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在希望的田野上:五一我们在耿村! [打印本页]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19:27 标题: 在希望的田野上:五一我们在耿村!
时间:2011年5月2日-5月5日
地点: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市常安镇耿村
人物:林继富老师率2010级民俗学硕士若干:
覃金福、黄雯、余秀娟、刘东亮、彭丹、张志芹、蒋萍
相关链接:http://gengcungushi.net/耿村故事文化网
(预告:此帖很长,海量图片 )
[attach]1696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瑶族小妹 于 2011-5-9 22:58 编辑 ]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19:28
耿村,地处冀中平原,隶属于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镇,有1200余人,耕地1300亩。这里古为中山田地,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此 ,派本县靳氏七人前来看坟守墓,渐渐形成村落。
耿村自古处于山西阳泉到山东德州的交通要道上,所以这里的一、六日集市一直十分繁华。每年农历四月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贾。村内外曾有耿王墓大仙堂、自落寺、真武庙等十座大小寺庙,它们虽然已被历史湮没,但四月四庙会至今仍十分兴隆。二十世纪40年代,村中仅有400余人,却有大小店铺、作坊100余座,故有“小村大集”、“一京二卫三耿村”之美誉。四面八方的商客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品,还带来了他们的故事、歌谣。耿村人外出经商、游历、当兵,也带回了天南地北的故事和传说。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商品和民间文学的集散地,积淀成一个民俗文化的大矿。所以,经商讲故事成为这个文化居落的两大古风。
1987年—2004年,石家庄文联、藁城市文联(文体局)相继组织大型普查11次,发现男女故事讲述者230多人。按照国际上对民间故事家的划分标准,确定能讲50个以上、100个以上者33人为中型民间故事讲述家。讲100个以上者22人为大型民间故事讲述家。最大者86岁,最小的23岁。另外还有五个故事家庭和祖孙三代故事家、故事夫妻、故事母子、故事父子等。耿村普查和研究被专家称为“耿村文化工程”。
二十年来,记录、整理耿村文字资料约6300余万字。先后编印内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间故事集》5卷、公开出版了故事家专集《花灯疑案》(靳景祥讲述)、《靳正新故事百篇》(靳正新讲述)等5部,出版研究性著作《耿村民俗》、《耿村民间文学论稿》和《中国耿村国际学术会议文集》3部,精选出版了耿村93人的作品《耿村故事百家》1部。1999年8月出版了455万字的《耿村民间文化大观》,是耿村民间故事、歌谣、谚语及研究成果之集大成,更是一部对开发民间文化宝库具有典范意义的扛鼎之作。6卷本的《耿村一千零一夜》也于2006年6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共有内部和公开书籍16部,计1155万字。
1995年,耿村被文化部命为“民间故事之乡”。2006年,耿村故事村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在一个只有一千多人的小村子里发掘出如此丰硕的成果,堪称民间文学的奇迹。耿村是汉民族居落群体口头文学的富矿,是平原地区汉民族居落民间文学的一个观察点。海外著名民间文艺专家金荣华教授称之为“世界第一”,“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事情”。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19:34 标题: 先给些背景吧。感谢百度。
耿村,被誉为“中国民间故事第一村”,该村地处冀中平原,隶属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镇。是个仅有280多户,耕地 1300亩的平原小村。据藁城县地名志记载,这里古为中山国地;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此,派该县靳氏七人前来看坟守墓,渐渐形成村落。初称看坟庄,后嫌不雅,改为耿村。
耿村民间文化是藁城市特有的文化现象,曾吸引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访问。朱元璋时代间有“北有京津,南有耿村”、“一京二卫三耿村”的说法。南来北往的商人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奇闻趣事讲给耿村人,耿村人也把自己的故事、笑话讲给他们听,久而久之形成了丰富的耿村民间口头文学。
