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apple
时间:
2008-9-8 02:10
标题: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西北民族研究所。1998年10月改名为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2001年5月成立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同年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本科生。2003年学校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次年,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随之更名为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现有1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专业,4个硕士点——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1个博士点招生方向——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学院设有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中心、西北伊斯兰文化研究所、西北民俗研究所、族群关系研究所、社会调查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编辑出版有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西北民族研究》。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坚持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依据社会需要,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努力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在探索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民俗学学科连续三届被评为甘肃省高校重点学科。
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28人,其中专任教师22名。专任教师全部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所有教师具备主讲教师资格。专任教师中有教授6名,博士8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10名。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出了合格的专门人才203名,其中本科生104名,硕士研究生98名,博士研究生1名。现有在校学生297名,其中本科生有6个教学班级,学生241名,硕士生51名,博士生5名。
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力求立足民族地区,面向全国,注重国际学术对话与交流;着眼于飞速发展中的中国民族地区社会实际,注重田野调查和社区研究,强调现实问题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历史文献和横向比较研究相结合;主张民族语言、民间文化与田野资料的交叉运用;主张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民族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民族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甘宁青人口较少民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土族、撒拉族)文化变迁、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文化交流、西北少数民族妇女、家庭与社会参预,西北各民族人口迁移及居住格局与城镇化、民族关系、西北民族历史文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院教师共出版各类学术著作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5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学院教师曾主持、参与完成和正在承担的国家、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国家民委、甘肃省和学校的各类科研项目有72项。
学院积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曾先后与北大、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文化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联合举办多次学术研讨会,并与国内外许多高校建有广泛的学术关系,曾有蒙古、美、德、意、日、韩,以及港、澳的学生到学院留学深造。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8-11-19 20:34
民俗学院?
第一次听说。好事。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