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漆亚莉]《桂海虞衡志》民俗学价值浅析 [打印本页]
作者: 茅正圆 时间: 2008-12-29 17:17 标题: [漆亚莉]《桂海虞衡志》民俗学价值浅析
《桂海虞衡志》民俗学价值浅析
漆亚莉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桂海虞衡志》是唐宋时期第一部对广西风俗进行比较全面而细致描写的著述。作者客观、真实的保留了大量的民俗记录,为后世研究古代民俗,特别是宋代少数民族民俗的变化、演进过程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桂海虞衡志》;民俗学价值;广西风俗
[中图分类号] K291/ 2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 - 434 (2007) 06 - 0056 - 04
《桂海虞衡志》是南宋时关于广南地区(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部及广东省、海南省的一部分)风土、物产、民族等方面的方志类史书。作者范成大(1126 - 1193 年)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今江苏苏州) 人。曾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府(治所今广西桂林市) 兼广南西道安抚使。范成大帅桂二年,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接触面很广,又究心吏治,洞察民情,耳闻目睹,所知极多,对广西的山川名胜、风土人情,十分关切。该书是他在淳熙二年(1175 年) 由桂入川的途中写的。全书共十三篇,篇目为《志岩洞》、《志金石》、《志香》、《志酒》、《志器》、《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杂志》、《志蛮》。
《桂海虞衡志》中作者客观、真实的保留了大量的民俗记录,为后世研究古代民俗的变化、演进过程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从宋代开始,对该书的引用就相当普遍,黄震的《黄氏日钞》引述该书达12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多处引用该书。直到现在《, 桂海虞衡志》都是学者阐述观点时经常引用的重要论据。但由于该书是一部地方性文献,而且不是专门的民俗史志,因此,作为一部承载多方面信息的重要的民俗文献,其民俗学价值并未显得突出,对其民俗学意义的研究甚少,笔者尝试对其民俗学上的价值进行简要的论述。不当之处,请行家指正。
1 、《桂海虞衡志》是唐宋时期第一部对广西风俗进行比较全面而细致描写的著述
从历史上看,南宋以前,广西开发较晚,民族较多,风俗特殊,加以地带不同,气候物产有异,中原人颇不熟悉,遂目之为奇异之乡。早期地志之类,虽不乏记载,但侧重政区沿革,余多语焉不详。如唐末五代时期刘恂所作的《岭表录异》,只零散地记有两广地区物产,虫、鱼、草、木、禽兽和少数民族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资料,专门记录有广西民俗相关资料的仅有唐莫休符的《桂林风土记》,但该书仅有四十二条,所记之事大抵不出三种内容:一是桂林的山水名胜,二是曾在桂林为官或被贬到此处的名人之轶事,三是一些神灵怪异之事,内容单薄,篇幅亦小,而且范围仅限于桂林一地,所述内容远不及《桂海虞衡志》详尽。而与之同时代的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虽然内容比《桂海虞衡志》更斑斓丰厚,别致有趣,所反映的地域也更加广博宽泛,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成书的时间是在《桂海虞衡志》刊行之后,而且周氏在自序中也称“晚得范石湖《桂海虞衡志》,又于药裹得所钞名数,因次序之,凡二百九十四条。”可见《岭外代答》是在参考范成大书中所述内容的基础上,补充加工而成。而《桂海虞衡志》“件系以事,皆叙述典雅,无夸饰附会之习”。(《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评介) 分门别类,条分缕析,将广西的生产民俗、建筑服饰、饮食生活、婚丧嫁娶、民俗信仰等尽包容其中。可以称为唐宋时期第一部对广西风俗有比较全面描述的重要文献。
下面简介其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以见一般。
