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礼貌还是谄媚? [打印本页]

作者: 王霄冰    时间: 2011-5-12 17:25     标题: 礼貌还是谄媚?

用中文写文章,有一个问题让人头疼:遇到需要引述老师、长辈们的话时怎么处理?
在德国,在学术文章中提到任何人都要直呼其名,如果用“某某教授”“某某先生”“某某主席”“某某书记”这样的口气,就很可能被视作谄媚,或是不懂学术规范。
但最近我发现国内很多作者都把被引述人的头衔加在姓名之后。有些人在引述自己的导师时就会写“某某老师认为,....”
再仔细看时,古人和已经过世的人,好像不用称呼他们的头衔。外国人也不用,大概是他们的名字本来已经够长了吧。
有的人在写文章称呼别人时加头衔,有的人则不加。那后一种人会不会因此被视为狂妄,或没有礼貌呢?
下次写文章时,到底是加还是不加?或者在谁身上要加,在谁身上不加呢?
不知众位同仁能否同我分享一下你们的经验?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1-5-12 17:52

学术文章中应该不加任何头衔,平等对话嘛。
施爱东老师的专著中就坚持这一原则。当然,这里是博客留言,俺们就更愿意使用“施爱东老师”,有时也用大虾之类的昵称。就是说要区分场合。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5-12 18:03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有时候还会遇到称:钟老~  这样滴 表示对老人的尊重?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1-5-12 18:04

哈哈,是个头疼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引用,不加称呼,在注释部分注明是谁:哪本书,哪里出版,哪年,既客观又标准,少了那么多的学术外的客套。

当然见了面还是要称呼尊称的。。。。。。。。。。。。。。。。。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1-5-12 18:05 编辑 ]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5-12 18:12

引用:
原帖由 cfngroup 于 2011-5-12 17:52 发表
学术文章中应该不加任何头衔,平等对话嘛。
施爱东老师的专著中就坚持这一原则。当然,这里是博客留言,俺们就更愿意使用“施爱东老师”,有时也用大虾之类的昵称。就是说要区分场合。
谢谢理解!
其实我早期的学术论文还是写成“顾先生”“钟先生”的。
后来觉得如果这样做,对于文中提到的那些不加“先生”两字的对象不公平,所以就把“先生”两字一律删去了。个别早期文章中可能还留存了部分。
至于如果还有读者从我的文章中读出“教授”“书记”“主任”这样头衔,那一般不是用来表示尊敬,而是起讽刺作用的。

其实我们一直主张平等对话,别说在论文中,即使在论坛上也应该如此。
原来在“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的时候,我们一直强调不能在论坛上称呼“老师”,
后来因为现在的民俗学论坛上,来了许多如乌先生、陶先生、柯扬先生这样的大人物,所以就不敢再强调称呼问题上的平等了。
因为在这个更大的大家庭中,还轮不到我们这一辈人说这话。

不过,在提及我本人的时候,我更喜欢别人用“施兄”“施大侠”“施大虾”这样的称呼。
至于“施先生”吧,也行,就是太生硬了些,感觉从一开始就拒我于千里之外。

当你使用了“老师”一词的时候,其实对话已经不平等了。
这样一来,显得被称做“老师”的那一方有点仗势欺人。
其实我更愿意平等过招,因为平等过招更过瘾。
作者: 小牧童    时间: 2011-5-12 18:50

是个头疼的问题哦,有时是想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尊敬,可是又会显得拘束。
作者: 风林火山    时间: 2011-5-12 20:48

还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好!

文中引用应该直呼其名,这是尊重;
见面用尊称,这是敬重。
作者: 刘清春    时间: 2011-5-12 21:14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5-12 18:12 发表

谢谢理解!
其实我早期的学术论文还是写成“顾先生”“钟先生”的。
后来觉得如果这样做,对于文中提到的那些不加“先生”两字的对象不公平,所以就把“先生”两字一律删去了。个别早期文章中可能还留存了部分。 ...
我看说不用“老师”的意思,也是在以后批我们后学的时候不用顾忌。别以为喊两声“老师”撒撒娇,就不用改错了。哈哈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5-12 22:23

学关理也,非关情也。直呼好。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名言好听,虽难做到,仍须努力。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5-12 22:25

