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郭净:藏传佛教寺院“ 羌姆 ”祭典中的三类角色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1-4-11 10:44     标题: 郭净:藏传佛教寺院“ 羌姆 ”祭典中的三类角色

郭净:藏传佛教寺院“ 羌姆 ”祭典中的三类角色


    “羌姆”是藏传佛教寺院宗教活动的一种形式, 属于宗教舞蹈,其宗教意义在于祭祀神灵、驱邪镶灾,兼有宣传宗教教义,劝诫人们行善积德的作用。这种活动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壮观的场面而闻名,特别是其中登场的角色,少则数十,多则上百,令观者眼花晚乱,不明究底。如果不仔细弄清表演者所扮的角色,以及这些角色的功能和寓意,便无从找到解释这种复杂的佛教活动的门径。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在羌姆起源地桑耶寺所做的田野调查,并参阅有关论述,试对羌姆中的三类角色予以初步的分析。文中若有错谬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一、上师与本尊

从佛教的观点看,羌姆是一种密宗坛城供祭仪式。位于坛城中心的,便是被诸神及随从环绕的主尊——上师与本尊。
上师在藏语中称为“喇嘛”。他们必须精通佛典、并以教授僧徒的方式传播佛法。在修行者的眼中,上师如同佛一样是至尊和唯一的。因而对上师的阪依被纳入“佛饭依”的范围。
据笔者在桑耶寺的调查,该寺藏历五月的羌姆活动分为三段:十五至十六日,《次旧》;十七日,《多德》十八日,《大王巡街》。《次旧》意为“十日”,原在一月和五月十日举行,此为纪念印度佛教密宗高僧莲花生,作为西藏佛教密宗的开创者,他被奉为佛陀的化身和至尊的喇嘛。
公元8世纪,吐蕃王赤松德赞从印度迎来莲花生,委托他主持寺院的修建工作。地址由莲花生勘定,选在赞普的冬宫“扎玛”附近一个叫做“桑耶”的沙原上。在举行奠基仪式和建寺的过程中,莲花生将印度密教的祭祀神舞与西藏本教和土著的歌舞相融合,编创了最初的金刚神舞,以“收伏诸凶恶鬼魔,使王建寺无有违缘障碍”。此即藏佛教寺院“羌姆”的滥殇。
公元13世纪时,桑耶寺的一位宁玛派高僧古鲁曲杰旺秋从山洞里掘出一部伏藏《喇嘛桑堆》。他根据其中的内容,编创了颂扬莲花生的神舞“古鲁曾节”,意为“莲花生八名号”,即以莲花生的八种变相来表现他的八种智慧。这是继莲花生首创的金刚神舞之后编创的第一个寺院祭祀舞蹈。它于藏历猴年的五月十日在登仓寺首演成功 , 翌年改由桑耶寺举办。此后,古鲁曲旺仍以《喇嘛桑堆》为据,编制出内容更加完整、规模更加宏大的羌姆“次旧”。该项仪式在桑耶寺一直传承到今天,并广泛流布于藏区,成为宁玛派寺院最重要的祭典。其活动的时间,多定在藏历一月和五月的十日。
