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舒乙:年味淡缘于节日内容贫乏 北京庙会“三无”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2-23 00:11
标题:
舒乙:年味淡缘于节日内容贫乏 北京庙会“三无”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2月22日 09:03 来源:光明日报
年味淡,缘于节日内容贫乏
——专访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
年味平淡,透射出春节期间各项庆祝活动内容的贫乏。没有节目、没有娱乐、没有礼品——这样的“三无”节日,不仅在北京,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表现。提升年味充实节日内容,要把组织春节活动变为政府行为,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唱主角,要让老百姓成为真正的活动主体。
回望2011年春节,不少人都抱着一丝莫名的遗憾。很多人表示,年味平淡,似乎和印象中的春节气氛相去甚远。“早在去年年味变淡的问题就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告诉记者。去年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等单位主办的首届“春节文化论坛”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坦陈,不少人明显感到年味淡了,不像以前那样吸引人了,并提出“源于农耕文明的传统节日春节,怎样在现代文明中焕发新的光彩”这一命题。
今年春节期间,舒乙先生和中央文史馆的同事组成“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调研组,赴北京、山东、广东、山西等地展开调研。日前,刚刚结束调研回京的舒乙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结合本次调研结果,就春节“年味”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三无”春节,年味贫乏
在舒乙看来,年味说到底是一个节日内容的问题。年味平淡,其实就是春节期间的各项庆祝活动内容的贫乏。
舒乙说,就北京而言,今年的节日氛围较去年相比有所提升,但仍显不足。逛庙会是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也是春节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清代文人得硕亭的这首竹枝词再现了旧时庙会的繁荣景象。相比之下,今天北京的庙会似乎并不逊色。然而,庙会所带来的娱乐享受和节日氛围却不尽如人意。“我去了两个庙会,耳边不停地响起‘太没劲了’、‘快回家吧’这样的话。可见人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去。”舒乙说。舒乙用“三无”来形容一些北京的庙会——没有节目、没有娱乐、没有礼品。没有节目是指很多节目粗制滥造、演员和表演水平都非常低下,不能够吸引观众。没有娱乐是指群众可参与的娱乐项目少、缺乏创意。没有礼品是指制作精良能够体现节日氛围、表现民族传统的节日礼品匮乏。而这样的“三无”节日,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表现。
提升年味,让百姓乐起来
对于如何提升年味,充实节日内容,舒乙给出了他的建议。
首先,要把组织春节活动变为政府行为。在山东济南的调研让舒乙感触颇深:为了让百姓过好年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山东省专门发了红头文件,还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舒乙表示,过去过春节,不需要政府来带动,是群众自发的,因为它是一个民族习惯。现在不行了,民族习惯渐渐淡化了,需要政府来出面组织。“所以我们要政府和老百姓双结合,把春节过好。”舒乙说。
山东省组织的“山东好客贺年会”就是构建了一个全省行动,以省政府为主体来城城推动,形成了省市县乡村联合的执行体系。山东“贺年会”不仅获得了群众肯定,并且已经形成了品牌。“政府为老百姓过好年做好服务工作,对于营造节日气氛至关重要。”舒乙说。
第二,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唱主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舒乙以广东南狮为例,向记者介绍说,“春节期间,我们看到南狮带来的巨大影响,不仅遍及全国,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舞狮子已经成了当地春节的标志。”舒乙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如果我们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搬上春节的舞台,可以极大丰富我们的节日,同时又能勾联起人们的民族记忆。
第三,让老百姓乐起来。年味浓不浓要看老百姓尽兴不尽兴。政府只是春节活动的组织者、服务者,而真正的活动主体应该是老百姓。在山西孝义,舒乙看到,一支支表演队伍身着精美的服装,走上街头尽情歌舞。孝义村镇政府春节前就发动群众把古老的庆典仪式、歌舞恢复挖掘出来,借此把老百姓心中的年展现出来。“当地老百姓,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生活。你说他们能不愿意参加,能不感到高兴吗?”舒乙说,“这些表演队伍里不乏几岁的娃娃,这些孩子们在参与过程中,留存下美好的春节记忆,春节习俗也会代代传承下去。”
记者 柳 霞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