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间文学学科“十二五”战略规划(初稿)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1-7-1 17:11     标题: 民间文学学科“十二五”战略规划(初稿)

民间文学学科“十二五”战略规划(初稿)



  按:受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杜泽逊先生和张士闪兄之托,为教育部“十二五”学科发展规划起草民间文学学科发展规划部分。如果此一规划果能得到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采纳,也许会对民间文学学科的重建发挥一点作用。本人从来不善于作这等官样文章,又加上时间仓促,未能广泛听取学界同仁意见,因此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现将其中要点部分贴在这里,希望得到大家指教。

  民间文学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学传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民族的文学传统赖以诞生、发展和变革的生生不息的源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民间文学传统,现在被视为古代文学经典的《诗经》、《楚辞》以及先秦史传文学、诸子散文,都与民间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每一个时代的文学变革,都是从民间文学或俗文学中汲取营养。可以说,离开民间文学,将无法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传统。

  在古代,民间文学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而未受到学者的重视,中国学术界对于民间文学的发现与五四启蒙运动息息相关,民间文学学科的创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原则指导之下,民间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摧残之后,高校中的民间文学学科得以重建,并一直被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与语言学、文献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而存在。各个大学的中文系都将民间文学作为本科必修课程,多所高校设立了民间文学的博士点或硕士点。上个世纪70、80年代,是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由钟敬文等民间文学研究者发起和主持、由文化部落实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歌谣、故事、谚语)集成》的收集、编纂、出版工作,现已基本完成,为我国的民间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由于1997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未将民间文学列入,致使全国高校的民间文学学科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大多数学校的民间文学学科人去庙空,民间文学研究队伍迅速瓦解,民间文学研究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一落千丈。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以及市场经济对于传统社区和传统文化的冲击,促使中国民众的文化意识进一步觉醒,土生土长、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再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民间文学以及民俗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很多高校得以恢复。尤其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展开,包括民间文学在内的民间文化传统得到从政府到民众前所未有的推崇,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遗产被视为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资源,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的建设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民间文学依然未能列入教育部学科目录的现实条件下,很多大学依托其他专业,建立了民间文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口头诗学、叙事学、田野民族志、现代性理论等理论、方法和视角的引进,民间文学研究在民间文学的文类形态、民间文学的传承机制、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国民间文学传统、中西民间文学比较、民间文学的当代变迁、民间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关系等方面全面展开,促进了民间文学研究学术范式的转变以及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和对话。一批兼具文史功底、理论素养和田野研究经验的青年学者的出现,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成为文学学科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

  但是,民间文学学科所面临的困难也是毋庸讳言的,由于民间文学迄今未能列入教育部颁行的学科目录,因此,在各大学的中文系教学和科研体系中,民间文学仍然是名不正而言不顺,民间文学课程的设立仍面临种种阻力,民间文学专业只能依托其他专业方向招收研究生,民间文学学科从业者的学术地位得不到应有的确认,在一年一度的《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指南》和《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中,民间文学的课题难觅踪影。民间文学学科在国家学科体系中的缺席,与民间文学在一国文学中重要地位、与当前社会对于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的重视、与当前中国民间文学学者所取得的实际成就相比,极不相称,这一现状亟需改变。因此,我们呼吁,借这一次制定学科“十二五”战略规划之机,弥补1997年版学科目录中民间文学缺席的缺憾,将“民间文学”列入《中国文学学科“十二五”战略规划》之中,并借此为将来将“民间文学”重新列入教育部学科目录做好铺垫。

  结合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历史积累和发展现状,着眼于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兹将民间文学学科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设想简述如下。

  一、总体目标和任务

  第一,将民间文学研究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结合起来。通过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传播,促进广大民众、社会各界对于中国民间文学传统的认知,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通过对中华民族各族群民间文学传统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增进中华民族各族群的相互理解,促进族群融合,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第二,将民间文学研究作为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资源。民间文学在民间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体现了广大民众的道德价值和审美趣味,因此,民间文化理应成为现代大众文化产业的重要的灵感来源。用大众传媒、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等为青少年喜欢的新形式对传统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的母题和情节进行改编和包装,将是发展本土化的大众文化产业、抵御外来文化侵蚀的重要手段。

