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集成》中的《站在高山顶上唱歌》与我们在黑河采录的《长调歌手》,在曲调和内容(后者为歌手自己翻译的)方面相同,曲名不同。但我将黑河歌手孟淑珍的歌唱发音与《集成》记写的国际音标对照,发现它们很不相同。黑河的歌词,除了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句中出现过“在树下”(m :ηi t x ndun)外,没有相同读音的词汇。而且黑河的每一段歌词,结尾都有一句为《集成》所没有的衬词“ni ya na ni ya na ye”。是因地域方言的不同,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有机会应再译审。
很明显,在帐篷里采录的音乐,与之前鄂伦春或之后我们在海拉尔的鄂温克自治旗采录的音乐有很多不同。首先在民歌称谓上,没有“赞达仁”或“扎恩达拉尕”(即自由的山歌)的概念。这可能与敖鲁古雅的歌唱都很规整,音调结构较短小,几乎没有自由节奏的长歌腔有关。除了篝火舞、萨满调之外,她们称所有歌唱为“ha an”。篝火舞在她们的语言中叫“yi kan”,其中的歌唱又分为领唱和跟唱。领唱叫“you liu ki”,跟唱叫“bo da liu ki”(bo da在她们的语言里是“跟着”的意思)。唱萨满调叫做“jia li you ki”。我感觉到其中you和 ki的发音在重复出现,就问她们这两个音节是否能单独解释?她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并告诉我,这种相同音节的重复出现,可能与两种歌唱形式都有领唱和跟唱有关。尽管有那么多的区别,我们还是能够发现同属满-通古斯语族的鄂伦春和鄂温克不同族群间的联系。比如,口簧,在敖鲁古雅叫“beng yi liu ka”,与“崩奴哈”、“崩奴刻”的关系;篝火舞“liu ki”的词根,与“奴该勒”“吕日格仁”之间的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