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马昌仪】妈祖传说与文化轨迹(2)
[打印本页]
作者:
边缘人
时间:
2011-2-10 17:16
标题:
【马昌仪】妈祖传说与文化轨迹(2)
妈祖传说与文化轨迹(2)
这段话说明了天妃信仰那时在广东各地已经相当普遍了。珠江三角洲外秒的澳门(古称濠镜澳、濠江)在葡萄牙人入侵之前,就有了妈祖庙——妈祖阁。何高济为英国人C.R.博克舍(C.R.Boxer)编注之《十六世纪中共南部纪行》一书的《导言》中说:“葡人后来把他们的原始住地转移到更平静和更有掩蔽的白
礁
海域,最后在1557年左右,转移到‘阿妈(Ama)女神湾(或庙)即澳门。”
[1]
“阿妈女神湾”的“阿妈”就是福建人对妈祖的民间称呼。葡人进来之前,不仅有了妈祖的信仰,而且已经建立了妈祖庙。布衣《澳门掌故》也证实:“葡人初抵澳门,据说由妈阁庙对开处登陆,他们不知地名,问土人该庙何名,答妈阁。葡人遂称之为马交。”
[2]
澳门的妈祖信仰是泉州和漳州人到此航海和经商带过来的,这里的妈阁庙虽然尚难于确定建于何年,但根据上面的两条材料,完全可以肯定,是在明代甚至明代以前由福建商人修建的。俞永济编著之《澳门指南》确指建于明万历年间。还说,在庙内有“洋船石”,石高数丈,倚山面海,石上镌帆舟形,尾刻“利涉大川”四字。“土著称,万历年间,一漳州巨帆泊于妈阁洋外,遇风将沉之际,舟人求救,天妃现,舟中人平安,遂建庙名曰‘娘妈庙’(闽语天妃),并刊舟石上,以资纪念。”此虽为传说,仍可作参证。
[3]
容肇祖在上文引述的那篇文章里也说:“我在澳门亦曾见所谓妈祖庙者,大约已亦是始于泉漳人的称呼。因为妈祖庙的值日、事及修造者多是泉漳潮三处地方的人,同治七年的重修碑记时写温陵泉教堂值事的,‘凡我泉郡之贸易于澳者前后公叨惠彰’。也可见妈祖的一个称谓是出于闽人的了。”
[4]
广东与福建为邻,商业上的来往频繁,又是水乡,沿海多港口,蛋民常年生活于水上没所以妈祖传说和妈祖信仰很快便流传开来。保安、佛山、汕头、三水等地,都先后建立了妈祖庙或天后庙,对于群众中的海神信仰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粤中见闻》卷四说:“吾粤水国,多庙祀天妃,新安赤湾沙上有天妃庙,背南山,面大洋,大小零丁数峰壁立为案,最显灵,凡毒害者必祷,谓之辞沙,盖以庙在沙上也。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天后渡海南,必有北风,渡海者皆侯之,是日粤中边海地面,皆有风雨。”赤湾深入近海之中,与宝安相对,其天后庙传说神乎其神,每年天后诞日,拜神者殊多,香港居民也乘船而来。佛山的天后庙建于明崇祯元年,清乾隆十五年、四十二年重修。嘉庆庚申年、光绪丙子年续修、汕头升平路口和三水西南的天后宫,全国解放前,每天前往参拜的人络绎不绝,而每逢诞会,还举行花炮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异常热闹。汕头升平路的妈祖宫,于
1957
年拆除了,三水的天后庙也已荡然无存,而妈屿岛上的妈宫,则至今香火依然。
[5]
浙江省也是马祖传说和妈祖信仰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除了上文提到的杭州顺济圣妃庙和宁波的妈祖宫可以作为这种信仰传播的标志外,舟山群岛是一个传播最为密集的地区,因为那里岛屿星罗棋布。海天相接,具有一种天然的神秘感,易于产生荒诞的幻想和滋生屈服于自然力的迷信思想。据金涛调查,溗泗列岛中的小洋岛上的天后宫,建宫年代最早,建于南宋绍兴元年(
1131
年)。据《小洋山乡志》载:“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北方受异族统治,巨商大贾纷纷南来。时江浙闽粤海运频繁,大商船贾从南北上,常至本岛下錠。为海运之方便,船商首户在本岛设库建仓为海运之中转站。闽粤船户信奉天后,船船游神龛供奉,为
求航行之平安,祀求天后保佑。有周陈二巨商船户发起,在本岛建造天后宫,供奉天后娘娘,日后南北船户至本岛,必上岸供祭,一时香火鼎盛,名播海外。”
[6]
后来建造的还有金平岛小金鸡岙的天后宫(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
1862
年),黄龙岛峙岙的天后娘娘庙和大洋岛上的天后宫。不过,据金涛调查,后面这个天后宫里所供奉的庙主,不是妈祖,而是宋朝的烈女寇承御。
[7]
把天后娘娘与导演过《狸猫换太子》那场悲喜剧的寇承御撮合在一起,甚至合二而一当做崇祀对象,从而引出的信仰混杂现象,和妈祖信仰抬头逐渐压倒其他本土信仰的问题,则又是一段趣话,暂且按下不论。
北宋时,我国沿海的造船业已相当发达,除广州外,尚有福建、两浙沿海诸要港。徐竞《高丽图经》云,当时浙闽所造海舶,名客周,阔二丈五尺,载粟二千斛,其为遣使所造者,名神舟,长阔等皆三倍于客舟,船位尖底,其航行比平底为速。自南宋建都杭州之后,尤注重海外贸易。泉州成为华南第一大港,以泉州为中心的海内外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久前联合国有关机构经过调查确认,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马祖传说和妈祖信仰随着海上商道从泉州而传到了海外,首先是距离泉州不算很远的台湾岛(当时的琉球)和日本。
