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我所经历过的达斡尔族生产生活 [打印本页]

作者: aobuk    时间: 2011-5-2 12:27     标题: 我所经历过的达斡尔族生产生活

三,海尔提诺尔和西格诺尔(榆树泡子和大泡子)
海尔提诺尔在村子的正西,泡子周围长了很多的榆树(榆树达斡尔话叫海尔子)也因此得名叫海尔提诺尔。好像是63年—64年的时候村子里开始有人偷伐榆树打家具,那些郁郁葱葱的榆树就变成了一个个精美花纹的箱柜摆在了那些砍伐者的家中。后来就剩下沿着泡子边缘的几十棵树,稀稀落落的立在那儿使人不免有几分凄楚几分伤感。
达斡尔人是一个十分珍惜自然环境的民族,此事对村里的老人们触动很大。每每遇到类似的事情都要拿这些榆树说事,所以村子的后山始终保护的很好。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个海尔提泡子里渡过的,春天随着妈妈和阿姨们在泡子里下渔囤子。那是一种专门抓扎日么鱼(柳根子鱼)和可乐波鱼(一种形状像鲫鱼的小鱼),扎日么鱼适合炖柳蒿芽菜(一种类似蒿子的野菜),也可煎吃,可乐波鱼则只能煎吃。还可以用小的扎日么鱼和可乐波鱼炸酱。
夏天的海尔提诺尔则是我们孩童的天堂,除了中午吃饭外多是在泡子里泡着。我们村的孩子大多都会凫水,自由泳,仰泳还有那传统的狗刨都很娴熟,只是没有专业教练姿势和动作不标准罢了。长大了就到诺敏渡口搏击诺敏河的激流了。
那时候泡子里的水很清,我们有时潜到水底相互追逐嬉闹,有时比赛游到对岸真是其乐无穷。
5月中下旬的时候还能在泡子岸边的草丛里找到野鸭蛋,7月初在岸边的沙窝里找到乌龟蛋。那乌龟看到人后急急忙忙往河边爬的动作至今还能在我的脑海中清晰的浮现出来。
有的时候在附近干农活的大人们也会利用午休的时间在泡子的南端(南端水浅些,长了不少水草)罩鱼,我们也会游过去在泡子边上摸鱼。有时候能摸到不少鱼呢,只不过去那儿摸鱼必须穿上塑料凉鞋因为那河泥里有带刺的菱角。
冬天了泡子都结冰了更是我们开心的天堂,我们背着自制的爬犁和冰鞋到河里玩。严寒虽然把我们的小脸冻得通红,身上却冒着热气。到晚上的时候也有很多小大人参与进来滑冰,那嬉戏热闹的场面已经很久没有享受到了。现在,历经这么多年尔虞我诈的社会经历后回想起来真的是很向往。
西格诺儿我不是很喜欢,不仅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还有它各种各样恐怖的传说。
出了村西头远远就看见一棵枝叶繁茂的老榆树依山耸立着,这棵树就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故事的那棵风水树。它的威严也就和它的故事一起在坊间不胫而走,越传越神。有人说曾经看见它的树干被人看了一刀后流出了红红的血,可是第二天再去看的时候却愈合的一点痕迹都没有;也有人说夜里路过它旁边的时候听到他树梢上有人在喝酒猜拳;更有人说路过它旁边时捡到一个包袱,包袱里是一个小娃娃………去西格诺儿就要路过那儿。
西格诺儿的东边是北山的山崖,冬天的西格诺儿只有到上午九点多钟才开始得到阳光的照射。所以它总是显得那么阴沉,还有人们赋予它的水怪传说和山鬼传说显得那么合情合理。有时候一个人走近它的时候真以为水中会跃出一个奇形怪状的恶魔水怪或者山崖上纵身飞下一个山鬼。
但是这个泡子却得到了很多钓鱼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我的四哥。我四哥比我大五岁,由于我们两人的年龄相近所以很有共同语言。但是村子里的老人们有些不待见他,因为他这人不愿意做农活总做些打鱼摸虾的营生。村里有名的懒汉,可是他也有自己的绝活。钓鱼别人钓不着他能钓着,打野鸡别人打不着他能打着而且每次都是满载而归。记得有一年冬天下野鸡套一早晨就弄回来50多只。他还会赶沙鸡一次就能捕获几十只沙鸡,那是达斡尔族人一种古老的猎捕方式。预先把一个袋状的网口子用柳条棍子做成圆圈撑开立在地里并栓一根绳子。然后从庄稼地的里头手举撑开的白布(1.5M*1M)轻轻抖动着驱赶沙鸡进到网里。
赶沙鸡是很辛苦的,手举撑开的白布套子很累。举一会儿两手就酸麻,但是不管多累,多酸,多麻手都不能放下来。动作稍不协调你很可能就要重新来过,所以越到最后越要咬牙挺住,越有耐心,慢慢地慢慢地把它们哄进网里。我最不愿意看到沙鸡进网以后的工序了,那是很残忍的齿咬。
我跟四哥去西格诺儿钓鱼,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聚精会神的看着他的鱼漂。一会儿一条2,3斤的柯尔特格鱼(达斡尔语大鲫鱼)就钓上来了,我越羡慕他越钓的多,我却一个凯阔(达斡尔语小鲫鱼)都没钓上来。我就跟他耍赖说他那儿是鱼窝子要换地方,他换到我那儿照样能钓上来,而我换到他那儿照样钓不上来。真是气人,一直到回来我还是一条鱼也没钓到。
四哥人很好,也很会渔猎,运气也不错。但是村里的老人们总不待见他,说他不愿意劳动。四哥从没做过农活,文革那会儿发返销粮都没他的份儿。
年青人可能没听说过返销粮这个词,我给解释一下吧。
那时候农民生产的小麦,谷子等粮食都要上缴国家粮库,粮库把外地玉米卖给农民充当口粮。虽然我们每年都种很多小麦,但是只有到春节的时候能吃上几顿白面。达斡尔人喜欢吃稷子米饭,但是不能随便种。每年要种什么种多少都是上级下达指标,而等到收获的时候农民又没有支配自己粮食的权利。这大概就是文革后期农民都不愿意劳动的主要原因吧。
未完待续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