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绵竹年画震后“脱胎换骨”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1-1-28 14:13     标题: 绵竹年画震后“脱胎换骨”

2011年01月28日 12: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绵竹1月28日电 题:绵竹年画震后“脱胎换骨”

  作者 刘贤 安源

  2011中国年画节暨第十届绵竹年画节正在此间热火朝天地进行。从寄托哀思之物,到富民兴村的产业,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绵竹的年画在不到3年时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四川绵竹木版年画源起宋代,明清达到鼎盛,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并称中国四大木版年画。


  新春前夕,记者探访位于绵竹孝德镇的射箭台村。它的另一个名字是年画村。苏州在此援建8个项目,投资3045万元,把该村建成一座民俗风情的艺术馆和培育年画传人、发展年画产业、带动民众增收致富的综合基地。

  年逾九旬的陈兴才是中国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绵竹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人,其画坊就在年画村内。他继承了爷爷辈传下来的年画工艺,已有70多年作画经验。陈兴才说,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都做年画,以此谋生。

  离陈家画坊不远处有一家年画企业。该公司有100多位画工、绣工,其中既有从业10余年的熟练技师,也有年仅20岁的新画工。据工作人员介绍,一幅长6米、有460多个人物的《迎春图》刺绣年画售价可达28万元人民币。

  绵竹是汶川特大地震十大极重灾县之一。这里的年画沉淀着历史,更烙印着地震激发的痛苦与坚韧。

  记者见到钟思琪时,她正在绣年画。地震前,她没有想到刺绣年画这个爱好会一度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生计来源。

  两年前,汶川特大地震带走了钟思琪的奶奶。家园转眼变废墟。钟思琪看到自己绣到一半的年画没被损坏,带着绝望迷茫的心情继续绣。

  “有很多妇女来看我绣,也跟着学。她们都是失去孩子或丈夫,感到前途无望的人。与其说是绣年画,不如说是聚在一起做事聊天,把悲伤发泄出来。”钟思琪说。

  震后10来天,钟思琪收到了抗震救灾志愿者给的刺绣年画订单。一个月后,跟她绣年画的20名妇女拿到第一笔工钱。回想那段时日,钟思琪说:“奶奶死后很伤心。但绣年画让我必须专心,什么事都不能想。它让我心情敞开不少。”

  灾后重建过程中,绵竹打造年画之乡。很多妇女爱上年画刺绣这项技艺,需要培训,钟思琪便继续当绣年画的老师。此外,她每年还会接10多件来自香港、台湾、韩国、泰国等地的刺绣年画订单,

  “一幅长50厘米、宽30厘米的《寿星图》可以卖到2000元左右”,钟思琪笑着说,因为“用刺绣帮助妇女震后恢复心情,并进而发展成产业”,她去年底还被邀请到日本参加关于地震灾害的研讨会。

  据悉,绵竹年画从业人员从2002年的10人,到2010年已增至800余人。年画产品也在不断创新。绵竹相继开发出刺绣、陶版、金丝、银丝、葫芦、竹编、木雕年画等品类,并衍生出年画服装、折扇、挂历、贺卡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已销往美、法、英、日、泰、香港、台湾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