耿村故事包容万象,上自开天辟神话、风物传说,各朝各代的人物和史实传说,下至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的新生活、新人物。耿村故事形成一条历史长链,涵盖二十多个省区市、一百七十多个县市,串联起来即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历代野史。所谓“耿村故事甲天下,口碑历史冠中华”。
自古以来,耿村就处于山西阳泉到山东德州的交通要道上,所以这里的一、六日集市一直十分繁华。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善男信女和各种客商。各地的敬佛团在庙会上跳担经舞、打扇鼓、唱戏、说书等许多民俗节目也都来沿街表演。村内外曾有耿王墓大仙堂、自落寺、真武庙等十座大小寺庙,它们虽然已被历史湮没,但四月四庙会至今仍十分兴隆。据调查,二十世纪40年代,村中仅有400余人,却有大小店铺、作坊100余座,庙会期间的临时摊点不可胜数,故有“小村大集”、“三耿村”之美誉。四面八方的客商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品,还带来了他们的故事、歌谣。耿村人外出经商、游历、当兵,也带来了天南地北的文学作品。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商品和民间文学的聚散地,积淀成一个民俗文化的大矿。尤其是村民中讲故事听故事的传统至今仍很盛行。所以,经商、讲故事成为这个文化居落的两大古风。
耿村故事的代表作品为《砂锅记》、《三代人比美》、《兰桥断》、《孙清元大战孙二寡妇》、《画中人指点状元儿》、《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来历》、《藁城宫面的来历》、《太安神州游记》、《虱子告状》、《朝霞和晚霞》、《后娘枣树亲娘柳树》、《抗日英雄郭大娘传奇》等。
传承人文化 1987年—2004年,石家庄文联、藁城市文体局(樊更喜为耿村故事搜集整理人之一)对耿村相继组织大型普查11次,发现男女故事讲述者230多人。按照国际上对民间故事家的划分标准,确定能讲50个以上、100个以下者33人为中型民间故事讲述家,讲100个以上者22人为大型民间故事讲述家。故事家中代表人物包括2007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靳正新、靳景祥等。
人物简介 1、靳正新,男,1927年生,能讲500多个故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一。其讲述的《砂锅记》和故事专辑《靳正新故事百篇》分获省文艺振兴奖。
2、靳景祥,男,1928年生,有故事340多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出席中国故事学会承德会议,是河北省著名民间故事家之一。
3、王玉田,男,1915年生,有故事200多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著名故事家之一。在他的影响下,其老伴、儿子、儿媳都会讲很多故事,成了全省有名的故事家庭。
4、孙胜台,女,1927年生,是耿村女故事家的代表人物,虽不识字,但博闻强记,能讲260多个故事。
5、夫妻故事家张才才、侯果果。张才才,男,1931年生,有讲200多个故事。其妻侯果果也是一位故事家,有故事150多个,两人常以故事嬉闹玩笑。
其中,王玉田一家三代都讲故事,为故事家庭,张才才、侯果果为故事夫妻,张才才、张才长为故事兄弟,张书娥、王连锁为故事母子,靳建民、靳清华为故事父子 ,
[ 本帖最后由 瑶族小妹 于 2011-5-9 21:16 编辑 ]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19:36
传承意义 耿村因故事资源丰厚,讲述人集中,被命名为“故事村”。该村传承的故事内容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耿村故事表现出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科学认识、道德教化和娱乐功能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随着时间增长,现有故事家都年事渐高,新一代对故事的兴趣越来越淡漠,耿村民间故事面临传承断代的危险,急需抢救、保护。
耿村村委会也与众不同。它的正房是“故事厅”,两侧是村委会办公室。“故事厅”中的图片及图说,向人们展示了耿村故事如何从炕头、街头、地头到案头的历史。
在耿村小学,教师们自发编写的校本课程教材《耿村故事》。学校给学生们安排有专门的讲故事课程,每周两课时,还经常邀请故事专家们来给孩子们上课。从小学校园里围成一圈,用稚嫩的童音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的孩子们身上,使得耿村故事传承着烟火血脉。[4]