(1) 物质生产民俗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经验、生产技术,甚至与之相关的生产仪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质生产民俗。《桂海虞衡志》中主要记载了许多传统的生产技术、方法。如在工匠民俗方面,在《志金石》篇详尽地介绍广西各地出产的各种矿藏“, 铜,邕州右江州峒所出。掘地数尺,即有矿。故蛮人好用铜器。”;“铅粉,桂州所作最有名,谓之桂粉,其粉以黑铅著糟壅罨化之”等。还详述各种冶炼工艺,如水银烧法:“水银,以邕州溪洞朱砂末之入炉烧取,极易成。以百两为一铫,铫之制,以猪胞为骨,外糊厚纸数重,贮之不漏。”这是在当时广西
非常流行的用丹砂炼制水银的冶炼技艺。在民间工艺方面,在《志器》篇中提到:“戏面,桂林人以木刻人面,穷极工巧,一枚或值万钱。”“戏面”,作为跳神的一种面具,在北宋时桂林已生产,它用木头雕刻而成,作为表演傩戏时的面具使用。以桂林为中心的民间傩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当时全国以桂林一带之面具制作技艺最高,由于制作此类面具技术难度甚大,制作水平极为精巧,艺术水准亦极高,外地均不及,价格也十分昂贵。
(2) 物质生活民俗 与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质民俗事项,是我们所说的物质生活民俗。《桂海虞衡志》在各个章节中都有所涉及,如在服饰民俗方面,既有体现纺织特点的描写:“緂,亦出两江州峒。如中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也有反映地方穿着习惯的“冬编鹅毛木棉,夏缉蕉竹、麻纻为衣”等描述。在饮食习俗方面,作者将各类名酒,专设一章加以介绍,在《志酒》中提到“瑞露,帅司公厨酒也。经抚所前有井清烈,汲以酿,遂有名。今南库中,自出一泉,近年只用库井酒,仍佳。”;“老酒,以麦麴酿酒,密封藏之可数年。士人家尤贵重, ……有贵客,则设老
酒冬鲊以示勤。婚娶亦以老酒为厚礼”。可见,古代广西有酿造老酒的习俗,老酒以麦曲酿制,密封藏数年乃成,每逢重大节日或家有贵客,必拿出陈年好酒招待客人,并流行以佳酒为聘礼。
(3) 人生仪礼 人生仪礼既包括婚礼,也包括葬礼,从婚姻习俗和丧葬习俗中也可管窥一地之民俗特点。在书中提到了具有广西特色的婚姻习俗:“卷伴婚”和“入寮婚”。在《杂志》篇中有曰:“卷伴,南州法度疏略,婚姻多不正,村落强暴,窃入妻女以逃,转移他所,安居自若,谓之卷伴。言卷以为伴侣也。已而复为后人卷去,至有历数卷未已者。其舅姑若前夫访知所在,诣官自陈。官为追究。往往所谓前夫,亦是卷伴得之复为后人所卷。惟其亲父母兄弟及初娶者所诉,即归始初被卷之家。”“洞官之家,婚嫁以粗豪汰侈相高,聘送礼仪,多至千担,少亦半之,婿来就亲,女家于五里外结草屋百余间与居,谓之入寮。”这些记载,既反映了当时广西地区民风的古朴与强悍,也说明了其社会发展程度的相对落后。
(4) 信仰民俗信仰民俗涉猎到包括信仰、巫术、禁忌、占卜等多方面的内容。《桂海虞衡志》对其也有所记录。如对于占卜的记录,在其佚文中记载:“鸡卜,南人占法,以雄鸡雏执其两足,焚香祷所占。扑鸡杀之,拔两股骨,净洗,线束之,以竹签插束之,使两骨相背于签端,执竹再祝。左骨为侬,侬,我也。右骨为人,人,所占之事。视两骨之侧所有细窍,以细竹签长寸余遍插之,斜直偏正,各随窍之自然,以定吉凶。法有十八变,大抵直而正,或近骨者,多吉;曲而斜,或远骨者,多凶。”虽然这种信仰现象,往往被解读为“重巫尚鬼”的一种迷信行为,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之所以能从遥远的古代传承到今天,其中必有其存在的理由。
2 、对民族民俗研究的功用价值:《桂海虞衡志》保存了珍贵的少数民族民俗资料
《桂海虞衡志》中的《志蛮》可谓是全书的精华,是关于宋代广西少数民族习俗宝贵的史料,篇中对宋代广南瑶、僚、黎以及西南的白、彝等少数民族的社会组织、生产情况、生活习俗,均有较详细的记述,不仅反映了各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及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更展示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后世很多重要书籍都将它作为研究南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史料加以引用。今传本仅存6 条千余字,所幸从《文献通考·四裔考》可辑得佚文10 条,近万字,尤为可贵。而全书的许多章节中也都或详或略地包含有少数民族风俗的描写,使得全书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功用价值。
