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松阳高腔活态传承亟待保护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1-4-12 01:26
标题:
松阳高腔活态传承亟待保护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4月06日 17:45 来源:光明日报
松阳高腔活态传承亟待保护
王建武
发源于浙江省松阳县的“松阳高腔”是被戏曲界誉为“戏曲活化石”的瑰宝,从元末明初发端,绵延不断传承至今,是浙江省目前尚存的高腔剧种中唯一能够完整演出的古老剧种。虽然它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其传承发展之路依然艰难漫长,需要各方有识之士的积极参与和扶持。
松阳高腔的传承境况堪忧
从传承人看,前辈年高,后继乏人。松阳高腔艺人年龄老化,年轻人又不热衷于这一古老的艺术,因此形成了青黄不接的局面,松阳高腔这种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几位健在的高腔老艺人,年龄最大的已83岁,最小的也近70岁,年轻的演员平均年龄也已在40岁上下,如今尚能从事演出的也只剩10来人而已。虽然松阳高腔的传承艺人吴关群、吴发仲、吴永清等人都有带徒传授技艺的想法,但由于生计,他们既无时间也无精力。演员们都分散在各个自然村落,他们既是演员,更是劳动者,繁重的劳动使他们很难在演戏上花更多的精力,一年当中也只是在春节期间或丽水松阳文化节期间有几场固定的演出,其他时间则都得外出打工谋生。
在资源储备方面,则是装备陈旧、资金短缺。今年79岁的周安剧团团长吴大水说:“要把戏班里20多个人拉出去开演,要花很大的精力不说,开销也要一大笔。但如果再不出去演,松阳高腔就会在眼下的这一代人手里失传。松阳高腔历来靠艺人‘口吐’相传,由于年代久远,原有的30多部剧本现在仅剩下20来部,有许多都已失传。趁现在几位老艺人还在,还能在戏路上给年轻人一些指点,若再过个三五年就很难说了。”吴大水说:“我们演出的行头依旧比较落后,我们剧团现在用的一些道具,有一部分甚至还是民国时期置办的,这些行头历经几十年风雨的侵蚀,均已破旧不堪,一件莽袍就得好几百元,而一个剧团备齐10套莽袍并不算多呀。”41岁的旦角演员洪永骄谈起这些时颇有感触。她说自己进剧团后仅有的几次演出,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在1998年,省里在温岭举办“稀有剧种”演出会,她和吴关妹等5名演员参演,上了一个折子戏,叫《真陈十四夫人》。他们来到温岭后才发现在所有来参演的剧团中,他们的装束是最“土”的,特别是几个男演员,身上穿的衣服既破旧又不合身,脚上的解放鞋还沾着泥土,只好将就着登上了舞台。
从发展环境看,现在的状况是生存环境差、演员素质低。松阳高腔一直以来只流传于乡间村落,现在仅存的两个高腔剧团,都还在其发源地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村和周安村。海拔800多米的周安村,离玉岩镇还有十几公里,没有公路,只有一条蜿蜒而进的机耕路,自然条件十分差。从周安村再往山里去的白沙岗村则更是人迹罕至。松阳高腔就在这样两个偏远的山村代代相传。松阳高腔的传承方式是原始的、家族式的口传身授,演员一般都是其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小学的居多,初中程度以上的已很少了。
保护松阳高腔的生态环境
目前这样的境况如不尽快改变,松阳高腔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在这一植根于民间的地方戏曲文化岌岌可危的当下,我们应深刻思考的是如何为它的继续流传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从多方面着手保护松阳高腔的生态环境。
首先,政策上要有保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保护松阳高腔艺人的优惠政策,并给予艺人们相应的荣誉,让每一个艺人因自己拥有的这份艺术文化而有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传承与弘扬这种文化的激情;制定松阳高腔艺人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吸引喜欢刺激和挑战的新一代人群加入到学习该剧种的队伍中来,激发新生代的文化传承潜力;组织和开展一些常规的评比活动,激励所有艺人不断精进,以此引发社会广大群众的关注,也为松阳高腔更加长远的发展储备新兴力量。
在经济上要给予扶持,要拨出一定的款项扶持现有的高腔艺人,并为艺人们建立专门教习和演练该剧曲牌和曲目的场所,让艺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注,从而更加乐意传承松阳高腔并以此进行社会服务;对于艺人们教授学生也要有一定的经济资助,譬如成功教授一个团队即可得到相应的教育补助资金,这样可以激发艺人组织和教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该艺术品种的传承发展;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松阳高腔现场表演进行现场录制,并予以收录保存,以备今后的教学和观看所需。
宣传上,也要加大力度。当一种文化失去了群众的关注和参与,那么就必定预示着它很快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要加强对松阳高腔的宣传,这种宣传可以是在乡间各种公告栏里,也可以在传播媒介上,更可以在学校这个教育的摇篮中。如可以搜集整理各种相关的文本和图片资料,在人流量较大的广场中定期展开系列文化的展览会,图文并茂的现场展示可以加深群众对于这种文化的印象,当然现场配备讲解员对不了解的群众进行讲解自然更好;将松阳高腔中的经典曲目的表演进行录音和录像,在电视媒体和广播媒体中不时播放,让习惯于都市文化的人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这样一种乡土气息浓重的民间文化,既丰富了电视广播媒体的节目,也为观众带来了新的体验;在学校里开展乡土文化节,将松阳高腔在学校这个传承人辈出的摇篮中进行教育传播等。
与此同时,艺人自身要树立自豪感,提升各方面能力。松阳高腔的从艺者要定期展开技能练习,保持表演实力,保证可以随时进行表演和教授,为新一辈学习者树立一种精神榜样;互相督促学习和提高普通话能力,在有学习者或者观光者参观表演时,可以清晰地解答他们的疑问,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这一珍贵艺术,这也是为宣传松阳高腔出一份力;树立作为松阳高腔艺人的一种自豪感,积极向身边的人们宣传“该戏曲剧种是一项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从这种自豪感中也崇敬这个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
一种文化的传承所依赖的是:一片可以孕育它的土地和一群会欣赏并懂得如何去保护它的人。松阳高腔拥有着松阳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孕育地,使它成长发展到今天。我们既然认识到松阳高腔的各种历史文化价值,更有义务和责任让我们的后代子孙也能拥有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从而享受到这一牢牢扎根于农村土地上、也深深植根于农民心中的珍贵文化遗产。(作者单位:丽水学院)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