据相关资料显示[4]:耿村民间故事文化已记录、整理出耿村民间故事六千余万字,编印内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间故事集》5部,公开出版了故事家专集《花灯疑案》(靳景祥讲述)、《兰桥断》(张才才、侯果果夫妻讲述)、《秀姑》(耿村女讲述者讲述)、《卧牛山恩仇》(王玉田、王仁礼父子讲述)、《靳正新故事百篇》(靳正新讲述)等5部,出版研究性著作《耿村民俗》和《耿村民间文学论稿》、《中国耿村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三部,精选出版了耿村93人的作品《耿村故事百家》一部。1999年8月出版了455万字的《耿村民间文化大观》,是耿村民间故事、歌谣、谚语及研究成果之集大成,更是一部对开发民间文化宝库具有典范意义的扛鼎之作。耿村民间故事现象引起国内外学界关注,日本等外国学者曾专程到耿村考察,还举办过国际学术研讨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耿村故事记录了一个具有典型的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历史,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堪称一座“金矿”。
耿村被国际关注起源于1991年,由十几个国家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中国耿村国际学术讲座会。他们一致认为,耿村文化现象是世界民间文化的奇观。自1996年始,耿村曾三次共接待了150余名国内外专
家、学者考察访问和文化交流。1995年,耿村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故事之乡”。
文化保护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06年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河北
编号:Ⅰ—14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藁城市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耿村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藁城市的靳景祥和靳正新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资源开发
一条距今600余年的古老街道,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寓意丰富的故事,让享有极高国际声誉的中国故事第一村——耿村更显韵味。
据相关资料显示[5]:藁城市耿村为更好地发挥故事对人们的教育作用,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克服语言障碍,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耿村筹措资金2万余元,在村内一条主要街道上,将精心挑选的“杞人忧天”、“三顾茅庐”等100余个传统故事、典故画到了墙上,绘出一道长约500米的故事墙,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故事一条街”,使耿村这个古老乡村更显悠长韵味。 (这些图片我们有拍,稍后奉上。据我们向当地村民了解,这些墙上的画是当地政府找人过来画的,据说还花了不少钱。)
“筹建这条故事墙时,我们的目的就是以故事带动文化经济发展,让人们不仅能听到故事,更能看到故事。同时,通过典故这一方式向世人展示耿村故事的文化魅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耿村民间故事演讲协会会长靳春利说,故事村不仅要讲好听的故事,也要把故事中孝义、信义和励志等传统精神深入人心,把我国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把耿村故事打造成一个众人皆知的国际文化品牌。
至2009年11月,该村还依托传统资源,借助旅游优势,大力发展手工艺编织业,以耿村故事为基础内容,通过手工制作,编织出车垫、坐垫等工艺品,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同时,为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提升文化品位,该村投资12万元的耿村牌坊即将完工,能够容纳百余人的耿村故事厅即将升级改造,耿王墓和耿王祠堂的修建工作也在筹备中。[5]
[ 本帖最后由 瑶族小妹 于 2011-5-9 21:16 编辑 ]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19:44
交代一下我们的行踪:
5月2号,T5685早上10点23,北京西站,我们出发咯!
8点就集合的我们,迫不及待。
12点58就到了石家庄,一路上很热闹,大家很开心,林老师带出来做田野,很难得,大家都很期待!
