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大学民俗学学科传统看民俗学的学校教育
黄 泽
李子贤学术年表
1938年序号 | 作 者 | 题 目 | 专 业 | 学位 | 导 师 | 授予机构 | 时间 | 引用文献 |
1 | 俞成云 | 《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在东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博 | 李岩 | 中央民族大学 | 2004 | 《试论作为望夫石传说原型的塗山氏传说》 |
2 | 凌郁之 | 《走向世俗——宋代文言小说的转型》 | 中国古代文学 | 博 | 陈尚君 | 复旦大学 | 2005 | 《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今凌书有中华书局2007年11月版,引见第61页 |
3 | 王雅荣 | 《“猴玃抢妇”故事的源流及演变——兼论魏晋志怪中的“异类婚媾”故事》 | 中国古代文学 | 硕 | 王青 | 南京师范大学 | 2005 | 《女鸟故事的民俗文化渊源》、《释巫》 |
4 | 何海华 | 《论唐代寒食清明诗》 | 中国古代文学 | 硕 | 戴建业 | 华中师范大学 | 2005 | 《寒食习俗与介子推传说考辨》 |
5 | 毛慧君 | 《文学史料运用中的性别视角研究》(1995-2004)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硕 | 朱易安 | 上海师范大学 | 2005 | |
6 | 陈琬菁 | 《〈山海经〉死生观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硕 | 李国俊 |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 | 2005 | 《生命树、不死药与巫的关系》 |
7 | 邵正坤 | 《北朝家庭形态研究》 | 中国古代史 | 博 | 张鹤泉 | 吉林大学 | 2006 | |
8 | 蔡静波 | 《唐五代笔记小说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博 | 霍松林 | 陕西师范大学 | 2006 | |
9 | 刘畅 | 《〈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博 | 郭豫适 | 华东师范大学 | 2006 | |
10 | 刘颖 |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民俗学语境》 | 文艺学 | 博 | 陈勤建 | 华东师范大学 | 2006 | |
11 | 李川 | 《〈山海经〉神话记录系统性之研究》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硕 | 力之 | 广西师范大学 | 2006 | |
12 | 韩晋 | 《唐前地理博物志怪小说审美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硕 | 熊明 | 辽宁大学 | 2006 | 《生命树、不死药与巫的关系》 |
13 | 林晓霞 | 《唐传奇中人与异类相恋作品的文化底蕴》 | 中国古代文学 | 硕 | 陈节 | 福建师范大学 | 2006 | |
14 | 尤华 | 《杨贵妃形象流变研究——以传统演艺为考察重点》 | 中国古代文学 | 硕 | 翁敏华 | 上海师范大学 | 2006 | |
15 | 岳文立 | 《巫文化视野中的〈聊斋志异〉》 | 中国古代文学 | 硕 | 霍现俊 | 河北师范大学 | 2006 | |
16 | 晏波 | 历史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 | 历史地理学 | 硕 | 吴宏岐、张萍 | 陕西师范大学 | 2006 | |
17 | 张梦麟 | 《端午节的由来及其厌胜文化》 | 中国民间文学 | 硕 | 林素英 | 台湾,国立花莲教育大学 | 2006 | 《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 |
17 | 张晓芳 | 《蚌埠城市历史地理研究》 | 历史人文地理 | 博 | 葛剑雄 | 复旦大学 | 2007 | |
18 | 张勃 | 《唐代节日研究》 | 中国古代史 | 博 | 齐涛 | 山东大学 | 2007 | |
19 | 张秀芬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节日产业化探讨——以端午节为例》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硕 | 武文 | 兰州大学 | 2007 | |
20 | 王燕 | 《元杂剧与元代时尚风俗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硕 | 阙真 | 广西师范大学 | 2007 | |
21 | 郝相国 | 《四时的美学意义》 | 美学 | 硕 | 周均平 | 山东师范大学 | 2007 | |
22 | 俞秀红 | 《宋前元宵习俗与文学创作》 | 文学与文化 | 硕 | 王青 | 南京师范大学 | 2007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