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听到敬善媛(杨小琳)的音乐,是在正心堂的赵丁处,听得直澄心怀,以为天籁。赵兄制作的大型佛教记录片《从当下出发》的主题曲,就是由敬善媛谱曲并演唱的。歌词则由倡导中国经典经济学的钟永圣(匡博)所填,堪称是三绝(词美曲美音美)。据敬氏说,看到歌词,她居然五分钟就哼唱出主调来了,也算不可思议罢。
今天,应丁兄约,与樊馨蔓、敬善媛、钟永圣等君在净心莲吃饭。大约是临樊女士生日,敬善媛清唱了《药师佛咒》,确确是馨音繁蔓。人生更不可思议的不过一个缘字:吾同窗好友,香港湛山寺方丈佛智法师,居然是敬善媛的皈依师傅。而有意思的是,因李一事件而遭批的樊女士,居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佛基道其乐融融,不亦快事乎。古人云自得其乐,正是。
http://blog.sina.com.cn/yangxiaolin
附录
莲心曲
——《从当下出发》主题歌词
词 钟永圣(钟匡博)
曲 敬善媛
唱 杨小琳(敬善媛)
任处池塘,水荷清香,郁郁污泥,养我其芳!
不为风摇,不为雨藏,任君来去,守我天朗。
本无所染,明妙坦荡,垢净分别,于我何殃?
高华岂慕,低秽怎伤!月圆天心,觉此华章。
(和声伴唱)
自在腰身立沙洲,浮云闲映碧波心。
采莲歌中根尘断,天涯无处不知音。
创作后记:
2010年4月,清明节。难得的假期,难得的际遇。在北京机场,欣然“巧遇”,汇合刘有生老师、刘力红老师,以及张、耿二位老师和堪舆大师陈先生。我们飞湖南常德,意外的是在飞机上遇到戚发轫总工程师,戚工是大连人。不能攀谈了,打过招呼,我们穿过头等舱落座。我想起“有缘的人会再相见”。
我和刘有生老师先被接到禅茶祖庭乾明寺,我还没有品出茶中之味,已有众多人向刘老师请教了。我一旁听了,唉,想起释迦问象王:烦不烦啊?又想起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老师也!刚才上山路过莲池街,向开车的师傅确认真的来源于明代莲池大师的名称时,心中俨然。一代龙象,与妻子感情极好,一日妻倒茶,机缘成熟,大师喜爱的玉石杯子掉在地上,碎了。大师大概想一切无常,不可得,毕竟空,竟能一念之间转而出家修行,是为净宗八祖。六世达赖央仓嘉措“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诗句油然涌现在心间——我自己什么时候才化掉性格,不再拖泥带水呢?当时身边坐着70岁的刘老师,我什么时候不再麻烦老师倒转再来教化?投胎一次很麻烦啊!多大的慈悲心和定力,才能明知娑婆世界苦,宁向苦中行?智者大师读经到“心缘苦行,是名真精进”豁然开悟,我呢?
不以色身之苦为苦,不以境缘之恶为恶,是为解脱。
耿老师旁敲侧击,又教化我一次。我当场接着,认,并叩头以谢。不入心,叩头也没有用。我决心这是最后一次。我此生必定以化掉脾气来感谢老师的教导。决不让她因为我的不上进而再哭泣一次!“问大士缘何倒坐?只因众生不肯回头! ”
在班上,我是“最听话”的学生之一,一分诚敬一分收获,可能因此让大家误会我真的多得了。我注意到,刘力红老师的几位高足因为读过我在去年写的一篇心得报告而高看我一眼,他们也因为“怕”刘老师而把一些本应请教刘力红老师的问题向我“不耻下问”,我据实以告,但是我从中体会到教学之难。不是吗?经文明示,可是我们就是不明白!
大导演赵丁在一天夜里邀我到他的“闺房”里,先“请”我喝了一碗大老板王寅的中药汤,然后就“一脸坏笑”地拿出一个打印的本子,让我干活:帮他改剧本。我这才明白刚才那碗药汤原来是“贿赂”!熟话说,吃人嘴短,人家“鸡我都给你炖了”,你总不至于“公然抱茅入竹去”吧。
我说明情况,一来我确实难当此重任,另一方面关于“中国本土经济学”的约稿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我已经接到“爱的美敦书”(即最后通牒),不按时交稿不行的。即使不是大丈夫,说出的话毛驴颠儿几步就追上了,岂不赧然!但是他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我只好当场看剧本,一边讨论,最后得出一个折中方案:一是大导演接受我的建议,剧本中增加一位在家修行人的事迹,当场一致同意的人选是袁了凡,具体细节随时沟通修改;二是我接受撰写主题歌词的写作任务,尽快交稿。
又是一番洗心革面。回家后,尽可能让自己平静下来,在事务中宁静下来,寻找让灵感击中的机会。那一天很快来了,大约十几分钟写完了。隔了一会儿,再读,还算顺畅,给妻子看,她说:挺好的。多年来,她相信我,只要我自己认为“过得去”,就真能过得去。
发给大导演,他接连发给我两条短信,说了四句“不可思议”。过了几天说有几位同事看完后竟然当场哭了。唉,我总算完成了作业。
7个月后,歌曲清样出来,好评如潮,好多人说演唱者的声音很空灵,一开始以为是王菲。
而朋友给我最多的反馈是,很多人看了词的第一反应是问:作词儿那哥们是干嘛的。一下子让我回到几年前,第一位合作者徐占海教授拿到歌词后也是问我沈音的朋友:你大连这位哥们儿是干嘛的?
李宗盛说,词人不是含着眼泪写词。
我吃过很可口的饭菜,作者不是厨师。
感谢关心的一切朋友!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