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读网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燕赵悲歌    时间: 2011-5-7 11:56     标题: 读网有感

  年龄大了,不服不行。虽然未及花甲,一个跟斗就在医院歇了三个月,真是岁月不饶人。
  终于回家了,终于可以在网上闲逛了。这几天,把中国民俗学网的论坛、博客看了个遍,过了网瘾。
  发现一个现象,年轻人依旧活跃,老同志渐渐淡出。无论是论坛的话题,还是各种信息,年轻人的活力都得到充分体现。去年,喜欢看柯杨先生简短的哲理式散论,喜欢读乌丙安先生关于非遗的论文,喜欢看陶立璠先生的画作,他们都是大我一轮有余的前辈,如今,似乎不如过去活跃。
  对一则消息特别关注:中国民协又换届了,冯骥才先生继续当主席。我曾经坐过冯骥才先生这个位置,若听名头比他还厉害:文联主席兼民协主席——县级市的。当年做宣传部副部长,上级赐给一个文联主席,级别便可以转正。
  这些年,中国民协在冯骥才主席的带领下,做了很多事情——但几乎都不是民协该做的事情。现在,民协成了画画的协会、跳舞的协会、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就是不做民间文艺、尤其是不做民间文学的事情。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钟老、贾老、刘锡成先生主政的时代,民协致力于搞集成,提倡学术研究,如今的一些故事村、故事家都是那时挖掘的成果。民协不做民间文学,去和人家舞蹈协会、美术协会、工艺美术协会等争地盘,结果荒了自己的田、种了别人的地。
  我还在工作岗位时,冯主席已经执政,我因为还兼着地区的民协副主席,就经常接到按照中国民协旨意下的通知,组织剪纸比赛、秧歌比赛等等,就没有见过他们组织民间文学搜集整理比赛、故事家讲故事比赛。
  但愿在新主席冯骥才先生的主持下,中国民协能有新面貌。

[ 本帖最后由 clamstock 于 2011-5-12 11:10 编辑 ]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1-5-8 16:57

今后都是年轻人的天下,老师不用担心,我们会挺起这片天!
作者: 施爱东    时间: 2011-5-8 18:43

引用:
原帖由 孟令法 于 2011-5-8 16:57 发表
今后都是年轻人的天下,老师不用担心,我们会挺起这片天!

就该有这样的气魄!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5-8 19:12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艺术依旧后现代,文学你却伤不起。

民间艺术大放异彩,民间文学无人问津
作者: 传媒虫子    时间: 2011-5-9 18:10

本人奉命报道这个会议,但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只发了几十字的消息。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5-9 19:46

高校里好多民间文学专业都改为民俗学了。
这倒有些“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味道了。
中国民协与中国民俗学会有好多合作的空间,期待吧……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1-5-9 20:06     标题: 回复 6# 的帖子

阿格的点子亮了!!!  
作者: 燕赵悲歌    时间: 2011-5-9 21:12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1-5-9 19:46 发表
高校里好多民间文学专业都改为民俗学了。
这倒有些“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味道了。
中国民协与中国民俗学会有好多合作的空间,期待吧……
这个点子很好,但肯定是令人极其失望的结果。
以我对民协的认识,它是不屑与民俗学会合作的,它自以为是正厅级单位,现在的主席还是国家参事、文联副主席兼着-相当于副部级干部。而民俗学会只是一个没有级别的学术团体。
在我们国家,行政部门里有许多怪胎,其中文联就是最大的怪胎之一。文联本应是群众性文艺团体,但在我们国家的建制中,它实际上是安排那些不懂得文艺、又想混个级别的官员的地方——最初不是这样的,近30年越来越是如此了。以我们基层来讲,地市一级的文联,级别是正处——相当于县委书记,因此,地区的文联主席一般都是宣传部的副部长兼着,这样副处级的副部长就可以享受正处的待遇了。我在县级市,也是因为兼着文联主席,因此混了个正科级退休。我们市里还曾经设立过社联——社会科学联合会,也是正科级,社联主席也是安排副部长兼着,后来实在没事可做,才把社联撤销了。
中国文联是正部单位,以我的了解,中国文联的头都应该是中宣部下来的人掌权。下面各个协会的负责人也是各级政府中相应级别的人执掌。文联本来不是衙门,但现在成了标准的衙门——只安排官员,根本不做、也不会做该做的事情。
这也是我感慨这些年民协不做正事的原因。
光阴荏苒,我等这辈经过文革磨难的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十分羡慕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朝气。但对于中国的国情,你们还是应该了解一些。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1-5-9 22:45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是的,亮了,凉了~~~  体制的问题,最根本还是人的问题。
作者: wuting9033    时间: 2011-5-10 08:56

