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传统文化期待新活力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08-12-23 01:12     标题: 传统文化期待新活力

传统文化期待新活力  

山东滕州市 冯磊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6年2月15日   

--------------------------------------------------------------------------------



  《新京报》2月2日发表了题为《“千年庙会”也不能固步自封》的署名文章,文章以自己新年逛白云观、龙潭湖等庙会的体验为由头,进而指出:新年的庙会的确很热闹,但是形势和内容却非常陈旧单一。“庙会应当继续丰富文化内涵,而不应成为商家单纯赚钱的机器,否则,庙会也就与商场大甩卖差不多了。”这篇文字虽然短小
,但是挖掘的内涵却很丰富。

  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是建筑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基础之上的,而中国社会,实际上一直在农业的边缘游走。最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行,中国经济和从前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模式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国民众眼下正一步步迈向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人的工作

  和生活方式、习惯乃至观念都和三四十年以前产生了比较大的距离。因此,在这种前提下,仍然要求今天的人们去按照昨天的行为方式来生活,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唯有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对自身的传统观念进行大的改造、舍去消极的不合理的文化因素,让健康的、符合今天公众行为习惯和理念的因素与内涵积极加入进来,那么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得到发扬和继承。

  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相比,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和软环境。文化行为和文化生态的大规模改变在短期内是不会产生巨变的,但是长远地看,惟其不容易彻底改变,其改变之后的惯性才会更深远。所以传统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

  文化行为和人类社会的其他行为一样,首先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的。文化的样式如果单一和固步自封,绝对不利于文化的传承,更不利于人类自身美好生活的创建。因此,在谈传统文化的时候,其前提首先必须是与公众的生活结合起来。

  眼下,进入公众视野的文化产品和文化门类众多。能够冲击人的感官并且改变人的观念的东西也很多。网络、传统媒体甚至公共场所,都可以对人的行为和观念进行影响。在这种前提下,传统文化只有积极改变自身,增强对公众的吸引能力、增强其自身的娱乐能力、雅俗共赏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拖沓模式,变传统的形式为更简洁、更富有节奏感和亲和力的娱乐休闲方式,真正能够吸引并且陶冶公众的情操。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