  第三,促进民间文学与中国语言文学其他诸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一方面,通过对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文体渊源、内容借鉴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打破横亘在雅文学和俗文学、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之间的文野之分的壁垒,促进学术界对于民间文学作为一个民族文学传统之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另一方面,民间文学研究者应该超越本学科的知识阈限和学科视野,广泛汲取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成就,提高自身的文史素养,使民间文学成为一个具有厚重学术品位、受人尊重的人文学科。

  第四,进一步加强对于民间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与民俗生活有着复杂关系的文化现象,决定了对于它不能采取单纯的文艺学方法,而必须广泛采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如此方能充分认识民间文学的产生、演变、传承机制,理解民间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第五,重视针对具体的民间文学传统及其传承人进行全面、深入的个案研究。通过田野调查获取真实可靠的民间文学研究材料,是民间文学学科赖以成立的基础之一。传统的民间文学收集、整理和研究主要采取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大规模普查的形式,这种调查存在着粗疏、肤泛的缺陷。在全国性的民间文学普查已经完成的前提下,以后更应该针对重要的民间文学传统及其传承人进行口述史、个人生活史、民俗志形式的、精深的个案研究,借以认识民间文学传统的流传、演变机制。

  第六,开展中国民间文学史的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的传统源远流长,从《诗经》、《山海经》和《楚辞》开始,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但却是零散的古代民间文学史料,将这些材料从古代文献中钩稽、收集出来,加以编纂和研究,是重建中国古代民间文学史、建设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基础工作。

  第七,开展中华民族各族群民间文学传统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国是一个多族群的国家,各族群的文化和文学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而且,由于各少数族群很多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历史记忆和传统知识一直是依赖民间文学的形式口耳相传,其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是认识其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因此,研究各族群的民间文学传统,对于继承中华民族各族群共同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增进中华民族各族群相互了解和相互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八,开创民间文学的应用研究。现代传播越来越依赖于电影、电视、网络等新式大众媒体,在传统社会中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在大众传播时代,既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吸收传播学、影视学、IT技术的相关成果,认识民间文学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命运和意义,并利用现代传播手段促进民间文学的传播和传承,是民间文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饶有兴味的新课题。

  第九,建立民间文学研究的网络数据库。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民间文学传统在情节类型、母题构成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同一情节类型和母题类型又随着时代、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因此,比较研究一直就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而比较研究的有效展开则以大量占有资料为前提,因此,具有检索功能的数据库建设对于民间文学研究尤其重要。在建设总体性的民间文学数据库的同时,应该建设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数据库,如神话数据库、歌谣数据库等等。

  第十,在具体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学者的研究成果,借鉴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理论,撰写民间文学理论、中国民间文学史、中国神话学、中国民间故事学、中国歌谣学等方面的教科书,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当代研究水平的中国民间文学的学科体系。


作者: 陈金文    时间: 2011-7-1 19:36

祝你成功,多渴望民间文学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啊!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7-1 20:36


作者: 穆昭阳    时间: 2011-7-1 21:21

同上,学科的地位独立是很关键的啊。提升才是王道,小辈的很希望能有这么一天看到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7-1 22:53

看来是很多人的夙愿咯。
作者: 风林火山    时间: 2011-7-2 10:57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7-2 13:08

 但是,由于1997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未将民间文学列入,致使全国高校的民间文学学科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大多数学校的民间文学学科人去庙空,民间文学研究队伍迅速瓦解,民间文学研究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一落千丈。


