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张经纬]就算在潘多拉星球,也要遵守过渡礼仪 [打印本页]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1-4-3 18:33     标题: [张经纬]就算在潘多拉星球,也要遵守过渡礼仪

2011-03-14 11:03   南方都市报




  电影《阿凡达》中,误打误撞进入奥马地卡雅部落的杰克,获得机会跟随部落公主妮特丽学习当地部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看他有没有与部落和谐相处的可能。就这样,杰克开启了他的“礼仪”之门。



《过渡礼仪》,(法)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著,张举文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11月版,21.00元。

  纳维人说每个人都出生两次

  “纳维人说每个人都出生两次,第二次是你在族人中取得永久地位的时候”,当奥马地卡雅部落公主妮特丽用白色颜料,为人类的阿凡达战士杰克·萨利全身绘上图案时,杰克心中默念着这句话走入了奥马地卡雅部落的议事厅。

  “你现在是奥马地卡雅部落的新成员了,是我们族群的一部分”,酋长说完这句话将双手按在杰克的肩上,接着是公主,部落的女巫,地位较高的成员,所有成员,都将手按在他的肩上,层层叠叠,如水波绽开———经过这个仪式,杰克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艰难考验后,终于成为奥马地卡雅部落的一员。

  不知杰克·萨利的扮演者,或是《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否想到过,这个仪式,有一个标准术语:“过渡礼仪(L esR itesdePassage)”。这个名称来自法语,它的发明者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一位叫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的法国学者,尽管他有一个荷兰语名字。实际上,这个术语就来自范热内普的同名著作《过渡礼仪》。

  范热内普第一次出版这本书距今也已有101个年头了。译者张举文先生的“代译序”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倘若一本小书在沉默了五十年后被译成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百年之后又被译成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会是本什么样的书呢?”前者指的是1960年代出版了英译本,2010年末出版了中文本,这么漫长的跨度,一则说明这本书的影响深远,当今最著名的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评价《过渡礼仪》:倘若建立民俗学家名誉榜,范热内普无疑居首,因为“公平地说,民俗学分析著作对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没有一部可超过这部经典研究”;二则“酒香也怕巷子深”,深到透过一个多世纪才能闻到香味,那么我们下面来看一下,这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呢?

  过渡礼仪无处不在

  “我的女儿,你要教他,像我们一样地说话和走路。……决定了,我的女儿会教给你我们的生活方式。……好好学,杰克·萨利,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你这朽木是否可雕了。”误打误撞进入奥马地卡雅部落的杰克,幸运地逃过一劫,反而获得了女巫给予的机会,让他学习当地部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看他有没有与部落和谐相处的可能。就这样,杰克开启了他的“礼仪”之门。

  我们生活中的礼仪/仪式,无处不在,“在任何社会中,个体生活都是从一年龄段到另一年龄段,从一种职业到另一种职业之过渡。凡对年龄和职业群体有明确分隔的社会,群体间过渡都伴有特别行为……此类行为皆辅以仪式”。

  不仅如此,范热内普还指出,“从一群体到另一群体、从一社会地位到另一地位的过程被视为显示存在之必然内涵,因此每一个体的一生均由具有相似开头与结尾之一系列阶段所组成:诞生、社会成熟期、结婚、为人之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社会阶层、职业专业化,以及死亡。其中每一件事都伴有仪式……”很显然,这些仪式的作用在于使“整个社会不受挫折或伤害”。

  可以想象,神圣的过渡仪式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合法性”,漫长的婚礼与仪式化的步骤,确保了通过仪式的新人之间,从不同而独立的两个人,合法地组成一体,获得了被认可的持久关系:他们的关系是有益而非“有害”社会的,这还影响到由此诞下的孩子———经过仪式的“合法”婚姻生下享受各种权利的孩子,而反之,没有经过仪式而来的孩子,则要承受“私自生下”的文化偏见。

  “过渡礼仪”不论长短,不仅赋予神圣性,还能标志人生的阶段,怀孕与分娩、诞生与童年、成人仪式、订婚与结婚、丧葬等等,都充满了仪式,并靠仪式来划分———甚至可以说,只要是仪式就有过渡的作用,只要是过渡就离不开仪式。

  比如“进入新家庭而解除与先前氏族和家庭关系之聚合礼仪”,这种以收养过程为代表的礼仪中,“氏族所有人都聚在一起,男孩父母说,因邪恶行为,你曾为犬子,而此时,因善良行为,你是某某之子”,在这个过程之后,就将开始对男孩的严酷考验,于是,“杰克·萨利,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你这朽木是否可雕了!”

