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赖富本宏]佛教图像学的成果和问题点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7-8 08:33     标题: [赖富本宏]佛教图像学的成果和问题点

作者:赖富本宏; 译者:杨曾文
【作者单位】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世界宗教研究  2000年 02期   

来源: 佛教在线 2011年07月04日


一、序

近年随着多种学科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方法论的多样化,运用复数的方法论对多种学科跨领域开展研究的倾向加强了。

在人文科学当中,特别是与哲学、思想史密切相关的佛教学也不例外,不仅需要充足的作为基础科学的文献学的研究,而且正展开运用电脑、CD—ROM、DVD等电子化的作业。

此外,在加强情报化的这些倾向的同时,有效地利用美术史、考古学、民俗学等相邻学科的方法论和资料,新的以现场调查为基本手段的研究也取得众所周知的巨大成果。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欧洲、日本学者多次派遣调查团到西喜马拉雅山的拉达克以及斯皮特地方进行调查。印度和日本的佛教学者、美术史学者及考古学者协作进行情报交换,对东印度奥里萨邦的佛教进行研究,从出土文物中发现大量佛教造像以及《大日经》、《金刚顶经》等密教经典和美术遗品。

二、中国佛教学中的图像研究的可能性

以富有宽广深远内容自豪的中国佛教研究,是可以应用这些方法论的。例如,我们曾就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出土的密教系统的佛具所表现的尊格图像问题,与当地的研究者交换过意见。

在这种场合,特别发挥效力的是这样一种图像学,即通过对佛像、佛画以及佛具上的浮雕所表现的尊像姿态、形象的检讨,考定它们的尊名,并考察它们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严格地说,将尊格的姿态、形象作为一次性考察对象的图像学当中,有两种运作方法。第一是通过对尊像作客观的实证的观察所得来的事实,例如手有两臂,面有十一面,身色是白色等等事实,作出正确的记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第一阶段。这种来自观测对象的研究被称为“图像记述学”(iconography)。

立足于这个成果,此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并将其置于当时历史状况加以解释,则为“图像解释学”(iconology)。当然,如果到此阶段对图像不作检讨,这样的“图像学”没有脱离简单的“博物学”的范畴。

自然,在佛教研究方面作为基础资料的是经典,是论著,是在历史上被著述的历史文献。

实际上,当时的人们,特别是将佛教作为信仰对象的人们,他们在将“佛教”当作自己的东西并加以视觉的表现的时候,认为对佛像、佛画等等“神圣的尊格”的事物都有加上铭记的必要。换言之,一切都是具体的存在,通过它们是可以将当时佛教的内容进行解释的。

限于篇幅和时间,这里仅将在中国佛教研究中的一二个有意义的研究事例进行介绍。

三、从明王铃所见的图像系统

所谓“修法”,是设定特定的本尊,具备香、水、明灯、花等物品进行供养,祈愿本尊给予佑助,事业成功。这也许是源自印度古代招待客人的做法,因而被称作供养法。由于所供养的本尊有别,因而所念诵的真言(曼怛罗)、用的图像也不一样,与此相应的修法也有“十一面法”或“不动法”的名称。

在这种密教修法过程中,被称为“修瑜伽者”的行者使用的法器中有金刚杵、金刚铃、金刚盘等密教的法器。这些法器是密教修行、密教修法所必须的道具,必然是在密教流行的地方制造出来的。现在密教还继续流行的日本和中国西藏地区,仍在制作这种法器;从考古遗物来看,过去印度、中国以及东南亚、朝鲜半岛也曾制作这种法器。

在中国唐代、五代和北宋时期,被用做法器的金刚铃的胴部,即铃的正体部分的表面铸有四天王、梵天、帝释天以及明王的图像,被称之为“佛像铃”,十分盛行。时间约在9世纪至11世纪,其中最优质的作品大部分是制作于9世纪至10世纪。

此后在与中国相邻的朝鲜半岛、输入国日本也有一些佛像铃的模仿制作,但无论从量度形象还是铸造技术来说,都有规格的不同。

在这些佛像铃当中特别重要的是将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的强烈忿怒的尊容惟妙惟肖地铸造出来的所谓“明王铃”。明王铃绝不是将一尊明王抽出单独铸造,金刚铃自身就是取立体形的一种曼荼罗,将五尊或四尊明王作为一组铸造出来。将这些图像的内容与其它图像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在经典、仪轨等文献资料当中没有相关的记载,这确实是令人深感兴趣的事。在明王结集组合的图像中有几种样式,然而很清楚,它们与将密教传入日本并带回法器的人(例如说空海、圆珍)所用的图像是不一样的。