出了火车站,骄阳似火!我悔死了没有带上太阳镜。感谢雯友情赞助
我们不能免俗在门口合影了。
[attach]16962[/attach]
[ 本帖最后由 瑶族小妹 于 2011-5-9 22:51 编辑 ]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2:49
[attach]16960[/attach]
插播:08级师姐在耿村调研
[attach]16961[/attach]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2:52
[attach]16963[/attach]
五朵金花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03
[attach]16965[/attach]
和袁学骏主席合影
找了一篇袁老师的文章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3051
2002年1月11日,是一个黑色星期五。我内心一直十分崇敬的钟敬文先生昨日去世的消息在各报登出,令人悲痛,令人大憾。一颗国学大师的心脏停止跳动,意味着中国和世界民俗学、民间文艺界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此时,2001年3月20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民研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从上世纪五四运动中走过来的钟老,拄杖走到会场上时的热烈掌声,犹在耳畔回响;1999年6月在北师大小红楼拜谒这位世纪老人时的情景,犹在眼前浮动;1992年2月在北师大听他讲说耿村故事和中国故事分类时的音容笑貌,犹在心中铭记。我清点自己的记忆,从1985年以来先后八次见到了钟老。虽然不一定有机会攀谈、请教,但那都是十分珍贵的。
记得1985年5月,全国民间传说研讨会议在北京国谊宾馆举行。钟老那时还是中国民研会主席,郭沫若去世后一直是他挂帅民研的。他在这次会上,尚不拄拐杖,听别人发言很认真。别人有时交头接耳,或出去方便一下,他却一直坐得稳如泰山,不苟言笑,有时像在思考着什么。记得他用广东口音讲了话。大意是,打倒“四人帮”拨乱反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间文艺搜集、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神话的研究成绩巨大,民间传说的研究也多有创新,大大丰富了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的宝库。又说了民间口碑与历史记载的关系,讲了搜集整理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还十分欣慰地说,这次会上来了不少年轻的同志、多是第一线的新人,说明我们的民研队伍后继有人。我当时还不足四十岁,听了十分高兴。在82岁老人的眼里,我自然是年轻后生了。那时,我才在中国民研会主办的《民间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民间文学与八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被《评论选刊》转载),会前又写出了《地方风物传说审美初探》(后在广西《社会科学家》创刊号发表),可以说势头正劲。听钟老一番鼓励,觉得我应当一生都搞民研,不能半途而废。十七年来,虽然我在当代文学和民间文学之间两栖,在编辑和写作之间两栖,但他这番鼓励一直未能忘却,学习和探讨一直未敢停止。这年初见钟老,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有了一点坚持不懈的精神。尽管中国文艺界不太重视民间文艺,更不看重民研活动,但我总觉得这很有意义,有些活儿干起来也得心应手。钟老不就是这样的吗?他十六岁时便又写诗,又去采集民间歌谣,后来许多创作被民研挤掉了。钟老最后这本《婪尾集》,是他一生中的第32部书。从1991年出版的《钟敬文生平、思想及著作》一书中看到,他的著作大部分是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小部分才是散文、诗歌的。
1988年10月,在北京隆重举行的中国十大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表彰大会上,钟老作为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总主编、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北师大博导,自然是要坐上主席台的。从台下望着钟老,我们心里说:你是我们的大旗,祝你永远不倒!