(1) 对于少数民族生产习俗的记载,表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生产方式
在《志器》开篇的序中,作者就提到:“南州风俗,猱杂蛮ò 。故凡什器,多诡异,而外蛮兵甲之制,亦边锁之所宜知者。”可见,范成大认为广西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所用器物都十分“诡异”,各种器物与中原大不相同。如:“蛮弩,诸峒ò 及西南诸蕃,其造作略同。以硬木为弓,桩甚短,似中国猎人射生弩,但差大耳。”“ ò 人弩,又名编架弩。无箭槽,编架而射也。”等,这都体现了长年居住在森林资源丰富,飞禽走兽众多的边疆少数民族的工具制作民俗。而“铳鼓,徭人乐,犹如腰鼓,腔长倍之,上锐下侈,并以皮鞔,植于地,坐拊之”。“铜鼓,古蛮人所用。南边土中时有掘得者。相传为
马伏波所遗,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两人舁行以手拊之,声全似鞞鼓”的描述则反映出少数民族精湛的手工制作技艺和擅长各种乐器演奏的民族特色。
(2) 对于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描写,展现了少数民族丰富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方面,少数民族多依山林而居,壮族“以射生食动为活,虫豸能蠕动者,皆取食。”喜好“抟饭掬水以食”。而瑶族以“种禾、黍、粟、豆、山芋,杂以为粮,截竹筒而炊,暇则猎食山兽以续食”。“岁首祭盘瓠”时“, 杂揉鱼肉酒饭於木槽,扣槽群号为礼”。另外,少数民族还有喜食槟榔、鼻饮等习俗。“南人既喜食槟榔。其法:用石灰或蚬灰并扶留藤同咀,则不涩”。“南人习鼻饮。有陶器如杯碗,旁植一小管若瓶嘴,以鼻就管,吸酒浆。暑月以饮水,云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凡此种种,都成为宋代丰富多彩的饮食文明的组成部分。
在服饰民俗方面,作者精于观察,详细记载,展现了宋代广西各个民族衣着冠饰的不同风貌。少数民族尤其善于编制各种布料,“綀子,出两江州峒,大略似苎布。有花纹者,谓之花练。土人亦自贵重”。“緂”被认为就是现在壮锦的前身。瑶族一般“椎髻跣足,衣斑斓布褐”,并精于装扮“插银铜锡钗。妇人加铜环耳坠垂肩”,黎族还有文身的习俗:“女及笄,即黥颊,为细花纹,谓之绣面。女既黥,集亲客相庆贺。惟婢获则不绣面。”在居住民俗方面,简略地介绍了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住宅建筑与居住风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多住茅舍“, 以木叶覆屋”“; 民居苫茅为两重棚,谓之麻栏,以上自处,下蓄牛豕,棚上编竹为栈,但有一牛皮为姻席。牛豕之秽,升闻栈罅,习惯之;亦以其地多虎狼,不尔则人畜俱不安”。这种干栏居住建筑的选择,是适应南方自然气候条件而形成的,除了避虎狼之外,当与气候炎热潮湿有关,人居干栏之上,可以通风采光和防潮,从而起到保健卫生的作用。壮族地区至今仍保持有这种居住习俗。
(3) 对于少数民族人生仪礼的记述,反映了少数民族特有的婚丧习俗
如前所述的“卷伴婚”、“入寮婚”主要是在广西壮族中流行的婚姻习俗。那种强暴窃人妻女的“卷伴婚”其实是名副其实的抢婚,男从女婚,半年后才归夫家的“入寮婚”婚姻形式,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广西少数民族的婚姻关系中始终保留着母系力量支配家庭权力的心理意识,这种心理与相应的习俗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群体中一直被保存下来,作为约定俗成的习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另外,在《志蛮》的“羁縻州洞”篇记录了古老的买水洗尸送葬之俗:“亲始死,披发持瓶瓮,恸哭水滨,掷铜钱纸币于水,汲归浴尸,谓之买水,否则,邻里以为不孝”。买水洗尸送葬之俗本为南方古越人和“西原蛮”所有,并不限于壮族,直到近代仍在瑶族、客家人中流行。亲人去世,孝男孝女携瓦罂,焚香烛到河边投钱入江,用罂取水回家,以柚子叶、桃树叶等煮水为死者浴尸,而后“装身入殓”。人们认为,通过买水洗尸,灵魂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去。
(4) 对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介绍,体现了少数民族信仰各异的宗教文化
除了前面已经述及的“鸡卜”习俗以外,少数民族中还盛行“蛋卜”:“亦有用鸡卵卜者,握卵以卜,书墨于壳,记其四维,煮熟横截,视当墨处,辩壳中白之厚薄以定侬人吉凶。”以及壮族的招生魂,“人远出而归者,止于三十里外,家遣巫提竹篮,迓脱归人贴身衣贮之,篮以前导还家,言为行人收魂归也”。人出远门回家,逗留在离家三十里开外。家里派巫师提着竹篮,里面装着他的贴身衣服,让灵魂依附在衣服上,引导他回家。这种为活人招魂的仪式,是一种古老的信仰习俗。