桑耶寺的“次旧”原在每年藏历一月十日和五月十日举行。后来为了便于同该寺的另一种羌姆“多德”相衔接 , 遂将五月十日的活动日期改到十五日。由于这一天的仪程安排是集体诵读《喇嘛桑堆》, 故而表现莲花生八变相的舞蹈实际上是在第二天十六日举行。藏历的五月十五是宗教上意义重大的日子,即所谓“世界焚香日”。(幻相传此日是赤松德赞庆祝桑耶寺落成的吉日,所以,桑耶寺将“次旧”改在五月十五日举办,并未改变这项祭仪的宗旨, 并且还另有庆祝该寺创建的特殊意义。而以敏珠林寺为代表的其他宁玛派寺院,却没有象受萨迎派影响的桑耶寺那样更改羌姆的日期。时至今日,这些佛寺的“次旧”活动仍在五月十日举行。
如今桑耶寺的“次旧”以供祭莲花生为主题,它包括以下几个程序“色晋姆”,意即敬献神饮。由名黑帽咒师手持金杯向喇嘛、本尊、菩萨和护法神敬献茶酒,并驱除邪恶,洁净坛场。“东颠”, 意即圣者。出场角色有山野修行者竹巴和他的个孩子以及位牧人。他们戴假面具作即兴的滑稽表演,一方面在换场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有驱邪净场的用意,“仓决”,意为划界。位表演者扮坛场护法神,他们头戴蓝色怒相假面,手挥金刚撅,用大幅度的旋转和跳跃显示威猛之力,以镇慑鬼魅,“仅别”,意即神绝普降。由人戴镀金铜面,摇动法铃手鼓,恭迎诸神自天而降,驻此坛场。“多处达布”,这是位天葬场守护者的名号。他们全身为骸骼状,围绕装在盒子里的替身鬼俑“灵嘎”舞蹈,将鬼魂勾召入内。“冬阿”,由人扮忿怒阿修罗,用刀解剖灵嘎,并为其灵魂超度。“措凌”,为天地间的怪物,由人扮演,分食灵嘎。“梗”,有男女,各戴红、白两色面具,作颂扬诸神的鼓舞。“行炯”,意为卫护坛城。由马头明王率诸护法神和咒师出场亮相,并赞颂神灵。“哈香”,此系汉地和尚,他代表施主在仪典行将结束时向僧众发放布施。“色帐”,由僧人仪仗迎请莲花生的塑像及他的8个化身上场,接受僧俗群众的拜祭。
最后一场即“古鲁曾节”,是整个“次旧”仪式的高潮。在数十名吹号、持香、提壶、攀播的仪仗队引导下,“师君三尊伙莲花生、寂护、赤松德赞以及莲花生的8个化身戴面具鱼贯走出大殿,在莲花生塑像旁顺序就座。施主们纷纷趋前,向各位神灵敬献哈达。之后,由巴吾男英雄和巴莫女英雄空行母以及梵天轮番献舞。然后,莲花生的八大化身逐一上场舞蹈。舞毕,众神和僧人仪仗在喧天的鼓号声中绕行坛场。经师翁则率领乐队齐声诵经,赞扬莲花生。
上述以莲花生为主要角色的羌姆在所有宁玛派寺院都要表演,尤以藏历猴年的祭典最为隆重。
此外,噶举派也定期举行纪念莲花生的羌姆仪式,如噶玛噶举派主寺楚布寺每年四月十日都有规模盛大的以莲花生为主神的跳神活动。
以“莲花生八名号”而闻名的跳神仪式,无疑是羌姆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品种。尤其到了藏历五月间,雅鲁藏布江两岸以敏珠林寺和桑耶寺为首的寺院相继举行“次旧”祭典,与会的朝圣者常常达数万之众,使五月十五日成为藏区最盛大的宗教节日之一。
在上师密集坛城中与喇嘛莲花生相配的,是本尊马头明王所谓本尊,即密宗坛城系统的主神,亦是修行者选定的本体佛,以之作为观修的对象马头明王梵名“何耶揭梨婆气,系密教胎藏界观音院的本尊,无量光佛所现忿怒身,以观音为自性身,故又称“马头观音”,其标志为头顶置一马头。
因为佛教初传西藏时观音信仰影响甚大,故而马头明王的崇拜也随之得到普及。相传赤松德赞建桑耶寺时,首先建的便是圣观音殿“阿耶巴律林”。在这里,遭花生曾向赤松德赞亲自传授《吉祥马头金刚两种》法门,证得成就,祭出马鸣三声。以后相继形成的藏传佛教各派,也多以马头明王作为重要的本尊神和护法神。
