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18到30的改变
[打印本页]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1-3-18 15:09
标题:
从18到30的改变
中国进行外语教学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但是这种外语教育的成效有多少呢?我们虽然不能说在中国没有外语人才,但是这却是个相对的数字。在这百年的历史中,大规模的学习过的外国主要有两种,一个就是五六十年代的俄语,直到现在,很多从那个时代经历过的老人们还有着深刻印象,甚至还可以说两句,唱两句俄语歌。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从此改变了作风,开始全面的普及英语教学。从现在的情况看,英语教学也已经经历了三四十年的发展,但是,在鄙人看来,这种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被迫的施压。
我们国家现在大专院校近两千所,除了那几个专门的外语学校外,细细数一数,哪个学校没有所谓的“外国语学院”,但是这些外国语学院所授的课几乎全是英语,再不济就是加些所谓二外选修课,而对于非“外语学院”的学生,甚至连这样的二外选修课都没有,仅仅只是英语。那么既然这样,这样的“外国语学院”为什么还能称为“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标准就是这样的吗?基于此种偏颇的认识,我们不妨将其成为“英语学院”得了。
鄙人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直到大学,我才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功效居然是这样的。小学中学基本上是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升学而学,那时对英语根本没有什么别的印象,可是现在呢,英语决定着我的命运——学位、评优,这是为什么?我不明白。本科时我所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但是我的专业课的课时,反倒比英语课的课时还要少,有时甚至是少了一倍,那么我就想,我不妨转专业算了,直接上英语专业算了。直到我读研究生的今天依然如此,有时想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专业的学生了。
进大学的第一天,辅导员就告诉我们“英语四六级”的情况,当时并不以为然。所以就着高考的余温,在大一的时候就把四级过了,总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可万万没想到,上了研究生,仍然没办法摆脱它——学校规定过了六级的,可以免修,没有过六级的还要继续上课。其实对于四六级,早就已经有人进行过批判,但是没有任何用处,为什么——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太多。这是对教育最大的侮辱,难道过了四六级的人就是人上人,没有过的人就是什么都不是?很多的招聘单位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东西。过去式发合格证,而现在出现了710分,而这710分,使得很多的人一次又一次的进行刷分,自己的专业却是一塌糊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学生的原因吗?是企业的原因吗?是社会的原因吗?我觉得这仅仅是某些人的原因,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如果将英语看的那样重,为什么还要把专业划分成什么——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等——中国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等诸多的人文社会科学门类,其实理工科也是如此,比如中国古代建筑等,而这些是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有从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可是这却被英语无形的打压下来,很多人为了考四六级可以将专业抛之脑后,一心一意的去功英语,这并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说得难听点就是叫做“忘本”。
我们一直有这样那样的抱怨——学生的学习不好,学生的素质不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差……总觉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学生的错,学生应当为这一切埋单,可是学生又将像谁诉苦?难道我们要讲这一切归咎于命运,归咎于我们生的不时候,有时候我们这些80、90后很是羡慕那些从水深火热中走出来的人。1986年曾经一首《一无所有》响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而现在“一无所有”的却是我们,而不是他们。现在的招聘单位总是说毕业生要求的过高,难道我们就不能去要求高点吗?我们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学习,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过的幸福,虽然幸福不能一触及就,可是也不能将我们当成廉价劳动力吧。辛辛苦苦忙碌了二十几年,说到底还得从头来。
最近某校的四六级考试的费用从原来的18元涨到了30元,这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钱到底为什么涨?难道这就和市场物价一样?但是市场物价涨,我们可以以钱换物,最终我们可以买到我们所需要的,可是这个东西呢?也许就是一个瓦片扔进水里,连个涟漪都没有。本科的时候,我们这些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的同学中,有很多人从大一就一直开始拼命的搞英语四级,其中有好几个连续考了七次,共交付考试费用350元,都没有通过那个所谓425分,不是差一分就是两分的,最后还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大补考,最后弄得专业课一塌糊涂。
我并没有抱怨英语考试不好,但是这种所谓的四六级考试却大大伤害了很多人对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所谓的学习怎能好,素质怎能高。难道拿到四六级证就可以保证他的英语是一流的吗?而那些拿到八级、托付、雅思合格证的人呢?我国每年的毕业生在70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博士生)就将近3000万,而这三千万人人人都要参加四六级考试,而每年总有超过千万的学生奔赴考场,甚至在每一次的考场上都可以见到这个人的身影。难道我们真的那么需要四六级证书吗?难道我们离开了英语就没办法活了吗?从18元到30元的考试报名费,甚至有些地方是50元或者更高,这些钱都用在了什么地方?除了我们能够猜到的试卷的印刷、运送、监考费等,难道每年几亿的资金就这个打水漂的没有了?我们上大学是交了学费的,难道学费中就不包括我们的考试费用?这似乎太过荒唐了!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投入却还不到GDP的4%,而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就斩钉截铁的说要还清这4%的亏空,这是为什么?这多年来这种教育投入都到哪里去了?
