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羌族文化:地震之后涅槃重生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1-5-12 19:17     标题: 羌族文化:地震之后涅槃重生

2011年05月12日 18:46 来源:人民政协报


    羌族,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茂县、汶川县、理县及周边地区,这四县的羌族人口占了全国羌族总人口的80%以上。2008年5月12日,强震猝然袭来,几乎波及了四川境内所有的羌族聚居区,给这个古老的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各部门迅速出动——
  “用最快速度进行抢救”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国家民委就在北京召开了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座谈会。同日,国家民委要求中国民族博物馆启动了紧急抢救羌族文化遗产项目,展开文化遗产实地调研、损毁评估以及征集、记录等工作。国家民委、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相继派出工作组,多次赴羌族地区调研,掌握羌族文化保护的第一手材料。
  四川省民委对灾区羌族文化保护工作开展得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内容丰富。参与制定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大纲》、《四川省汶川地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恢复重建规划纲要》和《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建设方案》,并重点扶持了茂县羌族歌舞团,帮助他们尽快完成震后重建。
  地震后,文化部立即启动了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组织专家调研小组分赴灾区,实地考察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受损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和会议研究,完成了包括“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在内的《汶川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纲要》的论证和编写工作。
  与此同时,中国民协根据温家宝总理关于保护羌族文化遗产的指示精神迅速作出反应。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焦虑地说:“羌文化遗产具有双重的母体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此次大地震给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现在我们的母亲被压在废墟下,我们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进行抢救。”冯骥才带专家组奔赴灾区慰问、考察;中国民协与民进中央、中华文化学院联合在京召开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组织专家调研组研究羌族文化遗产抢救对策。2008年6月26日,冯骥才将调研成果形成《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保护羌族文化遗产的建议书》,中央领导对建议书作出重要批示和充分肯定。
  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呼吁下,2008年8月13日,国家公布关于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其中明确把保护和抢救羌族的文化列为重要的内容,其中包括保护藏族、羌族的碉楼和村寨,保护有羌族特色的设施,以及保护和重建羌族的博物馆、民俗馆。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
  保护工作成果显著
  地震灾情发生两个月后,“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正式开通,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全面介绍了羌族这一古老民族的独特文化。
  2009年5月7日,国家民委首次对外发布以保护羌族文化为目的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羌族卷》和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出版项目《羌族释比经典》两部书。《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羌族卷》一书收集了羌族历史上反映物质和精神内容的手稿、经卷、典籍、文献、谱牒、文书、碑碣,以及羌族民间艺人通过口头方式传承的史诗、神话、歌谣、谚语、名人传录、民情风俗、中长篇传说等作品。《羌族释比经典》通过对48位释比老人的口头经典进行国标音标记录,完成了羌语直译汉文和汉文音译,共有362部。
  国家文物局、国家民委还非常重视茂县羌族博物馆建设,成立了博物馆规划建设编制领导小组,完成了羌族博物馆的规划编制。此项工程已由国家发改委立项,投资1.2亿元,预计2011年第四季度建成开馆。
  地震后,中国民协等单位迅速展开了《羌族文化学生读本》的编写工作,四川省民协积极配合这项工作,组织四川省羌族文化研究专家参与了《羌族文化学生读本》的审读工作。《羌族文化学生读本》出版后,中国民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捐赠仪式。四川省文联和四川省民协联合四川省教育厅也举行了捐赠仪式,通过教育系统把《羌族文化学生读本》直接送到了阿坝、绵阳地区。由于书籍浅显易懂,使得羌族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很大的兴趣。
  2010年5月,中国民协联合民进中央、中华文化学院等单位还向四川省北川县捐赠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成果图书《白石·释比与羌族》、《汉羌词典》等。
  2008年6月,在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四川省茂县、汶川县、理县以及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羌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类别之中。200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羌年”被正式批准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文化部门还通过建设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制定传承人认定体系、建立数据库等多项特殊举措,让在地震中遭受毁灭性打击的羌族文化重现光芒。
  ……
  三年来,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工作远远不止这些。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和可行的应急机制,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永久传承。
  (本报记者毛立军整理)
  图:羌族文化传承人在世博会上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