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怀疑 [打印本页]

作者: createhn    时间: 2011-3-4 16:37     标题: 怀疑

最开始我选择是现当代,一个很唐突的理由我临时选择了民俗学,我怀着憧憬和似乎要贡献一生的想法去学,可是这次寒假的田野作业让我突然对自己调查的东西产生了怀疑,甚至对我的专业产生了怀疑。明白的人知道你做的东西,不明白的人理也不理,很多情况是他们觉得你在做很没有意义的事,“有啥用?”我经常听到的就是这句话,我调查一个看香的,他以前被别人看做精神病者,我去调查一个在别人眼里是精神病的人,那我是谁?我为什么不直接去做心理调查呢?正常人认为没意义的事,我做了,我写的东西却是给普通人给大众看的,他们难道不是正常人吗?
我觉得自己能力很小很小,我想为这个专业做点什么,我不想只是读个文凭出来或者找个稳定的工作。每次老师谈到这个专业肩负的使命时,我都很自豪,使命是什么?使命是没有做到的事,因为在远方所以摸不到,摸不到往往就把现有的屏障困扰:“学了能干啥”,“没钱你光搜集有什么用,保护不了”。。。。。。每次我看到传统的东西慢慢退出历史时,我很心痛,我想要是我能这样那样就好了。关中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建立不是坐享其成的成果,可有多少王勇超?看着那些老艺人的脸,是一种沧桑和无奈,看着我自己的脸,是一个一个的疑惑。

作者: 谎言先生    时间: 2011-3-4 16:54

突然想起传承鲁北大鼓的老人下跪的场面……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1-3-4 19:11

我们现在的田野调查大多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学术,但是学术怎样融入生活,却不知道,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缺位,是民俗学,乃至人类学最大的硬伤。虽然这种言论基于“实用主义”,但是人文社会科学与社会生活缺位的现象却不可忽视,这便是现在很多人认为:人文社会科学有什么用质疑的根源。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取笑”人文社会科学的最大的筹码。虽然有些人文社会科学与社会实际生活彼此相容,但那却是极少极少的,即使是经济、政治又如何,民俗、人类学,总是“上山下乡”与百姓相伴,又能怎样,当你去的时候,人家热火朝天,当你走了呢?你留给人家什么呢?后文又是什么呢?长此以往,怎能不出现楼主所说的现象,这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又一新解释了!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1-3-4 20:04

认识社会先,改造社会后~~
作者: 竹林遗风    时间: 2011-3-4 21:33

能做多少做多少。我们的力量很有限!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1-3-4 21:34

人文社会科学与社会生活缺位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1-3-4 21:42

巴莫老师上次让我们思考 我们到底怎样去建立我们跟调查者之间的亲和关系?我们和田野到底是何种关系? 民俗学应该是最能体验普通百姓生活的学科,我们只有不断地给自己换位,才可能得到真实调查,才可能做出有价值的成果。。。

深入田野不仅需要勇气,好需要智慧,更需要定力。

前两年我下去调查的时候,往往第一条 是最开心的,第二天开始焦虑,第三天第四条就是煎熬,第五天第六条草草了事,每当我从田野坐上汽车回家的那一刻我都会觉得心里是那么的轻松。记得长阳那一次调查,路途艰险,调查不顺,要做出有效地访谈,问卷,真的不易。而且有时候越发觉得我们的行为不能再短时间内取得认可,甚至短时期内看不到我们行为的价值。

不过一个学科的生成和发展正是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取得进步的,学术的意义在哪里,我想作为学生时代的我们无法完全参透,特别是当下浮躁的物质社会。。。

大家加油!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