3 、《桂海虞衡志》具有创新的真实记录,在民俗研究方法上具有示范性
范成大在桂任职两年,不仅为他在政界赢得了良好的名声,而且在职期间对广西的民风民情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并在上任和解官之际,顺道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序》所载,“时念昔游,因追记其登临之处与风物土宜”故而成书。很明显,其书中内容都是他经历亲见之事或物。如其中《志岩洞》、《志花》、《志果》等篇,就是他多次游历、观察之后的真实记录。《志岩洞》篇中,分别记载了桂林地区山峦峰岩与山中洞穴的分布及其各种地貌景观。而且对这里的山峰与其他名山从观赏的角度作了有益的比较。认为:“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究其原因,乃“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当为天下第一”。在《志果》篇中,范成大记载了他曾在当地看到的或亲自食用过的水果有数十种。他说:“世传南果以子名者百二十,半是山野间草木实,猿狙之所甘,人强名以为果,故余不能尽识,录其识可食者五十五种。”他不仅对这些名贵水果的颜色、味道等进行了描绘,而且对其生长周期、营养价值进行了记载,同时还与其他地方的同类水果进行了比较鉴别。如“荔枝,自湖南界入桂林,才百余里,便有之。亦未甚多,昭平出 核,临贺出绿色者尤胜。自此而南,诸郡皆有之,悉不宜干,肉薄味浅,不及闽中所产”。从这些记载来看,可谓明确地反映了范成大追求写真求实的写作特色,从而确保其文献的真实价值。对于许多民间习俗不因其鄙俚粗俗摒弃不理,而是以写实的方法加以记载。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在桂为官二年,与老百姓的感情相通,其拳拳于广西的态度,可谓情真意切,跃然纸上。
众所周知,判断一部史书或资料价值的高低,主要是看它是否提供哪些有价值的材料,和具有多少创新价值。《桂海虞衡志》内容广泛,知识渊博,选择、记录多为前人所未载“凡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极具写作上的开创性。如在《志禽》、《志兽》等篇中,范成大就记载了许多有关桂林地区前人未载的新内容。因桂林地处岭南,属于亚热带气候,许多珍禽异兽的分布是当时北方地区所没有的,故他对当地特有的动物多有记载。他说:“南方多珍禽,非君子所问,又余以法禁采捕甚急,故不能多识。偶于人家见之,及有异闻者,录以备博物。”他还说:“兽莫巨于象,莫有用于马,皆南土所宜。余治马政,颇补苴漏隙,其说累牍所不能载,姑著其略。及畜兽稍异者,并为一篇。”其中所记各种动物,包括其形状、生活习性、分布地点等各种内容,甚至还记载了其药用价值。如“山獭,出宜州溪洞。俗传为补助要药。洞人云:獭性淫毒。山中有此物,凡牝兽悉避去。獭无偶,抱木而枯。洞獠尤贵重,云能解药箭毒。中箭者研其骨少许,傅治立消。一枚值金一两。人或求买,但得杀死者,功力甚劣”。书中还特别强调:“民或以鹦鹉为鲊,又以孔雀为腊,皆以其易得故也。此二事载籍所未纪,自余始志之。”
4 、《桂海虞衡志》具有的现实意义
(1) 为当代民俗理论研究提供重要依据资料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民俗事项时,民俗资料是不能不有所提及的。一般而言,民俗资料大体可分为文献资料、口传资料、实务资料与声像资料等四大类。而这些资料大都来自文本中古籍资料的钩沉和脚踏实地的田野作业。钟敬文先生说:“中国在现代意义的民俗学产生之前,文献上就有许多关于民俗的记录,也有关于民俗理论的考察,而且相当丰富,有些在世界上来讲也是比较精彩的。”因此,在深入田野之前,一般都须充分查阅调查所在地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地方史志,因为其中大多都有“风俗”之类的部分,集中记载当地的风俗,内容多为第一手的资料,即使来源于旧志者,也会于当时的风俗相印证后才会记载,间有考证和评论,是研究这门学问本身的重要材料。《桂海虞衡志》保存了丰富的宋代广西及广东省、海南省的一部分地区丰富的民俗材料。无论是研究民俗史(如宋代广西民俗研究,南方少数民俗风俗史等) ,还是研究某一民俗事项发生和嬗变(如桂林的饮酒习俗、古老的鼻饮习俗、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等) ,都需要其作为重要的论证依据。笔者以“桂海虞衡志”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找以该书作为参考文献的文章就有364 篇(1980 年—2006 年) ,而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也搜索到以《桂海虞衡志》为参考文献的学术论文268 篇(1999年—2006 年) ,其他的专著中引用《桂海虞衡志》文中内容更是多不胜数。可见《, 桂海虞衡志》一书,对于当代的理论研究,特别是民俗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为开发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考证依据
