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学人季羡林诞生100周年 怀念先生《空灵书系:老猫》 [打印本页]

作者: 乌尔沁    时间: 2011-4-20 20:36     标题: 学人季羡林诞生100周年 怀念先生《空灵书系:老猫》

学人季羡林诞生100周年      怀念先生《空灵书系:老猫》









         2011年4月5日上午阴云垂暗哀乐低回。季羡林先生骨灰安葬仪式在山东临清康庄镇官庄村举行。1911年8月季羡林出生在官庄村,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辞世。根据季羡林生前遗愿他的骨灰回家乡憩园安葬。今天季先生遗愿实现了。他的骨灰分为三部分安放:一部分在北京,一部分在河北,一部分在山东老家临清。季羡林故居落于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占地5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8平方米。院落两进,主院由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组成。故居匾额由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书。








         那还是季羡林先生99虚岁时候。我们前往因健康关系住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的季老先生。但是先生身居恒温病房,病房的门厅里摆放着一幅与温总理的合影,温家宝总理已经多次来医院探视季羡林。季老的桌旁立着一尊屈原的塑像,正墙上有冯其庸的一幅书法:“道德文章警顽声”。季先生身穿白色条纹病装,谈笑如常,思路敏捷,应答自如。现在季先生基本不亲手动笔写作了。临别时我们想与季先生合影留念,先生欣然点头应允。记得1998年北大百年之际,编辑了一套北大老学者随笔《七星文丛》,到朗润园向季先生求序,担心季先生身心劳累,预先起草了一篇底稿送去。过了半个月再去北大取稿时发现,季羡林先生完全重新写了序言,老人诚恳地笑言:“自己的文章要写就自己动笔写,要不就不写。”



  千禧年前后,我们组织了一套老文化人随笔《空灵书系十册》,收入季羡林先生一集《老猫》排在书系首位。向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张中行先生约稿并且访问时,中行老评价说:“季羡林有3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三种难能之中,我以为最难能的还是朴厚。像他这样的学人难于找到第二位。”在向张中行先生的几次请教中,发现张中行平时身着的旧布上衣好像都是中式对襟或者中山装,而且他的中山装跟季羡林先生穿的一样,都是深蓝色上衣,黑色圆口布鞋,冬天时还常戴一顶手工针织线帽子。



  第一次访问季羡林是在北大东语系举办的“季羡林教授执教四十周年”庆祝活动上。这一年先生75周岁。一位早年从学北大哲学系的老人告诉我两件季先生的校间传闻。一件是:北大学子正在校园里说说笑笑往来时,一看到季老在前面,学生们便会主动放慢脚步压低声音。可是古稀年龄的季先生并不知道,依然拄着拐杖慢慢前行。学生们尾随老人身后,没有人越到他前面去。另一件是:有一年大年初一清早,季先生打开了自家屋门,看到门口前雪地上写有一行一行祝福季先生的话,但是没有留下名字。后来,我还把这两个小故事讲给季先生听。先生点点头说,这些事情也有人告诉过他。事隔多年,我仍然记得十分清晰。这一次访问季先生时,先生不穿西装不打领带,朴素的旧中山装,他关心地问我:“你也是咱们北大的学生吗?”我迟疑了一下,不知怎么回答。忽然,季老用他温和的双手握住我拿笔的手,没有一点架子。