  成为他们一员的最后一步

  通过杰克的视频日记,我们得以了解他在接触纳维文化过程中接受的考验:学习行走,学骑六足马,“我们每天循着山径,找寻水坑的迹象,捕捉着细微的气味和声音”,学习在树林间跳跃、攀爬。最重要的课程,是学会驾驭伊卡蓝翼兽。不管多么艰难,只有一步一步实践,才能“通过”仪式。

  “我得完成这件事,就差一件事。仪式!成为他们一员的最后一步。如果有了仪式,我就是其中一员了”,当公司部队指挥官让杰克离开潘多拉星返回地球时,杰克别无所请,惟愿让他留下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所有仪式/礼仪中,最重要也最复杂,最具有戏剧性的就是“成人仪式”:“经过身体切割的个体,通过分隔仪式与普通人隔离(这正是切割、穿刺等行为背后之本意),并自动将其聚合入某已界定之群体”。这是世界各地许多文化中有关成人仪式的“割礼”。而对于大多数部落社会来说,要想加入成人世界的年轻人,将被“视为已经死去,直至度过此阶段”,“他可以遵行积极教导:学会遵守部落规定、目睹并学会图腾仪式、背诵神话等。最后的行为是一次宗教仪式,其高超是因部落而异的肢解行为(如拔掉一颗牙齿、切割阴茎包皮),使新员永远与成人相同。”

  对于杰克来说,体验了所有的考验和课程,学会了所有“部落规定、图腾仪式”,最期待的当然就是最后的仪式,只有这样,他才有资格真正成为奥马地卡雅部落的一员。范热内普的研究启发了至少两位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和玛丽·道格拉斯,后者因此写作了《洁净与危险》一书,过渡礼仪划分了世俗与神圣的世界,使人们从仪式前的危险与不可接触,变成了以后洁净与可接受的人。

  于是,在杰克完成“仪式”的当晚,他才有机会以一个正常、可接触的纳维人的身份与奥马地卡雅公主妮特丽,在灵魂树下共沐爱河———一方面,是因为杰克经历仪式之后,已经不再是个“外人”,成为一个“安全”的本族人;另一方面,仪式也给予了他在文化中的“成熟”身份。

  范热内普先生的“过渡礼仪”

  尽管成为了奥马地卡雅部落的一员,但随着矿业公司的背弃,杰克又失去了他的纳维人身份,他不再被信任,不再被接触,他已经遭放逐。现在,为挽救一切,挽救纳维文化,挽救他爱的纳维人,他需要再进行一个仪式,一个加强版的神圣仪式。

  当杰克骑着魅影“狮鹰翼兽”从天而降,缓缓划下时,他已经不是人类制造的阿凡达战士,锅盖头士兵杰克·萨利了,他以“特鲁克骑士(魅影骑士)”的身份再次获得了纳维人的身份,从一个被放逐叛徒,成为神圣战士,因为他通过了“狮鹰翼兽”的考验,再次完成了这个“过渡礼仪”,领导着纳维人的抗争———范热内普先生的理论再次拯救了男主角。

  仪式的作用在于不断提醒社会成员,生活阶段一个个彼此更替,新陈代谢。“无论对个体或群体,生命本身意味着分隔与重合、改变形式与条件、死亡以及再生。其过程是发出动作、停止行动、等待、歇息、再重新以不同方式发出行动。”每个被过渡礼仪分隔的阶段,既是过去的重新开始,又是更进一步的发展,生命的过程“要不断逾越新阈限:季节、年月或昼夜之交;诞生、青春期、成熟期及老年之变;死亡与再生之转换”。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在经历各种过渡,有些长,有些短。按照译者给出的评论,尽管现在范热内普被视为结构主义的先锋、法国民族志学的创始人、法国民俗学大师,“其著作构筑了19世纪末的民俗学著作与当代民族志学著作之间的枢纽”,是欧洲民俗学研究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然而,“范热内普学术思想和著作在他有生之年,即整个20世纪上半叶,在法国,乃至欧美学界始终处于‘边缘期’”。他唯一一次在大学教书的机会是在瑞士的纽沙特尔大学任民族学系主任,并改建了博物馆。

  他一生经整理出版的作品达437篇,而《过渡礼仪》(1909)无疑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可是,在涂尔干年鉴学派主导的法国学界,他始终出于边缘地位,该书出版后,直至1960年英文译本发表,几乎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而其真正重获应有的荣誉,要等到20世纪后半叶。如果仅从谋求学术界“职位”的角度来看,范热内普先生似乎一生都在经历他的“过渡礼仪”,然而正是这段漫长而艰辛的“过渡”塑造了他一生的学术成就,他所经受的考验,与克服考验所展现的毅力,对学术不倦的追求,无愧于自由的思想和“欧洲民俗学研究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的称号。

  某个时刻,他已乘着“狮鹰翼兽”从天而降,完成了神圣的“过渡礼仪”。

  □ 张经纬(人类学家,上海)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