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慎言“落后”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5-1 22:41     标题: 慎言“落后”文化

□ 明浩


  文化有无“先进”与“落后”之分?一般来说,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每当涉及具体的文化时,往往感觉一言难尽。尤其是当面对所谓的“落后”文化时,主张绝对平等的“文化相对论”者也显得底气不足。这种底气不足,究其实质而言是理念问题,是视角问题。因此,当我们面对那些所谓的“落后”文化而感到“底气不足”时,需要梳理自己的理念,摆正自己的视角。

  过去,我们在谈论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时,往往不假思索地将其定性为“原始”、“落后”,一概予以否定,要以“先进”文化取而代之。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这里的“先进”与“落后”已经很难说清楚了。别的不说,纵观当今世界,什么样的人才能从事狩猎活动?一说起狩猎或者打猎,我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的首先是什么?至少对我来说,我的第一感觉是“有钱人”,而且是像英国王室那样的贵族!再看看我们周边的情况,西部地区某一个国际狩猎场,据说外国人来消费一次,都以一两万美金起价。因此,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现在的狩猎,真是所谓“有钱人”、“贵族”才能玩得起的玩意呀!反观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却被当做落后的“原始文化”,几乎到了横刀截断、连根拔起的境地。如果从现代生态文化的理念出发,换个视角考察,我们是否应当将鄂伦春族狩猎文化当做“先进”的、“贵族”的文化加以弘扬呢?

  首先,现代生态文化表明,狩猎文化并不是落后的文化,其中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与狩猎互动的先进理念。在此背景下,人类对狩猎文化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和发展。人们发现,传统的狩猎活动不但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是建立生态文化、绿色文化的重要一环。传统的狩猎文化要求一个合格的猎人必须是生态人,必须是文化人,具有爱护自然、与自然分享的美德。现代科技对生态保护的研究也早已证明,并不是狩猎,而是对栖息地的破坏,才是环境破坏、物种灭绝的首要因素。为此,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特别强调,“原住”民族的传统知识对生态保护有着突出的贡献。今天,世界环保潮流已经由对“明星物种/可爱动物”的保护,转向对生态系统与栖息地的保护,转向对相关民族狩猎文化权的尊重和保护。因此,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等“落后”文化理应得到尊重和弘扬。

  其次,鄂伦春族人口不多,又不是全部从事狩猎活动。我们这里讲“贵族”文化,并不是想强调文化的高低之分,而是表示持有这种文化的人口规模有限。人多了,自然就不成其为贵族。让这些有限的从事狩猎生产的鄂伦春族人口,在各自聚居区,以家庭为单位,自愿组成一个经济文化实体,从事狩猎文化开发活动,并将开发收益按股份每家分红,这样既能弘扬民族文化,又能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只要政府好好引导,制定好相关的制度规章,这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从事狩猎生产,也是人民政府曾向鄂伦春族人民作出过的庄严承诺。新中国成立后,在请鄂伦春族人民下山定居的时候,相关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曾承认并承诺保护鄂伦春族的这一权利。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这种承认和承诺难能可贵,应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践行这一承诺,为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平台。这不仅是弘扬鄂伦春族文化的需要,不仅能够给鄂伦春族人民带来实惠,使其对自身文化树立信心,充满希望,更是在当代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总之,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等“落后”文化理应得到尊重和弘扬。在这里,我们不愿说这是一种“保护”。尽管“保护”各种文化遗产已经成为非常时尚的口号,但结合以上对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的思考,我认为“保护”应摆脱传统的束缚,需要一个新的视角。现在讲的“保护”,往往意味着国家“给钱”、“包干”或“照顾”。在现代理念和视角下,这显然是不够的,有些方面甚至是错误的。根据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的历史命运和现代价值,我认为,“给钱”不如给特权,即让鄂伦春族享受自主发展狩猎文化并从中受益的权利;“包干”不如给舞台,即将鄂伦春族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区域“还”给他们,使他们在这里充分实现其文化价值;“照顾”不如给尊重,即充分尊重鄂伦春族的文化,不再以“原始”、“落后”的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而是要充分肯定、更要尊重其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保护不如放手,即让鄂伦春族放手发展自己的文化,放手践行科学发展观。


《中国民族报》2011-4-15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