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北海的风情老街(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1-6-9 03:19     标题: 北海的风情老街(组图)

陈城文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6月08日 17:1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街区遗存的老字号



俯瞰老街



佛龛



国家文保单位——大清邮政


  有人说,广西北海的传奇不在银滩,不在外沙;不是富氧离子的空气,亦不是驰名中外的南珠。北海的传奇与精神隐藏在传统的老街之中。老街历经沧桑,向人们展示着流淌其间的风物世情,讲述着北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名字里都是故事

  沙脊街是北海市区最早的街道,因而有“北海第一街”之称。相传此街约始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因建在形呈脊椎隆起的沙带上而得名。沙脊街长400余米,宽不过两米多。路面全用花岗石条或其他石条铺砌。街上南北相向的店铺全为一层或两层的建筑,临街立面除墙柱外,全为木板结构,瓦檐伸出约1米,起着遮阳避雨的作用,保持着我国南方商居两用建筑的传统形式。沙脊街始建时从当时的九曲巷处自西往东兴建,它的代表性建筑是广府商人于清末建造的广州会馆,该馆占地面积颇大,馆内建筑有若干个厅、堂、厢房和天井,具有我国南方古典建筑的特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州会馆是北海市区近代建筑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公共建筑。

  沙脊街建成后,接着在其东端往东兴建长200余米的中华街。此街的商业也很兴旺,有书店、饮食、鞋业、手工业和估衣业(买卖旧衣物的行业)。中华街的估衣铺最多,不下20间,因而有人称此街为“估衣街”。这些估衣铺的货源来自北海各当铺,它们把典当期满而不赎取的衣物拿去估衣铺卖,从中获取较高的利润。估衣铺每天早上开店很有特色,老板们不约而同地用双手举起柜台上的算盘,摇动盘内的数十粒珠子发出连续不断的响声,先慢摇,然后逐渐加快并且把算盘提高,当摇到盘珠子发出最密集的响声时突然停止,这时算盘上下层珠子会整齐地分开(使用算盘时最初的静止状态),然后轻轻地把算盘放在柜台上。老板们就是通过摇算盘这一绝招祈祷当天生意兴隆。

  中华街建成后又过了二三十年,北海兴建了同样长200余米的兴华街。此街的商业也很热闹,有荣兴福皮箱铺、高登科笔铺、雅趣酒楼、山货铺、白铁制品铺、鞋铺、杂货铺、染料铺以及当铺等,但以客栈最多,从灵山、武利、龙门、小江等山区肩挑果子、大米、竹织品来北海卖的小商贩到北海,大多入住这些小客栈,一些中介人在这里做提供买卖服务的“九八”生意。由于兴华街各式各样的店铺多,所以又称“店铺街”。

  中华街和兴华街与最先建成的沙脊街同建在一条沙带上,而且这三条街依次首尾相连,成为北海早期最繁华的商业长街,后来北海人把这三条街统称叫沙脊街。

  商贸繁荣的老街市

  北海因北面濒海而得名,始见于清康熙初年,清嘉庆年以来沿称为市。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北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受当时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柱式建筑的影响,珠海路临街两旁均为拥有装饰着浮雕的卷拱窗柱、集粤派特色及西式风格于一身的骑楼建筑。

  珠海路是继沙脊街之后北海的第二直街。在清朝以前,老街并没有街名。清朝咸丰年初,本来沿西江航道往来的广西及云贵货流因战事阻隔逐渐改由北海进出,给北海带来巨大的商业发展。人们为了货物装卸及交易的便利,便在海滩上继沙脊街之后修建了第二条直街,整条街包括西靖街、大兴街、升平街、东安街、东华街、东泰街,街道宽约6米,统称“大街”。1927年,为适应北海发展需要,将原来宽约6米的街道扩建为宽9米的骑楼商铺长街。因北海濒临盛产南珠的古代珠海而将大街命名为“珠海路”。

  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我国抗日战争爆发前这个时期,珠海路老街商业经济达到空前的鼎盛,成为北海最繁荣的商业街区,是北海的经济文化中心。至今仅珠海路老街尚存老字号印记就有126处,众多老字号店铺商号名称依稀可见。珠海东路的店铺以经营咸鱼和海味特产为主,所以人们称它为咸鱼街或海味街;珠海中路则以经营苏州、杭州的绸缎布匹而闻名,有“苏杭街”的美称;珠海西路因接近外沙港口,是渔民上岸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必经之路,所以该路以经营木材和渔船生产用具为多。

  北海自开埠以后,往来商船和移民日益增多,盗贼常在海上和街市抢劫,再加上珠海路便利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经济,这里自然成为盗贼经常出没的地方。为了保护街区的安全,人们在珠海路老街的两端安装上木闸门,与老街相贯通的各条小巷也装有小闸门,这些闸门夜间关闭,每天早晨由更夫负责打开,它们的功用就相当于一种古老的“安全门”,是老街最早的防盗设施。

  老街里活着的文化

  老街里流传延续的民间文化大概与这座城市的历史一样古老。街上的老戏台是当地居民娱乐的重要场所,居民往往在岁时年节以多种形式娱乐。晚清以来,每年正月抬华光神像巡游街巷、清明踏青祭祖、端午赛龙舟、中元节盂兰会、腊月三婆(妈祖)庙祭典,每十年举行一次、延续三天四夜的北海通衢赛会等,除了迷信酬神作用外,还有很强的娱乐功能,借酬神的机会请戏班演戏娱乐。平时,相熟的老街坊之间还经常琴瑟相聚,过一把戏瘾。

  民间崇拜的形式也很多样,如今仍然流传的有社公崇拜和门神崇拜。根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社,也就是土地神,北方俗称土地爷。北海粤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仍把土地爷称为社公。珠海路老街上多处可见祭拜社公的场所,逢年过节,老人们便拿着家中的鸡鸭鱼等作为祭品拜祭社公。而门神崇拜就更为常见,在广西的北海、合浦等地有守门神的习俗,元宵夜富贵人家贴出的门神常常被人涂掉眼珠,所以他们还要安排专人守夜。现代老街居民已经不守门神,但几乎家家户户仍张贴门神,以此来祈求平安。老街几乎所有商铺的“铺窗趸”下都供奉着一处门官神位,店主早晚焚香,祈求门神保佑事业兴隆。

  如今,当初四处林立的商号招牌及高耸的洋楼已在岁月的流沙中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是民居、零星的古玩店及海产店,偶尔穿巷而过的孤寂粤曲小调,以及字迹依稀可辨的商号石匾,回味这百年商埠曾有的灯红酒绿。老街,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百年沧桑。
作者: 北漂的土家阿哥    时间: 2011-6-13 19:38

去过北海,不错的城市!希望北海重点把旅游,港口贸易发展好,但要特别要注意打击餐饮业“宰客”行为。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