桑耶寺的马头明王仍供在圣观音殿,三头六臂,红色身形。正中的头涂金,左边的头为白色,右边的头为蓝色,顶上有一马头,六只手均做恐吓印。在另一护法神殿“桑耶角”,供一马头明王面具,红面三眼,戴五骼俄冠,顶饰一绿色马头,呈仰天嘶鸣状。
佛教认为,马头明王拥有极大法力,能以忿怒的舞蹈降伏敌魔。据《莲花生传》载,集域边国有个误入歧途的苦行僧,死后几经转世,投胎罗刹国,生成三头六仲四腿怪物,名叫茹札。他四处作恶,骄横不可一世。众佛决定派度母和观音,变作猪面、马面两位本尊前去降服茹札。
上述马面、猪面二本尊,就是马头明王和他的明妃“多吉帕莫气”。他们的阴阳合体形象叫“马头明王父母”。羌姆经书《喇嘛桑堆》描述了这一形象:马头明王父母身,一嘴二臂体色红,明王头顶饰马首明妃头顶涂脂油,右手持钦刀,左手捧颅碗,一腿直,一腿弯,显现双身合抱状,尸林八器做装饰,顶现千莲和日月。
马头明王与莲花生在上师密集坛城中的配合,是以密乘教理为依据的。佛教认为,佛有三身,一为法身或称自性身茄,指法界,法性。二为报身或称受用身,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三为应身或称化身,指佛为救度众生,随机缘和需要显现之身。无量光佛、观世音和莲花生三者,正与三身佛相对应。若以密教另一变身体系“三种轮身来看,无量光佛是“自性轮身,观世音是“正法轮身,马头明王则是观音的怒相身形,为“教令轮身
如上所示,无量光佛的善相身形观音和怒相身形马头明王,系莲花生的本尊神。莲花生为镇伏阻碍建造桑耶寺的众鬼,登上海宝日山设立马面本尊金刚坛城。

“次旧”羌姆表演之前,桑耶寺僧众集中到大经堂,诵读《喇嘛桑堆》。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以马头明王为本尊做诸观想。观想的对象有“马头明王独雄本尊”、“多吉帕莫”、马头明王父母、莲花生及其八化身。
羌姆演出时,骸俄鬼卒先击鼓起舞,车队同时赞诵“光明无碍大悲心之身,颂赞灌顶本尊马头王。无生清净纯洁之法界,颂赞顶礼多吉帕姆妃。”诵毕,上师密集坛城的全体护法神威武登场。作前导的是两名护坛游方僧,其后为坛城本尊马头明王。他后面跟着世间护法神孜玛热、六名取会供者,以及咒师“阿格巴”。诸众簇拥着马头咀王沿顺时针方向庄严起舞,以示消灭一切祸殃,并集体赞颂上师密集坛城。这场名为“行弯”的表演,与“次旧”最后的“古鲁曾节”相衔接,展现了坛城本尊马头明王与喇嘛莲花生的威严仪容,以形象的手法阐释了密宗的教义。
二、护法
藏传佛教与汉地显宗的一个明显差异,是它拥有数量庞大的护法神。这些神灵在羌姆中也是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羌姆的框架是以护法神为中心构成的。
所谓护法神,即护卫佛法免受妖魔袭扰,维护教义完善的神灵。从大的方面来讲,护法神可分为出世间护法和世间护法两大类。
出世间护法神,系指已进入或超出见道获得圣者位的神灵。这些神灵是由自身所生的强烈愿望来佑护佛法的,修法者可将他们包括在僧饭依的范围内,以之作为导师或灵魂佑护者。