1991年5月,河北省文联在我们石家庄市的藁城召开了“中国耿村民间故事家群及作品和民俗事象国际学术会议”,贾芝、乌丙安和日本、德国的专家学者都来了,而钟老没有来,大家甚是遗憾。1992年2月,有人转告我,说是日本爱媛大学加藤千代教授来到北师大,从钟先生那里打来电话,说你如果当天能赶到北京就去张紫晨先生家中,第二天到就找钟先生。那是个上午,我赶忙收拾一下就去火车站买票,下午上车,傍晚才赶到北京,等来到张先生那里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我上楼时暗中想道:钟老和日本客人肯定在。一进门,钟老果然在!他和加藤坐在正中,张先生等坐在两侧。桌上是丰盛的珍馐,色香味俱佳。我不由地先喊了一声“钟老”。九十高龄的钟老和加藤要站起来,我连忙拦住。张先生则吩咐儿子加菜,我说不必了,但还是又上了一道新菜。钟老问,这就是河北的袁学骏吗?张先生和加藤都说是,我又站起来说是石家庄的,搞耿村故事普查的。钟老便恍然地笑着说:“噢,你寄给我的《耿村民间故事集》,一本一本都很厚的,我都收到了,很好。这个耿村故事村是个奇迹,你可辛苦了。”我说在基层工作,那算不了什么。加藤趁机就接话了:“哼,你在耿村会议上不肯给我资料,买也不卖,真不够朋友。可是,钟老是支持我的,他都把他的给我了,你封锁不了的。”这一下,我窘迫起来,大家却朗朗大笑,我也尴尬地笑了。这位日本女教授是个中国通,汉语说得不错,曾经在这里留学三年,是钟老得意的外国弟子之一。那些耿村卷本,会前上级有令,只许他们洋人看,不赠不卖,说是有规定的。今天如何解释呢?这时,加藤又说,去年的会议,你们河北为何不邀请钟老?我一听又脸红了。邀请中外专家是省里管的,我是一直住在耿村和藁城具体筹备出书和客人参观事宜的。本来我认为钟老一定会到的,但说是他太年迈了,国宝级人物,要出点事谁担得起?于是未敢邀请。还是钟老理解我,他举起了酒杯,弥勒佛似地笑着,说:“来,敬你一杯。”我赶忙又站起来说敬钟老、敬加藤先生、张先生,然后一饮而尽,表示了我的歉意。钟老又很有兴致地说:“你们几年前就说耿村有个故事家群体,起初我不相信。一再说,我就觉得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有文章,便让人前去考察。要不,可能就把一个文化大矿埋没了。”我听了激动起来,说:“原来是这样,太感谢你了!当然河北也有人说耿村是放卫星,是‘文革’中的小靳庄。我在耿村带人普查是承受着很大压力的。”张先生便说:“你们大本的故事一出,就镇住了。1989年一场政治风波之后,我们去匈牙利出席第九届国际口承文学年会,各国专家都另眼看待我们。贾芝先生把耿村录像一放,把耿村三大本一亮,从大会主席到与会者都立即转变了态度。这个村子是为国争了光的。”钟老便说:“我一直想去耿村,总没有去成……”我便赶忙说,你认为合适时我就来请你去。他说好,先代我向耿村故事篓子们问好。我点点头,觉得十分欣慰。于是想具体谈一谈耿村挖掘、研究的感受,但钟老又转移了话题:“是你搞了个故事分类提纲吧?我看过了,很好的。”我一听,更有点受宠若惊了。那个油印的中国故事类型试析题纲,是我在耿村故事编纂过程中酝酿的。1990年8月去南戴河出席河北省民间文艺理论会议前整理成稿,并拿到会上散发的。可惜只有一个承德人说这种分类挺费劲的。于是会后寄给钟老、贾老、张先生、北大的段宝林先生、上海民协的姜彬主席等。辽大的乌先生是鼓励的,因为他1990年到河北来讲课,帮助筹备了耿村大会。湖北刘守华先生也是鼓励的,指点我专搞耿村的,按AT法对照一遍,定有学术价值。现在,中国的民研泰斗钟老说话了,这大年岁了还记得去年收到的一个小册子,仅这一点就很让我佩服了。他老人家接着说:“对故事作品进行分类,这是个国际上的一个大课题,西方有印欧故事型式,叫AT分类法,我在二十年代与别人搞过翻译。但它不太适合中国故事。二三十年代,我零散地分出中国故事的45个类型(52式),后来忙于教书,搞别的,没能继续下去。这是个大工程,一个人的资料、精力有限。你分出了280多个类型,比我多得多。你年轻,时间也宽裕,要继续研究。只学外国的是不够的,日本是关敬吾搞自己本国的成功了。咱们也要有一套自己的……”张先生也说:“你的提纲我也看了,是以耿村故事为主要材料分类的,是个大胆的尝试,我还让学生们看过。”加藤则提高了声音说:“美国丁乃通的中国故事AT分类不科学,不适合于中国,也不太适合于日本,不如德国艾伯哈特的好。”我说,我没有见过艾氏的。她就说,钟老家就有,他不肯借给我,因为还没有翻译出来。我便请钟老快些组织翻译,早些出版。1999年,此书终于出版了中文版本。
1996年12月21日晚,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又见到了钟老。那是第六届全国文代会即将结束的前一天晚上,钟老出席了民研代表们的会议,还讲了话。我正好带着照相机,为他照了相。记得他说,全国民间文学集成要抓得紧些,步子快些,还是要讲语言的科学性,各省要选自己最有代表性的东西。