  
      年轻时代季羡林




  现在《季羡林文集》已经编辑到了30多册了,总算起来大约有1000多万字,可谓著作等身。翻开《季羡林文集》可以读见这样深奥的题目:“吐火罗文A中的三十二相”,“梅呾利耶与弥勒”,“浮屠与佛”,“列子与佛典”等等。季羡林这样的学问是一般人所不及的。1998年7月在沪上探望季羡林老友王元化先生,王元化专门表达对季羡林学问的称赞,说季羡林就连给老朋友过八十生日也文文气气的,写上一篇大文章当做寿礼了。说着王元化先生还乐陶陶地拿出了季羡林给王元化的八秩寿文《关于中国美学的一点断想》,当场宣读一段:“汉文中有一个品字与文艺理论有关。中国古代有两本关于文艺理论的书都名《诗品》。一钟嵘作,一司空图作。按《说文解字》:品,众庶也。从三口。凡品之属皆从品。这个解释与文艺理论无关。在《康熙字典》中有‘品尝’一个解释,这就与文艺理论挂上了钩。”王元化告诉我,其实季羡林的这封贺寿文并不简单,它是在探讨中国文艺理论的“失语症”问题呢。再读季羡林下面的文字,就跟他的专业印度文化牵上关系了。



  要知道,季羡林先生的大学问是从幅员广大的田地乡间,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过来的。季羡林1911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为临清市)一户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少年季羡林背井离乡投奔济南叔父。在济南他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后回到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员。1935年24岁的季羡林被录取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小语种,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可以说季羡林从一个农民的孩子起步,从学以后是一口气读到博士的。新中国成立后,季羡林仍任留在北大担任教职,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还曾当选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大学授予他“终身教授”荣誉。我已经估算不出季羡林培养出多少天下桃李。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曾说过:“经季先生认定,我应当是他的第五代弟子了 ……”







  季羡林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先生有时相当入世,他胸中承载天下万物,时时守望着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学。季羡林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尤其在学术问题上绝不人云亦云,有时甚至比较超前。比如和谐的问题,其实早在20多年前季羡林就已谈到了。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和谐。人与人要和谐相处。人与大自然也要和谐相处。东方人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同大自然交朋友,了解自然和认识自然,在这个基础上再向自然有所索取。”《老猫》、《槐花》、《清塘荷韵》等等其实都是季羡林畅谈和谐自然的美文。对于季羡林关于自然的感悟,宗璞在她《夹竹桃知己》一文中说:“身为夹竹桃知己的季先生,实际不只写活了夹竹桃。他对于整个大自然都是心有灵犀,相知相通的。”




  季羡林曾经讲过:自己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越老工作干得越多。他1978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等职务。季羡林的专业被称为“专业中的专业”,季羡林的学术生涯翻译与创作并举,语言、历史与文艺理论一齐做。季羡林对比较文学和民间文学也有浓重兴趣,自称是一个典型杂学家。季羡林散文在我国20世纪文坛上独树一帜。他总共创作散文约百万字,到了80岁以后出书达到高峰。 2005年3月身为中国译协名誉会长的季羡林再度呼吁设立国家翻译奖。季羡林认为现在翻译队伍总体的素质不低。翻译是一门学科,有它自身规律。文明的社会,开放的国家,需要职业翻译家。到2006年,季羡林担任总主编的大型丛书《东方文化集成》10年来已有百余册图书正式出版。《东方文化集成》旨在发掘和整理东方文化遗产,弘扬东方优秀文化,增进中国与东方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文化交流。




  季羡林主张倡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会,后来比较文学课程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设起来。他提出建立比较文学中国派的主张,得到大多学者的一致赞同,引起了世界文学界的关注,如今已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主张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撰写了大量涉及中国、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古国以及欧洲文化方面的论著。在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季羡林一直奉行的座右铭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季羡林是一个格外重情讲孝的文人。季羡林说过:自己家庭生活的黄金时期是夫人彭德华1962年从济南来到北京,一直到1994年她永远离开。我们家和睦相处,你尊我让,从来没有吵过嘴。季羡林说:“夫人彭德华年长我4岁,她一辈子没有看过任何一部小说,也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她对我一辈子搞的这套玩意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意义。她似乎从来也没想知道过。在这方面我们俩毫无共同语言。然而在道德方面,她却是超一流的。上对公婆,她真正尽了孝道。下对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中对丈夫,她绝对忠诚,绝对服从,绝对爱护。如果中国将来要修《二十几史》而其中又有什么妇女列传或闺秀列传的话,德华应当榜上有名。”