世间护法神是仍然和有情众生居住在今世间或称俗世的神灵。他们也遵从佛教的引导,并常常通过代言神巫传达其意志。他们无不具有极大的密法,既可行善,亦能作恶。其法力是在立誓护法后由佛祖或其他上师所授予,因此他们必须护持佛法。但世间护法神不能充当饭依处或导师,只可作为深入修法的助手。
在所有的羌姆仪典中,都能见到护法神威武登场,有的是属于出世间和本尊级的神灵,如大黑天神和怖畏金刚。有的则是凶猛的世间护法神,如桑耶寺“多德”。桑耶寺的“多德”羌姆在每年的一月十一日和五月十七日举行,这一天供祭的主要对象是该寺两大护法神白哈尔和孜玛热。
白哈尔,又译作“贝哈尔”或“伯噶”,被格鲁派奉为最重要的世间护法神。白哈尔并非西藏的土著神灵,他的故地据说在巴达霍尔突厥。关于他来到西藏的经历,人们说法不一。桑耶寺的僧人告诉笔者:前劫时白哈尔是天府的金刚梵天,穿天神衣。中劫时他在巴达霍尔护持那里的禅院,穿霍尔服。往后赤松德赞在乌茹、约茹之间建了桑耶寺,要找一位威猛之神来作护法。于是,他将莲花生变化的神兵发往瞿尔,带走了白哈尔宠爱的三件宝物:绿松石佛像、水晶狮、皮面具,迫使他来到桑耶寺卫护佛法,从此白哈尔改着藏装。《西藏王臣记》对此事也有详细的记载。 
据寺僧说,白哈尔从吐蕃时代起,先后担任过藏传佛教宁玛、萨迦、噶举、格鲁四大教派的护法,至五世达赖时,他的代言神巫更荣升为格鲁派以及西藏地方政府的总护法,专以降神的方式对西藏政教大事作出预言,地位极其显赫。
桑耶寺一开始便为白哈尔配备了专门的神殿。取名“白哈尔贡则林”,坐北朝南。该殿内原供有释遨能仁主从九尊像,并保存着修建桑耶寺的余资和登记寺产的帐目。此殿现称“桑耶角”,是该寺三大扎仓之一。它曾经被毁 , 现已重新修复。
桑耶角股内的白哈尔王画像和塑像,为业之王的造型。三头各为白、红、蓝面,六只手中分别持勾、弯刀、弓、箭、匕首、徽俄棒等法器。头戴宽沿藤帽,垂以绿红两色布帘,遮住脸庞。身穿藏式白地锦袍,以白狮为座骑,表示征服了骄傲。据寺僧相告,白哈尔当年带到桑耶的皮制面具至今仍保存在桑耶角内。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一具白哈尔神像,据传是莲花生大师用一种凶猛的动物“森怖”之王的皮制做的。当时天上忽然发出闪电和炸雷,莲花生一惊,匆忙之际伸出三个指头插进皮子,戳成了神像的两只眼睛和一张嘴巴。所以,这尊神偶的模样十分可怕。它平常供在桑耶角二层的护法殿中,用红绿色的布帘团团罩住,如同一个圆形伞盖,丝毫看不见皮制神像的面孔。每到五月十八号白哈尔王巡街的日子,人们才将这具神偶抬出,由一降神的僧倡在俑像的体内扛着它四处巡游。
与白哈尔同时出场的另一位护法神叫孜玛热,又译作“赞玛热”、“载末尔”,“载乌玛保”。桑耶寺僧人说,他也是一尊外地输入的神灵。相传古印度有位虔诚而饱学的僧侣,一次他进王宫见王妃的东西掉在地上,便上前帮助拾起,却被指为作奸,判了死罪。死后转生为女子,被马头明王收作随从。但其灵魂逃走,变成七个兄弟,与入藏弘法的莲花生作对。莲花生以法力将他们降伏,并命之为“火神七兄弟”,以孜玛热为首,充任全藏“赞神”的首领。莲花生进藏后,火神七兄弟也追随而来,成了萨迎派主寺萨迦寺的护法神。以后又被萨边法王俄强阿旺贡噶仁青带到桑耶寺,做了该寺的护法。
孜玛热虽来自外域,却逐渐变成了西藏土著神灵赞气的首领。相传以孜玛热为首的火神七兄弟住在红铜平原中一座红岩上的赞魔城堡里,他们的标准形象是全身火红,顶盔贯甲,手挥红色赞矛和勾魂绳套,身披大红斗篷,骑着飞驰的战马。