“现在,民协成了画画的协会、跳舞的协会、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就是不做民间文艺、尤其是不做民间文学的事情。”怎么感觉和老年大学一样?
作者: 李晓婧    时间: 2011-5-10 14:46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学习了。长见识了。
去年我们省文联招人,一个人大的同学差点被选中,最终因为不是党员被淘汰。看来,得庆幸这位同学落选。
作者: 叶涛    时间: 2011-5-10 16:34

这个帖子有点意思。
不过,不要误导不了解情况的同学们,中国民协和中国民俗学会的关系还是很好的,这两个学会都是钟老一手创建,在学术宗旨上是一致的。
燕赵悲歌先生在帖子中说到中国的国情,这确实是实情。民协作为文联的下属组织,在体制上受制于文联,官本位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是一样的。
我印象中唯一一次被公示,就是在山东的时候,被推荐为山东省民协副主席的候选人,省文联组织部门专门去山大调查和征求群众意见,并将我的材料在山大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所幸本人当时还没有得罪什么人,顺利过关,荣任山东民协副主席。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1-5-10 22:15

恕我直言,民间文艺并不就是民间文学。那么大的民间文艺的海洋怎么就非得按照你老的意思行事呢???

民间文学集成已经弄了那么多年,就不兴弄点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吗?

自以为是个干部就了不起,你扪心自问又干过多少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的事情。

坐着说话不嫌腰疼,凭你的智慧和能力能召唤起一国上下对民间文化现在的热情吗?凭你的能力你能唤起目前上下一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吗?

作为冯门弟子,看你老活了那么大,在误导视听,实在无法容忍,且和你理论几句。

劝在有生之年多为民族大义着想,多为后辈晚学树立榜样,少点凉风热讽,多干点人事!!!因为民间文化如同垂危的人,它们等不起你一边论道,自我得意;那些躲在一边自认为了得的所谓知道分子,只能袖手看这文化消亡,却永远触动不起良知的琴弦。悲哀!!!!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1-5-10 22:28

如果把中国民协10年来,上下呼告,走山涉水,掀起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当做不干正事,我真的要问问你老:是什么能堵住这耳朵,是什么能蒙住这眼睛,这样无睹地过了这十年?或者还是悠闲自在地隐居在终南山上?桃花源里不知秦汉更不知春夏???!!!
作者: 陶立璠    时间: 2011-5-11 10:07

悲歌一曲,引来众多呼应。似乎辜负了悲歌的幽情。其实在我们这些体制外的人看来,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才是真的。据我所知,以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而论,这些年来,老的、少的都没闲着,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努力就有希望。就我辈而言,自知老之已至,又远离学术前沿,淡出学术领域也是自然法则。
作者: 车前子    时间: 2011-5-11 14:08

不知道这事儿吵成这样,呵呵。
因为鄙人是七届中国民协理事,最后一届理事会也通知了,但没去京参加,八届理事会如何筹备的,自然就不知道啦,年龄大了嘛,急流勇退也不失是件惬意的事。不过现在还是我们山西省忻州市民协主席(虽贵为地司级市的民协主席,但没编制、没经费、没办公用房、没专职人员,就是一个空名头),自认为对这个话题也有点发言权,所以随便说说。

首先,指责中国民协这些年如何如何,是不合适的,以冯骥才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民协,对我国民间文化(包括民间文艺)保护和发展所创立的功绩,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中国民协当前的社会地位,也是空前的令人瞩目,这和它的成就是成正比的,也是所有没有偏见的人都看得到的。

其次,中国文联及各协会的什么级别之类,之所以走到今天,是中国社会独特政治体制使然,官本位现象令人沮丧,衙门化作风让人气馁,但谁又有办法改变这一切?