1997年的这件冤案的致因何在?是否以前运动中过于突出政治,民间文学被政治所利用,最终也为政治所抛弃?
或许与民间文学在整体研究状况不尽人意也有关系,同时在文学、民俗学之间难以独善其身脱不了干系。
现在问题同样存在。
民间文学很重要,但如何避免前车之鉴?民间文学病了,病因清楚了,对症也好下药。
乱弹引玉呵。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1-7-2 13:22

所以说,呼吁归呼吁,关键还是要苦练内功。若是自家功夫厉害,谁还会敢不鸟你?自己没出息,吼破嗓子也是白搭。
作者: 黄清喜    时间: 2011-7-2 23:59

展翅高飞会有时,学人自强更应知。蝉蛙鼓噪惹人厌,创造“神话”方显智。族群底蕴文化根,知识源泉智慧灯。识浅未求其深意,浩如烟海空余恨。
作者: 王晓葵    时间: 2011-7-3 09:10

计划经济已经失败了。“计划学术”也未必有前途。不过在目前的中国,有计划比没有要好。因为有计划才能有资源。这是一个学科战略问题。先得创造饭碗,大家肚子踏实了,自然就有创造发明的可能。宗迪兄的战略规划最终能实现多少其实不是最重要的,要紧的是让掌握资源的人儿动心,多给些饭票。宗迪兄责任重矣。
作者: 王霄冰    时间: 2011-7-3 13:00

力顶!也许是该回到民间文学这个最初的也是最后的阵营来做点实事了。
作者: 王霄冰    时间: 2011-7-3 13:01

宗迪兄何不张罗个各大高校联名呼吁什么的....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11-7-3 14:35

嘿嘿,小葵和小冰兄言重了,只是因为被找到了头上,我才勉为其难地作这等官样文章,官样文章是给官人看的,说的不是真心话,各位千万不可当真了。因此,东西交上去了,成与败,都不是俺考虑的。
其实,我倒觉得,民间文学像目前这样,没有带头老大,没有组织投靠,也没有衙门管着,一帮各怀绝技的散兵游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倒还真能出一些正经的学术成果,而一旦被官方认可了,队伍壮大了,也就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了,君不见眼下民俗学的情形。
俺一直认为,学术就像连把式,靠的只是个人的修为,而不是大兵团作战。
江湖上只有一个帮派人马最众,但也混的最惨,那就是人称江湖第一大帮的丐帮哦。
作者: 王霄冰    时间: 2011-7-3 19:35     标题: 回楼上

嗯,有理有理。那我们大家还是接着做沦落江湖的丐帮吧。只是得有人搞个丐帮大会什么的,让大家也能把平时独练的把式拿出来展示一下哈!不过俺这里是什么还没练成,也不着急,只等着哪天有人把丐帮大会张罗起来,俺去看热闹就是!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1-7-3 21:12

做总比不作为好,顶一下。十条目标还是可圈可点的。我就想不出来,惭愧惭愧。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1-7-3 22:19

假设民间文学成为中国语言文学的第九个二级学科,那怎么处理剩下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民俗学的学科状况?我也支持民间文学独立,应该看到文化人类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间文艺学、文学人类学、人文地理学、文化学、文化遗产等等等等,是不是可以整合成一下。起一个有中国传统的学科名称。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1-7-3 22:23     标题: 还有

还有比较文学,也挺杂的。应该把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分开。研究世界文学应该和外语结合起来,亚非语言文学、英国语言文学等等这些,难道不是世界文学吗?研究蒙古国的文学和蒙古族的文学,难道不应该在同一个视域下吗?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1-7-3 22:35     标题: 还有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 居然是 中国语言文学 下面的二级学科,未免太自大了。应该是一级学科叫语言和文学,下面设
中国文学:中国民族和民间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世界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欧美语言文学、……
语言学:语言学理论、汉语语言学、汉语教育、应用语言学
文字学:汉字学、世界文字
文艺学:文艺学、比较文学、文化学
(当然只是随便说说,不必认真)
作者: 蜜三刀    时间: 2011-7-4 11:46

呵呵,张多真多:)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