众赞的首领孜玛热有一项最重要的职能——掌管雪域黑头藏人的生死。每当有人即将逝去,他即派出使者去收取亡人的最后一息。在桑耶寺“桑耶角”护法殿的底层,有一间常年闭锁的小屋,名叫“乌康”,意为“气室”。它的门旁摆着两个长形的大皮袋子,一红一黑,上面还画着神灵的脸谱。这就是收存生灵“最后一息”的气袋,在这间“气室”中,孜玛热要对鬼魂进行审判。从前每年的藏历二月,拉萨城内都要举行盛大的“驱替死鬼”仪式。两个“替死鬼”逃出拉萨后,其中一人便被赶到桑耶寺的这间气室,接受孜玛热大神的判决。
桑耶角的第二层是供奉孜玛热的神殿,殿内正中端坐着戴三眼红帽、披大红锦袍的孜玛热神像。相传当年该神到桑耶寺后,最初栖息在桑耶密乘殿。后来蒙古人进人西藏,来到桑耶,孜玛热便逃往北方的香巴拉国,变成一只苍蝇叮在牛皮上,不料谁把牛皮翻了个面,孜玛热被压住出不来。正巧那时萨迎派出了法力高深的大咒师阿旺贡噶仁青,他不仅为桑耶寺的维修出过力,而且用“色晋姆”仪式将孜玛热从牛皮中请了出来,让他重新发誓回到桑耶护佑佛法。贡噶仁青打算在寺内给孜玛热另建一座神殿,让他自己寻找地基。于是孜玛热跑到海波山上射箭,箭头正好落在后来“气室”所在地的一裸树上,树下站着白哈尔王的白眉明妃。随后,人们便按此授记在树下盖起了孜玛热神殿。
颂扬桑耶寺两大护法神白哈尔和孜玛热的“多德”仪典紧接着前一天的“次旧”举行,其表演的程序是
“色晋姆”,向众神敬献神饮。“格龙”,八比丘舞。“阿格巴”,黑帽咒师净扫坛场。“朴麦”,八妖女舞。“多处达布”, 尸陀林主处置鬼俑。“基梗”,执刀鬼卒解剖鬼俑,度其升天。“夏凌”,妖女食尸。“赞柯罗”,赞神眷属迎请白哈尔、孜玛热。“达惹马腊”,七童子为两位护法神的座骑打马草。“阿杂拉”,仪仗队抬出二位大神的木制偶象,安置场地北侧,供万众瞻仰。游方僧“阿杂拉”首先登场献舞。“巴瓦宾顿”火神七兄弟舞。“葛乌”,黑白二神舞。“伯扎”,盛装孜玛热表演。“达色”, 虎豹献舞。“芝吾”,猴儿献舞。
在“次旧”和“多德”表演后的第三天十八日,为白哈尔王巡寺的日子。巡游的大队人马从桑耶角出发,在前面开路的是僧俗两列仪仗队僧人仪仗由香、炉引导,随后是比丘、咒师、戴假面的黑白二神、虎豹、猴子、妖女、假孜玛热、抬神灵服装者、游方僧、鼓乐。俗人仪仗代表在家修行者有人,各举胜幢、旗帜。紧跟在仪仗队后的是由四名俗家男子牵引的两匹神马,一匹红色,一匹黑色,马身披着彩锦,装着华丽的宝鞍,这马是供白哈尔和孜玛热巡视时骑的。凡人看不见座骑上的神灵,但马儿巡游回来,身上会流汗,因为两个大神都很重。宝马后面,由铁棒喇嘛和众经师护送着的,便是白哈尔王的皮制神像。其外形如华盖,内部中空,由一经过闭关修行的僧侣扛着移动。这浩浩荡荡的队伍出桑耶角北门,沿着规定的路线把白哈尔神像送人乌孜大殿休息,殿前广场上则表演阿杂拉舞。之后,人们又护拥着神像绕行乌孜大殿,沿途在四方停留,念诵经咒,为诸神祈祷,然后返回桑耶角。
过去,象白哈尔、孜玛热这祥的世间护法神都有各自的代言神巫,在举行羌姆之类的重大仪典时作召神附体状,如孜玛热就有几个神巫,分别来自山南、拉萨等地。