在经历唐代会昌毁佛,佛像、法器的被破坏和改铸,并且由于唐末五代的混乱,寺院的被焚烧,这样的明王铃在中国没听说仍存在,是很遗憾的。

在我国,在空海、圆仁、圆珍等所谓“入唐八家”(译按:再加上最澄、常晓、圆行、惠运、宗睿五人)的请来图书和法器目录中,皆没有提到这种明王铃,然而也许它们是在收录之外;现存的明王铃以唐代作品为中心,计有13件。

除去日本制作的几件以外,内分几种类型,现加以介绍。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7-8 08:34

四、明王铃的诸类型
凡是可以确定为中国制作的明王铃,皆比日本制作的金刚铃大一圈以上。这是因为两国所用的尺寸不一样,各据所谓“唐尺”和“和尺”的缘故。同样由于尺寸不一样,两国的曼荼罗也有这种情况。
其次,关于明王组合的数目和内容,现在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首先,按照明王的数目来分,有五大明王和四大明王两大系统。
1、五大明王铃
(1)东京国立博物馆藏A
(2)东京国立博物馆藏B(钴部欠失)
(3)和歌山、正智院藏
(4)东京,个人藏
(5)广岛,福盛寺藏
(6)奈良,天河神社藏
(7)京都,醍醐寺藏
(8)京都,个人藏
2、四大明王铃
(9)奈良国立博物馆藏(细见家旧藏)
十分明显,其中做工精细的铃占压倒的多数,中国的明王铃是以五大明王铃为主流的。为什么这样呢?据笔者推论,这种五大明王铃在印度并未成立,可能是在中国才确立的。在印度除了“秘密集会怛特罗”等场合供奉的忿怒尊类型的四大明王等图像以外,结集组合的明王像尚未显著普及。
如同后面所述,关于五大明王只有在汉译资料中才有,而在梵语资料、西藏语资料中都没有,可以考虑这是在中国汉地形成的。
五大明王铃铸有五尊明王,在铃身的口缘部作五花形,周围环绕着三钴杵的花纹。如对图像详加检讨,可以看到有八例全含有手持剑和羂索的不动明王像,无疑是属于不空译的《仁王经》系的五大明王,然而严密地说,只有第(9)醍醐寺收藏的明王铃将排列在第五位的乌枢沙摩明王改铸为可看作是金刚夜叉的明王。
其他的七例,与在东密系的图像资料《别尊杂记》中记载的由智证大师圆珍请来的五大明王是基本一致的。这里想以东京博物馆收藏的(1)明王铃为代表加以说明。
现在先将中央的不动明王像加以确定,然后按照往右回旋的方向暂且加上序数,顺次将铃的每个明王图像特征进行说明。
(1)一面,二臂
头部:左辫发
右手:刀剑左手:羂索
(2)一面,八臂
右手:大瞋印、金刚杵、不明、不明
左手:大瞋印、轮宝、羂索、金刚钩
(3)三面,八臂
右手:降三世印、独钴印、矢、刀剑
左手:降三世印、金刚钩、羂索
(4)六面,六臂,六足
乘水牛
右手:刀剑、矢、宝棒
左手:三叉戟、弓、羂索
(5)一面,四臂
右手:金刚杵、仰掌
左手:羂索、数珠
近年随着图像学的急速发展,与上述之(5)连接一起的五尊被认为是相当于不动、降三世、大威德、乌枢沙摩的“五大明王”,那么此与哪一种图像资料具有近亲性呢?
现在将已知的日本五大明王的图像对照表列出请加以比较。