第三,中国民协现在的工作范畴,似乎比历史上是大大扩展了,冯先生掌舵以来,工作重点在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有物质的,但更多的还是非物质的,这就好像突破了“民间文艺”这个概念了。面对这种情况,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是缩小到“民间文艺”这个范畴?还是把民协改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研究会”或“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协会”?我觉得这倒该考虑考虑。

第四,由于民间文艺涵盖面大,人们常称民协是小文联,所以民间文学、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民间演艺、民间戏剧、民间舞蹈……包括一些民间杂技、民间曲艺等等,都在民协的工作范围,那么这么多事,该做什么呢?这就又由很多因素制约着。全摊开来做,根本做不过来,也没那么多人力、精力和财力。

既然从岗位上退下来了,那就正如陶老师所言,已是体制外的人。体制外的人还想干体制内的事,难上加难,这正是本人郁闷之处。但不干呢?又有点情不自禁,本来就喜欢嘛。所以,只能是尽力而为,拾遗补缺,能做点啥算啥,能干多少算多少,既不让自己太早的成为废物,又能添点儿砖增点儿瓦,对自己何尝不也是个交代?呵呵,随遇而安嘛。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5-11 14:29

虽贵为地司级市的民协主席,但没编制、没经费、没办公用房、没专职人员,就是一个空名头

————————
可想而知,地方民协的人想做出点成绩也是很难的。

以荆州市民协为例,很多时候看着这些老艺人,老干部,他们真的自己很有研究,但是没有话语权,没有资金,文化局根本不会在乎这个团体。作为民俗学学者,很多时候也只能从理论,理念层面解决一些问题,具体到实践中,实在是寸步难行。

但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没有民协,哪些民间艺人就真的没有组织,没有关怀,没有归属了。

这是接触地方民协的艺人的一个直观感受。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1-5-11 14:30     标题: 回复 16# 的帖子

车前子先生的话有理有据,实在是令人尊敬。而一些人打着“老”字号,为老不尊,胡说八道,实在令晚学不敢恭维。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1-5-11 14:38

引用:
原帖由 陶立璠 于 2011-5-11 10:07 发表
悲歌一曲,引来众多呼应。似乎辜负了悲歌的幽情。其实在我们这些体制外的人看来,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才是真的。据我所知,以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而论,这些年来,老的、少的都没闲着,都 ...
是的,如陶先生、柯杨先生、乌先生过去和民协紧密合作着,现在仍旧一样,民协的许多重要的学术活动都会和这些先生们联系。而且刘铁梁老师还是上一届中国民协副主席,这一届12个民协副主席里代表理论界的就有叶舒宪、乔晓光、潘鲁生等大学者。怎么说民协就是官僚机构呢?


而且中国民俗学会中的许多重要的学者都在民协理事名单中,两家只不过一个是官一个是民,都为国家做事,非要分出高下吗?

非常佩服和尊重陶老师等前辈的做法,走自己的路,才是真的。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1-5-11 16:32 编辑 ]
作者: 燕赵悲歌    时间: 2011-5-11 15:52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1-5-11 14:38 发表



是的,如陶先生、柯杨先生、乌先生过去和民协紧密合作着,现在仍旧一样,民协的许多重要的学术活动都会和这些先生们联系。而且刘铁梁老师还是上一届中国民协副主席,这一届12个民协副主席里代表理论界的就有叶 ...
本人老来无事,出于一点闲情所发的感慨,惹来如此多的关注,大出意料。
尤其是惹得这位马老师大动干戈,非要为维护其师尊的名誉搞个你死我活,更是大大扭曲了我的本意。他自己不说,我还真不知道他是冯门弟子,天子门生啊,乡野之人有眼不识泰山,大大得罪了!
我的一番感慨纯粹是对事不对人!多年来,我对冯骥才先生一直十分尊重,而且我们之间还有过不错的个人往来。当年我和冯先生交往的时候(那时,他正在修改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作为小辈弟子的这位马老师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猫着呢。
无知后生出言不逊,缺少教养,我想,若让大冯先生看到恐怕也不会纵容你的。
常言道,爱之深,恨之切。我这一辈人对民协的感情,看看车前子和陶先生的帖子就可以知道一二。车前子先生对于民协的看法,说明我们颇有同感。我们希望民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真正把民间文艺、尤其是民间文学的事情做好,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小文联,去做人家舞协、美协、曲写等该做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燕赵悲歌 于 2011-5-11 16:16 编辑 ]
作者: 燕赵悲歌    时间: 2011-5-11 16:02