1999年6月至10月,我四次去北京走访钟老,见到了三次。第一次是6月上旬,带去了《耿村民间文化大观》的目录,请他为该书题写书名并题几句词。天气很热,北师大小红楼的专家宿舍热如蒸笼,见钟老正在为研究生讲课,精气神是很好的。我说明来意,他便接过该书的目录,一页一页地翻着看,询问该书多少字多少页。我回答说大约450万字。他又问出成几册,我说三大本。没想到,这位世纪老人马上说:“一本150万字啊!”我们听了非常吃惊,他的思维竟然如此敏捷,还像十几年前一样。第二次去时,他的儿子钟华先生,说他做了小手术,因此未能见到。第三次去时,钟老已经把封面题字和题词写好了。他的毛笔很不好,蘸墨也不太黑,但手还不太抖,写出的字很有功夫,十分耐看。当时我们就说,这真不像一个耄耋老人的字。钟老的这幅题词是:“这部资料丰富的地域民间文化巨著的刊行,无疑将使国内外学者瞩目!”落款是九七叟钟敬文。我提议与钟老合个影,出版社的编辑也赞成,便拍了一张他看目录的。我说有耿村一本书就好了。钟老便伸手从身旁的书垛上一抽,抽出来的竟是1988年编印的耿村第二集,然后与我们一起翻看。他对他的资料,看似书山一般,却心中很有数的。他还嘱咐我要把书出好,我说一定要出好。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中国耿村民间文化大观》终于在国庆节前正式出版了,钟老的题词和他的照片效果还是很好的。国庆节后,我们又去为他送样书,他看了看,便说这是中国民间文艺史上的一部大书,我们有了少数民族的《格萨尔王传》、《玛纳斯》,也有一个汉族村的大部书。说时很是高兴的样子。不久的10月22日上午,我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地举行了该书首发式,钟老行动不便,却表示了对该书公开出版的祝贺。
2001年3月20日,这天正是他的生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钟老在开幕前来到了会场,虽然有学生扶着他,但他表现出了百岁老人的硬朗和欢欣。大家发自内心的掌声骤然响起,一直响到他老人家稳坐在主席台上。会议一结束,我们便找钟老合了影。午饭时,他和代表们一起用餐,多少人轮流着向老人家敬酒。他总是端着杯,似乎也喝了一点,脸红润而光亮。闭幕时,贾芝来了,他却没有再来。7月中旬,在承德召开的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会议上,钟老五十年代的学生乌丙安先生每当说起钟老,他都是极为尊敬的。我问他,今年钟老生日你来了没有,他说当然要来,19日上午来了轮不上见面,他们一些老朋友走后才该着我们七十岁的学生。我便说明年我一定要来。到了12月中旬第七次全国文代会上,我和河北郑一民、湖南的龙海清及山西、广东、广西的同志们说,明年咱们应该为钟老庆贺百岁诞辰,大家都说很应该的,他是我们的老祖宗。谁知,钟老驾鹤而去了,3月20日成了我们最后见到他的日子,很后悔文代会上没能去看看他,听听他对我今年出版的《民间文艺论集》中的中国故事分类提纲有何见教。
钟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百岁之师”,临终前还带着一批博士生,一直在为他们讲课、谈文章。他是中国民俗学之父、民间文艺学泰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民学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我在一个会议上,无法脱身,不能去向钟老遗体告别,便打电话向钟华先生“请了假”。写下这篇零散的回忆,聊作纪念,让世人知道我眼中的一位学术伟人是这样的。另有小诗几篇,再做发表。
为悼念钟敬文先生而作,2002年1月底发表于《文艺报》第三版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 本帖最后由 瑶族小妹 于 2011-5-11 23:22 编辑 ]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08
[attach]16966[/attach]
我们到了村子里,在故事厅开了个简短的会。袁主席、村主任、故事篓子们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09
[attach]16967[/attach]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10
[attach]16968[/attach]
林老师和故事讲述人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12
[attach]16969[/attach]
国家级传承人靳景祥老人,我们第二天有去听他讲故事哦!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13
[attach]16970[/attach]
阿福,开始工作!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15
[attach]16971[/attach]
这就是耿村的村委会和故事厅
在故事篓子面前,我们很期待呀!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18
[attach]16972[/attach]
我们去房东家啦!