五大明王图像对照表


资料
不动
降三世
军荼利
大威德
乌枢沙摩
金刚夜叉
东寺五大尊(御修法悬用)
瑟瑟座,坐像,左目细目,顶莲,右手:刀剑
左手:羂索
三面三目八臂,左右第一手:降三世印
右手:三钴铃、矢、刀剑
左手:三钴戟、弓、羂索
一面三目八臂,左右第一手:大瞋印
右手:三钴杵、期克印、施无畏印
左手:轮宝、三钴钩、三钴戟
六面六臂六足,左右第一手:檀陀印
右手:刀剑、宝棒
左手:三钴铃、羂索
金刚夜叉三面五目六臂,
右手:五钴杵、刀剑、矢
左手:五钴铃、轮宝、弓
弘法大师笔样仁王经五方诸尊图
瑟瑟座, 立像,两眼开目,
右手:刀剑
左手:羂索
()面三目八臂,左右第一手:降三世印
右手:三钴铃、矢、刀剑
左手:三钴戟、弓、羂索
一面三目八臂,左右第一手:大瞋印
右手:五钴杵、刀印、施无畏印
左手:轮宝、三钴戟、三钴钩
六面六臂六足,左右第一手:檀陀印
右手:刀剑、宝棒
左手:三钴戟、轮宝
金刚夜叉三面五目六臂,
右手:五钴杵、刀剑、矢
左手:五钴铃、轮宝、弓
智证大师请来样五忿怒像(《别尊杂记》所收瑟瑟座,坐像, 两眼开目,
右手:刀剑
左手:羂索
三面三目八臂,左右第一手:降三世印
右手: 独钴杵、矢、刀剑
左手:三钴钩、弓、羂索
一面三目八臂,左右第一手:大瞋印
右手:三钴杵、期克印、施无畏印
左手:轮宝、羂索、三钴斧
六面六臂六足,左右第一手:弓、矢
右手:刀剑、宝棒
左手:三钴戟、羂索
乌枢沙摩一面三目四臂
右手:三钴杵、仰掌
左手:羂索、念珠


可以发现,第五明王之位是否可以加上乌枢沙摩是由所传的系统决定的,并可得知在中国智证大师圆珍请来的五忿怒明王像是很流行的。

即,降三世明王右边的第一手所持与东寺的五大尊等的东密系的持三钴铃的样子相对,明王铃的明王挥舞独钴铃,是属于圆珍系的。
乘水牛的大威德,日本两大系统——属于弘法大师御笔样和智证大师请来样之间,第一手十分相异。现在所列出的五大明王铃是属于后者系的手持弓和矢的样子。与前者左边第三手持轮宝相对,后者持羂索,五大明王铃也持羂索。
可见,从五大明王铃所见到的五大明王图像不属于空海系,而是相近于后来由圆珍请来的新的图像,由此推测,五大明王铃的流行的盛时不是在空海入唐前的8世纪之末,至少时代是在稍后的9世纪的中期。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7-8 08:35

五、含有金刚夜叉明王的五大明王铃
五大明王有两大系统,从晚唐撰述的《摄无碍经》在乌枢沙摩明王之外加上金刚夜叉,谓:金刚夜叉,不空成就佛之忿怒也。可以得到证明。
空海请来将金刚夜叉加入五大明王之内的图组,可以从他为东寺讲经堂设计的立体曼荼罗和他所重视的“仁王经五方诸尊图”得到证明。
然而,在京都醍醐寺所传的五大明王铃的图像与前述图组的样子大为相异。以不动明王为中心按照往右回旋的方向加以序数,每个明王图像是:
(1)一面,二臂
左辫发,顶莲
右手:刀剑
左手:羂索
(2)三面,八臂
左右第一手:军荼利印(别称大瞋印)
右手:期克印、不明、施无畏印
左手:三叉戟、轮宝、三钴钩
(3)四面,六臂,六足
乘水牛
左右第一手的印相不明
右手:刀剑、宝棒
左手:三叉戟、羂索
(4)三面,六臂
右手:金刚杵、刀剑、矢(?)
左手:金刚铃、轮宝、弓
(5)三面,八臂,铃
左右第一手:降三世印
右手:三钴铃、刀剑、矢
左手:三叉戟、羂索、弓
由于篇幅的关系,仅取其中之(4)略加说明。从此明王的左右第一手持金刚杵和金刚铃和其他诸手所持之物来看,可以断定此为金刚夜叉。其他明王的图像也与空海有关的东寺五大尊图像相近。
通过图像研究可以证明,作为遗品或是中国产的五大明王铃存在两种类型,也许受此影响,日本的五大明王的图像也有弘法大师空海系和智证大师圆珍系的两种类型。
六、杭州飞来峰石佛群的图像研究
因为篇幅限制,这里仅讲结论。在浙江省杭州市的灵隐寺附近飞来峰有雕塑的石像群,经过图像学的研究可以对其制作系统进行分类。
众所周知,在飞来峰石灰岩上保存有从五代至元、明时代雕刻的石像,反映了制作时佛教的情况,可以分为几种系统。
过去在研究中主要利用佛龛的题记的刻文、《云林寺续志》等文献资料,近年通过对同时代的居庸关过街塔元代石刻的对比,洪惠镇先生使用“梵式和汉式”的称呼。
然而如果用西藏佛教系图像学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区别出包括与元代江南释教总统杨连真伽有关的佛像在内的元代石像的主流、所谓喇嘛教的尊像,与包括布袋(弥勒)像在内的汉语传佛教系的尊像的不同。
现将以往的研究和我们调查的结果加以对比,请作为参考

