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萧放】旅台日记之六 [打印本页]

作者: 韩雪春1257    时间: 2011-3-29 21:41     标题: 【萧放】旅台日记之六

旅台日记之六(萧放)

3月20日晴

    今天是大晴天,温度也很高,最高有摄氏30度。早九点,钟宗宪开车来我的楼下,接我跟他家一道去淡水游览。我们先到淡水的左岸八里,将车停在八里,然后坐渡船过淡水河到淡水。沿着淡水河岸朝海口方向走,这里离海不远,潮水还未退,因为3月19日超级月亮的关系,水位较平时高。也分不清是海水还是河水,这里的水特别蓝,岸边有浓阴的古树,风景秀丽,有人坐在这里聊天,有人垂钓,也有人沿着靠河的路骑车旅行。

    我们在岸上看见一个面向淡水镇跪着的铜像,钟夫人告诉我这是马偕,他是加拿大来的传教士。1872年加拿大长老会首位海外宣教士偕睿里(George Leslie Mackay)来到淡水,并决定在此落脚。他在淡水建了基督教堂、诊所、女子学校等,对淡水乃至北台湾贡献很大。1882年他利用家乡加拿大牛津郡教友的捐款,在淡水建立了理学堂大书院,英文校名为“牛津学堂”(Oxford College),学校不仅教授神学,开包含天文、地理、生物等现代科目,可说是台湾新式教育的先声。这所学校至今仍在,现名为真理大学。马偕是医生,他巡回台湾,为人治病,仅给人拔牙就达2万1千颗,这把拔牙钳现在仍收藏在淡水。台北还有马偕纪念医院。后来看到他的专题展览,他娶了当地的张姓女子,生有几个子女,死后葬在淡水。教堂与诊所建筑仍在(现教堂是1933年落成的,为纪念马偕来台宣教60周年,由他的儿子设计督建)。淡水有座红毛城,这是一个要塞的防御建筑。先是西班牙人在1628年修造的木构圣多明阁城(Fort San Domingo),后来木城不在了,但英文称呼被保留下来了,用来称呼这里整个园区。今天我们看到红色城堡是荷兰人1646年完成的坚固要塞,荷兰人因为普遍为红色毛发,所以当时人称“红毛番”,这座城堡也就称为红毛城。1860年,英国向清廷租借这里,设立英国领事馆。附近还有前清的淡水关税务司官邸。

    游完红毛城,我们去游淡水老街,两旁的店铺买的都是传统小吃,今天是大晴天,太阳很大,游走起来,感觉有些热。情绪就不如2003年12月雨天的游历。我跟着钟先看了福佑宫,福佑宫是妈祖的行宫,18世纪内地移民来台人数日增,他们带来了了妈祖信仰,1796年建立了淡水福佑宫供奉妈祖。福佑宫紧临码头,淡水的街市便以此为基点发展。福佑宫内中间是妈祖,左边是观音,右边是据说禹王,配祀的神灵地位可不低。这里有许多经卷善书,供人自由取阅。我挑了多本。经卷印得很漂亮。

    接着我们穿过街道,来到山顶上参观清水岩祖师庙,淡水祖师信仰较早,但原在家宅供奉,没有建庙,今天的祖师庙建于1937年,庙门口还有两个日式风格的灯柱。祖师庙的建筑华丽气派。庙内门口有一尊铜香炉,这是祭祀玉皇大帝的,人们入庙后先朝门口拜玉皇。祖师庙正门外就有一个玉皇阁。据钟介绍,台湾每一座庙宇门口都有玉皇香炉,都要先拜玉皇,然后拜庙内主神。我在庙内求了一个护身符,按照习惯,先在主神位前致意,然后将神符在香火上自左向右转三转,再随喜一点香火钱。淡水祖师庙每年五月初五晚上至初六早上要举办清水祖师绕境,俗称“淡水大拜拜”,是淡水年度的盛事。离开祖师庙,我们穿过拥挤的传统市集,看到在巷道深处隐藏着一所著名寺庙——龙山寺,这是清朝移民在台湾所建的五大龙山寺之一。寺内供奉观世音菩萨,在神位两旁摆满了信徒求福的名号。出龙山寺大门,就是水果摊。龙山寺内宁静安详,与外面的喧闹世界,是两重天。俗世与圣界就在一门之隔。

    游完寺庙宫观,我们到一个小店用餐,然后,返程回家。钟教授一家太客气,我老沾光,让他们花钱,不好意思。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