白哈尔、孜玛热之类的世间护法神,与其上师之间保持着绝对服从的关系。因为他们是在被莲花生大师调状之后,才立下不可逾越的金刚誓言,成为佛法的卫护者。所以当白哈尔随从在“多德”羌姆中出场时,乐队要念诵经文,重申还愿护法的餐言大王五身众随从,甘露肉血多玛来还愿,供财酬补过失兴佛教,请予四业任运之成就。孜玛热同样重申莲花生授予他的十五项权位。
火神七兄弟及其随从舞蹈时,乐队亦诵经宣读誓愿:赞王誓愿作酬补,莲花生前列队伍,誓愿承诺在今晚,赤松德赞众王臣,瑜伽盟誓代代传,水世守护此诺言。
三、转心者
在大多数寺院羌姆仪式中,都有一段以处置替身鬼俑“灵嘎”为主题的表演,藏语叫“抛哇”。桑耶寺的僧人将之形象地称为“转心”,即引渡灵魂脱离肉体而超生的意思。承担转心之职的有一组专门的角色,他们虽非坛城主神,地位却至为重要。为方便叙述起见,本文把他们统称为“转心者”。
桑耶寺“次旧”仪式的转心者是“多达”、“冬阿”和“措凌”三位。
首先出场的是 名多处达布,简称多达,意即“尸陀林主”。一男一女为一对,均戴白色骸俄面具,穿白底红条纹紧身衣裤,代表骨胳。
多达承担着一个极其关键的职责:将躲藏在四面八方的鬼魂勾召到此,遥入三角黑盒中的灵吸体内。所以他们的舞姿狂放激烈,先张开五指甩愉大跳,继而站成圆形,围住场地中央的三角盒,由其头领傲旋膜后仰的动作,察看盒中的灵吸,并咒语召引鬼魂入内。此时乐队诵经曰:尸林食肉众鬼主,雪白徽俄威严形。只为除灭教敌事此方坛场请降临。
接着出场的是猛厉之神冬阿。有学者考证他们是喜好战斗的阿修罗,桑耶寺的僧人则说他们是羌姆中最重要的角色。因为冬阿虽然地位不高,却是“转心”的主持者。 只见名戴忿怒面具的冬阿挥刀出场,其首领绕场一周,在三角盒旁边的一把椅子上就座。其余位冬阿则围成圆形。
转心时,坐着的冬阿首领先用弯刀挑开蒙住三角盒的黑布,然后慢慢举刀,又缓缓按下。将刀尖探入盒子,在灵嘎面俑的心口轻轻一挑,又缓慢举刀至眼前。此刻,他必须观想刀尖上挑着鬼俑的灵魂,盯着它把刀旋转一圈。忽然挥刀一甩,那灵魂便得到拯救了。同时,乐队诵经:至尊莲花骸俄王,五股金刚右手举,左持尖撅刺敌酋,粉碎鬼魅与姐魁。
随后,取会供者循凌上场,被取的会供品便是灵嘎的尸体,他的灵魂已经抛哇仪式得到超度,肉体则成了一具空壳,交给措凌处置。措凌即寄生虫类“森布”,属于天地间专食鬼肉和食子的怪物。表演者共有名穿大红袍服,佩白色骨饰,戴深红色面具,额头各饰一只爬虫,如蛙、蝎子等图案。
森布手执金刚撅和颅碗舞蹈一阵,首领便在三角盒边的椅子上坐下。这时一位僧人端起盒子,把灵嘎碎片分发给诸神,盒子交给首领。首领作吃鬼肉状 , 吃罢甩手把盒子扔了。
桑耶寺“多德”羌姆的抛哇仪式,在角色和表演形式上与上述内容有所不同。首先出场的是修行者卓巴。他手里拿一个布俑“寿尽小人儿”。随后两位多达出来 , 在布俑身上拴根绳子,一人拉一头甩着玩。忽然失手,小儿被摔死了。这段哑剧的含义并非多达弄死了孩子,而是借此表明各个人都有命数已尽,到尸林向多达报到的一天。
接下来有6名执刀鬼卒上场,他们戴黄色面具,穿骸俄装,手持弯头长刀和颅碗。他们的任务也同冬阿一样,是为死者举行灵魂超度的“抛仪式。鬼卒们先环绕布俑跳舞,然后有一头领站到布俑旁边,举刀按下,在“尸体的心口、双臂、双腿处各切一刀,再举刀一挑,让灵魂升往净土。
之后跑出8名妖女,各戴红、蓝色面具,披头散发。她们是白哈尔、孜玛热四大随从之一。其中领头的“玛梭抓起布俑旋转,一甩手抛入人群。此段表示众妖女吠食已成空壳的死尸,吃肉饮血,将剩下的皮囊抛弃。