龛号
《杭州元代石窟艺术》
《西湖石窟》尊格比定
洪惠镇对尊格的比定
本次调查所见和备考

1

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像,至元19(1282)
华严三圣像,至元19(1282),图版106
NO.2
华严三圣坐像、持物、印相有问题。有至元19(1282)题记

2

不明,无照片
元代,阿弥陀佛像, 图版137
阿弥陀如来坐像,两手首当为后世补修

3

菩萨,图版3
元代,菩萨像,图版189
观音菩萨坐像,有化佛,缺印相

4

坐像,图版4
元代,菩萨像,图版173
NO.7.宝藏神像
元代,宝藏神(奢巴拉)坐像

5

金刚手菩萨,至元29(1292),图版5
金刚手菩萨,至元29(1292),图版158
NO.8.金刚手菩萨像
金刚手菩萨立像,左手为后世补修,至元29(1292)

6

菩萨,图版6
元代,杨柳观世音像,图版167
NO.9
或为杨柳观音,或为白衣观音

7

不明,无照片
元代,菩萨像,图版191
观世音菩萨坐像,宝冠有化佛,持莲华

8

不明,无照片
元代菩萨像,图版190
元代,或为水月观音菩萨坐像

9

菩萨及天王,图版8
元代,菩萨及金刚像,图版123-125
NO.11
元代无量寿如来坐像(作菩萨形)和韦陀天立像

10

立佛,图版9
释迦如来坐像,图版143
NO.12
元代,释迦如来立像

11

坐佛,图版10
元代释迦如来像,图版141
NO.13,中央如来部的部主毗卢遮那如来
触地印如来,右手的触地印和左手的持物(法轮),当为后世的补修

12

立佛,图版11
元代,佛像,图版148
如来立像,印相当为后世补修

13

不明,无照片
元代,菩萨像,图版188
NO.15.四臂观音像
六字观音坐像,两胁佛龛的痕迹是三尊形式的胁侍(玛尼达拉右胁侍、查特阿库夏利·摩诃·威德耶左胁侍)

14

不明,无照片
元代,佛像,图版147
NO.16.南方宝生部主宝生佛
药师如来坐像,右手当为后世补修

15

坐佛,图版12
元代,弥勒佛像,图版154
元代,弥勒如来倚像

16

坐佛,图版13
元代,释迦如来像,图版142
元代,金刚宝座如来(释迦佛坐像),右手触地印

17

不明,无照片
元代普慈观音像,图版165
或为三十三观音中的普悲观音立像,似《别尊杂记》中的白衣观音

18

白马驮经的浮雕,图版14
宋代,白马驮经的浮雕,图版41
宋代,白马驮经的浮雕

19

玄奘取经的浮雕,图版15
宋代,朱士行取经的浮雕,图版40
宋代,朱士行取经的浮雕

20

不明,无照片
元代,弥勒像,图版155
元代的布袋弥勒坐像

21

菩萨,图版17
元代,大白伞盖佛母像,图版162,也谓一切如来顶髻中出大白伞盖佛母
NO.22.大白伞盖佛母
元代的白伞盖佛母坐像

22

菩萨,图版18
金刚萨埵坐像,至元25(1288),图版174
NO.23.金刚萨埵坐像,至元25(1288)
金刚摧破坐像,至元25 (1288)

