式的当今镜头——非遗视角看民间崇拜传统之根与时代表演之力 | 教授 | 西北民族大学 |
3 | 田兆元 | 男 | 神话、民俗与非遗保护 | 教授 | 华东师范大学 |
4 | 王星虎 | 男 | 三都县达便村水族端节仪式初探 | 讲师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5 | 孙丽霞 | 女 | 民间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 ——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为例 | 文博官员 | 广东省佛山市博物馆 |
6 | 王霄冰 | 女 | 仪式的建构与表演——2011清明节曲阜祭孔与祭祖活动的人类学考察 | 教授 |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7 | 蔡磊 | 女 | 从“生产民俗”到“劳作模式”:当代村落民俗志研究的新探索 | 讲师 |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
8 | 邱国珍 | 女 | 温州侨乡的民俗学解读 | 教授 | 温州大学 |
9 | 赖施虬 | 男 | 温州龙舟竞渡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走向 | 副教授 | 温州大学温州民俗博物馆 |
10 | 金小进 | 男 | 副教授 | 温州大学综合档案馆 | |
11 | 于富业 | 男 | 论辽宁省满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讲师 |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
12 | 陈丽琴 | 女 | 黑衣壮服饰文化的调查与思考 | 教授 |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
13 | 王晓鸣 | 女 | 扫晴娘的原型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概述 | 官员 | 中国农业博物馆 |
14 | 王焰安 | 男 | 从地方性传说到世界性传说——对《阿诗玛》百年间传播情况的考索 | 编审 | 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 |
15 | 王雅雪 | 女 | 西南大学文学院 | ||
16 | 李传江 | 男 | 边际文化视野中的民间叙事文学——以海州为例 | 讲师 | 江苏连云港师专 |
17 | 游红霞 | 女 | 茶文化旅游发展初探 | 助教 | 上海新侨学院经贸管理系 |
18 | 柳倩月 | 女 | “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述史模式的可能性探索 | 副教授 |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
19 | 范长风 | 男 | 压境而来的美学“暴力” | 副教授 | 华东师范大学 |
20 | 胡海燕 | 女 | 华东师范大学 | ||
21 | 杨玉君 | 女 | 天穿补天及其衍生习俗 | 副教授 | 中正大学中文系 |
22 | 任颖卮 | 男 | 崂山道教与当地民俗 |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 |
23 | 谭业庭 | 男 | 教授 |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 |
24 | 张晨霞 | 女 | 从帝尧学术史看帝尧神话传说研究的走向 | 华东师范大学 | |
25 | 耿振东 | 男 | 助理研究员 | 山西省社会院文学研究所 | |
26 | 双金 | 男 | 蒙古族口头叙事与史诗传统 | 讲师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27 | 陈国庆 | 男 | 《太平广记》所见唐代农民的社会文化生活 | 教授 | 青岛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 |
28 | 铁安 | 男 | 满—通古斯语族与蒙古族民间流传AT707型故事比较研究 | 副教授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29 | 龚宇 | 女 | 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 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 | |
30 | 洪淑苓 | 女 | 論朱介凡及其歌謠、諺語的研究 | 教授 | 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
31 | 额尔德木图 | 男 | 浅议聚落民俗学与草原社会形态研究 | 讲师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32 | 李亮 | 女 | 民间信仰中神灵传播的在地化途径 —青田县龙现村陈靖姑信仰调查报告 |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
33 | 徐天基 | 男 | 多重敘事下的地方神——以安國藥王邳彤為例 |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 | |
34 | 刘捷 | 男 | 《五臧山经》神灵体系的构成与信仰记忆的博弈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
35 | 苏长鸿 | 男 | 端公身份的认同、建构与当代变迁——以诸天村端公传承人调查为例 | 长江大学 | |
36 | 裴光雄 | 男 | 雄王玉譜思考 | 台灣國立成功大學中文所 | |
37 | 趙惠瑜 | 女 | 顧頡剛的《山海經》研究初探 |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 |
38 | 丁玲 | 女 | 文化空间的生成与人员互动——上海书场内老人交往初探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
39 | 刘凤 | 女 | 傩文化的再生与“新传承” ——以江西省萍乡市石洞口傩文化为例 | 上海大学 | |
40 | 李琦 | 女 | 民俗的边缘遗迹现象——以日本的服饰文化为例 |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 |
41 | 罗丹 | 女 | 神谕之下:扶乩与香港飞雁洞佛道社 | 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 | |
42 | 张紫云 | 女 | 我国少数民族日月神话的性别文化内涵 |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
43 | 刘洁 | 女 | “走西口”生活情境选择民歌表达情感的必然性 | 复旦大学中文系 | |
44 | 中村贵 | 男 | 叶公其人与叶公传说背景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
45 | 胡宁 | 女 | 田野作业中“我”在哪里 | 河南大学文学院 | |
46 | 钱寅 | 男 | 浴佛节简论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
47 | 朱雷 | 女 | 礼单上的道义与互惠关系 | 华东师范大学 | |
48 | 王琎琎 | 女 | 疏离与坚守-从民俗学立场看周作人与新文化主流的的互动 | 吉林大学文学院 | |
49 | 王超 | 女 | 跨越生死的情感体验 ——浅析日常生活中的祭祀活动—“上坟” | 华东师范大学 | |
50 | 程波涛 | 男 | 生命主题下的面塑及其民俗寓意 | 东南大学 | |
51 | 陈庆军 | 男 | 绩溪湖村建筑彩画艺术 |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
52 | 邹安 | 女 | 试论春节期间的信仰与禁忌 ——以内蒙古林西县哈巴哈村为例 | 安徽大学 | |
53 | 周蓓 | 女 | 甘南州神山圣水制度的实地调查研究——一项关于汉人和藏人社会生态策略的比较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
54 | 高海珑 | 女 | 壮侗语族射日神话的形态结构及文化内涵 | 华东师范大学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