  季羡林在学习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得到过名师的帮助和指点。记得季羡林不止一次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话。纵望99岁季羡林的世纪人生,其实就是一部友情史。季羡林说:“我极重感情,决不忘恩。”季羡林生平最敬仰的4位前辈,分别是陈寅恪、胡适、梁漱溟、马寅初。陈寅恪影响季羡林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胡适影响季羡林的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梁漱溟影响季羡林的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马寅初影响季羡林的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季羡林作《怀旧集》感念这些师友。



        由乌尔沁与林中路工作室策划并且主编的《空灵书系》第一辑已经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第一辑收集了季羡林、冯亦代、严文井、吴祖光、黄宗英、高莽、叶渭渠、唐月梅、柳鸣九、郭宏安10位文史学科著名作家学者的学术随笔与情调散文,依每人一卷的体例编排,每卷约10余万言。平均年龄78岁的这些老先生们的文字和品格造就了该书空灵而飘逸,却又实在而不虚的风格。出版十册情况和图书由《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七版派发讯息。
  
  
  《空灵书系》第一辑收集了10位文史学科著名学者的学术随笔与情调散文,它由东方出版社与“林中路工作室”共同运作完成,依每人一卷的体例编排,每卷约十余万言。读者既可以从整体上一观诸位老先生之风貌,又可单册细细品味个中意味。这里有季羡林的《老猫》、吴祖光的《我的冬天太长了》、冯亦代的《一封无处投递的信》、柳鸣九的《兄弟我》、郭宏安的《写作的幸福》、黄宗英的《故我依然》、唐月梅的《三岛由纪夫与殉教图》、叶渭渠的《雪国的诱惑》、严文井的《我只是个不速之客》、高莽的《枯立木》。
 

  
  《空灵书系》的作者老先生们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彻悟,造就了《空灵书系》空灵、飘逸、简洁、清新的风格。尽管这套丛书的作者平均年龄近80岁,但书中的文字和思想丝毫没有“老态”。88岁的杨宪益先生在《空灵书系》序言中写到:“出版这样一些带有旧式学人色彩的文集,我总以为是一件好事,但愿我们的这些文字能在新的年月里结集出来,让读者读到一些实在而不虚无的意思。”书中没有文字游戏,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下面还是依次体现《空灵书系》第一辑出版的十册内容。
  

  
  第一集季羡林《老猫 —— 空灵书系》内容简介:本书是季羡林先生散文随笔、纪念文章等内容的专辑,书系包括五方面部分:“老猫”记述了与季先生生活相伴的几种可爱的小动物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生趣以及作者的人生感悟;在“往事回忆”中作者以真实的情怀记述了与之相交的情怀。在“往事回忆”中作者以真实的情怀记述了与之相交的师友,以细致见真情,以品学见大节;“我写我”中作者将自己的求学之路以及几十年的辛勤耕耘用平实的笔法记录下来;“清塘荷韵”中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对生命的热爱;“我和书”中作者寄托了对书海宝藏的一往深情。
  
  
  季羡林,1911年出生,山东清平人。教授、学部委员、著名语言文化学家、翻译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主要著作有《季羡林文集》、《文化交流的轨迹》,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等。
  
 
  
  目录
  
  
  老猫
  老猫
  咪咪
  兔子二
  往事回忆
  回忆陈寅恪先生
  回忆梁实秋先生
  悼念朱光潜先生
  悼念冯友兰先生
  悼念许国璋先生
  记周培源先生
  悼念沈从文先生
  忆王力先生
  悼组缃
  怀念乔木
  春城忆广田
  哭冯至先生
  为胡适说几句话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三
  我写我
  我写我
  留学热
  我和外国文学
  忆念胡也频先生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遥远的怀念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新年
  八十述怀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世态炎凉
  九十述怀四
  清塘荷韵
  月是故乡明
  喜雨
  神奇的丝瓜
  二月兰
  清塘荷韵五
  我和书
  我的书斋
  我和书
  
  藏书与读书编者后记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