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东夷文化学者初解骨刻文“密码”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5-31 15:24     标题: 东夷文化学者初解骨刻文“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5月28日 17:06 来源:新华网

  东夷文化学者初解骨刻文“密码”

  (记者刘宝森)中国考古人员7年前在山东省东部发现的130多块兽骨上所刻的数百个神秘图文一部分已获得“破解”。山东东夷文化学者丁再献通过研究比对,找出了其中110多个图文所对应的现代汉字。

  丁再献根据汉字演变规律,并结合史料对兽骨上的所有图案进行解析,目前已解出包括“尧”“舜”“禹”等在内的110多个汉字,并依照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的顺序书写出不同时期文字的演变过程。

  2004年,山东昌乐县民间收藏爱好者在昌乐县袁家庄古遗址上采集陶器标本时,看到当地正在施工挖掘的农民丢弃了许多亚化石状远古兽骨。经过清理,可见骨腔内、骨臼头上有许多刻划痕迹明显的图案符号。此前类似兽骨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曾被发现。

  2008年,来自北京和山东的7位考古专家对这些符号进行专门研讨,推定骨头上的图案应为中国早期文字符号,并将其定名为“骨刻文”。

  这些图文符号属于阴线刻,笔画婉转曲折,多为弧笔和曲笔。曾任国际摩擦学会副主席的薛群基院士认为,“骨刻图案的形成,应是人工所为。”

  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刘凤君教授最早认定骨刻文为一种早期文字。他说,骨刻文在山东昌乐、寿光、桓台、章丘、邹平、淄博、青州和诸城等地比较集中,内蒙古赤峰、关中等地也有不少发现。

  为确定兽骨的年代,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不久前对在寿光圣城遗址龙山文化晚期(属于骨刻文中晚期)灰坑出土的“寿骨60”,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检测。报告显示,“寿骨60”的年代距今有3700年历史。

  “目前全国已经有一些感兴趣的专家,开始对这一神秘的图形文字进行解读,但解读方法各异,主流的解读方式是直译,即看图解字。”刘凤君说。

  有着东夷文化基础的丁再献研究骨刻文发现,汉字不仅依据动物、飞禽及物体形象而创造了象形文字,就连炎、黄、蚩、颉、昊、颛、尧、舜、彭翦和大禹等东夷人文始祖的形象也成为汉字的原型,甚至还发现了一些半象形、半会意字。

  根据史料记载,生活在山东以及附近土地上的古人类,最早被称作东夷人。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

  丁再献以“寿骨2”的骨臼照片为例说,他在上面相继发现了“炎黄结盟”图、“颛顼师昊”图、“颛顼诲喾”图和“仓颉待沮”图等,多位人文始祖同镌一块骨臼上。在其余的骨头上,他还解读出以凤为首的群鸟图、欢庆图、彭翦拜祖图、东夷盛世图、黄帝耕作图、占卜记事图、战场图、人兽奔驰图、狩猎图、春游图等。

  他认为,“书画同源”,中国绘画和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中国汉字很可能是由图画演变而成。

  丁再献说,这些研究成果都将收录到其所著的《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举要》一书中。《举要》表述通俗易懂,以文字解读配图的方式,自右向左依次为骨刻原图、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展示文字的演变过程。

  但对于研究成果的鉴定,丁再献认为,首先应接受群众评价,“文字人们普遍常用,如果连一般读者都看不懂,即便与会专家们都签字给予肯定,也没有太大意义。”

  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商朝王室用于占卜的殷墟甲骨文,这一发现使中国与以纸草、泥板、石板为文字载体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

  最近几十年,中国各地先后发现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包括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刻画或彩绘符号,还有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其中骨刻文相比较,应为当时最成熟、最规范的文字。

  刘凤君对丁再献等学者对骨刻文的破译持肯定和鼓励态度,但他表示,由于是新发现的事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当年甲骨文的发现和破译也有着类似经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