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潮汕民俗中的甘蔗
[打印本页]
作者:
zjhong1978
时间:
2011-4-5 22:20
标题:
潮汕民俗中的甘蔗
潮汕民俗中的甘蔗
--------------------------------------------------------------------------------
时间: 2011年03月16日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作者: 黄素龙
甘蔗是潮汕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一种旱田作物,它在潮汕民俗活动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过去,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女儿的婆家送礼,须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礼物送去。这些礼物中,有饼、饼干、大桔,还有数十节甘蔗,寓意女儿嫁后生活节节高、节节甜。女儿的婆家收到这些礼物,要分送给亲戚邻里,表示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同样也要准备甘蔗、饼干等东西,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
马来西亚的潮人在正月初九“天公生”这一天,会在门口挂甘蔗,喻节节高升。
正月十五元宵节潮汕地区有吃甘蔗的民间习俗。家人在举宴把盏吃“团圆饭”之后便是啃甘蔗。据说这一天吃甘蔗就不会蛀牙,潮汕亦有谚语“食蔗无病痛”。这也是人们表达对新年美好生活的良好祝愿,期盼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升。
每年的正月十六,潮安县磷溪镇的溪口村都会举行从清朝年间流传至今且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穿蔗巷”活动。在这一天,各家各户的人都要手拿带叶的甘蔗,在甘蔗末端挂上灯笼,而灯笼数必须与家里男丁的数目一致。“灯”潮汕音同“丁”,灯笼代表人丁兴旺,甘蔗代表生活甜蜜,事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都要拿着挂上灯笼的甘蔗,站在道路两旁迎接游行队伍到来。棵棵甘蔗形成一条长长的“蔗巷”,“蔗巷”里大红灯笼高高挂,游行队伍穿行其中,一路上锣鼓喧天,鼓乐飞扬,场面十分壮观。
八月十五夜,玉兔东升时,潮汕农村家家户户摆上满满的一桌供品祭拜月娘,一些种甘蔗的人家会到蔗园砍两根长势好的甘蔗,分别绑在供桌正面两边桌脚,然后把甘蔗的蔗梢绑在一起扎成一个拱门,称为月宫门。人们认为,用甘蔗祭拜月娘,日子会越过越甜。
立冬日,家家户户吃甘蔗,据说,这一天吃甘蔗,有滋补功效,又可以保护牙齿。所以潮汕有谚语:“立冬食蔗不会齿痛。”另外,饲养耕牛的人家在这一天会用甘蔗叶包上甜圆想方设法哄耕牛吃。
每年腊月,潮汕地区各家各户都会择日对屋子进行大扫除——“筅囤”。“筅囤”时专用的筅是用榕(诚)枝、竹(德)枝与稻草扎成。或用甘蔗,保留蔗叶再扎以榕枝与竹枝而成。
除夕这天,人们习惯在自家大门后两侧分置两株带根带叶的甘蔗,蔗杆箍着红纸条,俗称甘蔗闩门,寓意甜蜜盈溢家门。
以前潮汕地区办理丧事时,等到做完七七、三旬、百日,女儿、女婿、孙女、孙婿脱孝之日,当事人必定要办妥每份两对有头有尾的甘蔗,两对红花、四袋种子、两双木屐(木屐头尾涂上红色)和两块布料,作为对女儿、女婿、孙女、孙婿拜祭的回礼,以表示富贵长青、兴旺发达、子孙满堂之意。
过去,甘蔗还成为一些娱乐活动的“道具”。每年立冬季节后,甘蔗开始陆续登场,潮汕农村的街头巷尾都有摆卖甘蔗的摊档。卖蔗的摊档经常聚集着许多人,闹闹猜猜,开展劈蔗、斩蔗和测蔗的游戏活动。如今,在潮汕大地却已鲜见这些游戏了。
劈蔗,在潮汕也叫“破蔗”,就是把一根甘蔗竖在地上,参赛者手持一把刀,手起刀落,一口气一刀破到什么地方,这段甘蔗就属于他的。如果半路停刀,或者甘蔗倒下了,那他便是输家。“破蔗”游戏看似简单,实际上很讲究技巧与姿势,落刀如果不够快,还未劈到甘蔗,甘蔗已经顺势倒了下去。另外,用刀姿势不正确,镰刀也很容易伤到游戏者。每一场破蔗游戏,经常伴着许多欢声笑语。人们一边咀嚼着剖开的甘蔗,一边品评着各人技艺的优劣,疲劳不觉飞到九霄云外。据说,这项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已流传了三百多年之久。
斩蔗,这是一种难度较大,表演较为精彩的游戏。参赛者任选一根除头去梢的蔗杆,由对方任意指定整根蔗中的某一个地方为斩的位置,斩蔗的人把甘蔗竖在地上,手握利刀,面对甘蔗,听到号令,身子旋转360度,对准指定位置砍去,能准确砍到指定位置并且把甘蔗砍断就是胜者;身子未转过来,蔗杆已倒地,便算失败。
测蔗,这是一项试测眼力的游戏,看谁测得准确。参赛者任选一段甘蔗,随意刻上一个记号,然后让参赛者用眼测出长短两段甘蔗之间的差距,并以一根稻草或者绳子作依据。然后,把那段甘蔗从记号处斩断,量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再看看参赛者测出的差距,最接近者则为赢家。
(编辑:蔡晓惠)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