承担转心之职的角色,依各派羌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说来,各寺勾召灵魂一场都由尸陀林主来完成。后两步程序。出场角色便因地而异。常见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一是由黑帽咒师攻击、解剖灵嘎,为之转心。而直接承担此职的是咒师首领金刚大师“多吉罗奔”。因为在藏族的丧葬仪式中,唯有他可以为亡人抛哇,使其灵魂从头顶出窍,得到超度。
黑帽咒师处置灵嘎的过程,可参见李安宅先生对拉卜楞寺九月神舞的调查。上场的有名咒师,他们先向诸神敬酒三巡,然后用盘子里的各种法器向画在布上的鬼俑进攻,这些法器有套索、链子、斧子、锥刀、三股叉、金刚柞、短剑。接着,用钉子把鬼俑钉死,拿起短剑砍入黑布上假想的肉体。由侍僧将肉体分给每个咒师。
二是由阎王和他的随从处置鬼俑。依照“中阴救度法”的解释,死者灵魂在转生之前,要前往阎王处受审,按照其生前作善造恶的情形,决定转生何道。所以让阎王处置灵嘎,自然具有死亡审判的含义。现以青海塔尔寺藏历一月十四日的羌姆为例。

进入驱邪法事的时候,由名叫“阿杂拉”的游方僧端出一只装着灵嘎的木盘,摆在院子中央。接着,四位戴着鹿头和耗牛头面具的阁王随从入场,紧跟其后的便是戴特角假面的阁王。他左手拿着系白绸的海螺和网,右手挥舞刻有姑镂的木牌。在这之后又出来名戴各式兽头面具的舞者。在这些神灵的陪伴下,阎王挥剑把鬼俑切成碎片。

在大多数羌姆中,转心的职责多由尸陀林主、咒师、阎王及鹿神承担。并且,无论这些角色如何变换,这项仪轨中的三个程序:召引灵魂、超度灵魂、处置肉体,是始终如一的。
上述转心仪式无疑具有驱邪的涵义。它的目的,扎什伦布寺羌姆总监喇嘛次仁曾作过明确的宣示

“跳神的目的很明白, 就是驱逐敌魔,排除攀障,使众生来世永享神佛之依恬。林嘎,应当是魔与攀的化身,刀玛,是解脱魔与草的施食。魔和拿, 主要指人类本身的弱点和恶念,譬如争强好胜、愚痴贪欲、损人利己、仇恨嫉妒,人们陷入这种种渊获,总是无法挣脱,以致造成世界上战争、仇杀以及种种灾难。一根歪曲了的树木,光用手是拜不正的,要用斧子砍,刨子刨,锯子锯一个病得快死的人,光服中药是不行的, 要打针、火炙、开刀。羌姆里面目狰狞的神,都是佛和菩萨幻化,他们砍杀林嘎,是为了使它能脱恶缘,斩除邪念,最终入天界。

以上三类角色,在藏传佛教羌姆仪式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正是通过他们的表演,密宗某些深奥的教义才得以凸现出来,让修习者借助仪式化的动作,将身心与本尊合一,并在此情景里断除一切我执和贪欲,让灵魂得到升华和超脱。对于世俗的观众而言,庄严的神舞也可以帮助他们驱逐外在的灾异祸患,获得佛教的知识,同时也在仪式化的“非日常空间”里获得心理的满足。

附记:有关本文的调查和写作,得到桑耶寺民管会、阿旺杰布先生、索朗仁青医生、土登旺布副研究员等诸多人士的指教,特此致谢。
原文正式发表于《中国藏学》1996年01期

本文转自中国人类学评论网

[ 本帖最后由 木兰山人 于 2011-4-11 10:45 编辑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