男生在一个房东家,女生在另一个。都是故事家庭哦!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19
[attach]16973[/attach]
袁主席和村里人都很熟络
大家都在看啥呢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20
[attach]16974[/attach]
我们住的王家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22
[attach]16975[/attach]
大家聊得欢
当地民居建筑样式对我们来说都挺新奇的,客厅和卧室合二为一,谁介绍一下?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23
[attach]16976[/attach]
给我们做好吃的大灶台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24
[attach]16977[/attach]
林老师想啥呢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30
传说中的故事墙。
看境况也知道保护得不那么好哦!
[attach]16983[/attach][attach]16984[/attach][attach]16985[/attach][attach]16986[/attach][attach]16987[/attach][attach]16988[/attach][attach]16978[/attach][attach]16979[/attach][attach]16980[/attach][attach]16981[/attach][attach]16982[/attach]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30
[attach]16989[/attach]
哈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31
[attach]16990[/attach]
这个估计挺厉害的,未能亲眼见识。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32
[attach]16991[/attach]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33
[attach]16992[/attach]
知道我们要去哪里吗?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35
[attach]16993[/attach]
庙会现场,我们来啦!
南方人居多,都没有见过庙会呢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35
[attach]16994[/attach]
他是路神!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37
[attach]16995[/attach]
这里供的是猪神
据说以前这里满满当当的,都是图中右边那两个的样子。后来拆除了。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38
[attach]16996[/attach]
[attach]16997[/attach]
震撼的神像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41
[attach]16999[/attach][attach]16998[/attach]
奶奶教大家跳舞!我也学会啦!看我们跳得多投入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42
[attach]17000[/attach]
秀娟敲鼓!很有气势!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43
[attach]17001[/attach]
漂亮哇?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45
[attach]17002[/attach]
我们很幸运的碰上了“请神”仪式哦!
怪不得说田野也需要一些运气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47
[attach]17003[/attach]
都很虔诚
我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跪拜的时候只跪一下……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48
[attach]17004[/attach]
看看俩小孩!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50
[attach]17005[/attach]
“耿王之位”那边请神后,再来到小厅这边。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51
[attach]17006[/attach]
烧纸钱,旺起来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53
[attach]17007[/attach]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54
[attach]17008[/attach]
唱词,发一个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56
[attach]17009[/attach]
三个场景,一个画面:
林老师和老乡畅聊
三个老乡畅聊
淘气小孩在模仿我的动作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9 23:58
[attach]17010[/attach]
岁月的痕迹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0 00:01
[attach]17011[/attach]
林老师在工作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0 00:02
[attach]17012[/attach]
郭翠萍房东家的活泼小孙子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0 00:07
基本上,第一天结束。晚上养精蓄锐,为第二天做准备
[attach]17013[/attach]
晚上是在听徐海江故事讲述人讲故事
[attach]17014[/attach]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0 00:08
[attach]17015[/attach]
我们的晚餐!
那个拿碗的迫不及待的,必然是我了,嘿嘿
作者: 黄雯 时间: 2011-5-10 20:54
恩,才回来就怀念了,除了面食。。。嘿~小妹辛苦啦,同志们来顶了~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0 23:20
引用:
原帖由 黄雯 于 2011-5-10 20:54 发表
恩,才回来就怀念了,除了面食。。。嘿~小妹辛苦啦,同志们来顶了~
你小样今天还吃包子了。嘿嘿。
作者: 土家阿福 时间: 2011-5-11 11:04
大家都辛苦了啊,回味无穷啊!