据《古今图书集成
·
神异典》卷二八所引《使琉球杂记》“天妃,宋光宗朝以救旱封灵惠妃”的记载,妈祖传说和信仰在宋光宗时就已经传到了台湾。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五:“吾乡陆广霖进士云: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妈祖云者,盖闽人在母家之称也。”
1403
—
1430
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曾经经过台湾,传说在海上航行时,得到了妈祖神的“有灯烛于桅樯”的护佑而得以顺利返回。台湾的开发史实与妈祖信仰的传播联系在一起的。明代起出现了妈祖庙。至今全岛已建有五百多座妈祖庙。妈祖信仰传到台湾,妈祖庙散布于各地,因所供神像来源不一,而称谓也有所不同。“由湄洲祖庙来的称‘湄洲妈’,从同安县分来的称‘银同妈’,从泉州府晋江县分来的称‘温陵妈’。”
[8]
妈祖传说和妈祖信仰从它的发源地福建湄洲出发,向四外呈辐射状传播。如果能在将来能画出一幅传布图,我想既可证明“传播说”并非臆说,又对文化变迁的理论增添以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这个传说和信仰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我国沿海地区以舟楫为生的各阶层居民之中。一个传说有如此长的
寿命,也十分引人深思。这个有名有姓的女神,在很多地区变成了带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性海神,有的地区在传承过程中火与当地神合二而一,或压倒了原生的海神。在更多的地区,我们还能看到,渔民们既祀奉龙王,又祀奉妈祖;龙王和妈祖各有各的职司。从马祖传说和妈祖信仰的联系与演变中,我们也看到了传说和信仰互相支持、互相作用的过程。
(原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1993
年第
1
期)
[1]
《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记》第
13
页,中华书局
1990
年版。
[2]
布衣《澳门掌故》,香港广角镜出版社
1977
年。
[3]
俞永济《澳门指南》第
13
页,香港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年(
1941
年)。
[4]
转自容肇祖《天后》,《民俗》周刊第
41
—
42
期合刊,
1929
年
1
月。
[5]
参见容媛《佛山的神庙》,《民俗》周刊第
41
—
42
期合刊,
1929
年
1
月;叶春生《岭南风情录
·
天后诞》第
72
—
74
页,广东旅游出版社
1988
年版。
[6]
转自金涛《溗泗列岛的天后和关帝信仰》,《民间文学论坛》
1990
年第
2
期。
[7]
金涛《溗泗列岛古庙宇及到神信仰》,《民间文学论坛》
1989
年第
4
期。
[8]
参加陈国强《闽台民俗谈》,《文史知识》
1990
年第
4
期。
作者:
邓启耀
时间:
2011-2-14 16:02
标题:
启耀
马老师/刘老师,新年好!上个月我带研究生到大理做田野,开始一个关于白族村落影像民族志的计划,最近两年可能都得常跑那里了.不知您们近来身体如何?还想走动走动吗?
作者:
边缘人
时间:
2011-2-14 22:09
谢谢启耀。大理调查,对您来说,也算轻车熟路了,当然要通过调查获取新的材料 、新的认识。祝您顺利!我们年事渐高,不能再去了。只能在家里写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偶尔也出去参加些活动。我已给您信箱发料回信。
作者:
邓启耀
时间:
2011-2-15 19:44
因为大理条件相对好,这次去,有的田野点简直像度假,所以想到您们.
没有关系,如果什么时候想去散散心,我可以安排好一点的村.
邮件怎么还没有收到?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2-16 10:21
邓老师做田野感觉像度假,享受之余念及惠顾他人,仁心宅厚也。
田野有时把人折磨得不堪回首,有时却犹如他乡遇故知,令人难以忘怀,这或许是田野的魅力所在。
大理三月好同光,当下的大理确实值得一去。我似乎成了刘老的说客了呵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1-2-16 10:29
大理三月好风光
[attach]15813[/attach]
[attach]15812[/attach]
[attach]15811[/attach]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1-2-16 16:11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