23

不明,无照片
元代,观世音像,图版168
元代,当为水月观音坐像

24

菩萨,图版19
元代,菩萨像,图版176
NO.25.秘密大持金刚
元代金刚萨埵坐像

25

不明,无照片
元代,金刚利菩萨像,图版193
NO.26.文殊师利坐像
元代,五字文殊菩萨坐像

26

不明,无照片
无量寿佛像,至元28(1291),图版129
元代,无量寿如来坐像,据铭文至元28(1291)

27

不明,无照片
元代,阿弥陀佛像,图版139
元代,阿弥陀如来坐像

28

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势至菩萨,图版2021
元代,西方三尊(至元28),图版109
阿弥陀如来三尊(皆为坐像),至元28(1283-1292)

29A

坐佛,图版22
元代,阿弥陀佛像,图版136
元代,阿弥陀如来坐像

29B

《飞来峰石窟全景》未刊载
元代,菩萨像,图版185
元代,持莲华菩萨坐像,或为虚空藏菩萨,持物可能以莲华代替宝珠,从图像学来看与高丽八大菩萨一致

30

普贤菩萨(至元27),图版23
元代,普贤骑象像(至元27),图版157
普贤菩萨坐像(乘象),至元27(1290)

31

菩萨,图版24
元代,菩萨像,图版179
元代,观音菩萨坐像,右手当是后补

32

坐佛,图版25
元代,阿弥陀佛像,图版133
元代,阿弥陀如来坐像

33

不明,无照片
元代,菩萨像,图版177
NO.36.四臂观音像
六字观音菩萨坐像,四臂像,左右第一手合掌,右第二手念珠,左第二手莲华,戴宝冠

34

不明,无照片
元代,菩萨像,图版181
NO.37.宝冠释迦像
元代,金刚座如来,右手触地印,有宝冠

35

不明,无照片
元代,菩萨像,图版175
元代,文殊菩萨坐像,左手欠损,右手当是后补,据光背的事物(梵经和剑)比定尊格

36

弥勒像、十八罗汉像,图版26-28
南宋,布袋弥勒和罗汉的群像,图版42-48
南宋时代,布袋弥勒和十八罗汉群像

37

菩萨,图版29
元代,菩萨像,图版186
元代,菩萨坐像,右手欠损,左手当为后世补修

38

菩萨,图版30
元代,摩利支天像,图版164
NO.41.雨宝佛母
元代,摩利支天坐像(一面二臂,头冠有化佛,右手与愿印,左手持阿育王树枝,豚背游戏坐)

39

不明,无照片
元代,菩萨像,图版184
地藏菩萨坐像(头的宝冠有化佛,左手持钵)

40

不明,无照片
元代,菩萨像,图版192
元代,定印菩萨坐像,两手掌上持物当是莲华蕾,后补无疑

41

坐像与侍者,图版31
元代,僧像,图版196
喇嘛僧坐像,从二名侍者,类似印度、中国西藏佛教系祖师像的持物(头陀袋),头部当为后世补

42

坐佛,图版32
元代,阿弥陀佛像,图版138
元代,阿弥陀如来坐像

43

多闻天王(至元29)图版33
元代,多闻天王(乘狮子),至元29,图版159
NO.46.多闻天王像
西藏佛教系的多闻天王像,戴宝冠,宝冠之中有化佛,着甲胄,右手持宝幡,宝幡的前端有如意珠,左手持食蛇鼬,乘狮子,杨连真伽造,至元29(1292)