作者: 土家阿福 时间: 2011-5-11 11:13
应该晒晒咱们在麦田里family的照片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5-11 12:12 标题: 回复 49# 的帖子
旁边这位应该是阿福哥哥了?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5-11 12:14
引用:
原帖由 瑶族小妹 于 2011-5-10 00:01 发表
17011
林老师在工作
这个工作照~~~太传神了!!! 貌似还有网线?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1:42
引用:
原帖由 土家阿福 于 2011-5-11 11:13 发表
应该晒晒咱们在麦田里family的照片
阿福哥哥,你不来回应一下,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1:45
耿村第二日
旭东师兄催我啦,哈哈。赶紧的。
早上,吃过早饭,赶紧开工
先来个悬念。
知道这是什么情况吗?
[attach]17054[/attach]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1:55
我们的早餐
[attach]17055[/attach]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1:58
[attach]17056[/attach]
我们先去看庙会什么情况
互帮互助 好阿福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1:59
[attach]17057[/attach]
烧纸钱的地方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00
[attach]17058[/attach]
这个时候人还不多。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02
[attach]17059[/attach]
供品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04
[attach]17060[/attach]
奶奶开始跳舞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06
[attach]17061[/attach]
严谨雯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07
[attach]17062[/attach]
猪神的供品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07
[attach]17063[/attach]
远远走来唱戏的人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12
他们来到神位前,先跪拜
[attach]17067[/attach][attach]1706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瑶族小妹 于 2011-5-11 22:14 编辑 ]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14
[attach]17069[/attach]
唱起来!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15
[attach]17070[/attach]
装扮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16
[attach]17071[/attach]
多有精气神!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17
[attach]17072[/attach]
这个小箱子
颇有“时代气息”的“喜羊羊”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19
[attach]17073[/attach]
看到白白的小兔子了吗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20
[attach]17074[/attach]
兔子交易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23
[attach]17075[/attach]
因为要去看戏,所以我们先离开庙会
正好赶上集市哦!!!
第二天我和秀娟还吃了豆腐脑!好好吃,一大碗,才一块钱。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25
[attach]17076[/attach]
耿村到处有标语
“耿村人民欢迎你”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2:28
[attach]17077[/attach]
锁匠
我征求了他的同意拍的正面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00
[attach]17078[/attach]
卖鸡蛋的大娘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02
[attach]17079[/attach]
卖饸饹的大叔
可惜我们都没有吃,也不知道啥滋味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02
[attach]17080[/attach]
亮亮,你有多想吃咯?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03
[attach]17081[/attach]
众生相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04
[attach]17082[/attach]
观众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05
[attach]17083[/attach]
戏开唱啦!!!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06
[attach]17084[/attach]
简易的广告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08
[attach]17085[/attach]
生动哦
后来我们有采访她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09
[attach]17086[/attach]
都很入戏。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10
[attach]17087[/attach]
白头巾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11
[attach]17088[/attach]
都在看戏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12
[attach]17089[/attach]
为数不多的年轻人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13
[attach]17090[/attach]
驸马终于出现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14
[attach]17091[/attach]
最有镜头感的老人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16
[attach]17092[/attach]
多年后相遇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17
[attach]17093[/attach]
认真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18
[attach]17094[/attach]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21
[attach]17095[/attach]
离林老师最近的人啦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21
[attach]17096[/attach]
讨论什么呢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5-11 23:23 标题: 回复 91# 的帖子
这一代人走了后,谁将成为观众?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24
[attach]17097[/attach]
和樊耿喜老师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5-11 23:24
引用:
原帖由 瑶族小妹 于 2011-5-11 21:42 发表
阿福哥哥,你不来回应一下,
阿福!小妹喊你回应一下,一下,下~~~~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26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5-11 23:23 发表
这一代人走了后,谁将成为观众?
是啊
还有,这个戏班支撑不下去了,也没有唱戏的人了
[attach]17098[/attach]
鞭打苦苦守候的妻子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27
[attach]17099[/attach]
傻女,别哭了。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30
[attach]17100[/attach]
命苦啊!!!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31
[attach]17101[/attach]
爸爸,您拍的是什么?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32
[attach]17102[/attach]
大爷,您最喜欢哪出啊?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5-11 23:33
[attach]17103[/attach]
新角色
好看的头饰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