《桂海虞衡志》作者范成大“足迹遍历八桂,博采风土民俗”,真实反映了宋代广西地区风景名胜、地方物产,风俗人情,其中蕴藏着丰富多彩,可资采撷的民俗资料,而这些资料不仅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花样繁多的饮食文化,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信仰各异的宗教文化,精雕细琢的民间工艺,是宋代劳动人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结晶,也是最为突出的旅游资源之一。据《志器》篇中对“戏面”、“腰鼓”介绍,可以深入挖掘桂林民间是否还有保留,如果还有此类文化娱乐用品的技艺存在,就应该很好的保护这些民俗物品,并设法将技艺加以延续,适当改造,使桂林文化民俗游更富地方特色。在《志酒》篇中,作者对桂林好酒以高度评价:“及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震湖广。”这也可作为宣传桂林地方特色产品的历史依据。
《志岩洞》、《志花》、《志草木》等篇中虽然没有直接描述民俗风情的内容,但同样也为当代的民俗旅游提供着重要的考证依据,如《志岩洞》中作者重点提到的位于今兴安县境内的乳洞岩“, 兴安石乳洞最胜。余罢郡时过之,上中下亦三洞。此洞与栖霞相甲乙,他洞不及也”,是表明这一景观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依据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范成大对桂林风光的评价在《志岩洞》篇中有一句名言:“予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这一句话对自他之后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十年后,四明人王正功任嘉泰年间的静江(桂林) 知府,将他的这句话演化为“桂林山水甲天下”,从此以后,桂林山水凭藉这一句话传遍海内外,成为宣传桂林山水以至无人不知的最佳“广告词”。因此也有学者认为《桂海虞衡志》是一本名士笔下的南宋时期桂林旅游百科全书。总之,范成大笔下所记的民俗史料,客观真实,丰富多彩,为后世研究广西等地的古代民俗,特别是宋代少数民族民俗的变化、演进过程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本文中《桂海虞衡志》的内容引用于《桂海虞衡志校注》,严沛校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出版。
[参考文献]
[1]卢斯飞,杨东甫,黄权才 广西地方古文献中的压卷之作———对《岭外代答》的重新审视[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1) :921
[2]刘小林 广西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文化透视[J ]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 :1571
[3]张全明 《桂海虞衡志》的生态文化史特色与价值[J ]1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1) :88 - 96
[4]苑利,顾军 中国民俗学教程[M] .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1311
[5]钟敬文 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J ] . 社会科学战线,2002 (1) 1 :2261
[6]苏洪济,邓祝仁 《桂海虞衡志》———南宋时期桂林的旅游百科全书[J ] . 社会科学家,200315 :105 - 1091
来源:《广西地方志》 2007年 第6期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