44

菩萨,图版34
元代,救度佛母,图版160
NO.47.多罗菩萨像
元代,多罗女尊

45

坐佛,图版35
元代,佛像,图版135
NO.48.无量寿佛像
无量寿如来像,定印之上戴甘露瓶,但尊颜、腹部、甘露瓶的部分为后世补

46

菩萨,图版36
元代,菩萨像,图版182
NO.49.狮子吼观音像
元代,狮子吼观音像,右手持三叉戟

47

不明,无照片
元代,菩萨像,图版172
元代,观世菩萨坐像

48

菩萨,图版38
元代,摩利支天像,图版163
NO.50.雨宝佛母
摩利支天坐像,右手与愿印,左手持阿育王树枝,豚座游戏座,右手指尖及左手当为后补

49

坐佛,图版39
元代,阿弥陀佛像,图版134
元代,阿弥陀如来坐像,腹部的一部分为后世补

50

坐佛,图版40
元代,佛像,图版145
元代,如来坐像,头的一部当为为世补

51

不明,无照片
元代,释迦如来坐像,图版144
NO.55.宝冠释迦像
元代,金刚宝座如来(印度、中国西藏佛教系的释迦如来坐像),右手触地印

52

坐佛和胁侍菩萨,图版41-43
元代,不空羂索观音像,图版117-122
NO.55.胜尊佛母像
元代,以胜尊佛母像为中心的立体曼荼罗,中尊的尊胜佛母之右第一手、第二手(十字羯磨杵)、左第二手,后补

53

坐佛与供养者,图版44
明代,菩萨像,图版201
宝冠定印如来坐像和供养者二名

54

菩萨,图版45
元代,菩萨像,图版180
元代,观音菩萨坐像?

55

不明,无照片
元代,菩萨像,图版178
NO.多罗菩萨像
元代,转法轮文殊菩萨坐像

56

不明,无照片
元代,佛像,图版146
元代,金刚宝座如来坐像

57

坐佛(至元26),图版46
元代,无量寿佛像,图版128
NO.60.无量寿佛坐像
无量寿如来坐像,至元26(1289),有铭文,杨连真伽造

58

菩萨,图版47
元代,大势至菩萨像,图版171
元代,菩萨坐像,右手与愿印当为后世补

59

密理瓦巴—堂,图版4849
元代,密理瓦巴像及二侍女,图版194195
NO.62.密理瓦巴像
布鲁金刚(库拜拉)或布袋尊

60

观音菩萨(至元25),图版50
青颈观音像(至元25)
青颈观音菩萨坐像,至元25(1288)

61

菩萨,图版51
元代,菩萨像,图版187NO.64.四臂观音像
元代,六字观音菩萨坐像,印相和宝冠当为后世补修

62

坐佛,图版52
元代,阿弥陀佛像,图版132
元代,无量寿如来坐像,定印之上有甘露瓶

63

观音菩萨与天王,图版53
元代,观世音、韦天将军,图版126
元代,水月观音坐像、善财童子立像、韦陀天立像

64

坐像,图版54
元代,不空俶索观音像,图版166
NO.67.尊胜佛母
元代,尊胜佛母坐像

65

坐佛,图版55
元代,阿弥陀佛像,图版140
元代,阿弥陀如来坐像

66

不明,无照片
至元29(1292),西方三尊,图版108
阿弥陀如来坐像、观音菩萨坐像、势至菩萨坐像的弥陀三尊,至元29(1292),有题记

67

坐佛及菩萨,图版56
元代,无量寿佛像、文殊菩萨、救度佛母,至元29(1292),图版107
NO.70.释迦三尊大龛。本尊释迦如来,左胁侍普贤菩萨,右胁侍文殊菩萨
无量寿如来坐像、文殊菩萨坐像、多罗女尊坐像,至元29(1292),当为西藏佛教系长寿三尊的变形,可以考虑以尊胜佛母代替文殊菩萨
NO.71.多罗菩萨
元代,多罗女尊坐像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7-8 08:36

七、图像学的成果和问题点

本文以近年在佛教学领域出现的新潮流——图像学的方法论为论述内容,介绍运用这一方法论在考察中国佛教学领域唐代密教的明王信仰的成立和内容,以及杭州飞来峰石窟群的内容和历史背景过程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的确,图像学具有“可视”的长处,即使没有文献,也可以从其形相和姿态探测出它具有的意味及其所受到的外部制约的历史要素。例如,取禅定姿态的如来像与取说法姿态的如来像,都有所以如此表现的不同理由。

当然,由于宗教思想的活力相对低下,在被表现的图像与创造图像的思想之间,是存在着形式化和差距的。我相信,对于表现与被表现的相互关系,是有超出佛教学的范围加以充实理解的必要的。

我们不能束缚于作为被表现结果的图像,将它看作唯一无二的东西。相反,如果对此一味执著,就会堕入浮浅的“博物学”的层次,我认为有必要经常把思想与其表现的紧张关系放在心头。(本文作者系(日本)赖富本宏,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