引用:
原帖由 车前子 于 2011-5-11 14:08 发表
不知道这事儿吵成这样,呵呵。
因为鄙人是七届中国民协理事,最后一届理事会也通知了,但没去京参加,八届理事会如何筹备的,自然就不知道啦,年龄大了嘛,急流勇退也不失是件惬意的事。不过现在还是我们山西省忻州 ...
车前子先生关于民协改名的感慨,恐怕又会招来像马老师这样的后生的责难。
当年我参加了中国民协改名的那届会议,把原来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改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从“民间文艺研究”到“民间文艺家”,从“研究会”变为“协会”,虽然表面是名字的更改,其实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如今,确如车前子先生所言,民协是要考虑了,是不是要再次改名(“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研究会”或“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协会”),或许那样就做到名副其实了。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1-5-11 16:28     标题: 回复 20# 的帖子

似乎你该把过去的民间文化视野打得更开一点,而不是在这里以老买老!自以为是,自以为真理在握。

另外你该把你的满嘴胡言改改,论教训还轮不到你。

若说无知:我却真不知道你还和家师有那么长的交情,但如果所谓对冯先生尊重就用民协不干民协的事等类似语词来表示的话,我仍旧要坚持一点:花甲之人,该懂得自重,不要自取其辱。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1-5-11 16:29     标题: 回复 21# 的帖子

我很尊重车前子先生,对他的想法也完全赞成,怎么对您老的话就那么厌恶呢。。。。。。。原因就是你太不学术了,太缺少必要的思想。所以,。。。。。。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1-5-11 16:34

引用:
原帖由 燕赵悲歌 于 2011-5-11 15:52 发表

本人老来无事,出于一点闲情所发的感慨,惹来如此多的关注,大出意料。
尤其是惹得这位马老师大动干戈,非要为维护其师尊的名誉搞个你死我活,更是大大扭曲了我的本意。他自己不说,我还真不知道他是冯门弟子,天 ...
老来无事,更该干点正事。

说我等无知,恰恰衬托出你的有知???!!!!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5-12 08:22

本是同根生!
其实民协与民俗学会都是同病相怜,难兄难弟,不分彼此。
虽有体制内外之别,但做的都是民间文化的事情,从三套集成到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积德无量。这也是钟老遗愿。
我的同乡白庚胜先生也曾在民协当过官,同时是民俗学会的顾问,他也是钟老弟子之一。自己也经常接触到两边的人士,感觉还是好人多,毕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奔走呼号,往往更多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冯先生的知名度、才气、能力、人格为民间文化做了不少好事,贡献与业绩有目共睹,有口皆碑。时为世变,民间文学的重视与否,可能更多与时代变迁相关,绝非几个主事者能够左右,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民协之民不仅涉指民间文学,而是民间文艺家协会。燕赵悲歌对民协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尤其是如何与文联内的舞协、曲协的分工协作问题,斯世当同怀视之。
还是那句话:本是同根生,更应该铁肩担大义,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楼上皆前辈与兄弟,都是为了民间文化好,但有些话还是超出了讨论范畴。
还是握手言欢吧。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1-5-12 13:49

非遗的很多对象该是民间歌舞、民间曲艺的内容,按照这样的说话,他们该归舞协和曲协管辖,依次类推民间文学该属于文学,最正宗的管辖机构是作协了。

而舞协和曲协就目力所及并不对民间的东西,尤其是非遗保护尽什么力量,出什么优秀的思想;同样作协也不会返身去管理民间文学,似乎是一个道理。

如果那么大的民间文艺没有人去尽责,而且只把眼光放在民间文学上,那么这恐怕也是民协的失职。

况且,本着濒危优先的原则,对那些需要紧急保护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才是正事。据我所知,中国民协去年12月曾在人民大会堂发布:让八亿四千万字的民间文学全部进入数据库,为中国民间文学安一个永久性的家,投资近千万的一个大项目,这似乎是这届民协正在做的大事,而其意义自不必说。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1-5-12 13:51 编辑 ]
作者: 传媒虫子    时间: 2011-6-5 08:54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1-5-12 13:49 发表
非遗的很多对象该是民间歌舞、民间曲艺的内容,按照这样的说话,他们该归舞协和曲协管辖,依次类推民间文学该属于文学,最正宗的管辖机构是作协了。

而舞协和曲协就目力所及并不对民间的东西,尤其是非遗保护尽什 ...
我采访非遗做专题报道时,民间舞蹈(秧歌之类的)和曲艺类的项目,评审专家主要都是艺术研究院舞蹈所和曲艺所的,同时他们还都兼着中国舞协和曲协的领导职务,这些内容的非遗项目好像和民协没有关系的。
作者: 传媒虫子    时间: 2011-6-5 08:56

我印象中,文化部主管非遗的司长好像就是舞蹈所出来的。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