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陕西红拳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打印本页]

作者: clamstock    时间: 2008-12-27 15:52     标题: 陕西红拳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陕西红拳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http://www.cnwest.com   时间: 2008-12-25 10:18:06  

2008年12月12日,陕西省文化厅正式向陕西红拳颁发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这标志着“红拳”这个流传千年的陕西地方拳种终于“入册”,成为陕西作为文化大省的又一张光闪闪的名片。红拳历史悠久,曾经在三秦大地广为演练,且习练者中豪杰辈出,其中就包括因为“西安事变”而留名史册的杨虎城将军。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红拳不仅仅能够强身健体,其中所蕴涵的武礼、武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具体体现。因而对它的保护和发展,就更成为红拳同道以及所有关注传统文化复兴的人们共同的焦点。

千年红拳“红”三秦

作为历史上十三个王朝建都之地,陕西关中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自古长安就是“文武盛地”,有着人类最辉煌的历史,孕育着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而盛传于三秦大地的红拳则是这股文化洪流中的重要分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最有影响和历史的地方拳种,也让陕西成为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红拳的雏形起源于周、秦,昌名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有史料记载,“红拳”一名最早出现在戚继光著《纪效新书》中。据考红拳源于秦汉,丰富于唐宋,成名于元明,盛行于清代。现在所保留的内容和传承谱系可推考至清道光、咸丰年间,关中并出“三-三,一-四”、奠定了红拳完整的功法内容,套路运动体系,跑拳打手体系和完整的红拳理论体系。红拳在清代传域“西传甘凉兼济宁新,南跨秦巴以至川楚,北蹈流沙以出榆关,东向宛洛至于晋中”,而今传域遍及海内外,大洋彼岸的美国亦出现了红拳赛事。陕西红拳起源于关中,关中人特有的憨厚朴实、直爽强悍、不张扬的性格充分的表现在红拳文化里。红拳作为一种颇具影响的民间文化,对陕西的秦腔、社火、舞狮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陕西五、六十年代戏剧舞台上著名的武行教练杨杰先生就是红拳高派的正宗传人,陕西的民间社火、舞狮、腰鼓的表现方式无不渗透着红拳的步法身形,而且组织这些活动的很多人都是红拳习练者。红拳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是它从古至今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邵智勇表示,武术在农业社会和现代社会里,其意义功能有所不同,尤其在目前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应弘扬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恢复真正武术的真谛。研究总结陕西红拳的拳法理论和文化内涵是今天的红拳同道义不容辞的责任,弘扬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取其精髓,弃其糟粕。他进一步表示,现在的武术界往往忽略传统文化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武德教育。只重视技术,不重视武德培养,致使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与武德教育缺乏有关。所以我们发展传统武术的今天,首先要重视武德,提倡“习武修德,爱国健身”得宗旨,提倡尊师敬长,见义勇为,维护正义的道德风尚,为促进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中“绿林”自成军

2007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推出全新武术赛事《武林大会》,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陕西红拳取得了一系列耀眼的成绩,不仅成为参加大会的八个地方拳种的佼佼者,在当年该节目的年终总结中还获得了最佳技法、最佳收视率等重头奖项的肯定。2008年陕西红拳继续在《武林大会》中扬威天下,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了解和喜爱。借助于央视这个国际性的传播平台,陕西红拳终于走出潼关,迈进国际视野。 1994年12月31日在陕西省体育场举办的首届“华祥杯”陕西地方传统拳种观摩赛,让很多三秦大地上的武林同道至今难忘,因为对于一直处于“民间”生存状态的陕西武术界来说,这次比赛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1995年4月22日正式成立了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研究会,大会选举产生了以红拳名家马振邦为会长的研究会组织机构。研究会的宗旨是“习武修德,爱国健身,挖掘整理,继承创新,比赛交流”。 1995年上半年,为举办第二届观摩赛,研究会专门成立了由武术界老前辈、武术家:刘侠增、徐雨辰、张悦侠、刘振江等71人组成的“统一套路小组”。同年10月,第二届陕西地方传统拳观摩赛在省体举行。本次比赛由刚刚成立不久的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研究会主办,并得到了多家企业及个人的慷慨赞助与支持。本次赛事有来自我省各地、市54个队,432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1996年5月1日,由研究会集资在西安电视台开辟武术专栏《习武园》节目,首次在全国将武术文化搬上荧屏,10月,经省体总会批准,在临潼县体育中心举行第三届陕西地方传统拳观摩赛。这次观摩赛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尚属罕见,来自我省各界群众3万人参加了开幕式。 1998年,陕西省体育总会为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研究会的隶属,签发了陕体总字[98]09号文件:“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研究会列为省武术协会下属分支机构,隶属陕西省武术协会领导”。近日,由中央电视台和陕西红拳研究会共同筹建的陕西红狼武术俱乐部正式成立,这不仅为陕西红拳发展提供了又一个保证和平台,也是红拳迈向市场,迎接新挑战的机遇。

入选“非遗”任重远

经过红拳传人们多年的共同努力,在马振邦、雷志敏、邵智勇等一批红拳推手的正确引领以及陕西省文化厅的关怀下,十几年来走过了一个艰辛漫长而富有实效的红拳文化保护发展之路。近年来又先后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特别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陕西红拳的发展保护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红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其独特的生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红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红拳在中国武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其具有深远意义。红拳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红拳的文化价值:红拳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体现了黄土地的文化特征。红拳所孕育的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已深深地寓于文化之中。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点,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更具有文化特色。二是红拳的实用价值:红拳提倡“习武修德,爱国健身”,同时红拳具有极强的技击实用价值。三是红拳的健身价值:红拳既可以防身自卫,又富有很高健身功能,适合各阶层人习练。四是医学价值:不少红拳名家不仅精通红拳,而且精通跌打损伤,武、医兼备。红拳作为优秀的文化,在传承中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是对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是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下的红拳与和谐社会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有机结合的。 2008年12月21日在西安由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组织了别具深意的拜师仪式,这次活动成了体现红拳“崇尚武德,尊师爱徒”礼仪的一次展现。到场的红拳文化研究会发起人、著名武术家马振邦老师感慨地说近五十年没看到这样的场面了。红拳讲究内在的锻炼,意识的修练。红拳继承保留了传统武术实战技法和出场礼仪,两人交手先抱拳行礼在相互说“请”后方切磋技艺,在交手中没有任何护具和不准禁击部位,禁击部位点到为止,以击法的运用功力体现来决定功夫的高低是一种“文打”的方式。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相互切磋普遍采用的礼仪。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