这个世界是需要全才还是需要专才,而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是全才?文科生有几个懂得理工科的东西?也许这一辈子他都不会去了解那些与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我们的人才培养早已出现了畸形,现在提教育体制改革,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就那个“中长期教育计划”而言,我们拭目以待其效果。而今年的两会上,我们教育部的袁部长说要“放权”——国家放省,省放市等,但是鄙人觉得放权不等于放任,有些东西依然要有统一的标准,就拿这个四六级而言,为什么各个地方的收费不同,为什么收费可以降价又可以涨价,这不是太过荒唐吗?而对一个的外语水平的考察,难道就只有四六级吗?而难道所有的人都需要英语吗?而现在毕业了的人当中又有多少人以英语为“饭碗”,固然需要英语,那些外国语学院干什么吃的?他自己都培养不出人才来,反倒让非英语专业的人牵着鼻子跑?这部是也太不可思议了吗?历史上的那些大翻译家,他们有过四级证、六级证吗?而现在我们的翻译家们翻译的那些东西有多少经得起考验?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在于应用,我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怎能将其运用好呢?难道我们总是听录音、看电影的搞哑巴英语吗?更可恨的是,现在的考研考博,虽然我们考的是某某专业,可是专业是其次的,而英语是第一位的,多少专业课很好,而英语没达标的人被拒之深造门外,而老师们却总是抱怨招不到学生?这种悖论在中国比比皆是。
曾经听说香港等地是以全英语教学的,而我们有些学校也学习——南方科技大学也曾提出,而这个方面鄙人持反对意见,因为香港有着不言而喻得天独厚的条件,你大陆有吗?我们的现在“国学”水平连个小小的台湾都比不上,为什么?当母语丧失其优势地位的时候这绝对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有位哲人这样说:只懂一种语言的人,其实什么语言都不懂。这句话似乎有道理,但其实是错误的,一个人如果能将其所懂之言搞清楚,那也是莫大的成功。其实这也是我们现在的学科建设学科发展专业发展处于低迷状态的根本原因,我们一直在提什么创新,但是我们却总是拿别人剩下的东西来肯,很多所谓学习过西方文化的甚至是读过几本外国书的人就拿他们套我们自己,总是将自己打到在地,向学生介绍外国书,而不断地批评自己人的书没水平。我们总是以将从外国介绍过来什么什么为自豪,而我们很少有人在对自己所研究的东西进步一的思考观察,这也导致了学术不端的出现。对于打假斗士方舟子,鄙人虽然有些地方不敢苟同,但是其对学术的打假行为我还是很赞赏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东西:我们何时才能摆脱外国人的束缚。
没有一个人会说,学习英语(外语)是不好的,但是我们根本是太过了,每年培养出近千万的哑巴英语人才,还总是将一切的不是都归咎于学生,这种卑鄙人龌龊的认识,才是中国只能说是一个大国,而不敢说是强国的关键。为了一个四六级考试,应运而生了多少英语培训机构,这些培训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甚至上万,这一切俨然成为商业现象,他们的培训不过是讲些做题技巧而已,从李阳疯狂英语,到俞敏洪的新东方无疑不是这样,在中国这种语言封闭的环境下,英语学习最大的用处就是考试。我们的产业转型太过缓慢,没人敢触动那根敏感的POLITY问题,现在出现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就是明显的见证。更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教授,拿着什么“男人四十岁娶二十岁女人做老婆”的荒谬之言大行其道,这就是我们现下中国的教育现状。
四六级只是一个幌子,这个幌子却实实在在的伴随着每个人的学习生活,而且由于它这个世界上又出现一种划分三六九等人的方法,真是让人欲哭无泪、哭笑不得,其实我们要更清楚的认清楚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早一点让我们从这种令人悲哀的教育中走出来。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1-3-18 15:21
貌似各个学校的价钱不一样。我本科时25,现在研究生32.同学说他们学校得四五十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