引用:
原帖由 小牧童 于 2011-5-12 18:50 发表
是个头疼的问题哦,有时是想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尊敬,可是又会显得拘束。
当你想表达对老师尊敬的时候,最好是用散文。
当你写论文的时候,最好别让人看出你的偏心。
作者: createhn    时间: 2011-5-12 22:34     标题: 回复 10# 的帖子

10楼说的经典!我很赞同。

[ 本帖最后由 createhn 于 2011-5-12 22:36 编辑 ]
作者: 蜜三刀    时间: 2011-5-12 22:37

话说,学术写作,直呼其名最好,但对于自己的老师以及真正值得尊敬的、你所私淑的先辈,还是要表达一定的敬意。俺在自己的书里,对于学者都是直呼其名,称先生的只有钟敬文先生、顾颉刚先生,称钟先生是弟子之礼,称顾先生是表示敬意。
作者: 王霄冰    时间: 2011-5-13 09:44

呵呵,多谢各位贡献出这么多好的经验!!
也许原则上是如施兄和多数同道所言,直呼其名最好,但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例外,不能太死板。
我过去一直以为,有了一种原则就该执行到底,不能变来变去。
比如上次写文章时,提到刘魁立先生,是加先生还是不加?
其实我心里一直是把刘先生当成自己的老师一样看待的(刘先生认不认我这个学生,那当然是另一回事了,呵呵)。
结果先是加了,后来又删,这样反反复复,竟改了十多遍。最后还是没加。可是今天看了“蜜”兄的那一番,我又后悔了。
最简单而又聪明的处理办法,大概还是知遥兄的建议:干脆不直呼其名,而用“有学者指出...”“有学者认为...”这样的表述,在注解中标出他的尊姓大名和引文出处。
可是,如果是很熟悉的同行,比如你们诸位,或者是学界大师,比如钟先生,不提名字是不是又显得有些生分呢?
如此看来,学术界并不是世外桃源,写文章也讲究人情世故。
我从古板生硬的日耳曼人堆里出来,回到温馨的祖国大家庭,还真有好多东西得从头学起呢!

[ 本帖最后由 王霄冰 于 2011-5-13 09:45 编辑 ]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5-13 10:43

我个人不大喜欢“有学者认为……”这样的表述。
因为我自己经常被“有学者”,这些人一般都是拿我的观点做反面例子,又不好意思直接点我的名,或者因为不屑于在文章中提及我这种小人物的名字,就在文章中用“有学者”或“有人”来替代。
我个人认为,无论你是否赞成“有学者”的观点,一种尊重的做法,都应该把对方的大名写出来。
既尊重你的对象,也表明你的光明磊落。
作者: 於芳    时间: 2011-5-13 16:42

有时侯“有学者”只是一个泛指而已吧,好像没有那么多内涵哦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5-13 19:52

引用:
原帖由 於芳 于 2011-5-13 16:42 发表
有时侯“有学者”只是一个泛指而已吧,好像没有那么多内涵哦
“有学者认为……”骨子里就是对“某学者”的一种忽视。
如果是毛主席的话,你会用“有人指出”吗?
如果是鲁迅的文章,你会用“有人说”吗?
如果是钟先生的观点,你会用“有学者认为”吗?

[ 本帖最后由 施爱东 于 2011-5-13 20:04 编辑 ]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5-13 19:57

当然,有时候为了节省篇幅,在综合性杂志发表的文章也只能用“有学者认为”。
否则,对象姓名加身份定语,要消耗比较多的篇幅。
比如,“有学者认为”可能比“民俗学家宣炳善认为”节省四个字的篇幅。

但如果不是条件所限,
我个人认为引用别人的观点时,
最好不要用“有学者认为……”这样的句式,
如果要用,就应该写上对象的大名。

[ 本帖最后由 施爱东 于 2011-5-13 20:01 编辑 ]
作者: 杨秀    时间: 2011-5-13 22:03

我读博期间,董晓萍老师明确表示,学术论文中涉及学者时,只呼其名,前面的“著名”、后面的“教授、先生”之类都不提。自此坦然,论文中提起“钟敬文”时也前后无缀加。。。当然,只是学术写作时,哈...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4 01:12

对啊,很棘手的问题
不过还是遵从学术场合直呼其名好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