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刊模式多样
本文中受访的几家期刊,有的来自大学,有的来自研究机构,还有的则是期刊社、出版社办刊,办刊模式也各有特色。
《中国与世界经济》(China and World Economy)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某研究所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这家期刊2005年开始与外国出版商合作,2006年被SSCI收录。研究所负责期刊内容,并在国内出版,外国出版商负责刊物在国外的出版发行以及刊物电子版的出版发行。
《外国文学研究》(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由华中师范大学某学院主办,这份期刊2005年开始被A&HCI(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国际知名检索系统之一,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收录。该刊内容编辑出版及国内发行由编辑部负责,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及一些代理机构负责其国外发行。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英文学术期刊,拥有30余年的办刊历史,与外国出版商合作在国外发行。发行状况在“走出去”的英文学术刊物中位居前列。
Frontiers系列期刊由高教出版社主办,该系列期刊多创办于2006—2007年间。高教出版社与专业学院合作编辑刊物内容,并以专业学院为主,外国出版商具体负责刊物在国外的出版、发行。
电子化与体例规范
在投稿、审稿过程中及最终出版发行方面,几家期刊略有差异。
几家期刊此前多数采用电子邮件接收投稿,目前已开始转向网上投稿。
其中一家期刊采用了ScholarOne系统。据称,ScholarOne系统在中国国内售价昂贵,初装费两三千美元,每接收一篇来稿,额外收费大约17美元/篇。
另外一家期刊则表示,每年刊物会接收很多投稿,如果用ScholarOne系统,“只要投了都算,还不能不让人家投,这样下来,成本就控制不住,可能一年接收两三百篇、五百篇以内投稿还能受得了,如果一年投稿一两千篇,谁受得了,成本太高,所以我们就自己建一个。”
不过,语言的瓶颈处处都在,有受访人笑称,国内有些公司开发的投稿系统,界面上都是Chi-English,实在无法使用。
在编排体例和规范上,几家期刊都遵从国际通行惯例,采用通行的摘要、引用注释格式等。一家期刊表示,通行的国际学术规范对保证期刊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如果严格使用MLA格式(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在一般书写英语论文时使用MLA格式来保证学术著作的完整),很容易就能从引文中发现作者没有阅读相关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术规范,而且还可以预防抄袭和剽窃。
本期将继续介绍受访期刊的经营销售状况,并重点谈及几个普遍性问题:语言载体是否非英语不可?学科不同是否影响相应期刊的国际化?与外国出版商合作,利弊如何看待?而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国际化的本质。
经营销售状况
几家期刊的经营状况略有不同。
高教出版社期刊分社社长刘海称,Frontiers系列部分刊物的办刊支出,编辑成本由高教社和专业院校共同支付,后期生产及出版发行等成本由高教社支付,经费来源现在还主要依靠高教社拨款。
据了解,在国外市场上,纸质版销售很少,全以数据库形式打包售卖,购买群体主要集中在大学、图书馆、综合性机构。国外多采用Consortia的方式订购(类似于几十家机构联合订购)。
某外国出版商从业人员曾表示,纸版订户超过30份算是不错的,超过100份已经是非常好了。《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在国外发行纸质版、售卖数据库并提供单篇论文下载,发行状况已属非常不错的行列。《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聂珍钊则表示,英文学术期刊办得再好,办刊单位通过纸质期刊销售盈利的可能性比较小,其中一个原因是发行单位拿走了期刊发行中的相当一部分利润。在经营状况方面,《外国文学研究》现在的经费来源有三部分:学校拨款、发行收入和合作费用,合作费用即由专业类院校组成的理事会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出版。《中国与世界经济》(China and World Economy)也表示,其运营资金来源于外事拨款、名刊资助及发行收入,总体来说,生存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