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10-12-15 20:53     标题: 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

追寻古齐国的文明之光: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

中国新闻网 2010年12月15日 18: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管仲纪念馆前的管仲塑像



  记者到了山东淄博才知道,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时髦词儿,譬如诚信、和谐、与时俱进、民以食为天、公道、养生等等,统统源自于2500年前的齐国。辉煌一时并流传千古的齐文化,其魂其魄其精髓,也就是崇尚改革开放,追求务实创新,主张以智取胜,至今依然不乏其价值,可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当我们走近齐国古都淄博的山山水水,追寻那古老而智慧的文明之光,真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寻访“中国长城之父”

  在淄博市淄河镇附近的劈山上,记者登上了一段由石块堆砌而成的古老长城。这就是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齐长城。它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和“世界壁垒之最”。齐长城地处峭壁顶端,人迹罕至,2001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面积的齐长城遗址,这段尘封的历史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路攀登,发现齐长城与秦长城不同的是,它的墙体全部为石块垒砌而成,石块之间没有黏合。石墙残存高度一般在1米至1.5米,均沿山崖而建。艰难地攀上四段倾斜80度的梯子,终于来到齐长城的制高点,这里是当年的烽火台。旁边有一大片石砌房屋痕迹,大约30余间。还有古时存水用的石砌水窖。据考古专家考证,这可能是当年齐国的兵营,但现存遗迹当是后世兴建。从岩石的风化程度看,可能在明清以前就有了。

  放眼远望,齐长城呈“U”字形,分为高中低三层,错落有致。山的岩石也呈现层片状,和这些经历了两千多年风吹雨打的石块仿佛融为一体。有关齐长城的记载最早见于《管子》:“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早在春秋时期,它是齐国防御鲁国的利器;在战国时期,又见证了齐国的国力和军事优势。

  相传公元前341年春,著名军事家孙膑取得马陵之役胜利后,带兵途经此地,人困马乏。他躺在一块巨石上,梦见此地有神泉,一觉醒来,立刻动手去挖,果然有甘甜的泉水涌出,孙膑挥剑写下了“梦泉”二字。后来,孙膑在此隐居多年,写下了著名的《孙膑兵法》。现在,梦泉已经成为山东知名的生态景区。游客可以在此品尝甘冽的泉水,感受古今的变迁,坐在凉亭品茗、小酌,领略寻古探幽的意境。

  距梦泉不远的长城脚下,有一座石头垒砌的“姜女庙”,旁边竖有“孟姜女哭夫处”的石碑。“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人知,不过很多人以为,孟姜女哭的是秦长城,殊不知这段齐长城才是故事的发生地。据专家考据,“孟姜女”是齐王的长女,真名叫孟仲姿,她的丈夫就是《左传》记载的齐国将军范杞梁。孟姜女的传说,就是由范杞梁妻哭城的故事演变而来,具体地点就是当今淄河镇的三泰山、劈山一带。这段民间传说,2006年即被列为国家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感受“东方古罗马”的智慧之光

  如果说齐长城是齐文化发展的主要见证之一,那么要想系统了解齐文化,就要到齐国历史博物馆。它坐落在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的齐国故城宫城遗址的东部,全部用青砖垒砌,形似古城,在东北和西南方向设拱形圆门,与西部的宫殿建筑遗址桓公台东西相望,蔚为壮观。

  展厅陈列内容以齐国历史为纲,从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齐建国,经春秋桓公称霸,战国威宣称雄,开创稷下学宫,倡百家争鸣,至西晋废齐,全面反映了齐国800多年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齐文化在华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博物馆里,《战国策》中记载的“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繁荣景象,通过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呈现在游客眼前。周至汉时期,临淄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为中国最重要的冶金、纺织、制车、制陶、漆器制作、铸镜、手工业科技中心和海盐、丝绸贸易最大集散地,有“东方古罗马”的美誉。

  一件件文物诠释着齐文化的魅力。战国时期,齐国工匠技艺高超,临淄城的排水道口用天然巨石堆砌,水口分三层,每层五孔,孔内石块交错排列,既能排水又能御敌,可谓设计奇巧。建筑用的瓦当和地砖绘有各色的动植物和抽象的几何图形。《战国策》中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原来,当今风靡世界的足球,竟然就是诞生在古齐国。

  此外,齐国的纺织、印染工艺居战国之首,到了秦汉,仍有“齐冠带衣屡天下”的美誉。齐国史官甘德和魏国人石申合著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齐国有一个精于医学的群体,为我国医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随同参观的齐文化研究专家姜健告诉记者,齐文化具有变革性、开放性、多元性、务实性和智慧性,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之一。我相信,只要游过齐国历史博物馆的人,都会为齐国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管子》仍可启迪今人

  在临淄还有一处不能不看,那就是管仲纪念馆。在那里,你会惊奇地发现,两千多年前的人类智慧,在当今社会仍然闪耀着光芒。

  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也是卓有成效的改革家。他辅佐齐桓公创建霸业,被称誉为“中华第一相”。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齐国,对整个华夏文明都有深远影响。孔子曾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管仲治齐”展厅用模型沙盘,再现了古齐国都城煮盐、冶铁作坊林立的繁荣景象,重现了商栈棋布、商贾归齐的场景。这一切,都反映出管仲减免关税、优遇工商政策产生的巨大效应,体现出管子礼法并用、举贤尚功、四民分业思想带来的丰硕成果。

  “光照千古”展厅展出了各种版本的《管子》和有关研究文献资料。《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是管仲学派代代积累的论文总集,可谓“海纳百川,自成体系”,实为我国最早、最大的行政百科全书,也是齐文化的重要代表作,集中反映了齐文化务实、变革、开放、兼容的特色和精神风貌。

  据姜健分析,齐文化的许多优秀成分,已经超越了时空,历久弥新,依然可以启迪今人。《管子》认为商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市场上这种商品数量的多少和供求关系,货币是一种流通手段,主张国家既要重视市场作用,又要利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商品价格,调节生产,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报记者 赵珊文/图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