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国博士精彩演绎:端午传统的文化选择 |
【日期】2011-6-15 |
2011年6月12日晚上七点,文学院学术讲座(七)拉开帷幕。“我们的节日怎么了”、“文化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带着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种种思考,孙正国博士《端午:节日传统与文化选择》将同学们带入了节日传统与文化选择的人文思考空间。文学院会议室座无虚席,同学们共同聆听学术话语。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非遗学社指导教师卢川主持。 孙正国博士以其独特的民俗视野,深刻的人文关怀,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了民俗学术前沿观念,从洋节狂欢、都市商风等时下受人关注的关键词谈起,进而提出观点: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今天,文化变迁及发展体现出传统与现实的冲突。同时,认识到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对解决全球化悖论下人类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孙博士还着重向同学们介绍了端午节在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中的复杂发展过程。既分析其源,也注重其流的考证。从这种考证中我们发现,文化的选择有其内在规律,文化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各领域有着内在的互动联系。 传统的节日何去何从?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文化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孙博士还就文化转型时期节日变迁的脉络和走向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由于文化转型的制约,现代节日的发展出现了几种明显的方向和趋势,首先是反叛传统与习俗简化,其次是文化交流与情感失落,第三是商业主义与城市主义色彩深厚,第四是非遗保护与地域品牌。文化选择也有其标准,体现在深沉的家国情怀中,体现在民众朴素的生活智慧中,在博大的包容气度和执着的致用精神下,文化的选择是有其内在规律的。 精彩的讲座也引起了同学们对学术的思考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同学们纷纷提问,“非遗保护强调制度的约束,制度到底能保护非遗走多远、”“信仰的尴尬是否可以由非遗保护来解决?”气氛十分活跃,孙博士就同学们的提问,共同讨论了制度形态下非遗生存空间、民俗的现代意义和价值等问题。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